“山東人被豆橛子逼瘋”上熱搜,山河四省都沉默了
鳳凰網
2023-08-25 09:36:04
最近山東人吃豆橛子時的為難表情be like ↑↑↑
眼瞅著暑假隻剩下最後幾天,現在互聯網上發自內心感到快樂的隻有兩群人。
一群是家長,家裏的神獸不論小學還是大學,總歸是要去上學了。
而另一群,是山東人。
因為他們終於要擺脫被豆橛子統治的暑假地獄了!
via @吳迪
過去的兩個月裏,山東人民仿佛集體進入了一個名為“豆橛子之省”的規則怪談。
想要在這裏生存下去,就必須遵循一條規則——
“吃掉咱媽端上桌的所有豆橛子。”
無數山東人已經斷斷續續,連吃了一兩個月的豆橛。
via @猴得煌
豆橛子,即山東話裏的豆角。
更準確點的說,每年夏天折磨起山東人的是口感偏硬的長豆角,有的地方叫豇豆。
中國人吃菜就愛圖個時令新鮮,春天吃筍秋天吃蟹,什麽菜正上市就吃啥,飲食習慣順應自然節氣。
這原本是個挑不出毛病的好習俗。
直到山東人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夏日本命應季蔬菜是那一上市就賣三個月的豆橛子。
via @優優
作為國內蔬菜第一大省,山東是各式豆角的重要產地。
多感人,他們為全國供應蔬菜,卻把豆橛子和地蛋(山東話裏的土豆)留給了自己。
豆橛子這道菜吧,根據品種的不同,早的六月底就能上市,晚的能撐到九月初。
直接給山東人包圓了美妙的夏天:
吃完綠豆橛吃紅豆橛、吃完長的又吃短豆橛,吃完了短的還有半長不短的版本,任君選擇。
早上炒豆角,中午豆角炒雞蛋,下午豆角燜麵,隔天繼續豆角炒肉,豆角炒蛋,豆角燜地蛋……
就這樣連吃幾天,一打開冰箱依舊能看到綠色倩影。
讓人忍不住懷疑,這豆撅子是不是背著我們在冰箱裏偷偷繁衍。
你在這頭吃,它在裏頭長。
不然怎麽吃上十天半個月後,這玩意兒依舊滿滿當當?
via @優優
山東人不是嫌豆橛子難吃,隻是再好吃的東西、一連吃上兩個月都得瘋狂。
就連山東的狗,看到豆橛子都不肯把嘴張。
via @優優
每一個與豆橛子相愛相殺的山東人,尤其是家裏或親戚種了豆角的山東人,到了都會經曆如下三個階段。
首先與豆橛子情同初戀:“呦是剛上市的豆橛子,整個菜市場就屬它最脆最新鮮。”
然後與豆橛子七年之癢:“咱們已經吃了一周的豆角,這一成不變的生活過不下去遼。”
最後與豆橛子離婚冷靜期:“我需要去一個沒有豆橛子的城市,去治愈受了輕傷的自己。”
via @阿健歡樂多
從此哪怕不用再吃豆橛子,看到它時都會產生本能的厭惡。
有網友本來在好好做菜,拍視頻給大家介紹今天吃茄子、西葫蘆……
結果發現台麵角落有一根漏網之豆橛子,下意識地抓起它就大喊:“滾!”
via @馬馬plus
還記得一兩個月前網上討論“中國各省有各自的省飯”,大家各自提名本省日常吃最多的食物。
江蘇人舉例頓頓都有的毛豆,廣東人想到的是臘腸飯。
那時山東人派出參賽的,還是相對保守穩妥的選手——山東大煎餅。
via @食不果腹的老姐姐
這話題倘若晚一兩個月出現,大煎餅根本拿不下山東省省飯的出道位。
經曆過連吃兩個月的洗禮,準保可憐的山東朋友一提吃飯腦海中瞬間蹦出一些綠色的畫麵,哪裏還會提名大煎餅。
可能外省的朋友會好奇:既然吃不完、不想吃,少買點豆角不行嗎?
答曰:不行。
因為豆橛子來與不來的權利,從來就不握在會上網吐槽的年輕人手中,而是爸媽爺姥們手裏。
父輩們更喜歡順應時節、習慣性地購買本土時令蔬菜,於是哪怕年輕人已經快吃吐了,他們依舊可能執著每日推出夏日多巴胺綠色菜係:
全是豆橛子
via @優優
占領山東人餐桌的豆橛子,來源無非就三種:外頭買的、自家種的、親戚家送的。
這仨來源,本質上隻有從超市菜場買是可控的。
via @要相親上岸啊(許願)
經過現代化培育的豆角算得上是高產量蔬菜,品種不同、平均畝產量約為4000斤到6000多斤不等。
這是個什麽概念呢,哪怕你隻是在陽台上找倆大花盆養豆橛子,結出的量都足夠普通人家吃上幾頓。
更不用談放在小院、小菜地裏養出的豆角,吃完一茬還有一茬,子孫後台無窮盡也。
因此,一旦往地裏種上了苗,最終能結出多少豆角就不是ruen能決定的了。
最後要吃多久的豆橛子,也就不是ruen能掌控的了。
via @優優
在豆橛子收獲期間,不要相信山東爸媽任何一句“明天就改善夥食”的承諾。
因為爸媽們所理解的改善夥食,很可能隻是換個新品種的豆橛子。
回家時看到家裏在揉麵包包子,以為謝天謝地終於擺脫了魔爪。
結果掰開包子一看,豆橛子依舊在裏頭say hi~
在全年其他十個月裏,這片齊魯大地的口號是“好客山東歡迎您”。
但在豆橛子豐收這倆月,不少山東人內心的口號是“山東豆橛子拿點走吧您?”
你完全想象不到,山東人為了自個少吃豆橛子能有多努力。
鄰居路過門口,讓對方拿點豆橛子再走。
有時哄不到大人落入這豆橛子圈套,就把豆橛子送給懵懂無知的鄰居小朋友、讓他們帶回家。
via @點點麻麻呀
明星到了山東,也讓對方拿點再走。
前兩天張藝興在山東被拍到參加活動,底下的山東老鄉:“這是哪個明星?走了給他點豆橛子、絲瓜子。”
最近流行找網友互換當地特產,山東人也給對方寄豆橛子。
整的有些外地朋友都不好意思了,說自己家這邊的超市豆角六七塊一斤,怕山東朋友太破費。
就連山東航空,也被網友喊話拿點豆橛子去送人。
有網友拍到“狗狗祟祟”起飛的山航飛機,天氣不算好的情況下就它正常起飛。
山東網友:日後給塔台送點豆橛子做人情哈。
至於送到家門口的豆橛子,則拚盡全力呐喊拒絕。
前段時間有人在高速上拍到一輛裝滿豆角的車,從河南方向開往山東,大約是把豆角拉去貿易。
via @齊魯晚報
底下的山東網友們齊整整地回複:
山河四省請簽訂“互不贈送豆橛子條約”。
山東人吐槽豆橛子吃不完、吃不下去的帖子底下,有不少外地網友好心建議——
可以把豆角曬幹或者做成酸豆角,日後慢慢吃呀。
那什麽,有沒有一種可能,山東人吃不完豆橛子是因為吃夠了、夠夠了,而不是想不到花樣吃了。
連吃兩個月豆橛子已經很痛苦了,做成鹹菜吃一年、你怕不是要重創山東人的心理防線。
很難不擔心那些天天吃豆橛子、還不喜歡吃的山東朋友,大家的精神狀態還好嗎?
不知有多少山東小可憐,已經患上了蔬菜版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把豆橛子對自己的虐,異化成跨越物種的愛情,如今已經看啥都像豆橛子、看啥都想到豆橛子。
刷手機看到山東衛視台標:“嗯?你這頭像是不是一把豆橛子?”
吃泰餐時嚐出裏頭有豆角:“豆橛子!是你嗎豆橛子!你化成灰我也能認出來的!”
via @XiaoXiao
就連山東衛視那檔經典的《快樂向前衝》欄目,都有山東人肩扛一大把豆橛子、和朋友組成“豆橛子”站隊參賽。
via @周小寧
隻可惜豆橛子沒有賜予他們力量,四個人的站隊,三個人在第一關就迅速落水了。
剩下一個走得比其他人遠些,第二關掉的。
via @周小寧
“山東人快被豆橛子逼瘋”的相關話題上熱搜後,有網友誤以為山東作為北方省份夏天沒什麽蔬菜、隻有豆角。
這可真是天大的誤會,山東已經連續幾年蔬菜產量排名全國第一,2021年蔬菜產量高達8800多萬噸,種類豐富。
如今物流行業發達,超市、菜市場裏能匯集全國各地的蔬菜,完全不是種類匱乏的問題。
就像江蘇一到夏天愛吃毛豆,不可能是因為夏天隻有毛豆。
很多時候,一個地域的飲食習慣早在幾代人之前就已經成型。
人們走進超市後,哪怕現代物流提供了多種蔬菜可供挑選,圖省事的情況下,也往往更容易選擇自己從小吃慣了、熟悉了的菜。
每個省都有自己的“豆橛子”,大家誰也別笑誰。
像是作為豆角主產地山河四省,其實沒一個能逃過豆橛子洗禮,隻不過程度不同罷了。
河南一家動物園裏,連熊都在吃豆橛子。
加油啊山東朋友們,吃完這輪豆橛子,還有下一輪蔬菜風暴正在朝你們招手。
豆橛子的時代快要過去,但大白菜與蘿卜的時代正在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