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短視頻的電影營銷越來越瘋狂?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導演偷偷坐在角落,不停扭頭看向觀眾,小心翼翼地觀察大家的反應,緊張得雙手緊握,直到看到全場笑聲不斷,他們才放下心來,露出笑容。”

“女孩看電影時卻眉頭緊鎖,頻繁看手機,突然起身坐在一旁開始工作,原來成年人的世界,看一場完整的電影都是奢侈。”

“電影結束後,影院變街舞現場,原來電影的隱藏彩蛋是觀眾,熱烈的不是青春,是我們!”

這些看起來頗不自然、足以讓觀者皺眉的營銷話術,似乎已經成為了短視頻平台電影宣傳的營銷主流。片方們在營銷手段上不斷內卷、爭奇鬥豔,甚至出現了“特殊的盲人觀眾”和“狗都看哭了”的奇葩畫麵。



圖源:抖音截圖

短視頻的特殊媒介,是營銷方越來越“卷”的直接原因。一位從業者無奈地表示,想要在信息流的海洋中脫穎而出,有時候必須要用一些特殊的手段。

而電影營銷之所以要在短視頻裏“卷生卷死”,也是因為,短視頻正在成為最重要的宣發渠道,業內人士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目前主流院線電影有大約30%的營銷預算會投給抖音,這也是整個投放體係中最大的一塊。

當然,短視頻也給了片方足夠的回報。僅僅是今年暑假,從《消失的她》到《孤注一擲》,30億級的票房,幾乎都和片方在短視頻平台成功製造出來的“流行”脫離不開關係。

即便如此,不同片方的短視頻營銷手段有高低之分,營銷效果也有雲泥之別。營銷能否有用,有時候也不隻在營銷。



電影宣發,組團在短視頻整活

短視頻助力電影營銷並非一個新鮮話題,有從業者回憶,多年前的《前任3》是第一個成功案例。隨著短視頻平台愈來愈成為“國民APP”,中國的短視頻用戶規模整體突破10億,片方在短視頻平台的投入也就愈來愈重。

無論是片方,還是具體執行的營銷策劃,都樂於複製以往成功的營銷案例。當《前任3》憑借reaction哭泣營銷大獲成功席卷近20億票房時,諸多類似的場景也開始在短視頻平台誕生。諸如女生穿婚紗看電影當場淚目,分手情侶看最後一場電影難掩悲傷等等屢見不鮮。



圖源:抖音截圖

甚至,哭泣營銷也可以卷到狗身上。俄羅斯小眾電影《忠犬帕爾瑪》在國內上映時率先做出示範,此後中國翻拍版《忠犬八公》上映,狗狗集體看電影和滿眼淚光的場景,也並不罕見。

時至今日,從觀眾的體感上看,短視頻電影營銷的花樣正越來越多。

觀眾想要“笑點”,片方就安排相關工作人員坐在醒目位置狂笑不止,其癲狂程度巔峰周星馳或許都有所不及,目的就是為了極盡所能地告訴觀眾,我們這片很好笑。

觀眾想要“情懷”,片方就極力給電影套上價值。電影剛結束,就有舞團整齊劃一地在電影屏幕前開始熱舞。讓觀眾知道,“熱烈的不是青春,是我們。”據一位接近《熱烈》營銷團隊的從業者透露,片方在全國各地請好了當地的舞團預埋在現場,有一部分收費,另一部分則免費。

至於片方早已形成套路化的“創作者苦心”營銷,也在短視頻的渠道上有全新的展示,譬如“導演回頭看觀眾反映”,在那條點讚上百萬的視頻當中,視頻文案中體現導演苦心創作的部分,被明晃晃地標了黃。



圖源:抖音截圖

作者本人還親身經曆過一場直播映後營銷,短短二十分鍾內,片方請來的相關人員輪流上馬,獻唱、送禮、說段子一應俱全。映後表演橋段,恐怕比那部並不好笑的喜劇電影本身要好笑得多。

一個不可回避的底層邏輯是,相比於其他娛樂產品或者是消費品,電影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短時間內的“一錘子買賣”,早在短視頻成為營銷主流前,就有類似“詐騙營銷”的情況出現。再疊加上短視頻作為媒介本身對“快”的追求,在短視頻中的電影營銷,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誇張化和奇觀化。

看後的口碑和輿論且不論,誰能夠脫穎而出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力,誰能把觀眾“勾引”進電影院,誰就已經先一步成功了。

事實上,上述有花式營銷行為存在的電影,也並沒有因為營銷產生不好的結果。盡管有觀眾因為片方過火的行為在評論區留言“看到這營銷我反而不想看了”,但上百萬的點讚還是證明了該宣傳的成功。



電影營銷段位榜:誰是青銅,誰是王者?

盡管被不少觀眾吐槽,但以結果來看,“整活”營銷的成果並不弱。擁有眾多奇葩營銷行為的《茶啊二中》迄今已經獲得了3.69億票房,在多部大片夾擊下,作為一個題材並不特別大眾的動畫電影已經相當不容易。

至於擁有特殊盲人觀眾的《長安三萬裏》和電影結束後演員們爭相熱舞的《熱烈》,分別獲得17.69億票房和8.8億票房,均是暑期檔票房排名較高的頭部玩家。

但如果給電影的短視頻營銷排一個段位榜,以上種種或許隻能算是黃金段位,合格但並不出彩。從黃金段位擴散開來,還分別有投了錢也不一定有用的青銅,以及花小錢辦大事的王者。

青銅段位,是傳統營銷的短視頻方式的平移,即投放一批垂類電影自媒體賬號,讓大V們通過第三方的方式肯定電影當中的精彩之中,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這樣做的合理之處,是垂類電影自媒體的粉絲畫像比較精準,往往都是對電影感興趣的人群,投放用戶精準的大V,理論上更容易帶來轉化,且能夠達成較為正向的宣傳效果。

但壞處是,這對電影整體的質量要求並不低,相比起一個亮點就能撬動全局的可能性,基於對大V信任才下單的觀眾往往會對電影質量有起碼的要求,盲目接質量並不好的電影商單會消耗用戶的信任,這也就讓有長遠商業規劃的大V們在麵對此類投放時慎之又慎。



“翻車”廣告,時常發生

一位頭部大號文案編輯就曾告訴刺蝟公社,當時接到過一部院線電影的投放,但因為“片子太爛了,吹無可吹”而拒絕了。這也就意味著,當電影質量素質不佳時,可能會麵臨投了也沒用,甚至投無可投的局麵。

不過,投放短視頻大V仍然是院線電影的營銷的必備手段之一。目前,抖音本地生活和短視頻內容的整合,也讓片方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大V們帶票的效果,這或許會給該行業走向精細化提供更多可量化的技術手段。

至於真正的王者級別營銷,其實是花小錢辦大事、以點帶麵級別的營銷,在今年暑期檔最佳的例子,就是點映票房即破5億,如今票房過30億,預測票房已然達到38.46億的《孤注一擲》。

相比以上兩種,《孤注一擲》的營銷並不“奇葩”,片方沒有做大規模的“reaction營銷”,在影片宣傳前期僅僅是放出一些常規的物料宣傳等等,但最終卻形成了整個抖音都在模仿王傳君“擺手拜佛”的流行時刻。



圖源:抖音截圖

一位電影行業分析師向刺蝟公社表示,這種營銷策劃的水平顯然是很高明的,物料的放出有精心的設計,王傳君的動作非常易於學習,一批小的付費投放最終帶來了大規模的免費模仿,造就了《孤注一擲》的抖音時刻。

同時,他也表示,《孤注一擲》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也與中國互聯網上流行已久的“嘎腰子”傳聞有關,都市奇聞奠定了熱度基礎,短視頻則成了熱度的放大器。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自從上映以來,《孤注一擲》已經連續四周登頂“抖音電影榜”熱度第一。毫無疑問,在(即將)走上今年暑期檔冠軍的道路上,抖音是《孤注一擲》最大的功臣。



注意力的爭奪戰

電影營銷,未必要全部跟電影本身的內容做關聯。這或許是今年暑期檔的短視頻宣發,帶給片方或相關策劃的最大啟示。

譬如,電影《封神第一部》在經曆過一段時間的票房低迷後,開始順應用戶喜好,玩起了“商務殷語”的梗,以及在抖音新晉頂流“一笑傾城”和“秀才”火爆之時,將影片中的人物賦予相關的場景,並套入其中。



圖源:抖音截圖

這種宣傳手段看似沒有直接帶來電影內容的介紹,似乎並不能讓觀眾產生想看的欲望。但背後隱藏的邏輯卻是,在短視頻浩如煙海的信息當中,一次視頻的觸發是不能帶動銷量的。重複的觸達,才有可能帶來更多轉化。

而這樣的非電影娛樂性內容,卻可以將用戶打上感興趣的標簽,在第一條視頻的停留後,可能會持續刷到相關的電影物料,促成交易。這也就意味著,對片方來說,任何能給電影帶來注意力的內容都是有效的,當它們綜合起來時,將形成一套內容體係,為觀眾提供一切需要的信息。

在抖音和快手這樣的平台,還有帶貨直播間和短視頻內容做補充。《封神第一部》開售票房不佳時,就有不少自來水自發地為導演烏爾善及其團隊做建議,“快去xxx直播間,他們那流量大。”

對注意力的爭奪不僅發生在短視頻平台內部,也正發生在不同媒介、不同公司甚至是不同的娛樂形式之間。

一位從業者向刺蝟公社表示,一部電影的營銷預算和製作成本的比例基本上是固定的,不會因為新增短視頻渠道的投入而增加預算。這也就意味著,片方原本要花在微博等傳統互聯網平台的預算,被抖音等新興互聯網平台搶走了。

同時,他也透露,在電影宣發的牌桌上,目前隻站著抖音。因為許多片方都和抖音簽訂了相關協議,如果被發現和其他平台合作,就有可能被限流。由於抖音本身流量池巨大,同時也能給片方帶來不小的回報,不少片方都接受了這一要求。

“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英雄。”一位營銷從業者如此感歎道,“我父母那個年代看電影的 時候,隻要電影院門口貼張海報就夠了,這是最大的宣傳。後麵微信公眾號文章和微博熱搜,再然後,大家都把精力放在短視頻上了。片方也把宣發最大的一塊蛋糕給抖音了。”

往更深處說開去,電影也僅僅是娛樂方式的一種。

用戶不僅可以用一部電影替代另一部電影,甚至可以用另一種娛樂形式去替代所有電影。正如任天堂總裁古川俊太郎所說,“我們娛樂行業並不是有固定的市場,每年往那裏投東西就能賣出去。”人們可以輕易找到任何其他娛樂方式來替代遊戲,正如人們也可以找到其他娛樂方式來替代電影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電影營銷的存在不僅是一種必要的手段,也更反映了片方的“焦慮”。這種焦慮就好像“別人家小孩都去補課,你家小孩要不要補”一樣,當眾多娛樂形式共同存在於浩如煙海、多如牛毛的信息宇宙中,爭奪消費者注意力的焦慮會不停湧來,像鞭子不停抽打陀螺。

“它(電影營銷)不去出點神奇的東西,怎麽能夠打得敗這些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