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下滑,地方財政何以渡過難關?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圖源 新華社

受疫情衝擊和減稅退稅等影響,今年不少地方財政收入出現罕見下滑而剛性支出不減,收支矛盾有所加大,這超出一些地方年初預期。

為了應對退稅減稅等帶來的收支缺口,近期各省市密集調整預算,其中采取了包括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政府一般性支出等來彌補收入缺口,支持民生等重大領域。

今年以來,各地財政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導致的?收支矛盾又該如何緩解?為此,天目新聞記者專訪了浙江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學院副教授劉玉龍、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

多地財政出現下滑 與經濟狀況和減稅政策有關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政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範圍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財政收入的充裕狀況。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 5 個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約 4.62 萬億元,同比下降 8.9%。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約 2.05 萬億元,同比下降 27.6%。

而從各地的 1-5 月財政收支情況來看,一般預算收入排名前十的省份均有財政收入下滑的情況,其中以江蘇省最為明顯,名義增長降幅高達 17.6%。上海市名義增長降幅為 16.8%,廣東省為 13.4%,多是經濟發達的區域。

各省遭遇的衝擊程度也不盡相同。以廣東省為例,1-5 月廣東財政收入為 5193 億元,下降 13.4%。其中,汕頭下滑最為嚴重,降幅高達 22.9%;佛山也不容樂觀,降幅為 15.44%,導致佛山的財政收入總量隻有 263.42 億元。

財政收入一般分為預算內、預算外兩塊。預算內的部分以稅費、債率這幾部分為主。" 經濟形勢不好,以經濟為基礎的財政稅收出現了下滑是正常的現象。" 劉玉龍說。

劉玉龍介紹,四月份,中國經濟增長出現下滑跡象。相當一部分的財政稅收都和經濟狀況有關,特別是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這兩個稅,前者跟企業營業額相關,後者跟企業經濟效益相關。所以,經濟的下滑必然意味著企業的經營額或者銷售額所得稅和增值稅減少。

財政收入出現下滑,另一大原因則是減稅降費政策。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6 月 25 日,全國已累計新增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稅緩費約 2.58 萬億元。5 月,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公開表示,4 月份各地財政減收主要是由於實施了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所致。4 月退稅規模約 8000 億元,以去年 4 月財政收入為參照,約 8000 億元退稅相當於衝減當月收入 37.5%。

王振宇告訴天目新聞記者,組合式減稅降費培育市場主體具有普遍性,係一個主動選項。" 此外,今年以來多輪疫情的衝擊成為特殊性,如吉林、上海、北京等,在其疫情集中管控的兩三個月中大都‘斷崖式’下降,沒有經濟活動,就缺乏流動性,在我國流轉稅主導形式下,必然引致地方財政收入的下降。" 王振宇表示,因疫情管控引致的物流、人流等不暢,也在間接傳導至非疫情區域,致使供應鏈斷裂。同時,中美貿易關係、俄烏衝擊同樣具有這種效應。

在劉玉龍看來,如土地出讓金等預算外的收入,也導致了地方財政的下滑。" 由於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房地產開發企業很謹慎。當房地產開發商不拿地、沒有能力拿地的時候,土地的出讓不管是價格還是數量肯定都會下滑,這也導致了財政減收。"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各地密集調整預算,除了年中例行的調整相應的預算收支外,重慶、蘇州、昆明等地已針對最新的財政收支情況對年初的支出預算進行調整,部分地區甚至明確了調減的數字。

重慶近日公布的《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 2022 年市級預算調整方案的報告》稱,綜合減收預測和中央補助情況,重慶市級仍存在財力缺口。為了應對減收,重慶擬采取更大力度調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對市本級財力安排的支出預算,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等剛性支出外,合計調減 50 億元。

不僅重慶,蘇州市財政局也發布《關於蘇州市 2022 年本級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報告》,全市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需對年初預算進行優化調整。

在財政支出方麵,蘇州對預算進行結構調整,主要措施是:壓減公用經費,公務接待費、 會議費、培訓費,因公出國經費;追減各類受疫情影響的工程進度款;追減各類非剛性、非緊急項目支出,統籌用於疫情、紓困等急需方麵。

昆明市財政局也於日前發文,對當地 " 三保 " 中風險地區,在 " 三保 " 支出未落實前,除應急支出外,不得支出其他事項,按程序調整年初預算,調減和壓縮非剛性支出,優先足額保障 " 三保 " 等剛性支出。

重壓之下 地方財政何以渡過難關?

顯而易見的是,財政收入下滑與各地的經濟情況不無關係,而緩解財政收支矛盾需要多措並舉,而穩定經濟基本盤,保證經濟增長才能保證收入增長。

近期,國務院出台了一攬子穩經濟舉措,各地也出台了相應配套舉措。隨著這些政策舉措的落地,5 月份以來經濟開始觸底反彈,這為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奠定了基礎。

國務院近期發文明確,加大盤活存量資金力度,對不足兩年的結轉資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資金收回統籌用於經濟社會發展急需支持的領域。另外國務院辦公廳還發布《關於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通過盤活基建領域存量資產,來擴大有效投資。另外,有專家建言,下半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可以考慮增加財政赤字或者發行特別國債形式,來緩解地方財政收支矛盾。

縱觀各地已經出台的政策,王振宇介紹,解決財政收支矛盾的通常做法就是增收節支。" 就收入端而言,在統一的稅收征管體係和大數據作用下,空間似乎不大,而存量的資產盤活同樣麵臨諸多難題。" 王振宇表示,一些非強剛性支出的展期、優化是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要舉措,同時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資金在緩解基層財政收入壓力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劉玉龍看來,政府發債也是緩解財政收入下滑的方式之一。" 政府發債,即中央多安排一些赤字,通過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直接下沉到基層。但這對於中央決策層來說很為難。一旦發債,必然會侵占到民間資本,民間投資就會減少。"

" 上半年已將全年的地方債額度大致用盡,地方債轉換為政府財稅收入會出現一定的時滯性,當務之急要比照 2020 年特別國債的做法,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用於補充地方財政收入的短缺和支出壓力的剛性。" 王振宇表示,以疫情為契機,進行省以下財政體製深化、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改進民生社會事業也是從根本上解決縱向財政資源配置失衡,清晰界定政府、市場和社會邊界的重要契機。

有1說1 發表評論於

可以搞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錢不是就有了嗎

吃才 發表評論於
清零一百年不動搖!
ca_lowhand 發表評論於
地方財政全靠賣地,房地產不景氣地也賣不動。給個絕招,宣布中國民用土地使用權全部作廢收歸國有,立刻又能重新賣一遍地,錢自然滾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