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碰瓷周星馳,竟拯救了垮掉的收視率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TVB最近出了個新劇。

首播當日,香港地區收視率就破20點,引發了觀劇熱潮。

來源:香港東網 hk.on.cc

在內地觀眾看的還不多。

口碑卻呈現兩極分化。

豆瓣上四星五星的居多,但打1星的人數也不少,在比例圖中相當突出。

評論區裏,有人盛讚這部劇梗多,有情懷。

也有人說,這部劇是在碰瓷明星、消費逝者。

還有人直接罵TVB「不要臉」

這個「不要臉」,倒是點了本劇的題。

因為這部港劇的原名,就叫做「青春不要臉」

而它另一個名字,則是——

《青春訓練班》

看海報,一個都不認識?對了。

「老人台」TVB,這次難得一見全部啟用新人。

導演林肯,之前的作品《香港愛情故事》,叫好又叫座。

劇名中的「不要臉」,其實源於劉德華的歌曲《17歲》。

「十七歲那日不要臉,參加了挑戰。」

《17歲》是華仔自己填詞的一首自傳式歌曲。

其下一句便是:

「明星也有訓練班,短短一年太新鮮」

這也恰好引出了本劇的背景。

沒錯,《青春訓練班》就是以1980年代TVB訓練班為背景,講述一眾懷揣演藝夢的年輕人故事。

香港九龍塘廣播道

眾所周知,這是香港影視界的黃金時代。

當年的TVB雄霸一時,捧紅了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張曼玉等天王巨星。

這部劇的原型,正是他們。

昔日無線「五虎將」

劇中有兩個男主,一個叫齊輕舟。

念起來有點拗口?

那就倒過來念:

舟,輕,齊。

周,星,馳。

名字玩梗,其設定也與「星爺」有諸多吻合之處。

齊輕舟從小就迷李小龍,家裏掛的全是李小龍海報。

他好幾次考訓練班沒被錄取,最後還是在好友的幫助下,才進入了夜間班。

這恰恰重現了星爺的追夢故事。

星爺當年也是連續兩次考訓練班都沒過,直到第三次才在好友戚美珍的幫助下進入了夜間訓練班。

不僅經曆相似,齊輕舟的說話聲調和動作表情,都神似星爺。

許多段落,都是對星爺電影的經典重現。

聰明的你,一定知道來自星爺哪部電影

另一個主角,柳德榮。

梁朝偉和劉德華的混合體

周星馳和梁朝偉,很早就已經是好朋友。

當初偉仔陪著星爺,一起麵試TVB訓練班。

結果偉仔被錄取,星爺卻落選了。

劇中,柳德榮和齊輕舟的兄弟情,顯然參照了這段故事。

然而,柳德榮在後期劇情中扮演「楊過」,而且對扮演「小龍女」的女星「妍妹」情有獨鍾。

在加上這名字,很顯然又是華仔了。

而女主角「妍妹」,更是三個「阿姐級」女星的混合體。

她剛登場就在《射雕英雄傳》裏扮演蓉兒,如同當時爆火的翁美玲。

後麵又拍攝了紅極一時的床墊廣告,呼應汪明荃。

最後還扮演了「小龍女」,對照陳玉蓮。

而另一女主角Peggie,則是對應張曼玉Maggie。

Peggie從小在英國長大,後來參選港姐入行。

她參選港姐時穿的泳衣,和張曼玉一模一樣。

至於瞞著爸爸參加訓練班的「星二代」,顯然參考了「大笑姑婆」吳君如

連吳君如爸爸,香港著名演員、電視主持人夏春秋,都一起加了進去。

左為劇中人物,右為吳君如爸爸夏春秋

凡此種種,劇中的配角、情節、造型,全都有原型參考。

另外,TVB甚至使出了殺手鐧——各種80年代的珍貴資料片段。

三步一個小彩蛋,五步一個大彩蛋。

簡直讓經典港劇迷,如數家珍。

為了喚起無數華語觀眾的集體記憶。

本劇在製作上花了大力氣,複現當時的時代環境和物質氛圍

八十年代香港

首集便充滿了香港七八十年代的各種符號。

亂糟糟木屋區的家庭式影院;

寄信到電視台,求明星簽名照;

以及後來搬到公屋時,街邊的茶檔……

另外,劇集運用了CG特效,把劇中角色融入到TVB當年的資料影片裏。

包括訓練班試鏡,港姐競選等。

而其中的過場,則采用了動畫的形式。

舊時代氣息,配上新技術和新思維。

雖然濾鏡有點不適,個別場景缺乏質感。

但瑕不掩瑜,懷舊中不見老土,也算是及格。

懷舊劇中另一個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種懷舊流行音樂和節點大事

但一味的堆砌穿插,顯然是最偷懶的方法。

當年的《港囧》《匆匆那年》等青春片,就曾被網友大罵消費情懷。

就是因為他們毫無節製的使用這些元素,且完全遊離在影片故事的發展之外。

而好的懷舊片,是把這些元素融入故事之中。

展現時代對個人影響的同時,又推動劇情發展。

《青春訓練班》中,齊輕舟和柳德榮的相遇,也來自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李小龍去世。

這天,小齊輕舟好不容易撿一毛錢。

立刻狂奔去家庭式影院看李小龍。

還偶遇了「小胖子」柳德榮。

兩人一起進到屋裏看電視,柳德榮卻被老板多要兩毛錢。

因為他太胖,一個人占了兩個位子。

情急之下,齊輕舟坐到柳德榮身上。

二人就這樣成為了好友。

電視開始,李小龍即將出現。

齊輕舟興奮的直拍手,但全場卻鴉雀無聲。

柳德榮提醒他說,你沒聽收音機麽。

原來,李小龍剛剛去世了。

時代氣氛的營造,兩個人物的性格和家境對比,友誼的建立。

種種細節,結合大事件,全在這個開場段落完成,可謂是巧思。

然而,這些都不是一部懷舊劇成功的關鍵。

懷舊,懷的從來不是舊,是每個人的青春。

青春路上的追夢成長,同僚友情,家庭親情,以及少男少女間的青澀愛情,這些母題才是超越時代的永恒共鳴。

就好比《請回答1988》。

明明是部韓國懷舊劇,豆瓣評分卻高達9.6,無數中國網友為它暴風哭泣。

因為太多的青春細節,是不受時代和地域的限製的。

比如狗煥的憂愁,暗含著許許多多「沒說出口的心意」。

再比如「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刺中每一個孩子與家人的和解。

《青春訓練班》雖然參考了各大巨星的陳年往事,但它畢竟不是一部傳記。

它更像是在描繪一種眾生相,呈現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精神麵貌和成長曆程。

男主柳德榮,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就在老爸的街邊當幫手。

但懶得要死,整天窩在家裏看偶像「妍妹」。

某天,他突然生了場大病,沒想到瘦成了靚仔。

之後又被齊輕舟拉去報考訓練班。

但他認為自己還是會變肥,於是繼續自暴自棄。

一次偶然,他知道家裏最近欠了很多錢。

爸爸幫親戚擔保高利貸,結果親戚跑路。

所有人都瞞著他,因為他大病初愈,而且根本沒人指望他能幫什麽忙。

柳德榮如夢初醒,奔去麵檔,卻看見爸爸在吃剩下來的麵渣。

年少時,總是無憂無慮。

直到你明白,你的輕鬆是有人幫你負重前行。

長大,隻是一瞬間的事。

另外,柳德榮和齊輕舟的友情,也讓人動容。

齊輕舟從小的目標就是成為第二個李小龍。

個子矮,他就每天喝牛奶,跳繩,做倒立。

考訓練班,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直到考上為止。

比起他來,柳德榮更像是躺平族。

他從小家庭不錯,心態也不錯,一直沒什麽鬥誌。

認識齊輕舟以後,他每次想要退縮時,都會被齊輕舟推著向前,或者無意間被他激勵。

二人性格互補,也在追夢路上互相扶持。

而劇中對訓練班學員事業軌跡的展現,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現實

雖說同為訓練班畢業,但歸宿落差巨大。

有人排名第一,最後卻隻能給人伴舞。

有人就順利成為當紅小生花旦,風頭無兩。

但這些已經紅了的學員,也並非沒煩惱。

每天拍戲連軸轉困得不行,在電梯裏直接睡倒。

而女明星的情況更惡劣,除了數不清的飯局,還要提防各種不懷好意的男明星。

說是收工一起去九龍塘喝糖水,實則意在開房。

果斷拒絕,還要被人汙蔑說裝清純。

而處在最底層的訓練班學員,日子就更不好過。

訓練班四人組本來有機會在台慶中露麵。

卻被囂張的當紅小生壓迫,最終沒能演出。

年輕人在初入社會時,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公。

這些情節,並沒有在劇中被忽視。

齊輕舟正如早年的星爺一樣,一直跑龍套

清兵演員缺人,讓他頂上。

對麵蒙古兵缺人,也讓他頂上。

好不容易有一個露臉的角色。

他就為自己瘋狂加戲,多一點表現機會。

甚至為了一句台詞,苦苦哀求導演再給他一個機會補拍。

「我想做個好演員,說好每一句對白」

因為,不管外界環境如何,不管他人如何看你。

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選擇。

親情、友情、愛情,以及追夢曆程中的艱辛,在《青春訓練班》中都有呈現。

盡管部分節奏和表演有問題,但整體明快鮮亮,是一部足夠有趣且勵誌的港劇。

很多網友說,這部劇很容易讓人想起1997年的TVB電視劇《難兄難弟》

同樣兄弟二人,同樣映射三十年前逐夢香港演藝圈的故事。

但相比之下,《難兄難弟》遠比《青春訓練班》更令人百感交集。

吳鎮宇扮演的「源哥」,傻人有傻福,一路星運暢通。

一直奉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俠骨熱腸。

羅嘉良扮演的「奇哥」,父親是罪犯,母親很早就去世。

一心想當演員,但一直跑龍套。

明明比任何人都要努力,但總是錯失一次次機會。

另外,劇中還有各種小人物,比如阿珍。

明明溫柔善良,卻因父親欠債,被賣到馬來當妓女。

這也正是港劇令人難忘的特色。

拋去「做人,最緊要是開心」的套路。

它總能在極盡癲狂過火的搞笑後,滲出一種小人物的心酸

時代的悲情也好,社會的無奈也罷。

終究,不過「唏噓」二字。

香港這幾年,似乎掀起了一股懷舊風。

就連內地也在懷舊以前的港台。

大灣區哥哥們,在舞台上唱著三十年前的老歌。

他們的老婆們,則一邊請吃飯,一邊回憶TVB訓練班往事。

港風濾鏡,更是成為了一種神級的存在。

我們懷念經典港風,其實也是在懷念自己的青春。

懷念一個依然消逝的黃金時代。

但,僅僅是懷舊感傷,並不足夠。

重要的還是借古鑒今,望向未來。

而這,也正是《青春訓練班》的真正用意:

它並非隻是販賣情懷,而是試圖為當下的年輕人注入一份勉勵。

告訴大家,成功永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一個大明星,都是從小人物奮鬥出來的。

為了追夢,年輕人,還可以再多一點「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