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疫情趨穩 “中國冷鏈第一城”防疫為何如此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11月23日,大連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目前大連疫情已得到控製,除集中醫學觀察場所有密接管控人員檢出陽性外,自19日起已無社會層麵病例檢出,社區傳播基本阻斷。

經曆了半個多月的疫情防控,大連經受住了考驗,要知道,在10天前,大連的新增本土病例還是兩位數。那麽大連這場疫情是怎麽發生的,為何會在10天病例超過300例?

截至目前,遼寧是現有確診病例最多的地區(不含港澳台),遼寧病例主要聚集在大連,11月4日時,大連莊河市在篩查時發現第一例,隨後立即開展防控行動,截至當天24時,共檢測出8名確診病例。

隨著排查力度加大,大連確診病例不斷增加,在11月11日當天新增確診50例,成為全國日新增確診病例最多的城市,緊接著13日新增確診60例,又打破這個紀錄。直到15日起每日新增病例數降至個位,風險下降。



截至11月23日,大連共報告本土確診病例303例(其中96例普通型,207例輕型)。

━━━━━

大連疫情出現四條傳播鏈

在大連確診303名病例中,莊河市有256例,甘井子區35例,金普新區9例,中山區2例,瓦房店市1例。

疫情來勢洶洶,防控隨之升級。在疫情最嚴峻時,大連累計中/高風險地區有51個(高風險地區2個、中風險地區49個),占中國內地現有中高風險地區的80%以上,其中本次疫情的首個確診病例所在的莊河市風險地區最多。但隨著防控形勢的好轉,目前已有34個中風險地區降為低風險。



莊河,大連市轄的縣級市,也是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位於黃海北岸,水產品貿易十分發達,有75家進口冷鏈企業,承擔著大連重要的冷鏈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同時也有數所高校在此聚集形成莊河大學城。

但此次讓莊河“出圈”的,並不是它自有的光環,而是疫情。

根據流調信息,大連此輪疫情始於11月4日,首個確診病例是莊河市首站定點冷庫員工。11月5日大連新增7例本土確診病例和13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其中7例確診病例、9例無症狀感染者均為確診病例1的同事(或在同一工作單位作業)。

11月7日,大連市新增的20例本土確診病例裏,首次出現大學城職工,分別是確診病例32,女,47歲,莊河市某大學食堂職工;確診病例34,男,59歲,莊河市某大學食堂售餐員兼廚師;確診病例35,女,37歲,莊河市某大學食堂麵點師。此後莊河大學城陸續有70名學生確診。



━━━━━

為什麽疫情會攀升這麽快?

據大連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衛健委主任趙作偉介紹,本次疫情主要通過單位、家庭、學校聚集性發病,形成了4個主傳播鏈,通過多條續發傳播鏈,快速形成疫情的區域和集團聚集。

在傳播關係較為明確的傳播鏈中,最多已傳代至7代,平均代間距約2天;而且疫情聚集性的特點和超級傳播者的出現也導致病例數快速增加。從目前看,至少有3例病例分別引起直接後續病例超30例,最多的一例為引入大學城的病例邵某,導致大學城81人感染。

病毒也變“狡猾”了,早期感染後症狀並不典型,潛伏期長,所以有98%以上病例通過核酸檢測甚至是多輪核酸檢測檢出,而且在檢出時,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家庭聚集。

就是這些特點讓本次疫情傳播迅速,短時間內病例破百,十天超過300例。

大連疫情,為何屢次與冷鏈相關?

事實上,這已經是大連第三次發生與冷鏈相關的疫情。2020年7月,大連曾出現疫情,當時發現的首例確診病例就是海產品加工企業員工(該企業從事進口及國產水產品加工、冷藏等業務)。

同年12月,相關工作部門在對金普新區大連港毅都冷鏈有限公司“應檢盡檢”人員定期例行檢測中,發現4例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再次引發疫情。

大連疫情,為何屢次與冷鏈相關?冷鏈物流,對這座有著“北方明珠”之稱的城市,意味著什麽?

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的大連依山靠海,因港而興以海聞名,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大連成為我國北方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東北亞重要港口和國家優秀旅遊城市。

港闊水深不淤不凍,西北太平洋中樞的大連港,是轉運南亞、北美、歐洲等地貨物最便捷的港口,承載著東北亞經濟區進入太平洋、麵向世界的海上門戶功能。

大連港自2012年就開始布局冷鏈產業建設。2016年6月,大連港拿到全國首張國際中轉水產品貨物原廠地證明和衛生證書後,成為國內第一個可以向國際中轉冷藏貨物出具原廠地證和衛生證的港口。

據大連發布今年3月披露的數據,大連是全國冷鏈水產品進口最大口岸,2019年水產品、水產品散貨以及水產品轉口量均居全國港口首位;主要水果進口口岸,2019年進口金額為4.5億美元,位居主要港口城市第三位。

大連港也是全國重要的冷鏈倉儲運輸基地,口岸冷庫庫容量居全國第一。



今年初,媒體報道,一封署名為“大連市海洋漁業協會”的《關於大連市冷鏈企業遇到問題的緊急報告》在業內流傳。

該報告披露了大連冷鏈產業方麵的概況,比如,大連市擁有冷鏈加工類企業1300餘家,冷凍類企業300餘家,公共冷庫儲存能力約310萬噸,具有冷鏈運輸資質的車輛達5800多台,直接從事水產冷凍企業的相關人員4萬餘人。

但該報告同樣提出,在2020年下半年,受兩次疫情衝擊,大連水產行業及其相關聯的上下遊行業和冷鏈企業遭受重創。50多萬噸貨物積壓港口或長達40天才能入關,因冷庫被封,大連200餘家水產品進口、倉儲及加工冷鏈企業停工停產。

因為疫情原因,4萬多名從業員工麵臨“失業”,這其中還不包括整個產業鏈上的十幾萬名從業者。

━━━━━

冷鏈食品經常檢測出新冠病毒

為什麽不能禁止運輸

大連水產品冷鏈出口加工業是遼寧省出口外貿的“大戶”,其管轄的莊河市水產品貿易發達,是撐起遼寧省外貿創匯的“主力軍”,全市200餘家水產品出口企業的出口額,就能占遼寧省水產品行業出口額的80%。

大連水產品冷鏈加工業除了開展國外海產品的深加工,還承擔著大連本地的水產品的加工,兩者相互促進。2019年,大連市農業經濟總產值733.77億元,其中漁業產值350.39億元,大連本地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21.2萬噸。如果大連冷鏈產業發展出現問題,不管是本地水產品加工,還是海外產品承轉,都會遭遇瓶頸。

冷鏈從產品落地再到出口或銷售,中間涉及了倉儲、運輸、加工、包裝、零售等多個行業鏈條,在大連,這個行業鏈條的從業者大約有60萬人。

作為國內最大冷鏈物流基地,冷鏈物流等第三產業對大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起著重要作用。

冷鏈產品出現病毒的事件在這一兩年已經不算是大新聞了,可能沒有多久手機新聞提示框就會跳出來一個這樣的訊息:“某地的進口冷凍產品包裝上,又檢測出來新冠病毒”,很多人可能都司空見慣了。



既然冷鏈食品經常檢測出新冠病毒,那禁止冷鏈運輸不就行了嗎?

答案當然是不可能,因為我國的供需不平衡,隻有通過進口才能達到供需平衡。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肉類累計進口量991萬噸,同比增加60.4%。

豬肉是平常老百姓最常食用的肉類之一,因為前兩年受非洲豬瘟影響,我國豬肉供給持續緊張,豬肉進口量於2019年開始出現大幅增加,直到今年4月才開始逐漸回落,但進口量依舊維持在較高水平,同期牛肉的進口量也在穩定上升。



世界並不是二極管,在國內百姓巨大的需求下,因噎廢食禁止冷鏈運輸是行不通的。

10月以來國際疫情出現反彈,冷鏈運輸一直都是外防輸入的一個挑戰,對於承擔了全國近三分之一冷鏈貨物存儲量的大連來說更是如此。

大連在此前經曆兩輪疫情後,也製定了嚴密的防治措施。

譬如在去年12月底,大連市宣布實行首站定點冷庫管理製度,要求凡是從口岸或外省份進入大連的進口冷鏈食品,必須先進入首站定點冷庫進行集中消殺、檢測、管理等才可以出庫,實現閉環管理。

同時也對冷鏈從業人員進行封閉、集中管理,要求冷鏈一線人員固定、集中居住,人和環境每周至少做一次核酸檢測。

但本輪疫情的第一例確診,工作所在地正是大連科強食品有限公司,即首站定點冷庫之一。由此看來,對首站定點冷庫的嚴密防控中,似乎還是有漏洞存在。

針對冷鏈食品的管理工作,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去年11月9日印發的《工作方案》中要求,實現全流程閉環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

但最大程度上降低,仍不可能完全避免輸入,除非全球疫情終止,不然總會有漏網之魚通過冷鏈運輸來到大連。

據大連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目前全市第5輪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但零增長不等於零風險、零隱患,隨著冬季的到來,新冠肺炎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增加,大連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輕心。

參考資料:【1】新京報,《大連:疫情下的“中國冷鏈第一城”|新京智庫》,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3714034014758.html

【2】第一財經,《疫情風暴中的 大連冷鏈業》,

https://www.sohu.com/a/501347580_11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