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5號線救人的醫生:隻要願助人 就會成英雄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事後看到地鐵5號線裏的險情視頻,於逸飛還是有些害怕。

這是一段在互聯網上流轉較廣的視頻:積水漫進地鐵車廂,焦急的乘客踩上車廂兩側的長凳上,打電話報警求助,水已沒至乘客的胸口,留下高度不足一米的逼仄空間。

今年26歲的於逸飛是從這趟水中拋錨的地鐵裏脫險的第一批人。就在快走出地鐵站時,作為鄭州人民醫院的見習醫生,他又穿上嶄新的白大褂折返救援,從7月20日下午6點多直到夜裏12點,連續6個小時,先後在地鐵站的月台上救治20多名受傷乘客。

他跪地施救的行為,被網友稱之為“英雄之舉”。7月23日,於逸飛告訴新京報記者,“治病救人,是一個醫生的使命。隻要你願意幫助別人,就會成為英雄。”

7月23日,於逸飛在鄭州市人民醫院接受記者采訪。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乘客裏有沒有醫生,需要醫生”

20日下午4點左右,因為大雨,鄭州市人民醫院對新招聘醫生的培訓提前中止了。

根據鄭州市氣象台播報,這一時段,鄭州市正遭遇著大暴雨。下午4時至5時的小時降雨量達到近三日的頂峰——201.9mm,接近年平均降雨量的1/3。

臨近下班,於逸飛把醫院新發的白大褂裝進包裏,選擇冒雨回家。從人民醫院站到住處附近的後河蘆站,行程大約30分鍾。

於逸飛涉水進入地鐵,此刻正處在下班高峰期,車廂內已沒有空座,周圍乘客身上也都濕漉漉的。

僅僅過去一站,地鐵突然停了下來。車廂內躁動起來,五分鍾後,車輛往反方向倒駛,但隻是幾秒鍾後“咚”的一聲,地鐵內的燈全部暗了下來。有乘客喊了一聲,“車廂進水了。”

“車被困在海灘寺和沙口路之間,周圍沒有站,我有點害怕。”下午6點,一位被困的女士發微信向朋友求助時發送的圖片顯示,車廂內的水剛剛沒過腳底板。40分鍾後,積水已到了小腿肚。

於逸飛站在鄰近車頭的二號車廂,密閉的車廂裏,人們紛紛打電話求助。一向不給家人報憂的於逸飛也開始給家人打電話。他在電話中告訴父親,“我感覺有出不去的可能,你和我媽要注意身體,好好的。”

電話那頭,在河南省武警總醫院工作,開始備戰暴雨的父親鼓起勁安慰於逸飛,“一定會有救援的,要相信一定能脫險的”。話還沒說完,這通簡短的電話就因信號問題中斷了。

通訊開始變得艱難,很多人已無法和外界聯係。在車廂內混亂之際,地鐵工作人員扳開了緊鄰車頭位置的一處應急疏散車門,喊乘客往前走。

2號車廂裏的於逸飛跟著其他乘客,進入地鐵隧道內,沿著軌道旁的台階逃難。“隧道內應急燈亮著,隻記得水流是往地鐵來的方向流,我們逆向走。”他們最終徒步到達了沙口路地鐵站的月台。

“已經脫險了,正在附近的旅館休息。”怕父母擔心,於逸飛邊走邊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實際上,他還未走出地鐵站。

掛斷電話,他聽到站台有工作人員喊話,“乘客裏有沒有醫生,需要醫生。”於逸飛來不及多想,隨即答道,“我。”

他從背包內掏出印著“鄭州人民醫院”白大褂披在身上,跟著地鐵工作人員,從出口又重新回到月台。“有醫生在。”有人喊了一聲後,剛剛脫險的乘客和地鐵工作人員紛紛鼓掌,迎接這位及時出現的醫生。

事實上,於逸飛今年剛從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碩士畢業,還不是一名正式的醫生。他剛通過鄭州市人民醫院的筆試和麵試,20日這一天,是他到醫院見習的第一天。

於逸飛在地鐵站內教脫險乘客施救方式。 視頻截圖
“什麽也顧不上想”

剛從水裏逃出來的乘客,需要救治的基本是輕症、外傷,地鐵提供了紗布等物品,於逸飛給傷者包紮。

“後期救援隊到達之後,被困乘客也陸續被救,但有人出現了低溫休克、溺水症狀,最嚴重的乘客生命體征已經不明顯。”於逸飛說,需要先判斷被救出的人是否有生命危險,根據情況為低溫乘客提供毛毯保溫,讓缺氧乘客到高處通風處,為溺水、生命體征不明顯的乘客做心肺複蘇。

於逸飛記得,當時由於懂得急救知識的人不多,有人掐溺水乘客的人中穴,或者後抱乘客壓腹衝擊。事實上可能是因為采取的救援方式是錯誤的,還會導致情況加重。

“我看到這樣的,就跟施救者說,讓我來。”於逸飛說,因為自己穿著白大褂,對方也很配合。

被救上來的人越來越多,需要救治的重症乘客也跟著多了起來。於逸飛覺得,單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誰能過來幫忙。”他喊了一聲,七八名已經脫險的乘客都圍了過來。

於逸飛一邊施救,一邊教他們做心肺複蘇的姿勢,講解按壓的頻率與力度。“幾分鍾,他們就投入到救援中。”孫逸飛說,雖然他們都是第一次學做心肺複蘇,可能做的不會很標準,“但至少比沒有好,有人在被施救後吐出了水,恢複了呼吸。”

大約在晚8點50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生秦傑林、河南省人民醫院的護士李英豪,也從地鐵車廂內脫困後,先後加入救援隊伍。

“當時感覺隊伍壯大了,希望更大了。”於逸飛說。

23日,新京報記者在鄭州市人民醫院見到於逸飛。由於當日救援時間長,連續跪地大約6個小時為昏迷乘客做心肺複蘇,他耗費了大量體力,有輕微的橫紋肌溶解,膝蓋處的皮膚被磨破。

“治病救人,是一個醫生的使命”

晚上12點多,於逸飛走出沙口路地鐵站,路麵上到處都是積水,而家距此還有15公裏遠,他決定往離地鐵站較近的武警醫院,“往父親那去,部分路段有高架橋,可以避水。”

在高架橋上,於逸飛借用路人電話,撥通父親於振聲的電話,說自己已經脫離危險,一會兒到醫院。但這段6公裏的路,於逸飛走了4個小時。

一直等不來兒子的於振聲,回撥過去才得知手機是借用別人的,“孩子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於振聲說。

知道情況後,於振聲坐不住了,他從醫院拿著手電筒走上街頭,尋找兒子,“對麵每走來一個人,我就用手電筒照著看是不是逸飛。”於振聲說。

在路上,積水沒過膝蓋,周邊漆黑一片,於逸飛體力已嚴重透支,他邊走邊喊:“勇敢牛牛,不怕困難”。這句出自表情包的網絡流行語,成了於逸飛夜行路上的口號。

直到淩晨4點,於逸飛父子倆在中原路大學路路口相遇。隔著馬路,於逸飛一眼看到那個站姿筆直撐著雨傘拿著手電筒的人是父親。

於振聲說,見到兒子時他幾乎癱倒在水中,他攙著兒子回到武警醫院,才發現兒子衣服上都染上了淤泥和血跡。

於逸飛不知道的是,當他走出沙口路地鐵站,脫下已經被血跡與汙泥染色的白大卦時,互聯網上,人們將這個26歲、本已逃離危險又逆行回到地鐵站投入救援的試用期醫生,稱為“英雄”。

當時自己脫險後,為何又選擇轉身?

7月23日,於逸飛告訴新京報記者,“治病救人,是一個醫生的使命。隻要你願意幫助別人,就會成為英雄。”

於逸飛說,等過一段時間,他想買一束鮮花去沙口路地鐵站,“很遺憾,那天經我搶救的人中,有6個未能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