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昱暢當備胎,好像一條狗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這年頭,打著青春旗號的狗血劇實在太多。

劇裏非但找不到相似的回憶,看完槽點倒是滿籮筐,當打開號稱社會青春劇《風犬少年的天空》時,我內心是不屑一顧的。

結果沒想到,慘遭打臉真香!

一口氣刷完,隻想喊一句:爺青回!

1.屬於瘋狗們的青春

光看劇名,頗有種北野武家壞小孩的味道。

帶著點叛逆桀驁,炙熱瘋狂。

關於風犬一詞的定義,劇中給出的解釋是:酷得像風,野得像狗。



換成通俗點說法,風犬=瘋狗。

乍聽起來,很像是在罵人,可等你深入了解,就會發現,這詞太特麽貼切了。

17歲少年們,可不就是一群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瘋狗,中二而悸動的青春裏,有著他們的遺憾和快樂。



每個人的回憶裏,大概都住著一夥“不學無術”小團體。

重慶29中,就有這麽鐵血肝膽的大興村“四兄弟”:

老狗、嬌嬌、咪咪和大嘴。

雖說嬌嬌性別為女,但從小開褲襠就一起瘋鬧的情份,加上她天生神力的設定,分分鍾讓男人跪下唱《征服》。

用她爸爸的話說:

“她現在是雌雄同體的年紀。”



四個玩世不恭的人湊在一起,立馬承包班裏倒數名次和最尾端座位。

一個個真的是,幹啥啥都行,唯獨學習真不行。

皮厚老狗愛當校霸,時常裝傷員坐樓道口收“保護費”。

好吧,誰能想到曾經的日係美男彭昱暢,如今成了沙雕老狗。



早熟大嘴搞網戀麵基,瞎搗騰寫出戀愛寶典賺外快。



憨傻咪咪追著陳圓圓屁股後麵告白,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大力嬌暗戀老狗被嘲笑,卯起勁想折騰出女子力,結果往往升級成暴力。

“四兄弟”瘋起來像風一樣,抓不住,摸不著。

特別是,瘋狗中靈魂領軍人物——老狗,快活得宛如沒心沒肺。

可風總有停下的時候,等風停了,雨就來了。

親情和愛情,總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給予人深刻成長。

不羈如老狗,青春歲月中也帶著殤。

春心萌動第一次喜歡上的女神安然,老狗費盡心思地對她好。

結果發現對方接近自己的目的,是為了見到他最要好的大哥劉聞欽。

網友見此忍不住吐槽:愛是一道光,綠得你心慌。

他的母親,八歲時拋棄他遠走他鄉,等他輾轉找尋到母親,她已是別人的好媽媽,徒留他一臉落寞。



相依為命的父親屠夫,剛在年夜飯的歡聚時刻害羞地對他說了句“我愛你”,下一秒,老狗在大雨滂沱中,永遠失去了他。





那一夜,老狗哭得撕心裂肺,痛苦也顯得無能為力。

於老狗而言,青春是荒唐瘋狂,一腔孤血的勇。

可越是瘋狂肆意,也越有缺憾頓生。

或許遺憾,注定是每個人青春色彩中,最沉重的底色。一如木心那句話說的:

“那些吃苦也像享樂似的歲月,就叫青春。”

2.青春,是平庸而誇張的

《風犬少年的天空》最賺人眼淚的地方,在於它並不完美的真實。

它沒有局限於還原繁瑣的日常。

而是在逝去的美好回憶中,灑下些許戲劇性的狗血。

偏偏,這份狗血戳到人心尖上。

它沒有所謂的懷孕打胎,沒有好姐妹為愛反目成仇,更沒有一夜情的無聊荒唐。

它有的,是少年郎幹幹淨淨的喜歡,徹徹底底的分離。



就連生與死,都幹脆得到讓人落淚。

至於老狗、安然和劉聞欽,他們沒有想象中的三角戲碼,故事中的一切轉折,都來得恰如其分,基於真實下的自然反應。

安然和劉聞欽,是年少的歡喜,是殘酷階級論下,陣亡的愛情。



兩人之間的差距,大如江河,而河裏的蝦,終究沒法和海裏的蝦走在一起。

劉聞欽攢了一年的錢,對安然來說,僅僅隻是一頓必勝客,劉爸爸400塊的“天價”醫藥費,遠不如安然隨手買給劉聞欽的球鞋貴。

對比殘酷嗎?

可這就是現實。

國產青春劇總愛渲染青蔥歲月裏的明媚陽光,講述年少生活裏的一往無前:圍繞著情情愛愛,為愛活得要生要死。

好比諸如《夏至未至》一流,車禍、背叛、懷孕、坐牢……凡是狗血的,統統來了個遍。

青春一詞,倒成了非主流的寂寞。

《風犬》卻不如此。

它挖出了年少時期的生存,點燃了價值碰撞的火花,點出了成人世界裏的階級腔調。

記得劉聞欽曾嘶吼:“生活啥子時候給過我十八歲?”

金錢壓垮了他的家庭,摧毀了他的愛情。

活得宛如《大話西遊》裏的那句:“他好像條狗啊。”

明明這個少年,也曾風流肆意,遙想著“須知少時淩雲誌,曾許人間第一流”的浪漫。

結果留給他的結局,隻是躺在血泊中,叨念著“哪個才算第一流嘛”。

聽得人心酸淚流。





有網友說,劉聞欽是全劇最慘工具人,助攻安然老狗,最後啥子沒有。

誇張嗎?

也還好,完全在那個年齡段的狗血範圍內。

他的存在,或許就是一個需要被打碎的完美,然後在強烈衝擊中,打破所有人的象牙塔。

他身上的不堪與掙紮,倒映出很多人年輕時的模樣。

跟其他青春劇比,《風犬》沒有所謂的矯情愛情追逐戰,更多的,是摻雜在真實中的悲歡離合,在誇張戲謔手法中,讓人找到青春裏的自己。

“每個少年的青春,都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

說實話,它很像重慶版的《請回答1988》。

後勁大,回味強。

在無濾鏡去美顏的表演中,輪番經曆著歡笑與淚水。

3.最好的我們

說起青春、愛情、友情,在國內早就被拍爛。

兩男一女,兩女一男,都是設定中的標配。

圍繞三個人的成長故事,愛情箭頭隨便一指,就成了一部“合格”的青春劇。



《以家人之名》裏親如兄妹的三人,

最後也難免落俗套,跌進名為愛情爭奪戰的修羅場裏。



為了填補合理相愛的邏輯,反倒暴露出更多不合理的bug。

強行闔家歡樂的價值觀,導致親情愛情的刻畫變得膚淺而刻薄。

同樣被譽為東北版《請回答1988》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高能的開頭,溫馨的日常,沒想到,還是陷入爛尾的沼澤。

強行打出be結局,除了讓觀眾多了些意難平,壓根沒有升華該劇的水準。



如今快餐式青春,囫圇吞棗的劇本……

到底是水平有限,還是敷衍觀眾?

不得不說,娛樂行業井噴式發展,使得影視劇市場良莠不齊的現象日漸突出。

國內編劇水平似乎已經看到天花板。

當惡俗爛尾成了日常,誰會在這片狼藉的青春裏,看到自己的過往?

對於成年社畜們來說,愛看青春劇,無非是,緬懷已然逝去的芳華。

什麽是青春?

什麽是最好年歲時的我們?

其實答案很明了。

少年是瘋狂,是不羈,是天真,是勇敢。

沒有過多的勾心鬥角,唯有幹淨的純粹,即便痛苦,也是成長的催化劑。

少年們熾熱的青春,像燃不盡的大原野,瘋狂無邊,一往無前。

說白了,觀眾並不是抗拒青春劇,也不是抗拒戲劇化的狗血。觀眾討厭的是千篇一律的青春,以及充斥著乏味撕逼的單調。

這是編劇對青春的曲解。

所謂好的青春劇,你可以在跌宕起伏中略顯浮誇,問題是,你得基於現實,讓群像在不同命運中碰撞。

唯有脫離浮躁的真實創作,才能讓觀眾透過劇中人,看到自己年輕時的荒唐可愛,以及不可追的遺憾悔恨。

不是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