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流行撿垃圾?人家玩的是時尚運動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年輕人流行撿垃圾?對頭,人家玩的是時尚運動

成都年輕人愛上“Plogging”,希望更多人關注環保

12月7日,初冬的成都街道,銀杏樹一片金黃。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一條種滿銀杏樹的大道上,比醉人的風景更吸引人的,是樹下三五成群的年輕男女,隻見他們每人戴著白手套,一隻手拿著鑷子,另一隻手握住裝著煙頭的塑料瓶。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地下,不時彎下身用鑷子夾起道路縫隙中的煙頭和廢紙。因為行為太過顯眼,他們吸引了這條路上幾乎所有人的目光。

如果你也在成都街頭看到這樣一群人,請不要感到奇怪。他們正在進行的,是一項風靡全球的健身方式——“Plogging”。這是一種集慢跑和撿垃圾於一身的運動,也是運動愛好者發起的公益環保運動。“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做得越久,越想繼續做下去。”成都多場“Plogging”活動的組織者魯利鬆說,自己在活動中收獲了不少樂趣。

Plogging,從瑞典傳到多個國家

Plogging,來源於瑞典語,是“撿垃圾”(plocka)和“慢跑”(jogga)兩個單詞的合成。它的產生,與一個名叫埃裏克·阿爾斯特倫的瑞典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2016年,他從外地搬回首都斯德哥爾摩居住,但剛到首都,就被城市裏大量的垃圾驚呆了。埃裏克·阿爾斯特倫本身是一位慢跑愛好者,被城市的景象觸動後,他開始嚐試邊跑步邊撿垃圾,同時還叫上朋友一起參與拾荒慢跑。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步伐,帶“Plogging”標簽的帖子在社交媒體上被瘋轉,由此有了這項風靡全球的健身方式。

Plogging的環保健康理念,在美國、德國、英國等不少國家引發越來越多共鳴,街頭紛紛出現了拾荒慢跑者的身影。中國當然也不例外,尤其在成都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中,自然也少不了熱愛Plogging的年輕人。

成都90後,每周組織一次Plogging

“90後”魯利鬆,是成都Plogging活動的參與者,也是組織者。

從今年9月份開始,魯利鬆以每周一次的頻率組織著Plogging活動,他以自己經營的青年旅舍為根據地,號召本地年輕人參與到這項潮流且環保的運動中。於是,每到周五的晚上,人們都能在成都的街頭看到這樣一群年輕男女,他們手裏拿著塑料瓶用來裝撿起的煙頭,又用大型的編織袋裝起被人們丟棄的包裝紙、煙盒、果皮等垃圾。“除非下雨,我們每星期都會定期舉行Plogging活動,來參加的都是20-30歲左右的年輕人。大家都很喜歡接觸新鮮事物,也勇於去嚐試。”魯利鬆說。

在國企工作的年輕女白領、喜歡旅遊的男青年、在企業做行政工作的都市女性、在成都留學的日本交換生……在Plogging活動中,能夠看到很多職業、性格迥異的年輕男女聚集到一起。大家在一起撿完垃圾後,還會來到魯利鬆經營的青年旅舍,觀看兩部關於環保或者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當然,這個主意也是魯利鬆想出來的,“我不想這個活動結束了就完了,還是希望留給大家一些東西,比如說環保意識。”

隊伍壯大,從8個人到160個人

每次活動結束後,魯利鬆會將撿到的垃圾裝在一起,拍下稱重器上的數字,發到朋友圈。撿到的煙頭,也都被收集到塑料瓶中。一次活動下來,收集的煙頭能裝滿好幾瓶,魯利鬆曾用這些塑料瓶擺出“CD”的形狀,代表著“成都”。“最多的一次,我們撿了40多斤垃圾,甚至將一所大學旁一段溝渠裏的垃圾全部清理幹淨了。我記得那條溝渠非常臭,垃圾一層堆一層,我們參加活動的有15個人,清理了40分鍾才清理幹淨。”魯利鬆說。

當在人流如梭的街頭彎腰撿煙頭時,魯利鬆和他的小夥伴們總會看到周圍人異樣的眼光,甚至有人覺得他們就是一群“撿破爛”的。在組織、參加了多次Plogging活動後,魯利鬆陷入了猶豫。“我也不是非要組織這個活動,我也可以組織觀影類的輕鬆活動。”麵對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采訪,魯利鬆吐露了自己的苦惱。但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這項活動影響,線上交流群由8個人變為160個人,魯利鬆還是決定將這項活動堅持下去。“單靠興趣,我可能沒有辦法支撐下去。但是通過參與這個活動,有年輕人開始關心環保,甚至他們也在組織相關的Plogging活動,我覺得還是有意義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一天晚上的Plogging活動中,魯利鬆他們第一次迎來了小朋友的參與。兩位小學生在母親的帶領下,前來參加Plogging。“兩位小朋友太有激情了,本來在活動裏每次都是我撿的垃圾最多,但這次真的輸給她們了。”說到這裏,魯利鬆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