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馬首回歸!那些流失文物背後的唏噓往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駿馬歸來!13日,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這也意味著,離家一個半世紀有餘的圓明園馬首銅像正式回歸。

捐贈儀式結束後,馬首銅像並入正在舉行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與公眾見麵。

其實,在這個展覽上亮相的每一件珍寶,背後都有一段令人唏噓的往事。

圓明園馬首銅像。國家文物局 供圖

 

圓明園獸首:從星散到重聚

19世紀中葉,晚清朝廷“天朝上國”的迷夢被列強的堅船利炮震破。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付之一炬,包括獸首在內的大批珍貴文物就此被掠西去。

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噴泉構件,由清乾隆年間西洋畫師設計,中國宮廷匠師製造,融合東西方文化特色。獸首用料考究,形態逼真,展現出很高的工藝水準。

20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圓明園獸首在內的中國流失文物陸續現身海外,引發國人和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

中國政府則始終以堅定的決心推進文物回歸,從牛首、虎首、猴首的國企競拍,到馬首、豬首的華商捐贈,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國友人返還,圓明園獸首逐漸從從星散走向重聚。就在11月13日,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也在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行。

據悉,馬首銅像將被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說:“圓明園12個獸首現在已經有7個回到國內,但真正落腳圓明園的,馬首還是第一個。”

頤和園文物輾轉歸國

與圓明園的命運似乎多少有些相似,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頤和園慘遭劫掠,萬壽山佛香閣西側寶雲閣銅殿的十扇銅窗因此流失海外。

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西側寶雲閣銅殿的十扇銅窗,曾流失海外,如今已回歸。國家文物局供圖
 

1993年,美國企業家莫裏斯·格林伯格先生以重金購得這批銅窗,無償贈還中國。此前,英國安布羅斯·哈丁博士也無償贈還了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自清漪園(即頤和園前身)的清代銅鶴等文物。

寶雲閣的全部構件采用中國傳統的“撥蠟法”和“掰沙法”工藝鑄造,之後再連鑄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銅殿,體現了中國熔模鑄造技術的卓越成就,也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頤和園文物回歸對於恢複頤和園完整性、真實性具有重要意義;銅鶴的風格較為寫實,造型豐滿健碩,寓意吉祥。值得注意的是,頤和園銅窗、銅鶴等是較早通過國際友人捐贈的方式回歸的流失文物。

龍門石窟珍貴石刻佛像的回歸之旅

如果要說中國的石刻藝術,就不得不提到洛陽龍門石窟。它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可是,在20世紀初,洛陽龍門石窟曾被大規模破壞、盜鑿,大批石窟佛像流落海外。

2001年4月,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向中國國家文物局歸還龍門石窟看經寺浮雕羅漢像,開啟了龍門石窟流失造像回歸序幕。

2004年至2005年,國家文物局經過嚴格論證,搶救征集了旅美收藏家陳哲敬先生收藏的古陽洞高樹龕北魏釋尊佛首等7件龍門石窟佛教造像。

綜合來看,這8件石刻佛像屬於北魏晚期至盛唐中國造型藝術極盛時期的優秀作品,展示了在龍門形成並影響全國石窟造像的“中原風格”和“大唐風範”,十分珍貴。

特別是古陽洞高樹龕北魏釋尊佛頭,還是著名楊大眼大龕上方小型龕中現知唯一存世的一件主尊佛首。該龕左側“高樹造像記”為著名的北魏法書《龍門二十品》之一。

清代大沽鐵鍾的故事

清代大沽鐵鍾。國家文物局供圖
 

大沽鐵鍾名為“樂威毅公祠”鐵鍾,鑄造於1884年,目的是為了紀念抗擊英法聯軍壯烈殉國的直隸提督樂善,外壁上段鑄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大字。

它也曾有過一段坎坷的回歸經曆。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鐵鍾被作為戰利品掠走,存放在英國樸茨茅斯市。2003年以來,天津市政府通過多種渠道呼籲將文物歸還中國。

2005年5月,在中英兩國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英國議會通過了無償返還文物的提案,闊別故土100多年的鐵鍾終於回到祖國。

這口鍾銘記著中國人民抗擊外國侵略者勇氣和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由弱變強的偉大曆程。

秦公墓地金飾片回歸

20世紀90年代,甘肅秦公墓地慘遭盜掘,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其中一部分金飾片被法國收藏家獲得,並捐贈給吉美博物館收藏。

2015年,國家文物局通過長達數年的協商談判,最終促成法國政府將金飾片退出法國國有館藏並返還給原捐贈人,由捐贈人法國收藏家弗朗索瓦·皮諾和克裏斯蒂安·戴迪安將文物歸還中國。

甘肅秦公墓地一部分金飾片曾流失海外,如今也已回歸。國家文物局供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文物返還是在中法兩國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關人士的積極努力下、突破文物所在國法律障礙實現文物返還的成功典範。

此前,香港收藏家郭炎先生在了解到大堡子山秦公墓地流失文物情況後,於2011年將自己從境外購買的2件鷙鳥形金飾片和1套金鎧甲片捐贈給國家文物局。

這批秦公墓地金飾片,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秦文化金器。據推測為鎧甲、馬胄、車輛等的裝飾物,對是研究早期秦文化的重要實物材料。

流失文物的回歸故事,當然還有許多。“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選取25個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歸案例,體現中國綜合運用外交協調、刑事偵查、協商談判、捐贈等多種方式促成文物的返還。

文物回歸,正在進行時。70年來,每一次流失文物的回歸,都在凝聚著民心,激昂著力量,重重擂響中華民族走向複興的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