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曲再次響徹世界杯 克羅地亞為此熱血了10年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2014世界杯”專題頁麵

撰文/熱血哥

搜尋了半天的詞庫,卻發現隻有這個詞才最適合描繪克羅地亞與英格蘭120分鍾大戰:慘烈。

慘烈到,最後時刻的英格蘭無人可換隻能被迫10打11;慘烈到,33歲的莫德裏奇每一次死球狀態都彎下腰雙手撐在大腿,獲得幾秒鍾的大口喘息。克羅地亞人憑借在加時賽的一鼓作氣完成2比1絕殺,在蘇克的注視下,創造了更勝20年前的巔峰,《克羅地亞狂想曲》在莫斯科上空奏響,而這背後是克羅地亞將士們的赤子之心。



兩隊眾將以命相搏

熱血演繹《克羅地亞狂想曲》

你或許沒有聽過《克羅地亞狂想曲》的名字,但你一定聽過《克羅地亞狂想曲》的旋律,它存在於各種熱血視頻剪輯音樂庫,存在於各種發布會懸念揭曉時刻的現場伴樂,存在於各種需要氣勢恢宏、大氣磅礴作為注解的地方。

克羅地亞獨立於前南斯拉夫的戰火中,《克羅地亞狂想曲》描繪的正是20多年前那個飽受戰爭創傷的克羅地亞。莊嚴,殘酷,悲傷,憤怒。冰冷的世界,扭曲的靈魂,盛開的白色花朵。披堅執銳的戰士,燃燒著熊熊怒火自天而降,從廢墟走出的那畫麵。這首歌可以被看做是激勵所有正在奮鬥中的人們,永不放棄希望。

演奏者馬克西姆,可以說是當代最知名的克羅地亞藝術家了。2米07的巨人身高,手指尖卻無比優雅細膩,讓世界驚歎。而他的成長經曆,跟克羅地亞國家命運一直緊緊相連。1990年戰爭爆發後,克羅地亞很多地方都很危險,音樂學校也停課兩年。

馬克西姆被困地窖8天的時間,而從地窖爬出來第一件事就是練琴,因為要準備一個音樂比賽。最終,馬克西姆拿到了那個音樂比賽的冠軍。他本人的故事,就像是《克羅地亞狂想曲》的原型。



鋼琴家馬克西姆代表著克羅地亞人的無盡創造力

而今天,最能代表克羅地亞的這首鋼琴曲,可以作為他們淘汰英格蘭闖入2018年世界杯決賽的注解。和平年代,足球就是沒有硝煙的戰爭。而從主帥達裏奇到隊長莫德裏奇,拉基蒂奇們,他們又都體味過飽受戰亂之苦。過往的那些血與淚的記憶,以及如今來之不易的安定與幸福,讓他們更懂得在足球世界裏的每一次創造曆史的機會是那麽彌足珍貴。

連續三場打滿120分鍾,比決賽對手法國隊多踢了整整一場比賽。而且連續三場比賽,克羅地亞都是在90分鍾內落後再扳平,拖入到加時賽。要知道,這支球隊的核心們都是邁入而立之年的老將,33歲的莫德裏奇、32歲的曼朱基齊,30歲的拉基蒂奇....

而他們麵對的是一幫20出頭的英格蘭青年近衛軍。但是,精神力量的澆築,讓他們忘記雙腿的沉重,因為曆史就在他們眼前。對於一個曾飽受戰火困擾的國家,創造曆史是一件多麽偉大而榮耀的事情。

晉級時刻,這一次主帥達裏奇沒有擁抱助教痛哭,而隊員裏除了洛夫倫實在難以抑製激動而紅了雙眼,其他人也沒有哭。克羅地亞人不需要煽情的眼淚,他們的熱血還沒用完,曼朱基齊連續鏖戰了三個120分鍾卻說這隻是在享受足球,他們用疊羅漢慶祝的方式在訴說:既然都開始了,為什麽不徹徹底底玩個痛快?



克羅地亞人最終殺出黎明

十年往事傷痕累累

從賽前鮮有人看好,到如今被全世界都瘋狂營銷。不管決賽勝負與否,《克羅地亞狂想曲》都是這個夏天最好的故事。

說實話,除了蘇克、博班和那件最好看的格子球衣,我並沒有對1998年的克羅地亞留下太多印象。真正關注這支球隊是從2008年開始的。因為斷腿的愛德華多,因為“腎鬥士”克拉什尼奇,也因為瘋狂的搖滾主帥比利奇,讓這支帶有悲情色彩的前南足球後人有著強烈的魅力。

後來,又因為國米的情感層麵因素持續關注它,因為科瓦契奇(後已轉會皇馬)、佩裏西奇和布羅佐維奇,在格子軍團扮演重要角色。到了2016年歐洲杯,鐵骨錚錚的隊長斯爾納,在奏國歌儀式時緬懷亡父的流下的熱淚,那一刻我被徹底征服。當意大利無緣2018世界杯之後,克羅地亞便是主隊。

到如今“夢回1998”這樣的話,都已經被球迷說爛,被媒體寫爛了。但其實過去十年,克羅地亞足球所經曆的煎熬,卻是很多人所沒有在意過的。



雙奇帶隊並非一帆風順

2008年的歐洲杯,因為莫德裏奇和拉基蒂奇的崛起,克羅地亞足球真正掀開了新的篇章。隻是在1/4決賽,克羅地亞還沒來得及品嚐絕殺的滋味,就被土耳其人反絕平。而隨後的點球大戰中,莫德裏奇和拉基蒂奇分別罰丟,克羅地亞人成為這場可能是世界足壇最不可思議逆轉中的配角。

可能克羅地亞人未曾料到的是,這僅僅是他們接下來連續10年大賽厄運的開始。

2010年世界杯預選賽,克羅地亞與英格蘭和烏克蘭同組,小組第三直接無緣南非。

2012年歐洲杯,兵強馬壯的克羅地亞與最後的冠亞軍西班牙和意大利同組,雖然踢意大利和西班牙,場麵完全不落下風,但是大賽經驗顯稚嫩導致了一平一負,暗淡出局的結局。

2014年世界杯,此時的莫德裏奇、拉基蒂奇、曼朱基齊們都在巔峰年齡和狀態,可以說是最好創造曆史的機會。但是他們與東道主巴西和妖風正勁的墨西哥同組,首戰就被內馬爾一記重拳打懵,直接導致小組出局。

2016年歐洲杯,連續讓人失望的克羅地亞已不被那麽看好,但克羅地亞卻爆發出強大能量,淘汰賽首輪更是報了對西班牙的仇,隻是隨後輸給了務實防反的葡萄牙,又一次夢碎。



克羅地亞猶如天命附身

這十年,克羅地亞基本上把壞運氣演繹到極致。拿到今年的世界杯門票,也是磕磕絆絆通過附加賽才驚險過關的。此刻的莫德裏奇已經33歲,曼朱基齊也32歲了,門將蘇巴西奇也是熬到34歲才迎來了世界杯首秀,這基本都是他們最後一屆世界杯征程了。

在小組賽第二輪3-0完勝阿根廷時,曾經有朋友說“這屆克羅地亞太強了,看好(闖進)四強!”我說:“別逗了,前兩年比這還強呢。小組出線就很滿足了。”但是沒想到,短短半個月後,一種過去不敢想象的驚喜就這樣悄然而至。

莫德裏奇和他兄弟們的故事在訴說在《肖申克的救贖》裏最經典的獨白:希望是最美好的事物,也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而美好的事物才永不消逝!

就算失敗過100次,在第101次成功又有何不可呢?



克羅地亞總統是國家隊鐵杆粉絲

又有哪支球隊能讓國家如此自信?

1/8決賽,克羅地亞與俄羅斯之戰,看台上與因凡蒂諾、梅德韋傑夫一同觀戰,身著格子球衣的克羅地亞女總統驚豔了世界,美麗大方得體驚豔了世界。而賽後走進更衣室的她,與莫德裏奇搭肩歡慶的場麵又顯可愛。

但是,你以為她隻是簡單的一位借世界杯增加曝光量的政治家嗎?並非如此。早在之前,這位女總統在北約峰會期間,向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贈送了一件印有10號的格子軍特製球衣。而在北約峰會期間,她還贈送了美國總統特朗普一件印有9號的格子軍球衣。



克羅地亞總統為球隊戰勝俄羅斯而興奮起舞

這真的不是作秀,而是一種民族自信,是發自骨子裏對這個國家足球的熱愛,是一種讓人欽佩的國家自信。

同樣讓人動容的還有克羅地亞這場半決賽的國家英雄佩裏西奇。他說:“20年前,當我還在我的家鄉球隊omis效力時,那時候,做夢都想為國家隊效力,想要為國家打進送我們進決賽的球。”

二十年後,他的美夢真的成了真。



克羅地亞為國家榮譽在世界杯上不懈戰鬥

國家榮耀、民族自尊,對於每一個鐵骨錚錚的男兒而言,這真的是能夠讓他們用生命去捍衛的東西。

再聯想到中國足壇這幾天發生的事:一位脫口秀演員提倡解散國足把費用省下來修建足球場.....我不去揣度這位演員的真實用意,也許他隻是無心一說蹭了世界杯熱度,也許是真心站在了一個非專業者的角度提出他的想法。

不管怎樣,這番話的的確確是刺痛了中國足球圈的神經。支持的、諷刺的、辱罵的紛至遝來,各執一詞,眾說紛紜,而這種事情注定不會有統一答案。隻想說的是,如果我們的國腳,足球從業者們能像克羅地亞那樣以赤誠之心去麵對,也許就不會形成今天這副麵貌。



中國足球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足球的美好,它存在的樣子應該像佩裏西奇那樣用20年去圓一個兒時的夢,而不是以金錢作為唯一衡量法則的商業遊戲。要說錢,C羅也愛錢,但他愛錢的資本是在33歲年齡練造著23歲的身體狀態,開啟第三段人生冒險旅程。很遺憾,在我們的足球領地上,這樣的故事就像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