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劉若英歸來 曾困惑優雅地離開還是唱下去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劉若英

近日,奶茶劉若英推出2015全新國語專輯《我要你好好的》。11月28日,劉若英將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辦演唱會。前天,剛剛當媽媽沒有多久的劉若英在專訪時,談到與孩子相處的點滴,談到為人妻為人母的喜悅。她還坦言一度陷入要不要繼續唱下去的困惑,“我已經是老妞了,可能唱不動了,而且誰要聽啊”,是李宗盛鼓勵她繼續唱下去,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新專輯。         

愛唱歌的奶茶

也曾經困惑優雅地離開還是唱下去

在新專輯籌備之前,劉若英曾經陷入“我還要唱下去嗎?還要為了什麽而唱?”的疑惑。“我一直跟自己說見好就收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很佩服《康熙來了》,因為它是很優雅地離去,我記得的都是那些美好”。

劉若英的這些困惑,直到有次在飛機上遇到李宗盛大哥,在大哥的點撥下迎刃而解。“他說小妞你還唱嗎?我就說我已經是老妞了,可能唱不動了,而且誰要聽啊,我就把我的憂慮講了。他聽完有些生氣,很嚴肅地對我說,難道隻有在失戀、熱戀或者是痛苦的時候才會覺得要聽歌嗎?難道人生隻有這些嗎?他說自己想了很久這個問題,想明白之後,於是有了《給自己的歌》和《山丘》。他說難道你對生活已經沒有感覺了嗎?你是一個說故事的人,你不要以為你是一個唱將,你一定有故事,如果有故事就把這些記下來,請別人幫你整理,把這些故事繼續唱下去。我聽完以後突然覺得對啊,然後我回去就重新思考,後來我就做了這張專輯。”

如果說上一張專輯《親愛的路人》是劉若英對過往情感的一次回顧,在釋然中徘徊、摸索,新專輯《我要你好好的》就是在回顧之後,站穩腳步,轉身向前,平靜而勇敢地去麵對全新的未來。新專輯《我要你好好的》是劉若英對這幾年生活的反芻,也是她對身旁許多與她的生活或遠或近發生著關係的人的問候。專輯裏的每一首歌,都傳達著屬於劉若英的最真實的心情。“專輯中每一首歌都把我現在的心態很誠實地唱出來,比如說《我懂了》,就是說我可能不好意思再說夢想了,其實我都記得曾經有過的夢想。”劉若英說。

給歌迷的話

總有一些歌讓你想起當時的自己

“文青天後”奶茶劉若英華麗回歸,將於11月28日在北京首都體育館開唱。此次演唱會由“我敢愛”“我遺憾”“我想念”“我懂了”四大篇章串聯全場,將呈現每個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心情的起伏狀態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分享生活中各行各業關於“我敢”的故事。劉若英也將在演唱會現場化身“搖滾女王”“時空女神”“光陰歌姬”亮相,在音樂中演繹不同的人生角色。

劉若英透露,她會在演唱會現場帶來一段長達20多分鍾的組曲。“我很喜歡做演唱會,因為我覺得演唱會像是老朋友相聚。我覺得這個演唱會是一個時光的概念,在演唱會上我會說‘聽到一些歌,就會想起那個時候的自己,希望今天晚上在聽這些歌的人,每一首歌出來的時候會想到那個時候的自己’。我會有一連串的組曲,一連唱二十幾分鍾。”

北京媳婦

愛北京美食婆婆的麵食俘獲她的心

劉若英經常被稱作北京媳婦,對於這個稱呼她覺得特別親切,“我跟北京的緣分其實不隻是因為我嫁來北京,我第一次來大陸就是來北京,是在1991年。然後我在北京拍了這麽多的戲,住了這麽久,有那麽多的朋友,很多情感經曆都是在這裏發生的,我很多高興和不高興都是在這裏發生的。所以我對這裏很熟。”

嫁做北京媳婦的劉若英表示自己很適應,首先,語言沒壓力,其次,她很愛吃北京的美食,愛吃烤鴨自不必說,連很多人不習慣的豆汁都覺得是美味。“因為我跟祖父母長大的,祖父母是從大陸去台灣的,所以我的普通話比較標準。再來就是我常來這邊工作,口音對我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劉若英還自曝很喜歡吃婆婆做的麵食,“其實我是吃了我婆婆的麵食,我才決定嫁給他的,是真的。我們家所有的麵食都是我公婆自己擀。”

幸福媽媽

親手帶寶寶讓保姆常常為此很失落

2015年1月29日,45歲的劉若英生下兒子。

當了媽媽之後的劉若英如何權衡工作和照顧寶寶的比重?“工作和照顧寶寶,我還沒有分誰主誰次,所以我很累,別人可能一天睡七八個小時,我可能一天隻睡三四個小時,我以前有很多自己的時間,現在就變得很少。可這是我的選擇,我既然生了小孩,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而不是生完就交給保姆帶孩子。所以我的保姆常常心情不好,她常常覺得我不需要她。”她說,“現在工作和照顧寶寶都很重要,但是未來我不知道,因為孩子需要我的時間一定會越來越多。那我也還是希望我有工作,是因為我可以帶很多不同的故事回去講給他聽。”

當媽媽9個多月的劉若英現在已經是滿口的育兒經,她的育兒經驗全部來自於網絡。“現在問我育兒經,我也是滿口的育兒經,我都是從網絡上看的,我不是那種天天打電話給醫生的人。”

除了依靠網絡學習育兒知識外,她還會寫文字給兒子,記錄下作為母親的她看著兒子每天成長的一份心情。“我有寫很多的文字是寫給我的兒子的,我常常在給朋友看的時候,他們都說很想哭。如果我要出一本寫小孩子的書應該是寫我跟他之間的故事,而不是我怎麽帶他,因為那些知識網上都好詳細,而我跟他之間的小故事是屬於自己的。比如說,我真的好怕他好快就長大,我第一次看到他有一件衣服穿不下的時候,我真的大哭,當時覺得太大了,然後怎麽才兩個禮拜已經緊了?我最討厭人家跟我說叫他快快長大。快什麽?急什麽?比如說他急著站,我就會寫信給他,我會說,你這輩子要走的路很多,別急著走,真的不用急。”為兒子寫下屬於他們母子兩個的文字,劉若英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給兒子看這些文字。“等有一天他願意看的時候,或者是他能夠看懂的時候給他看。”

劉若英認為要給自己留下獨處的時間,獨處是快樂的。“每個人都需要獨處,可是很多人不好意思跟別人說,我今天想一個人。比如你問我要不要吃飯,我如果說我想一個人吃飯,你一定會覺得我不想跟你吃飯。我偶爾會想,可不可以今天不要說話,可不可以就吃個方便麵就好了?我一直是這樣的人,我從來不會因為今天結婚明天就不需要獨處,有了兒子就不需要獨處,我永遠都需要獨處。”

珍惜點滴 真的好怕他很快就長大

Q:你理解的陪伴是什麽?

A:我覺得陪伴是要讓人家覺得你一直都在那裏,而不是一直緊黏著那個人。

Q:什麽時候告訴兒子,社會是殘酷的?A:我不用告訴他,他一定會經曆的,就像我不用告訴他摔跤會痛,他一定會摔的。他每次一摔,你說我心裏痛不痛,我很痛。可是誰不摔呢?那還不如早點摔。

Q:你正享受獨處的時候,孩子正巧哇哇哭了,你會怎麽辦?

A:現在常常是這樣,還好他現在睡覺時間還很多。

Q:《我要你好好的》是怎樣一份期許?A:我就是很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因為越來越感覺世界越來越混亂,負麵能量很多。其實我是很討厭跟你講世界很美好,明天會更好,我從來不相信的。可是我們起碼自己要好好的,如果每個人都好好的,那這個世界就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