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霧霾紀錄片引爭議 各方觀點全匯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十麵霾伏”專題頁麵

看來兩會前的媒體注意力都將被柴靜吸引。時隔一年,她帶著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複出,視頻推出當天就在優酷獲得600萬次播放量,24小時全網播放量近億。春節前夕博士生回鄉記錄引發的鄉愁終究抵不上市民對霧霾的愁怨,春節之後的duang和裙色之爭則更像是網絡人氣的熱身和鋪墊。現在,大家抬起頭來看柴靜。

柴靜宣稱自掏腰包100萬拍攝霧霾紀錄片,這並不出人意料。她一直熱心環保,曾經虔誠地閱讀環保聖經《寂靜的春天》。霧霾對於她確實是心向往之的主題。

在節目中,柴靜為所有觀眾講解了在過去的一年中,她所“看見”的一切:在霧霾中生活一天,一個白色的采樣儀變為黑色,從中檢測出來15種致癌物質;隨環保部門在中國大氣汙染嚴重地區以無人機巡航,深入非法排汙工廠,揭開鮮為人知的“褐煤”對汙染的巨大影響。她還深夜來到北京的延慶,調查柴油車排放不達標並大麵積造假現狀;回故鄉尋找十年前山西汙染節目當事人,探尋能源結構背後工業化城鎮化之路,抨擊體製問題帶來的嚴重危害,拜訪中國能源領域權威人士,探索未來能源體製改革方向,提出告別煤炭時代進入油氣時代……

柴靜在視頻開篇用親生孩子故事起興,孩子出生就患良性腫瘤要動手術,全麻。出院時候身為媽媽的柴靜才感覺霧霾那麽嚴重,想要用手帕擋著嬰兒鼻子,但這會讓寶寶哭泣。柴靜說這是她和霧霾的“私人恩怨”。

柴靜沒有說孩子是因為霧霾患上腫瘤。但是,作為資深媒體人,她不會想不到媒體將會怎樣利用“私人恩怨”的噱頭。果然,以騰訊新聞為代表,標題《柴靜自費百萬拍霧霾紀錄片初衷因女兒未出世患腫瘤》立刻就將兩件事情鎖定在一起,引發普通中產讀者巨大的同情和焦慮。

《穹頂之下》在互聯網上產生了爆炸性影響。

首先當然是如約而至的一片讚美聲。

最直接的朋友圈反應是:比起和香港人吵架,這才是重要的事情,我們該為霧霾治理做點什麽了,買空氣進化器沒用,我們要拿出行動。這是經常激蕩於虛擬空間的“公民行動精神”。

知乎上的環境係男生同樣表達了這種欽佩,批評自己一直耽於行動,怕得罪人。“我想柴靜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為一個學了七年環保的人,(隻知道)那個出門帶口罩的方法,人家的作為勇敢,就是一陣號角,號召你要醒過來。”

許許多多的普通人被感動了,許多人表示準備行動。柴靜給出的個人行動方案主要就是舉報,以及少開一點車。所以相關部門要準備好了,可能會像微博隨手拍解救流浪兒童那陣子一樣,短期內會收到好多投訴電話。

更全麵更專業的讚揚當然也已經提前準備好。視頻甫一發布,騰訊大家、南都評論、人民網等就幾乎同時推出了評論、訪談、回顧文章。

南都記者汪濤,一直專注大氣和環境健康領域報道。他回顧了視頻發布前夕的心情:

在環保部的一次會議上我遇到柴靜,互留了聯係方式後,她時常和我探討一些大氣汙染的問題,要一些專家的聯係方式。我沒有對別人說起柴靜在關注霧霾的話題,後來聽說她當了媽媽後,對於環境和食品安全問題越發關注。我很欣慰。隻是覺得她太認真了,大氣汙染的各個領域都要涉及,做了一年,竟也沒看到報道。直到2015年1月,我被邀請去給他的演講提意見是,我才明白柴靜為何要花一年時間,為何要采訪那麽多人。”“在柴靜的片子中,最觸動我的場景便是她的小女兒,紮著倆小辮,伏在窗前,看著霧霾籠罩的世界。”

人民網專訪柴靜,談及母親的身份,記者坦言“覺得特別親切”,柴靜說正是對孩子健康的擔憂,成為她一年以來行動的“基本動機”,這樣的人之常情更讓記者對這一年以來的行動“不僅理解,而且能夠強烈地帶著情感感受到。”更在官微中呼籲:“穹頂之下別讓柴靜太孤單”。

原《焦點訪談》主編莊永誌將柴靜的這次行動看作“互聯網時代的公民調查”,“目力所及,這是非機構、非記者所做的信源最權威、信息最立體、視野最開闊、手段最豐富、最有行動感的霧霾調查……她居於調查的動員,將引發新一輪的、更廣泛的從立法完善到公共政策調整再到公民個人作為的治霾行動。”“她以個人、市民而不是機構雇員的身份了解大氣汙染的危害以及汙染治理的立法、戰略規劃和能源政策的製訂與實施,可以從信息公開和民主決策的視角考察其間的得失、權衡國外同類決策的可否借鑒。網民不必居於渠道信任,而是出於對傳播者個人魅力的讚賞和對自身利益的關切、對社會議題的重視而上網觀看《穹頂之下》……《穹頂之下》,僅僅是網民參與的開始。”

可想而知,微博上的大V們也紛紛送上支持。崔永元、五嶽散人、姚晨、李佳佳、袁莉、羅昌平等等都表示了對柴靜的敬意和對汙染的關注。

和菜頭則特別強調了柴靜的互聯網思維及其對環保產品的推動。“我花了10年時間才終於意識到問題所在,終於采取了應對行動。那麽對於海量的大眾來說,也許要花更長的時間,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讓足夠多人正確認識到霧霾的危害,這已經很不容易了。可是,僅僅是認知是不夠的,還需要讓人們行動起來。在這個意義上,柴靜的《穹頂之下》動員了社交媒體上的各種力量,讓數千萬乃至上億人認識到霧霾的危害,知道自己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這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在許多人還在熱衷討論什麽是“新媒體”、“互聯網思維”的時候,柴靜和她的團隊們已經悄然做出了他們的新媒體產品,而且免費發布到了全網。在我看來,這件事情甚至要比《穹頂之下》本身更重要。”和菜頭更大膽預測:波瀾壯闊的霧霾公關攻防戰這才揭開序幕而已。

著名財經人士江南就此奉勸筆者:少羅嗦,趕緊多買一點環保題材股票。

然而,柴靜隱退的一年,也正是微博退潮,各種專業意見媒體興起的時期。在專業人士和獨立思考者越來越多的時代,即便是柴靜,也不再像過去一樣收獲一邊倒的讚美。

讚美每每相似,批評和擔憂卻多種多樣。

紀錄片的製作和傳播方式最容易引起批評。關於嬰兒的橋段最先引起不滿。嬰兒的腫瘤病和霧霾到底有無關係,紀錄片是否煽情過度失去客觀態度?有圈內媒體人在微博上表示:柴美女是資深煙民,加上高齡產婦,這些對孩子的健康影響可能更大。呼籲柴靜戒煙的網民不在少數。但許多煙民表示:不戒煙也可以生好孩子,孩子有良性腫瘤是偶然事件,治好就行,健康就好,大家都別拿這說事。此外,柴靜開的車也被吐槽排量太大。

一位匿名網友表示:要把故事講成這樣,其實很簡單——拜羅永浩為師。這部片子,從第一眼我就覺得有濃重的羅氏脫口秀風格,果然,最後的特別鳴謝名單裏麵,頭一位就是羅永浩。

有關新聞傳播體製的更深層擔心來自兩位新聞學院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呂新雨教授與莊永誌商確道:崔永元和柴靜都是自出百萬來做調查性報道,這一名人現象值得關注,在這個意義上所謂公民新聞其實是名人新聞。柴的報道在兩會前上線也是看點。這些報道具有所有名人效應的優勢,以及問題。調查性新聞在體製內的沒落,社會對此種新聞的饑渴,也是此類新聞能夠有影響的社會基礎。這些都是值得分析的新現象。失去新聞生產體製對新聞客觀性的保證,以名人效應為公眾信仼的基礎,這一轉變後麵的隱患很值得探究,也為隱性資本操控留下空間,它可以構成新的壓力政治的模式。名人生產新聞的橫出與體製性新聞生產的危機在今天中國是一對互相關聯的問題。

有網友則稱這部紀錄片聲勢浩大地推出,是中國式遊說集團甚至綠黨的誕生。但是有新華社的朋友不同意:這個是不了解敝國新聞體製,哪有啥壓力政治?人民網是誰辦的?這明顯是部門利益支持的動作,時機也拿捏得非常講政治,新部長履新、兩會前夕。

北大吳靖教授認為:從生產方式的角度,名人自費拍攝新聞調查是一種包裝成公共行為的商業行為,生產和流通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市場化的算計。這種算計在柴靜紀錄片的完成品從內容到形式每個細節中都可以找到。從莫須有的霧霾導致嬰兒腫瘤的敘事策略開始,到再次搬出幼兒和母愛來遮蔽數據漏洞和邏輯混亂的結尾。包裝、姿態、煽情、自我展演的商品邏輯幾乎全程覆蓋真實、理性、深入、質疑、論辨的公共對話邏輯。

媒體人西坡的觀點比較婉轉:因為有了當母親和照顧孩子的經曆,所以在麵對霧霾時更不能忍,所以發起“一個人的戰鬥”。公共言說目的就是調動公眾,拿個人經曆做引子,搞些小煽情(采訪小女孩有沒有看過藍天)、小金句(“有義務沒權力”)都是正常的手段,視頻整體還是克製的,主要以援引專家、機構的觀點和數據為說服力。對於一直關注霧霾新聞的人來說,《穹頂之下》沒有太多新料,但對普羅大眾來講,這是一次係統、靠譜的霧霾知識普及。

但片中的專家、機構觀點和數據是否有說服力,受到了更大的挑戰:

從事財稅行業的不願具名網友W告訴筆者:關鍵她的結論就是錯的。以天然氣和新能源取代燃煤燃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秀良心有用嗎?一是中國的能源結構決定的(煤儲量巨大),二是因為燃煤燃油隻要適當集中處理,應用合適的技術,汙染並不嚴重,這也是我為什麽認為北京的所謂霧霾十年二十年之內不難解決的原因。憎惡大工業是中國環保主義的最大誤區,事實上以大工業取代小工業才是實現環境友好的唯一途徑。中石油中石化加起來大約占全國成品油市場的70%,剩下是各種地方煉油和民營煉油企業。中石化與地方煉油企業、民營煉油企比,那個汙染大,哪個品質好?開車遇到兩個加油站,一個是中石油加油站一個是雜牌加油站,放心去哪個?

資深環境報道記者李靖雲表示:我國的油氣儲量和可開采儲量是兩回事,大量的點狀分布,開采非常困難,成本很高。過去搞過石油大進軍,到處搞油田,結果是什麽可以去查紀錄。至少前些年川渝中小型油氣井出的那一係列悲慘事故足夠觸目驚心了。如果遍地開花式開發,汙染會呈什麽樣水平?

一位不具名網友說:錯誤太多,說幾條一眼掃到的:1、引用陳竺的數據未必就權威,上海的闞海東和環科院王金南應該有相關數據,你們誰拿到了;2、在吸煙率這麽高的現實中,肺癌數據沒啥意義,充其量也就是有一定的相關性,而且,拜托你們分清楚發病率和死亡率;

如何解決霧霾?指望開發天然氣和減少汽車可行嗎?《大目標》作者任衝昊表示,“還是修核電站靠譜,北京都有核電站,我們大熱河省先來倆。”

重陽金融研究院賈晉京研究員的看法獨樹一幟:如果是要藍天的話,柴靜還沒有涉及霧霾的核心問題。霧霾的最重要的成分其實是水蒸氣。是水蒸氣導致幾百種各類成分結合成氣溶膠,成為觀感很差的霧霾。要減少霧霾,關鍵是減少水蒸氣。要減少水蒸氣,隻有減少水的使用以及人口量。要是為了健康,那確實要按柴靜說的減少汽車尾氣、工業汙染排放。但是這裏有個問題:這不會減少霧霾。再概括一下:減少水蒸氣會帶來藍天,美國之所以有藍天就是這個原因。但這並沒有減輕環境中的可吸入顆粒物,隻是水溶膠少了罷了。減少工業排放,會有利於健康,但不會減少霧霾,不會帶來藍天。

看完這些批評,筆者覺得真是強中自有強中手,感覺《穹頂之下》也確實隻是一部個人的紀錄片,雖然盡力做到數據翔實,但還是有諸多不嚴謹。但是這樣的紀錄片畢竟給很多人帶來希望和熱情。西坡就表示:同樣作為媒體人,我很敬佩柴靜,同時感到一絲慚愧。暗下決心向柴靜學習多做紮實工作。

引起中產階級欽佩的柴靜式行動,也引起了另一個層麵的警惕。

比如吳靖教授表示:

要呼籲公民責任,卻隻挑相對而言最容易最高姿態的打電話報警投訴排放超標,輕輕說句少開點兒車,對於最實際但也是最困難最不討好的公共政策選擇卻不置一辭,這些選擇包括:提高入城費,提高限行天數甚至單雙號限行,控製大排量汽車,繼續嚴格的搖號限號政策等。這些都會引起相當多城市中產的埋怨。看來對霧霾的恨還是沒有超過對成為中產階級知性女神的愛。而當談到能源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就完全不顧中國的曆史、地理和實際狀況,忙不迭在完全沒有數據沒有論據的情況下把所有罪過都扣到所謂的國家能源壟斷頭上,為能源的私有化搖旗呐喊,為資本瓜分能源市場鼓噪,至於私人資本的進入如何就能迅速轉變中國的能源結構,如何可能不計成本在中國各地探查天然氣並在全國建設穩定安全的輸氣網絡,柴靜抒情之餘估計沒有氣力去論述、論證和論辨了。

中戲教師“樹上的男爵”也批評了柴靜紀錄片的中產階級保守心理:

說到空氣汙染,北京人動不動就罵河北,說河北的鋼鐵廠水泥廠是北京霧霾的罪魁禍首。春節期間包括北京人民在內的大都市中產階級開車自駕到大理,把小小大理堵了個水泄不通,春節期間PM2.5指數飆升。如果關閉了河北的鋼鐵廠水泥廠,河北人民就會下崗失業,而北京人少開點車,頂多就是生活不太方便而已。我想說的是:治理空氣汙染,那些充分享受著現代生活便利的大都市中產階級理應承擔更大的責任。一邊控訴著空氣汙染,說不許燒煤不許搞水泥廠鋼鐵廠,但卻絲毫不提自己高能耗的生活方式,那是自私自利的表現,隻想著別人為自己犧牲而自己壓根沒打算負責任。環境汙染毫無疑問應該治理,但治理方式不應該是去砸那些正在發展道路上苦苦經營的欠達地區人民的飯碗,相反,應該充分反思並有效約束中產階級們美其名曰“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消費主義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西坡也擔心環保的代價由誰承擔:

霧霾並不是這兩年的新生事物,隻是這兩年才引起注意罷了。而最關注霧霾的,顯然並不是農民、富士康員工乃至環衛工大爺,而是城市中產、文藝青年、富豪老板(鋼廠老板等除外)。後者是這個時代民間最有話語權的,他們脫離溫飽階段,不管有沒有戶口都已將雙腳邁進了城市大門,但他們也隻是為自己代言。製造霧霾的“落後產能”及附著其上的人群,在輿論場並沒有屬於自己的話筒。不說話不代表他們不存在。但沒有話語權就意味著他們有可能以“為時代讓步”的名義被犧牲掉。

無論如何,柴靜喚起了新一輪關注環保的熱情。值得進一步討論的是如何正確關注環境問題。

長期關注環境問題的記者李靖雲告訴筆者:

這是個政策問題,我最擔心就是政治化,那是立場問題。既然在中國就得麵對中國的環境治理。我不關心紀錄片是否有利於建立民主自由或者有利於黨國改善治理。中國目前社會抗議增長最快的就是環境問題,據中國環境科學會的數據,從1996年開始年增長29%。所以那句“喚醒民眾”實際多餘。第一,準確的數據。柴靜的紀錄片最大的意義估計是介紹了馬軍老師長期的環境第三方監控數據,沒有數據一切都是空談。第二,能源政策和格局明晰化,中國的能源過去現在未來都必須靠煤,公眾必須要了解這一基本事實,問題可以簡化為如何對燃煤做環境處理。第三,減少汙染源所必需的代價,這點必須講清楚。限製大城市人口,發展中小城鎮必然增加碳排放和汙染。反對垃圾集中處理,反對核電,反PX實際在鼓勵汙染。數據指示基本狀態,確定你需要付出的代價。不要總是反問過去,曆史也不是階段性和重複性的,而是現實性的。其實看看我們現在做的能源環境報道比如南方能源觀察和財經無所不能,就知道柴靜基本才入行。

南京大學周雷博士比較全麵地闡述了他認為應當怎樣研究汙染問題:

柴靜是很良善的記者,但是她用調查數據、歸因和解析來重新闡述常識,並將其係統化,造成一種相信和感同身受效果。所以她的調查和崔永元自費調查,因為受製於知識觀和認知模式,都無法進行真正認知意義的突破和突圍。雖然,崔永元更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提到煤的汙染,她說到洗煤,卻沒有深究洗煤水的可能後果;提到能耗和油耗,她分析行業內幕和總量,卻沒有分析這些能耗的生成細節,哪些人主導了哪些消費並實現了何種汙染擴散?中國的汙染與世界經濟的關聯?中國現有汙染機製的原因,它是學來的?還是內生的?在沒有弄清楚問題是什麽?為什麽會出現這個問題之前,她在海外的調查幾乎全是盲人摸象式數據。她提到倫敦的幾百萬汙染行業工人轉型,倫敦現有的環保模式,但卻沒有意識到整個西方,甚至整個人類都在外包和異化自己的認知。當那些汙染行業從自身國家逐步淘汰,大氣開始朗清,似乎就覺得問題解決了。柴靜采訪了一些老北京,說到兒時的記憶,似乎存在一個曾經有效和環保的北京style。這種邏輯和認知模式錯得非常離譜。研究汙染,從來應該多線並進,但不是用小分隊調查的方式,而是能尋找到症候的發生機製。

然而,對於批評的反批評也已經出現。

李華芳在微博發表文章認為:批評柴靜的學者那是因為“軸”和“酸”,學界遊戲規則是占據知識山頭,媒體遊戲規則是靠故事煽動情感。你搞學術影響力人家搞媒體影響力彼此彼此啊。但重要的是,搞政治運動的人要學習柴靜的動員能力,不然怎麽煽動革命?至於普通人那就是搭便車的,“革命”不需要你們。

環球時報肯定會認為李華芳這是一廂情願把柴靜當作“革命”工具。雖然今天沒有發表文章,但環球時報官方微博連續發聲:“請那些不認同柴靜的人,先好好看完那個紀錄片。裏麵的幹貨很多,而且都來自於環保部門的專家和官員,給人感覺跟像是中國環保部門的一次集體控訴。那些糾結於柴靜本人的人,你們應該看得更廣一些,更高一些。”“其實如果大家看了這個片子,就會發現這個片子的主角並不是柴靜,而是那些在我國各地,感到各種無力感的環保局的幹部們。柴靜隻是一個記錄者,她記錄下的是環保立法和執法的種種無奈。如果看這個片子的最後,是去對柴靜品頭論足,那麽你恐怕並沒有看懂這個片子到底在說什麽。”

崔永元顯然比環球時報悲觀,他對澎湃新聞表示:《穹頂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啟蒙,但對於國家霧霾治理可以忽略不計。你可以推斷一下,假如柴靜拍了一個深入淺出的紀錄片,讓所有人都明白了霧霾的原因是什麽,從而導致霧霾被徹底治理,那你說我們要那些部門幹嘛用啊?

要看得更廣一些,更高一些。對柴靜紀錄片比較持中的看法來自春秋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複旦大學陳平教授:這樣的紀錄片推動形成公民環保意識可幫助環保執法。應當鼓勵。但同時要讓大家理解:環保水平隻能逐步改善,否則導致去工業化,造成嚴重就業危機和社會問題。

最後,筆者看到有朋友說:“霧霾越來越嚴重/人均預期壽命越來越長,這個邏輯也是白金/藍黑啊。”這個點評給人的撫慰程度真是比的上柴靜紀錄片給人的震動程度啊!
fishdreaming 發表評論於
保護環境,給人們一個清潔明亮的天空和大地又有什麽不好呢?柴靜提到的其實不僅僅是霧霾的問題,環境汙染所產生的不良後果己有不少例子,如九一一事件在現場工作的消防員和警察己有不少人死於有關疾病或還在受病魔折折磨。反對柴靜的人難道以得病為樂?
BananaeEggs 發表評論於
柴靜仍然很天真,認為喚起大眾環保意識,就會有效果,1989年6月,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們,共同意識不是被喚起來了嗎? 結果呢?
Chincouver 發表評論於
支持柴靜!
龍王廟 發表評論於
支持柴靜。
BananaeEggs 發表評論於
美國新聞播報人布朗威廉斯,由於吹牛煽情,謊說若幹年前,採訪戰地新聞時,他搭直昇機中彈,結果被禁播六個月。 柴靜是否以前抽菸,何時戒的菸,是涉及一個公眾人物誠信問題,尤其是她自己主動提出私事,說自己女兒有腫瘤,這她的吸煙歷史,已經不是私事了。
aol 發表評論於
柴靜作為文藝女青年缺乏科學知識經濟知識,缺乏宏觀眼光,隻會煽情,紀錄片裏硬傷太多了,結論有點荒唐。可能她的錢來自美國,為美國石油巨頭掠奪中國市場控製中國經濟命脈開路。
BananaeEggs 發表評論於
隻要去看看,美國各大城市,幫窮人們蓋的低收入居民大樓,什麼德性,就知道為什麼中共統治區的霧霾,已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那些低收入住戶,並不擁有那住家,每月付政府的房租多少,是按家庭收入計算,有的僅幾十元一個月。由於財產不是自己私人的,那些大樓變成毒品和娼妓交易的溫床,髒亂得像垃圾場。 中共殺了幾百萬地主,奪了土地,人民沒私人土地,就像美國的公共住所一樣,汙染遍地,霧霾罩頂,其來有自,土改屠殺的報應來了。
lh63 發表評論於
支持柴靜!
hxn9988 發表評論於
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19日稱,當看到埃菲爾鐵塔被髒兮兮的空氣環繞時,從汙染問題嚴重的中國飛到這裏的遊客肯定驚呆了。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巴黎14日的空氣汙染指數超過了當天的北京。

  報道稱,這對巴黎的浪漫氛圍極為不利:在蒙馬特爾高地上,散步到聖心教堂的途中所見不是一座“光之城”,而是一座“霾之城”。

  在這次汙染發生前不久,巴黎剛剛經曆了一個負麵事件:由於扒手和騙子團夥在盧浮宮的犯罪行為日益猖獗,工作人員不得不罷工以示抗議。現在,街頭部署了一組組便衣警察,以打擊這些不法分子,地鐵站裏也用多種語言、包括漢語播放警告。

  據報道,巴黎居民與較嚴重的空氣汙染共處已經很久了,這顯然是因為法國很多地區對大量排放微粒的柴油小汽車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在巴黎臭名昭著的內環路上,通常采取降低限速標準的辦法來設法減少排放。
hxn9988 發表評論於
在美國生活了快四十年 這才發現美國連"霧霾"都沒有
------------------------------
美國洛杉磯地區霧靄

發表於 2013-02-26 Jianan
眾所周知,洛杉磯的空氣汙染在美國名列前茅。在洛杉磯市區和近郊,很多時候都可以見到灰黃色的霧靄,離地平線越近就越濃厚。盡管聞不到什麽氣味,車窗也不會蒙上塵土染上顏色,但是對許多短期訪客來說,因為習慣了老家天高氣爽的環境,心裏總會覺得不自在。

美國有一個民間組織“美國肺科協會”(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每年都根據美國環保署和各州環保機構發布的數據,在全美277個都市地區中評選出空氣最清潔和汙染最嚴重的城市。它評選的標準是三項指標,即臭氧超標天數、飄塵超標天數及全年飄塵平均值,2012年大洛杉磯地區分別排在最差的第一、第四和第三名。
三木匠 發表評論於
在談及到關於霧霾天氣的時候,習近平說,在問題麵前也急不得,用生活的淡定去麵對這些問題。他回憶到說,小時候在北京,那個時候其實沙塵也很大,戴著口罩騎車去上學。到學校之後,口罩上都是厚厚的黃沙子。到了冬天,加上煤煙氣,情況就更糟了,那個時候沒有PM2.5,但是有PM250。

習近平風趣的一番話使得全場都大笑起來。他接著講到說,老的問題解決了,我們還在麵對新的問題,其實老的問題和新的問題,在中國社會裏麵同時存在的。

---習近平這樣的表態, 很是二百五!!
龍傳人 發表評論於
在美國生活了快四十年 這才發現美國連"霧霾"都沒有 太落後了
趕不上潮流 根本不配稱之為世界第一大國
想想如果在美國每天蔚藍的天空裡 白雲悠悠 繁星點點 再夾雜一些霧霾
像霧像雲又像嵐 多詩情畫意 多寫意!
aac 發表評論於
人家拍出來了,大大要利用。給環保局權力,打電老虎和煤老虎的輿論造勢。 中共的問題非常嚴重,但是皇上還是想做明君的,如果利用好,可以打掉一批老虎,比不作為好多了。
zhef 發表評論於
中共這些年將發展經濟作為執政合法性的唯一基礎,年年用灌水的GDP給民眾打雞血,但越來越嚴重的霧霾終於讓它的“中國模式”原形畢露、難以為繼,同時也讓民眾反思自己為當局大躍進式發展唱讚歌,中國的環境被破壞到如此嚴重的程度,每個人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今天,那些還在為中國高鐵(對土地等生態環境也造成巨大破壞)自豪的,為中國的高樓大廈陶醉的,真的應該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了。
zhef 發表評論於
關於霧霾,官媒一直在用兩個說法欺騙民眾(柴靜的紀錄片也受到了影響)。其一是說西方也曾有汙染。真相是西方國家在工業汙染最嚴重時,也沒有達到今天中國這種全國一片灰暗的可怕程度,2013年12月,中國25省、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現近半月的霧霾時,喉舌媒體便拿出倫敦1952年空氣汙染時的照片,但倫敦那次事件隻是局限在一個城市的單一事件,有其偶然性,而且隻持續了4天,以後就再未出現。洛杉磯的光霧事件也是隻局限在一地,而且隻在幾個月內發生,不象今天中國動輒是半壁江山蒙塵,幾十個省、一百多座大中城市籠罩在灰霾中,頻率之高、範圍之廣,人類史上未見。

其二,官媒總說西方國家也是先汙染、後治理得以恢複。其實,西方當初遠沒有汙染到今天這樣的地步,中國今天的汙染在人類曆史上是空前的,一般的治理已經很難恢複,有句話叫“萬劫不複”,對土壤、河流湖泊的破壞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沒有辦法了,就像一個人元氣大傷後,再怎麽治療和調理,也不可能再恢複到往日的健康狀態。中共過去三十年瘋狂破壞環境提高GDP,對環境的破壞是毀滅性的,所以很難再恢複到過去,更何況他們現在還不願意犧牲經濟利益、真正花力氣去治理,還在變本加厲地破壞!
旁觀客之一 發表評論於
@看得穿

你的煤老板親戚是不是擔心環保部門真正上班?

你的地下室裏現鈔轉移完了嗎?

你覺得殺了一個信使,你就可以殺掉信息嗎?

看得穿 發表評論於
如果把柴當成叛逆標杆,借環保揭批時的政急先鋒,那就大錯特錯了。有人已經提到了,她當年拋蜜糖問題給271,肉麻得很,門清一點都不糊塗。這個片子大大放行,很說明問題。對當局不利的資料你從主流媒體不可能看到的,想想吧。
看得穿 發表評論於
1.柴純屬投機。駱家輝先生首先指出中國PM2.5問題,全社會業已討論許久,她沿用央視焦點訪談風格做了個加長版,鬥霾光環套自己頭上。民眾關注,絕對道德製高點,穩操勝券。誰能說誰敢說治霾不正確?於是她最正確。她是良心和救世主。中國民眾熱衷煽情真人秀類節目,團隊因此判斷依據這樣的民眾素質,定會贏取蛙聲一片。

2.從悲憫愛國聖人轉變為赴美產子混國籍團體中不光彩的一員,已為人詬病,經此項目,一戰即可華麗轉身,撈足名譽,一個石頭子兩隻鳥。這是險招,她確實夠彪悍有魄力。

3.打孩子牌,塑造莫須有的受難母女造型,博眼球大玩煽情。此案中腫瘤和空氣並無因果聯係,若有她定會托出,方舟子先生也已加以認定。

4.演講現場看著眼熟,哦,蘋果三星新品發布會都那樣,超大屏幕,休閑牛仔登場,電訊領袖範啊,幕後團隊也是蠻強的。

5.政治風向摸得準準的。過去石油係的不作為,PM2.5他們的罪,順應打老虎的走勢。哥們開始都沒想到這層,她心機夠深。

6.這個片子對中國環保事業不會有促進,這也是小崔的說法。隻是把一些大家已有的知識重新編排一下,貌似有些建議卻又缺乏可行性。
旁觀客之一 發表評論於
反麵的評論個數不少,內容卻什麽也沒有。

殺不了信息就殺信使。

但是真理的聲音是蓋不住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 人民也不是愚不可及。
yuan222 發表評論於
看了柴靜的這個Video.很有深度。有利於大家對汙染危害的深刻了解,有利於中華民族,有利於中國的老百姓,有利於對這個問題的進一步討論,研究解決。進一步講,減低中國的汙染,對世界也有好處。

關於柴靜孩子的腫瘤問題,什麽抽煙開車等,這不是柴靜的主題。不知為何有些人要引導大家偏離主題?居心何在?

中國政府在降低中國的汙染方麵做得太不夠了。這是對中華民族的犯罪。中國政府把汙染的高點設在2030年,更是對世界老百姓的嘲笑,對中國人民的侮辱,對中國老百姓性命的漠不關心。這就是講中國政府宣布,中國將在2030年前繼續增加汙染,一直增加到2030年,才開始減少汙染。這是什麽邏輯,什麽負責任的大國。
mapletea 發表評論於
這部片子一個重要缺陷是絕大部分被採訪的人都是環保人士,one sided story。
知我是誰 發表評論於
看完片子,有兩個疑問:1、這種類型的調查報告,為什麽柴靜以私人身份民間調查的形式才能完成,那麽多官媒不能做嗎?2、她以私人身份采訪了國內外那麽多部門、官員和專家怎麽可能?人家完全有理由不接待。
淡出 發表評論於
高清版: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
***youtu.be/xbK4KeD2ajI
很欣賞這部記實片。無論胎兒健康與空氣汙染有關與否,無論數據完整與否,無論結論對錯與否,她做到了許多人沒有做到的事---探究霧霾。事實擺出來了,問題提出來了,方法想出來了,關鍵是你做不做。國家環境,人人有責。蝴蝶效應是從最不起眼的環節開始的。與其盼望全麵改革,不如先從自己做起。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技術來促進你我周圍的環境改善。
雲之嵐 發表評論於
各地方政府的麵子工程重汙染企業,各地方政府下屬的環保部門,還管個P啊!就算有部環保法擺在那兒,也沒用。一切還是上級領導說了算。越來越覺得人治的社會真是沒有前途。
tonyu 發表評論於
希望北大的吳靖教授也精心策劃計算一番,自費搞一部類似的片子。吳某到底有何高見
no_user_name 發表評論於
mitbbs上看見的。

***svs.gsfc.nasa.gov/cgi-bin/details.cgi?aid=3665

美國人 發表評論於
紀錄片是以柴靜敘說她的女兒的腫瘤開始,誘導觀眾認為霧霾是她美國女兒腫瘤的原凶。
首先,霧霾是罪該萬死。其次,中國政府是在治理霧霾上差勁。但是,我要說你柴靜都把你女兒生在美國了,你為什麽還帶她回霧霾的中國?再則,眾所周知,你柴靜香煙吸的很凶,你辭職在家帶孩子,你能保證你的美國女兒的腫瘤不是吸你的二手煙和含有尼古丁的奶造成的?我絕對懷疑你在處心積慮地謀殺我們美國人民!!!
北方風 發表評論於
警醒類的報道,北美遍地。不應該嗎?
kingsw 發表評論於
沒想到柴靜可以成為照妖鏡,群魔亂舞,真好看。
風月華章 發表評論於
柴靜抽煙也有人懷疑?別說和她相熟的人了,她自己在博客裏就提到好幾次了
成電技術男 發表評論於
中國缺少法製和法製精神。環保局應該依法起訴汙染企業和個人才對。
我笑噴了 發表評論於
其實吧,看看專家們的意見,基本上就明白了,霧霾對人身體並沒有多大的危害,柴靜就是多事。不喜歡霧霾,希望你的孩子能看到藍天白雲,你離開就是了。食品也一樣,怕有毒你別吃啊,你也可以去買沒有毒的食品。國內沒有,國外總有沒毒的食品吧,你可以離開啊,反正不怕死的人才是大多數。為了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強國夢,就要學會享受霧霾,享受有毒食品,享受現在你能享受的一切吧,也許以後再也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呢。
corgi 發表評論於
環保沒錯!支持柴靜!懷疑柴靜動機的都是家裏開煤礦的,或是既得利益者!
紅樹蟲 發表評論於
居然這麽有多反對的聲音,不可想象!

偶隻想問下,中國的霧霾需不需要人關注?中國的汙染需不需要來治理?主持人的觀點和主張,是不是必須和其個人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掛上鉤?自古以來人無完人,今後再有任何人發表任何見解,是不是都要把私生活掘出來過一遍?隻要有一點瑕疵就棄之不用?
自由的射手 發表評論於
應該起訴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胡錦濤。
罪名:腐敗治國。至使國家自然環境汚染殆儘,社會人倫環境汚染敗壞。
awdr 發表評論於
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別去照亮別人。但是,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熱量的人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曼德拉
awdr 發表評論於
國內有種很病態的人,喜歡專門從各個角度挑毛病,罵柴靜的就是這種人。

mister986 發表評論於
中國人不值得擁有地球居住權!
Wood57us 發表評論於
提起柴靜就想起央視另一言語犀利,以“愛國為民”慣稱的芮成鋼,duang duang duang,一路貨色滴!
ARMADILLO 發表評論於
誰見過柴靜抽煙,我們可是都見過霧霾的。
老北京炸醬麵 發表評論於
此女必得到高人指點,成功地炒作了自己一把,並有效地轉移了國人對她一方麵高喊愛國,一方麵美國生娃的垢病,出色地完成華麗轉身。 高,實在是高!
工夫茶 發表評論於
如何分辨辯論和吵架
辯論是就事論事,針對同一主題發表不同意見。討論的目的是找到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
第一、記錄不同的觀點可以讓後人明白哪些觀點是被人討論過的,哪些是未討論過的,以免人們浪費時間。
第二、記錄不同的觀點可以讓人們在發現通行的觀點可能有誤時審查其他觀點正確的可能性。
吵架以輸贏為目的,務必通過各種手段達到勝利,包括人身攻擊,例如美國總統競選常以對方私生活有抹黑的現象,對柴靜的私生活進行抨擊也屬此列,這種是最下三爛的手法。吵架不在乎問題解決方案。
az4591 發表評論於
看完片子,很不習慣看見女人在大庭廣眾不化妝。 一個不愛好的族群,也不會對環境有多大的追求。(才有了今天的呼吸困難。)(請不要說喬布事)
說兩句 發表評論於
看完了整個紀錄片,感受是非常好。應該給個“讚”。

說兩句 發表評論於
看完了整個紀錄片,感受是非常好。應該給個“讚”。

獨上南島 發表評論於
跑到美國去生孩子,滿以為生一個小美公民,咬一個綠卡出世得璱!沒想到立馬要付一筆醫藥費,價格一定不菲,所以趕緊投資拍電影,時髦話題:空氣汙染,名利雙收。
醫藥費有著落,還討好西方輿論,”國內高調“複出,一舉多得。
就這些小九九算盤,水平不咋地。

世界上分分秒秒有人死,有人生。女人生個小孩有啥了不起?
去發達國家的兒童醫院看看,小到新生兒,大到中學生,啥腫瘤沒有?原因太多了,沒見哪個“名人”生個仔不健康,羅羅嗦嗦沒個完。人家就到教堂祈禱,保佑孩子,告訴上帝,自己以後做好人。然後看醫生,治好治不好都有。人家小孩病了,還歇影在家照顧孩子,有誰像她,幹脆拍電影做演員了,賺錢頭腦一流啊!
邵誌尚 發表評論於
請放過那朵霧霾
-- 王五四
漢有褲 發表評論於
這個GG2006罵人就沒必要了,霧霾必須整治,大家一起要出力。
nowonder 發表評論於
大家都在扒柴靜的私生活 而沒有人關心霧霾下我們要怎麽生活 這個社會真可悲 自己的事都不關心 人家的事關你屁事
Santaiyang 發表評論於
柴靜在片中提到一個關鍵治汙困難是人們對錢的欲望。再深一步推究,其實是巨量人口帶來的經濟壓力。巨量人口需要不斷的發展提供就業機會,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來支撐不斷提高的生活標準。放開人口控製,將來也許會被證明又一次錯誤。
nowonder 發表評論於
NMD!! 搞個人攻擊的,請忘記柴靜,關注霧霾!!
nyfries 發表評論於
haha,我也覺得這個視頻的風格似曾相識,原來是鳴謝名單裏的羅永浩。

國人甲 發表評論於
怎麽沒有人扒柴靜的間諜問題了? 很奇怪。
胡舒立當年的間諜問題當年被證明的板上定鼎,現在王岐山一上台,國家機密胡第一個知道。我們可以間接知道,胡 + 王是直通美國的
而柴靜的間諜問題又是哪一個領導拍板擱置起來的?作為央視女花,是不是也是那個領導的禦用新聞官?
我跟你們說,現在,美國日本想咋捏中國就咋捏, 信為什麽了吧?! 如果柴的後台不是王,7人之中,至少有兩人是美。。。。
akiller 發表評論於
多少年沒有看到過這樣翔實的紀錄片了。柴靜應該把片子送到奧斯卡上去,這是個可以和“華氏911”相媲美的重量級片子。Way to go 柴靜!!!
az4591 發表評論於
看完片子,期間的觀眾基本是年輕人。反省政府也反省民眾,我的感覺中國民眾教育的難點是中老年人的大多數。包括環境意識,公德意識,行為意識,守法意識。
BananaeEggs 發表評論於
假博士習某前不久,表示不遷都,不久,即出現紫靜整治霧霾影片,並且未被黨封殺,加上用女兒生腫瘤,來模糊出國產女的事實,且說生下女兒後,連抱一抱都沒機會,嬰兒就被送去開刀房了,在美國人道主義社會,根本不近情理,子無虛有的事。霧霾真正淵源,是政治體製的問題,她隻是在隔靴搔癢,根本就不敢觸及黨的核心利益。
dalyhere 發表評論於
爭議是好事,引起國民對霧霾的關注。

至於六毛們把柴靜醜化為反華勢力,境外勢力資助,醜化中國,有不可告人目的,想出風頭。。。顯然是無理取鬧。
幽幽茶香 發表評論於
支持柴靜。中國就是缺少這樣的聲音。

鄙視那些自己不作為,還對別人的努力冷嘲熱諷。
圓夢園 發表評論於
希望有個柴靜2, 柴靜3, 。。。接棒下去, 把國內的農民工問題, 全民教育及素質問題, 土豪橫蠻等等事情, 逐個逐個搬到大屏幕前, 搬到百姓的客廳裏, 讓大家共商討之, 推動社會的進步。
az4591 發表評論於
看完全片,點讚柴靜。
A8B12 發表評論於
她急了,她拚了。這才是這部作品最耀眼的地方。
看得穿 發表評論於
4.演講現場看著眼熟,哦,蘋果三星新品發布會都那樣,超大屏幕,休閑牛仔登場,電訊領袖範啊,幕後團隊也是蠻強的。

5.政治風向摸得準準的。過去石油係的不作為,PM2.5他們的罪,順應打老虎的走勢。哥們開始都沒想到這層,她心機夠深。

6.這個片子對中國環保事業不會有促進,這也是小崔的說法。隻是把一些大家已有的知識重新編排一下,貌似有些建議卻又缺乏可行性。
看得穿 發表評論於
哥們確實捉急了,索性赤膊上陣。觀點也不全是我的,受了很多啟發。

1.柴純屬投機。駱家輝先生首先指出中國PM2.5問題,全社會業已討論許久,她沿用央視焦點訪談風格做了個加長版,鬥霾光環套自己頭上。民眾關注,絕對道德製高點,穩操勝券。誰能說誰敢說治霾不正確?於是她最正確。她是良心和救世主。中國民眾熱衷煽情真人秀類節目,團隊因此判斷依據這樣的民眾素質,定會贏取蛙聲一片。

2.從悲憫愛國聖人轉變為赴美產子混國籍團體中不光彩的一員,已為人詬病,經此項目,一戰即可華麗轉身,撈足名譽,一個石頭子兩隻鳥。這是險招,她確實夠彪悍有魄力。

3.打孩子牌,塑造莫須有的受難母女造型,博眼球大玩煽情。此案中腫瘤和空氣並無因果聯係,若有她定會托出,方舟子先生也已加以認定。

4.演講現場看著眼熟,哦,蘋果三星新品發布會都那樣,超大屏幕,休閑牛仔登場,電訊領袖範啊,幕後團隊也是蠻強的。

5.政治風向摸得準準的。過去石油係的不作為,PM2.5他們的罪,順應打老虎的走勢。哥們開始都沒想到這層,她心機夠深。

6.這個片子對中國環保事業不會有促進,這也是小崔的說法。隻是把一些大家已有的知識重新編排一下,貌似有些建議卻又缺乏可行性。
傻大目 發表評論於
我覺得赴美產子這些事情是她個人的選擇 但是 她自己大齡抽煙和開大排量的車 與她拍的這個什麽節目 形成了某種諷刺性的效果 另外就是別提什麽自掏腰包之類的廢話 她掌握話語權 這種節目隻要受歡迎 10倍的錢都能賺回來。我判斷事情的標準不是她嘴上在說什麽 而是她自己都做了什麽
故園尋夢 發表評論於
好多事都是知易行難,對環境汙染個人能做的最直接的事是別抽煙,可國內煙槍還是那麽多!“霧霾越來越嚴重/人均預期壽命越來越長”確實也是個悖論。天朝汙染那麽嚴重,其人均壽命比發達國家卻差得有限,莫非也證明了人的抗霾能力也給鍛煉出來了?
甘麓士 發表評論於
不敢把一個讓美國華人鄙視的赴美產子的中國大媽和柴靜聯係在一起

傻大目 發表評論於
我認為PM2,5很難控製 其實印度的情況比中國要嚴重得多 為什麽?我覺得主要還是人口規模和人口密度 印度人其實夠環保了 結果又如何?中國現在發展到這個粗放型的規模 如何去談什麽環保?中國隨便一個城市都是幾百萬人 這在歐美國家是不可想象的 PM2,5其實隻是冰山一角 生活垃圾又是怎麽處理的 這些都是看不見的危害 水體 土壤的汙染是個什麽程度 又有誰能公布一下?大概說出來會嚇到所有人的吧 我覺得這個問題在中國無解的
az4591 發表評論於
事實上, 今天政府(習大大)完全可以有所建樹嘛 -- 就把全國200多個MP2.5表讀數降一半。 就功德無量了。 再坐江山30年應該沒問題。
這不是最大的最具體的民生嗎? 不要再追GDP,再上也是很難的,也不一定能保住統治。
pylori 發表評論於
一個高齡產婦抽著煙開著高排量的汽車
談空氣汙染,還用潛台詞把自己有病的孩子聯係進去


我希望柴靜至少把煙戒了
少開車,至少換成更環保的
中國IA 發表評論於
批評蔡靜的人,估計十有八九沒有真正去看完她的記錄片!
孔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些連記錄片真正講的啥都不知道就發表點評和批評的人純粹是為了顯示他們所謂的高明,否則,就顯不出他們的價值!老實說,鄙視這類人!有種的話你們自己去拍個試試,就看這類人除了耍嘴皮子,沒這個本事!
傻大目 發表評論於
國內的電視節目基本上就是煽情 到處都是鼻涕一把淚一把的什麽夫妻相聚 家人團聚的內容 好像除了煽情就沒別的 看多了讓人膩歪 而這女的據說抽煙 還開大排量的車 真是說一套做一套啊 她的節目大概也是利用孩子的遭遇來煽情 策劃得不錯 人們一感動 她自己做的那些就都不是事兒了
needtime 發表評論於
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汽車尾氣!

當自己都在用高排放豪車時候,能有多大的說服力? 讓其他人都用小排放車,自己依然用大排放?
底氣不足啊。 都不自己幹點能力所及的減排,啥時候能有效果?
az4591 發表評論於
柴靜的下一個 project : 《飯桌之上》 曝光政府在食品加工管理上的不作為。謝謝。
檸檬椰子汁 發表評論於
中國燒油的標準低,燒煤的標準更低,外國船都把差油留到中國水域燒,因為外國港口不讓燒這麽差的油。中國政府完全被煤炭石油工業控製。沒有民主就是這個樣子。國外環保都是草根群眾運動。
熱情的陽光 發表評論於
這丫說話狠,害得我們幾個老抽 和了一下午悶酒,早死晚死真無所謂
==============================
mx3 發表評論於 2015-03-01 11:45:45

一群屁民瞎唧唧。真正能造成改變的權貴階級早就把老婆孩子正國外去了。一條老命留在國內玩女人,了。繼續造!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柴靜的這個presentation,客觀上說,在推動中國保護環境治理汙染、向文明邁進方麵,應該起著相當積極的意義。

她的作風也夠潑辣的了。在環保、治理汙染方麵各級政府的不作為,以及中央政府在城市化上麵的大躍進,她所給予的批評也夠潑辣夠直接的了。

但是,她始終不敢或不願意做對中國文化上的批判。她竟然認為,中國能做象和英國美國等一樣的環境立法,並且對那些法律條文的執行也會和英美一樣有效,從而忽視了法律從產生到有效執行所需要的社會環境。沒有理解法律,作為西方科學和文化的結晶,和中國幾千年封建傳統之間的抵觸和矛盾。

在她說道,能源作為一種商品應該放開,而不是政府壟斷,讓全社會做競爭時,她不知是否意識到,如果這種能源市場競爭中,沒有法律能作為公平競爭的保證,沒有競爭者素質的積極配合,競爭的後果不堪設想。她說話的時候可能忘記了,當年在山西煤礦鼓勵全社會競爭、煤老板如雨後春筍出現時,那種缺少法律保障 (決不是沒有法律) 下雜亂無章的競爭所帶來的頻頻致命事故和嚴重的環境汙染。

象她在presentation中所指出的,在深圳的街頭,如果所有的車輛都拒絕停在畫好線的方框裏,而是違章停在馬路中央,車輛管理所是否有能力把所有的車都拉走? 拉到哪裏?
yjqin1 發表評論於
北京市PM2.5來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今天(2014年11月1日)發布。北京市全年PM2.5來源中本地汙染排放貢獻占64-72%。在本地汙染貢獻中,機動車、燃煤、工業生產、揚塵為主要來源,分別占31.1%、22.4%、18.1%和14.3%,餐飲、汽車修理、畜禽養殖、建築塗裝等其他排放約占PM2.5的14.1%。此次研究的主要結論表明,本市空氣中PM2.5主要成分為有機物(OM)、硝酸鹽(NO3-)、硫酸鹽(SO42-)、地殼元素和銨鹽(NH4+)等,分別占PM2.5質量濃度的26%、17%、16%、12%和11%。
甘麓士 發表評論於
霧霾是大城市的小資的矯情

還是拍一部“農民工”吧

沒有他們,您根本想不到霧霾

農民工問題是中國最大的問題,活生生的人,就在您身邊。



“什麽是農民工”

“他們從哪裏來”

“我們該怎麽辦”
rayca 發表評論於
柴靜是在為老百姓做調查,為老百姓說話,那些對她冷嘲熱諷的人,屬於沒有良知的貨。如果他們生活在國內,那就活該他們吸霧霾,吃有毒食品。做習大傻的努才。
ztgp3614 發表評論於
花自己的錢講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還是放到網上,你不喜歡就不點嗎,這也指責嗎?
青柏 發表評論於
她孩子得腫瘤是不是與她懷孕期間抽煙有關?
ChenId50 發表評論於
支持!
符洪 發表評論於
柴靜的科學性邏輯性全麵性及語言闡述力,對人類的感情,完全是世界一流。為她驕傲!接下來 ,國務院總理應該接棒,幾界政府努力,這是又一場反腐反汙染,建立法製的偉大事業。
西隆 發表評論於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柴靜此片的目的無非要喚起更多仁者智者對霧霾問題的關注,期待大家用智慧和行動解決這一環境健康問題。
秦城典獄長 發表評論於

看了! 震撼! 100%支持柴靜!!!

kiwisepp 發表評論於
媒體應該是第四權力。柴靜自籌一百萬做到了。央視花了納稅人百億隻是歌功頌德。
一條小路 發表評論於
在中國這樣的人太少了。
WXC8E 發表評論於
本著探討的態度,各方都不要太激動下結論,而且要放在更大的架構和背景中討論。
mx3 發表評論於
一群屁民瞎唧唧。真正能造成改變的權貴階級早就把老婆孩子正國外去了。一條老命留在國內玩女人,早死晚死也無所謂了。繼續造!
voodoo2 發表評論於
柴妞這麽高調這麽強勢,俺是不敢表態了。先搞清楚她身後是不是站著大大。

qyzw 發表評論於
這是中國社會向前走的勇敢一步。
周遊列國逍遙人生 發表評論於
不管資料是否完全,她的出發點是好的,應當讚揚!
VivianHsu 發表評論於
中國人隻會罵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