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美國一些反移民人士認為新移民湧入是造成本土美國人失業的重要原因,但華盛頓的移民政策中心17日發出一份報告,詳細分析了新移民勞工和本土失業者在教育背景、年齡、工作經驗和居住地等方麵的差異,表明這根本是兩個不同的群體,他們不大可能會競爭同一種工作職位。
這份報告分析人口普查基本數據發現,到2008年底,美國有750萬本土人士失業,在過去10年內來美國的新移民中,有工作的人數為770萬,但這些人背景差別很大,根本不可能一對一的調換位置。
從教育背景看,有工作的新移民中有30.6%有大學本科或以上學位,失業的本土人士中有本科或以上學位的比例隻有14.1%。有27.4%的失業本土人士曾經讀過大學但沒有獲得學位,而有工作的新移民中隻有14.4%的人屬於這種情況。
即使對於同樣是沒有高中學曆的低學曆勞工,新移民和本土人士也不太可能競爭同一職位。報告指出,沒有高中學位的有工作的新移民集中居住西海岸,其中
26.9%住在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夏威夷、俄勒岡和華盛頓州。而失業的本土人士集中居住在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其中18.9%居住在伊利諾、印第安納、密歇根、俄亥俄和威斯康星州。
他們在工作經驗上也非常不同,沒有高中學位的在職新移民中有建築類工作經驗的人所占比例最大,達到
26.4%,而沒有高中學位的失業本土人士中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人所占比例最大,達到23.5%。另外低學曆在職新移民中有42.1%的人年齡在25到
34歲之間,這決定了他們擁有較多的工作經驗。而低學曆失業本土人士中有60.8%的人年齡在16到24歲之間,說明他們大都是剛剛加入勞工群體,工作經驗非常有限。
報告說移民勞工從事的工作大多是在本土勞工缺乏的領域,教育背景、居住地和工作經驗等方麵的不同決定了本土失業人士根本不可能去從事新移民目前從事的工作,新移民影響了本土人士就業的說法完全沒有根據。
這份報告是移民政策中心公布的移民勞工和本土失業率三部係列調查的最後一部分,前兩部分的報告從不同的側麵證明了移民人口集中的地區和高失業地區鮮有重合,說明移民與本土失業率沒有必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