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涉嫌歧視女性:當事者出麵澄清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du/2009-01/05/xin_2020106051004171137502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快要過年了,《常回家看看》紅紅火火的旋律唱了十幾年,還是很受歡迎。但最近傳出了“專家批《常回家看看》歌詞涉嫌歧視女性”的風波,這到底是專家“語不驚人死不休”,還是大眾偏聽偏信被“忽悠”?經本報記者調查,這又是一起以壓縮智慧為代價的“學術炒作”。

武漢大學羅萍教授喜歡聽歌,她的錄放機常常播放的是《常回家看看》。雖然她對這首歌的歌詞有自己的看法,但仍然常聽不厭。

幾天前,在武漢大學舉辦的“反性別歧視”研討會上,以武漢大學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身份應邀出席的羅萍在發言中表示,《常回家看看》的歌詞是“將傳統性別角色固定化”:“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嘮叨”的是媽媽,應該“洗碗”的還是媽媽;“工作上事兒”跟爸爸談談,給爸爸“捶捶背揉揉腰”。這裏傳達的是:男人工作角色,女人生活角色;男人可以享受兒女們捶背揉腰,媽媽最好的享受是兒女來幫洗洗筷子刷刷碗。

“歌詞傳播的是傳統性別角色。”羅教授表示,“我並沒有說歌詞懷有性別歧視,也沒有反感這首歌。就目前的主流文化,大家都沒有覺察出來什麽,隻是我們搞性別研究的人敏感一些。”羅教授昨天接到本報記者電話時感到有些驚訝,不知道自己一次研討會上的發言竟然引起網上如此議論。她表示:“在當時會議的語境下,我介紹我們開設的《社會性別與女性發展》課程,就是要教育學生用社會性別眼光看問題,看事物。”

羅教授說,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車展中最常見的“香車美女”的展台,“香車”、“美女”都是男人的追求與男人的特權。“我隻是在用性別視角分析問題,並不是說我反感什麽,因為目前社會的現實是時時處處都會有性別歧視,你能都反感得了?”她還表示,希望歌詞作者最好也要有社會性別眼光。

誤讀也好,誤傳也罷,“涉嫌”歧視女性的《常回家看看》確實激起了人們對於當代女性角色的再度審視。有人認為專家學者是“過度敏感”,雞蛋裏挑骨頭;也有人深有同感,對於固化在歌曲中的女性傳統角色表示不滿。遺憾的是,媒體隻顧製造粗糙的“噱頭”,掩蓋了這個社會性別話題有趣、活潑與積極的一麵,失去了一次將社會學識轉化為大眾常識的機會。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包蕾萍在接受本報記者 采訪時說:“《常回家看看》正是因為如實反映現實,才為大眾所接受並傳唱。歌裏反映的內容談不上歧視,但確有不平等。這種不平等是深層次的。” 

包蕾萍引用了最近出爐的《城市女性家庭壓力調查》中一條曲線:中國大部分女性越接近中年,其性別角色越回歸傳統,並且在中年期之後承擔著來自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壓力。“上一輩的女性多數都是《常回家看看》裏的‘媽媽’,認同傳統的社會分工。但現在的社會是多元的,你可以唱這樣的歌,也可以唱女性解放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