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駭人聽聞古玩騙局 賣主揶揄:騙過專家太容易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的《誰在收藏中國》,是國內第一部全方位揭秘當代中國文物市場真相的長篇紀實作品。作者吳樹耗時5年,周旋於國內主要古玩市場、拍賣公司、盜墓現場、文物製假基地,暗訪了近百名文博界專家學者、古玩商販和文物走私犯、盜墓賊,獲得了大量業界內幕、黑道秘聞,真實地再現了作者親身經曆的一樁樁黑幕重重的文物交易、一個個駭人聽聞的古玩騙局、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國寶之戰……下麵摘編書中部分章節以饗讀者。

  假作真時,“北魏陶俑”騙過專家

  1994年夏天的一個星期天,北京潘家園舊貨交易市場,淘寶者們瀏覽著地攤上的賣品。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中年男人,他是這裏的常客,有些知道他身份的藏家,跟在他身後買一些他看好沒掏錢買的老物件。第二天,中年男人將在潘家園買得的騎馬俑帶到了自己的工作單位——國家博物館。陶俑剛擺上桌麵,就引起同行專家們的注意,大家一致認定:這是一件北魏時期的珍貴文物。這些出土陶俑可能是前不久在河南被盜掘的北魏大墓裏的陪葬品。

  眾所周知,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陶俑,不僅真實傳遞了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社會生活的豐富信息,同時也為我們研究古代先民審美情趣和習俗的變遷,提供了第一手直觀資料。為了不讓這些珍貴文物損毀散失,專家們建議向國家申請專項撥款,及時收購。在專家們的呼籲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出乎尋常地很快做出反應,撥出專款,派出專家,搶救性收購古玩市場上出現的北魏陶俑。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呂濟民老人回憶說:“(北魏陶俑)曆史博物館買了三次,故宮買了兩次。中國曆史博物館花了80萬,故宮呢,花了10萬吧。”

  短短幾個月時間,文物工作者們從古玩市場和各種渠道收購了數百件北魏陶俑。接下來,奇怪的事兒出現了:一向見風漲價的文物市場,這一次卻表現出波瀾不驚的姿態,北魏陶俑越賣越多,價格也越來越便宜,大有收不完、買不盡的架勢。於是,有人提議重新對這批北魏陶俑做一次集體鑒定。

  經機場X線照射,陶瓷每秒老化200年

  關於北魏陶俑的集體鑒定,專家們出現了分歧,有人說真、有人說假。國家文物局決定暫時停止收購,並聯合河南省文物部門,請警方給予配合,對此事進行徹查。調查結果出乎意料:最近所有湧進北京古玩交易市場的北魏陶俑,都出自洛陽北邙山上的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家。北京來的專家到高水旺家後,發現他們突擊收購的那種“北魏陶俑”,在高家還有數百件,有的已經做過舊,有的未及做舊,有的還在小窯口旁等待過火。回到北京後,專家們把高水旺燒製的陶俑送上儀器進行檢測,結果是屬於“高仿品”。

  有個賣主揶揄說:“蒙專家太容易了,無非就是掌握好胎、釉、型、工、舊這幾個方麵的訣竅,做得和故宮裏麵的一模一樣,他們就認。過檢測關也不難,讓唐三彩和陶俑坐坐飛機就行了。”的確如此,那些農民帶著這些高仿品在機場登機時必須經過X線檢查,而實驗證明,經過X線照射的陶瓷,每一秒鍾會將釉麵老化程度提早200年左右。這一來二往的,一件新仿品便變成了通過儀器檢測的“文物”了。

  農民家後院驚現“青銅鑄造廠”

  2006年夏天,深圳機場。一位過境港客被海關檢查人員請進了辦公室,原因是這位旅客托運的行李中藏有國家一級文物——兩隻帶銘文的商代青銅鼎。港客慌忙聲稱這兩隻青銅鼎是自己在文物市場購買的工藝品,並非文物。3個小時後,那位港客被告知:經有關文物專家核定,他所攜帶的兩件帶銘文青銅鼎均係商代舊器,屬國家一級文物。經初步審訊,港客供述了實情,這兩件青銅器,是他通過北京一位文物掮客幫忙購買的。兩天後,北京的那位文物掮客被捉拿歸案。此人招供了另一位河南籍的同夥,說是那人盜墓所得。很快,那個河南人也落網了。他說那青銅鼎是同村的“鐵拐李”仿造。北京掮客說:“不對,我明明親眼看見你從一座古墓裏掏出來的,而且墓裏麵還有幾件破損了的陶器。”河南人說:“那是設局子騙你的。”公安人員找到了那個外號“鐵拐李”的跛腿農民。“鐵拐李” 見到兩隻青銅鼎的照片,立馬就承認此物件的確為他所造。他還說,這東西做出來不難,但是做舊得費一番功夫,屬於高仿品。公安人員和記者進入“鐵拐李”家後院一看:那裏簡直是一個青銅鑄造廠,從製範、成型到打磨、做舊,有一條規範的生產線。這樣的景象還不止這一家,整個李家村家家都有青銅鑄造作坊,是遠近聞名的“青銅村”。那個村的村長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們村的青銅產品在國內外古玩市場上占有相當大的份額,其中有的高仿品還被成功拍賣,最貴的一隻青銅鼎在海外創下幾百萬美元的拍賣紀錄。

  私人窯廠稱得上是個“陶瓷科研單位”

  樊家井地處江西景德鎮火車站附近,這裏原本是農村,自打20世紀90年代仿古瓷火了以後,這裏漸漸聚集了包括港台在內的全國各地的陶商瓷販。近兩年,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文物商人,也在此地頻繁出沒。

  聽說那裏有一位姓李的窯主仿技了得,發了大財,他燒造出來的東西能以假亂真。經過引薦,我見到了李老板。第一件東西拿出來就讓我大失所望。那是一隻鬼穀子紋元青花大罐,一看便知是2005年佳士得拍賣公司拍出的那隻兩個多億的青花大罐的拷貝。我裝出生氣的模樣,起身就要出門。李老板攔住了我,又讓人繼續上貨,一隻造型碩大的仿元代雲龍紋青花釉裏紅玉壺春。我心裏一動,輕輕將器物上手,一件典型的元代中晚期作品,從造型到胎、釉、色、繪畫等方麵均符合元青花釉裏紅瓷器的基本特征,近乎完美、無可挑剔!

  “國寶嗬!是您燒製的?”

  “您不信?”李老板微微一笑,起身邀請我隨他一道到窯廠去轉轉。

  一圈兒轉下來,我算是心服口服了。李老板的窯廠可以算得上是個陶瓷科研單位,從陶土的配方、人工練泥、器皿成型到釉的配置、繪畫方法和原料、燒製方法等等,完全依據出土文物所作的科學檢測數據為標準,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操作、一絲不苟。為捕捉官窯的神韻,他們放棄價格低廉的煤燒、氣燒等方法,恢複柴窯燒製。每燒一窯瓷器,最少要消耗鬆柴4卡車,耗時22個小時。李老板告訴我,盡管如此精細、不惜成本,但大多數時候一柴窯坯子隻能燒成一兩件瓷器,所以這種高仿品造價十分昂貴,元明清“官窯器”的賣價一般不低於20萬。我問李老板:“您這裏的高仿品有沒有流入國際拍賣市場?”李老板沒有正麵回答,隻說自己從不把仿製品當真文物賣。完成了采訪,我恍然大悟:為什麽凡是到景德鎮此類窯廠認真考察過的人,包括一些國寶級專家,大多從此三緘其口,再也不輕易給人“長眼”講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