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臘八:中醫認為臘八喝臘八粥對身體十分有益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1月3日就是臘八,這是臘月很重要的一個節日,這天過後,人們就開始忙年了。而這一天,根據我國的傳統則必要喝臘八粥。中醫認為,這種習俗對身體非常有益。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品種繁多、做法各異,但放在一起煮的食物不外乎大米、小米、紅棗、大豆、小豆、蓮子、核桃、栗子、杏仁、鬆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花生等。包含多種穀、豆、果、蔬。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曲黎敏說,冬天的時令是與人體的腎髒相對應,中醫認為豆類是入腎的。“豆令人重,豆類是補精髓的,精髓多了人體就重,所以一定要喝臘八粥。”

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認為,臘八在小寒節氣前後,在這個時候吃一餐內容如此豐富的熱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古人特別重視對粥的食用,溫長路介紹說,粥容易被消化、吸收,可以補脾胃、益氣血、強體魄,所以很多人把粥稱為“天下第一補物”。

據溫長路介紹,在具有145萬人口的江蘇如皋市,9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4000人,百歲以上者達172位,大大超過聯合國確定的每百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75位即為長壽地區的標準。專家認為這與當地獨特的“兩粥一飯”的飲食習慣有關。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jnrwwh/ms/200802/W02008022355146901254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臘八粥的傳說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穀、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遊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刹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幹,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關於臘八粥的來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朱元璋少時為地主家放牧,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有一次,正是臘月初八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還沒有吃上一頓像樣的飯菜。於是他就在野外到處找東西充饑。突然間,他在田邊發現一隻長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逃進一個老鼠洞裏,朱元璋走近那個洞口,用樹枝掏了掏,在老鼠洞中發現了一些各種各樣的糧食,顯然,這是老鼠的冬儲糧。

朱元璋掏了一大把五穀雜糧,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紅豆等。他將這些雜糧洗淨,煮成粥,吃起來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後,仍惦記著他少時親自做的“雜糧粥”。他規定在禦膳堂要做這種五穀雜糧粥,並欽定這種粥的名稱為“臘八粥”。禦廚在粥中另加入芡實、蓮子、桂花、桃仁、小棗等,使這種粥格外香甜可口。後來這種粥又傳到民間,一直相延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