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的白宮女主人: 盤點美國的第一夫人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1920 年8月18日,美國憲法第19號修正案正式生效,賦予了婦女選舉權,美國第一夫人的作用因此變得日益重要。隨著大眾傳媒業,尤其是電視的發展,第一夫人更是像明星一樣受人矚目。從此之後,無論是否得到人們的喜愛,第一夫人們都構成了美國政治體係和選舉機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為公眾人物,第一夫人們的一舉一動都引人注目。她們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也許正如她們中的一位曾經說的那樣:在魚缸中生活4年或者8年。

的確,她們是一群具有特殊社會地位的女人,她們嫁給了國內最有權勢的男人。伴隨著權力與榮譽,她們不僅是白宮的女主人,也是萬眾矚目的政治人物;她們不僅是社會活動家也是時尚的領導者。

本文選取了從二戰前後到現在的幾位美國第一夫人進行描述,因為她們不僅有著鮮明的個性和魅力,同時,她們與自己的總統丈夫一起,經曆並書寫著美國的曆史。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6/16/xinsrc_37206021608338902007326.jpg" border="0">

上世紀40年代,埃莉諾與宋美齡在一起

埃莉諾·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妻子,是位一共當了4個“任期”的第一夫人。正是埃莉諾賦予了“第一夫人”這個詞匯真正光彩照人的含義,使得第一夫人成了美國政治體係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埃莉諾還保持了-個紀錄:對丈夫的不忠容忍了29年!

埃莉諾長得並不漂亮,高高的顴骨、敦厚的鼻翼、突出的牙床加之180厘米的身高,使她在曆來以美貌著稱的美國第一夫人中顯得有些特殊。毋庸置疑,她的一部分吸引力在於她是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侄女,也源自她本人的聰明和與同時代女子相比少見的學識。

埃莉諾最特殊的地方是她的個性魅力,她以女性少有的獨立、冷靜、寬容、豁達的心態輔佐了政績顯耀的羅斯福總統,同時也成為了最偉大的“世界第一夫人”。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ifeng.com/hres/200811/22/11/e73bd0c424d68b46668dd67344cdc1f3.jpg">

1942年6月12日,白宮南草坪,美國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與400名士兵一起聯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6/16/xinsrc_38206021608333122108827.jpg" border="0">

傑奎琳的迷人風度征服了美國

傑奎琳的風格是如此的鮮明、充滿智慧、富有創造性。從她入住白宮成為肯尼迪夫人,到嫁給希臘船王亞力士多德·歐納西斯,傑奎琳在每一個年代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成為美國人眼中永遠的第一夫人。

帶著些許的哀怨神秘與古典高雅,傑奎琳出現在了美國人民麵前,富裕的家庭塑造了她高貴的內涵,風姿綽約、時尚前衛的她不久便成了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婦女效仿的對象。

自從傑奎琳·肯尼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這個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富裕的家庭塑造了她高貴的內涵,父親的指引,使她打少女時代起就知道如何做能夠吸引住男性,尤其是成功男性的目光。雖然童年時父母的離異使她一度自閉,被同學謔稱為“難以接近的怪人”,但是繼父帶來的巨額財產又使她比以前更加奢侈、更加叛逆。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ifeng.com/hres/200811/22/11/0dd0211cad2479f05f8bcbe04ac42c59.jpg">

1961年5月31日,巴黎,愛麗舍宮,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陪同肯尼迪總統訪問法國。

直到1963年11月22日清早,肯尼迪在達拉斯被刺殺。當時肯尼迪坐在一輛敞篷車內,傑奎琳坐在後座,他們正隨著汽車列隊前往目的地,突然兩顆子彈穿過肯尼迪的腦部和頸部,瞬間將他置於死地。他在她的身邊永遠倒下,桃紅色的套裝上不相稱的多了幾抹血跡。她,依舊冷靜如往,無論是誰勸說她換下衣服時,傑奎琳都堅定地搖搖頭,說道:“讓他們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吧!”

她的生命充滿了失望,但是她還是一如既往地調整、回複自我。沒人知道她當時的心情,就像沒有人能了解日後她會下嫁希臘船王一樣,她選擇了沉默。

1968年10月20日,傑奎琳和歐納西斯在天蠍島的一個小教堂內舉行了婚禮,那年歐納西斯68歲,而傑奎琳隻有39歲。這場婚姻摧毀了傑奎琳的名譽。甚至有小道報紙尖銳地寫道:“傑奎琳嫁給了空頭支票。”

1994年5月19日,傑奎琳在自己的家中,在孩子們和那些她深愛的人的陪伴中離開了人世。那一年,她64歲。

盡管傑奎琳在白宮的時光隻有短短的1000餘天,但是在美國人的心中,她早已經是無可替代的白宮女主人,那個引導時尚潮流、冷靜而又有些神秘的第一夫人。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ifeng.com/hres/200811/22/11/8c8a1731549d561b0adfafb09d3a976f.jpg">

1974年9月25日,意大利總統訪美。圖為白宮南草坪,美國第一夫人貝蒂·福特(右)和意大利總統夫人一起,注視她們的丈夫檢閱美國儀仗隊。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ifeng.com/hres/200811/22/11/8494779cfbb7cbfe0228300fcd0bab73.jpg">

1978年1月29日,白宮,美國第一夫人羅莎琳·卡特陪同卡特總統接見來賓。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6/16/xinsrc_38206021608336402222828.jpg" border="0">

1985年,在南希的注視下,裏根宣誓連任美國總統

南希·裏根很難和諧、靈活地應付諸種狀況,但是,她知道如何在適當的場合保持沉默,在批評與非議中,她依舊以第一夫人的儀態較為完整地站在了民眾麵前。而他與裏根的美滿婚姻也成為一段廣為人知的“白宮經典”。

美國前總統羅納德·裏根於2004年6月5日去世,最悲傷的莫過於與他相濡以沫的夫人南希。自稱“全球最佳丈夫”的美國前總統裏根,確實名不虛傳,人們從他寫給南希的情書中不難體會到他對她的至情至愛。

1963 年他寫給妻子的信說:“你知否當你熟睡時,你蜷曲的拳頭就放在頦下,很多個黎明破曉的清晨,我就躺在你身邊,看你,我怕弄醒你,但又不禁輕輕地撫摸你。” 裏根寫於1978年的信件令南希極為感動,當時兩人結婚已有26年,裏根在信中闡釋婚姻的定義是“結伴同行而一旦失去對方,我便永遠得不到滿足和開心”、 “要世上最動人的女人在每一日都增添嫵媚”。

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裏根是惟一一位離過婚、當過演員的總統,而他的妻子———南希也是眾多第一夫人中最為本性的一位。她古板、保守而又十分真實。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ifeng.com/hres/200811/22/11/6acb791d77e7e178e0e3ffadc191f0ea.jpg">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6/16/xinsrc_38206021608339682550329.jpg" border="0">

希拉裏·克林頓在美國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紐約一位政治觀察家丹·格林伯格曾評價到,“對於希拉裏,人們或愛或恨,但決沒有中間路線。”

在希拉裏的狂熱追隨者眼中她是一位勇敢的妻子、一位性感的女人、一位充滿智慧的女強人。而在她的政敵眼中,希拉裏則是一個虛偽狡詐、老於世故和政治伎倆的女人。但是無論是她的政敵還是狂熱追隨者都不得不折服於她的公眾影響力。

希拉裏·克林頓是美國的第42任總統比爾·克林頓的夫人。當年“萊溫斯基事件”使全世界的人們對這位飽嚐“背叛”滋味的女人充滿同情,但是,對政治滿懷激情的這位前第一夫人,在政治上的成就又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甚至,很多人在想,如果希拉裏不是女性,那麽她很有可能取代克林頓,成為美國的總統,如果她當年未嫁給克林頓,成為踏入白宮紅地毯的第一夫人,那麽她的政治之路也許會比現在更為順暢。可以說,希拉裏,就是為政治而生的一個人。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ifeng.com/hres/200811/22/11/b374108c70b84bb6ad31a0e5c45a8231.jpg">

1993年9月27日,華盛頓,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裏·克林頓在國會舉行的醫療保健改革聽證會上作證。

在克林頓擔任阿肯色州州長的時候,希拉裏也邁入政界,擔任州教育委員會主席。在任職期間,希拉裏對教師資格考試等多項內容進行了改革,在國內受到了廣泛好評。克林頓競選總統之時,希拉裏憑借著敏銳的思想、犀利的政治敏感度為克林頓做了大量的競選準備工作。為了配合丈夫的總統競選,希拉裏接受朋友們的建議,一改往日幹練女強人的形象,換上長裙,剪掉劉海,使自己看起來盡量的具有足夠的親和力。然而,這種外表上的改變並不能真正掩飾住希拉裏內心那種自立、自強而具有的那種堅韌而又強勁的勢頭。

因此,當1998年爆出的“萊溫斯基事件”使克林頓顏麵掃地、麵臨彈劾的時候,希拉裏果敢而又堅決的走了出來,站在了丈夫的身邊。也許他們更適合做的是“合作性的夥伴”而不是生活中的夫妻。也正是打這以後,這位極具政治天賦與遠大理想的女性開始了她向著權利顛峰的挑戰與進攻,並為實現著她的目標前進著、努力著。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ifeng.com/hres/200811/22/11/00819c19a9b141ae6f7da644bd695468.jpg">

2007年5月13日,白宮,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什。

勞拉·布什———支持率高過丈夫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6/16/xinsrc_39206021608333591977430.jpg" border="0">

勞拉·韋爾奇·布什用耐心與真愛感化了布什這位曾流連於燈紅酒綠的花花公子;並用賢惠與溫柔使丈夫戒掉了嗜酒的惡習。勞拉不喜歡過多幹預政治,更不喜歡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但是堅強自信的她卻又時刻令自己在眾人麵前光芒四射。

勞拉1946年11月4日出生在得克薩斯州石油小鎮米德蘭德,那裏是布什家族的傳統“勢力範圍”。勞拉的爸爸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建築商和地產商,勞拉是家裏的獨生女,所以小時候覺得孤獨時隻能把布娃娃們排起隊,自己當布娃娃的老師來鬧著玩,不像她丈夫有那麽一大家子過得很快樂。

31歲那年,她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布什。他們倆從認識到1977年結婚隻花了3個月時間,當時的布什還是一個花花公子,夢想就是當個石油工人,成天就知道開著跑車,喝得天昏地暗。

究竟是什麽讓勞拉看上了當時還是花花公子的布什呢?勞拉痛快地回答說:“他的幽默感和充沛的精力。還有跟他呆在一起時無限的快樂。我們倆的個性確實很不一樣,但我覺得我和他恰恰是屬於互補型的那一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ifeng.com/hres/200811/22/11/22dc314410c844b352db7359e338e759.jpg">

2008年8月26日,未來的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右)和她的母親一起,參加在丹佛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三個月之後,她的丈夫奧巴馬當選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