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館藏慈禧油畫像修複工作成功 年輕貌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hres/200811/05/11/ebb3a42fee1c9866802bbe9ca1cbddab.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昨日,修複完畢的慈禧油畫像在頤和園重新與觀眾見麵。1905年,荷蘭畫師華士·胡博在70歲的慈禧要求之下將其刻畫得十分年輕美貌。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這幅畫像殘損愈發嚴重,由於國內缺少油畫修複專家,一直以來隻能采取謹慎的保護措施。此次中荷專家經過20多天修複,彌補了帆布的蛀洞,並重新上色。本報記者 趙亢 攝

本報訊 (記者金煜 林文龍)昨日,頤和園和荷蘭文物修複專家宣布,20世紀初荷蘭畫師華士·胡博創作的慈禧油畫像修複成功,並開始對外展出。此畫是頤和園少有的油畫之一,顏色鮮豔,風格非寫實,受慈禧要求,畫師將70歲的慈禧刻畫得十分年輕美貌。

昨日,荷蘭文化教育科技部部長、荷蘭駐華大使等來到頤和園文昌院,一起揭開了修複完工慈禧像的紅幕。

頤和園副園長祝瑋介紹,頤和園館藏油畫不多,最著名的就是這幅慈禧畫像。該畫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殘損越來越嚴重,因為國內缺少油畫修複專家,所以一直采取謹慎的保護措施。此後,荷蘭林堡省文物修複研究所表示希望全資協助修複此畫,雙方的合作便開始了。

林堡省文物修複研究所所長安妮·範·格雷範斯坦介紹,五人專家小組首先對該畫做了長達幾個月的X光等掃描分析,並通過數碼比較認定,利用原畫的對稱性對右側掉色部分進行修複。今年3月,在近20天的修複過程中,他們給畫加固,彌補蛀洞,並最後重新上色。而且,所有過程均用文字、圖片、紀錄片等形式記錄了下來。

- 鏈接

“年輕”的70歲慈禧

慈禧油畫像作者華士·胡博,他一生曾為荷蘭女皇、慈禧太後、朝鮮國王等多國權貴繪畫肖像。據參與修複的藝術史專家安德· 霍格偉斯特介紹,1905年時,胡博收到一份來自中國的信,要求他為一名重要人士繪畫,到了中國,他才知道原來那位重要人士就是慈禧,他與慈禧會麵了4 次。

與胡博的其他作品,以及當時已經開始流行的寫實主義肖像不同,此畫用筆細膩,顏色鮮豔,構圖對稱,而慈禧則顯得年輕貌美。霍格偉斯特說,當時的慈禧太後已70多歲,但她在見到頭像小樣後,要求去掉臉部陰影,眼睛加大,嘴唇加厚,因此胡博才創作了這樣一幅“非寫實”的慈禧像。

- 揭秘

畫像修複過程完全可逆

檔案記載,慈禧畫像上世紀50年代初便有殘損,整幅畫受潮泛黃,畫布鬆弛,除麵部外,衣服和背景多處有褶皺紋,且顏料脫落,露出畫布。此後,破損情況仍有緩慢發展。

頤和園文物部主任秦雷說,這次修複是整體修複,畫像多處不同程度的殘損部位,都修複了。不過,修複過程使用的材料和技法均具有可逆性,所有修複工作皆可逐步還原。在修複過程中,荷蘭專家進行每一個重要修複步驟都要提前通報,經我方同意後方可進行操作實施。畫像修複的費用主要由荷方承擔,他們沒有提供具體的花費數據。

最大殘損按“原貌”恢複

慈禧畫像最嚴重的殘損在畫幅的右下邊,其中一處約長56cm、寬9cm範圍幾乎完全損毀。秦雷說,“對最為敏感的顏料缺失部分的美學修複,我們認為應該在具有充分的曆史客觀依據的條件下方可進行,避免修複的主觀性。”

後來荷蘭專家組提出了三個方案,一種是不做任何修複,這是最保守同時也是最保險的辦法;另一種是加以過渡處理,用和周圍相似協調的顏料給它補上,做一些明暗的處理,讓它和整體協調一些,但不做畫麵的繪畫修複,這樣,看起來是完整的,但那個地方是沒有繪畫內容的。最理想的辦法是把它恢複,但這種恢複必須具有充分的依據,知道殘損前的原貌。

“剛開始,由於找不到原貌,我們一直不同意采取最後一種方法,但是在修複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專家發現,畫像兩邊是對稱的,可以以一側作為另一側的參照依據,於是這個問題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