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輪:曾因北上被罵“叛徒”現在給老婆打工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yl/mxzz/news/2008/10-15/U120P4T8D1413344F107DT2008101516305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廣東樂壇成就了林依輪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yl/mxzz/news/2008/10-15/U120P4T8D1413344F116DT2008101516305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林依輪與妻子西華是模範夫妻

  1994年,林依輪憑一曲《愛情鳥》紅遍大江南北,更在廣東歌壇的鼎盛時期“虜獲”了大批歌迷。15年過去,當那些同期出道的“94新生代”們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時,林依輪卻依然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中,唱歌、主持、演戲,四處開花,最近更加盟賴聲川新劇《陪我看電視》,展開全國巡演之旅。他說,這一切,全是因為他有個好老婆兼好老板———西華。

  想當年:“揮淚北上,南方依然是我生命中濃重的一筆”

  上世紀90年代,廣東樂壇曾是中國流行音樂人的熱土,林依輪也在那個“風花雪月”的年代進入大眾視野。但到了90年代中期,林依輪與陳明、毛寧等大批優秀音樂人率先移師北上,在他們走後的幾年間,更多音樂人紛紛效仿,廣東樂壇每況愈下。從曆史的眼光來看,十年前的“北漂”、“北拓”是廣東樂壇的大擴展,但當時,前往北方發展的林依輪卻背負著“背叛”的罵名。

  羊城晚報:那個年代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麽?

  林依輪:那個年代是我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任何歌手來說都是這樣。那時的廣東樂壇是一個時代的產物,1994年流行音樂能在南方爆發,其實是經曆了自1985年後十年的積累。那個年代對我來說非同尋常,因為那個年代真正形成了可以載入史冊的一個音樂體係。那時音樂人的熱情、對音樂的崇敬感是難以想象的;而現在很多音樂和歌手如過眼雲煙,音樂人也不再那麽注重音樂的品質、不重視與聽眾之間的溝通了。

  羊城晚報:為什麽會成為第一批北上的人?

  林依輪:我和大批歌手當年離開廣州,不是對廣州沒有感情,而是說當時的局勢客觀上如此,你要想在歌壇走得更遠,北京是個不得不到的地方。加之那時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中央電視台拍攝完成的,所以為了工作隻能北上,圖個方便。

  羊城晚報:知不知道當時多少人在罵你呢?

  林依輪:知道,壓力非常大。不得不承認,我們的離開對廣東樂壇來說形成了一定的衝擊,當時也背負著很多罵名,說什麽林依輪他們跑了,忘恩負義啊什麽的。我本質上仍是南方樂派的人,其實當時的《愛情鳥》代表的就是南派音樂,我的第一張專輯也是在廣州做的,這些都不可磨滅。

  羊城晚報:回顧這段曆史,你覺得當年的選擇對嗎?

  林依輪:沒有錯,我不適合長期待在廣州,因為廣州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它有自己的語言,歌曲也用地方方言。後起之秀如張敬軒出來後,我更發現,南方樂壇可能更適合會粵語的本土人士。而且,現在演藝界的南北概念已經模糊了,之所以還有“南北對立”一說,是因為人曆來好鬥,當北方湧現出那英、田震這些優秀歌手時,所謂的“陣營”也就出來了,有了“陣營”,“抗衡”的說法也就出來了。對我們這些歌手而言,南北不再有隔閡。

  說未來:“更熱衷於演戲,今年的任務是把賴聲川的話劇演好”

  當下林依輪身份多重,既是《天天飲食》等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又是各類公益活動的代言人,還是體育界的明星隊長,也是《麻花》、《I Love You》、《陪我看電視》等舞台劇的演員,更是《都市沒有地平線》、《愛情故事》、《基因決定我愛你》等電影的演員。而去年,林依輪還出了新書《林家食鋪》,發了專輯《歡樂音雄》,演藝界各個領域他走了個遍。在眾多身份中,林依輪表示自己最熱衷演戲,今年的任務就是做好《陪我看電視》的全國巡演。

  羊城晚報:這麽多身份,你給自己怎麽定位的?

  林依輪:沒總結過,如果真要總結的話,應該是“知名人士”吧,經曆了這麽多年,不管我走到哪兒大家都能認識這個人,也算是知名了。如果按照國家品牌管理法的話,應該算是“優質產品了”,而且是“免檢產品”。

  羊城晚報:現在想把重點放在哪一塊?接下來有沒有新的打算?

  林依輪:離開廣州後我的變化,就是工作重點不僅僅放在歌唱上了,1998年我開始主持《城市之間》的電視節目,到後來演電影和電視劇。眼下就是想把賴導的話劇演好,接下來在全國還有近50場演出,11月份會到廣州巡演。跟賴導合作得很默契,他給了我很多方便,很遷就我,正式演出他都允許我最後一個到後台化妝。我有自己的工作方式,賴導對我的工作方式也很尊重。

  羊城晚報:這麽多不同的工作,你最喜歡的是什麽?

  林依輪:應該說我對舞台最熱愛,一直很執著,電影和話劇我都喜歡。話劇排練辛苦,但上到舞台就高度亢奮,舞台上你展示的機會隻有一次,沒有辦法推翻再來;電影和電視劇在拍攝上就很輕鬆,一次不過就來多幾次,但後期你得接受觀眾的評判,你得看收視率,這是一種被拉長了的累,不像舞台的“一錘子買賣 ”,當場見分曉。

  談家庭:“強大的家庭後盾讓我頑強地生存在這個舞台”

  林依輪的太太西華“來頭不小”。身材高挑、形象摩登的西華,曾是第一屆“美在花城”模特大賽的亞軍,還是“共同娛樂”公司的創辦人,而林依輪正是她手下的藝人,也是第一個簽約的當紅歌手。林依輪坦言,自己能夠至今活躍在演藝一線,家庭是他最大的精神動力,賢內助西華用實際行動“一手操辦”了他的演藝事業,林依輪現在的演出接洽都是她在處理。

  羊城晚報:這麽年過去了,你的同輩不少都銷聲匿跡了,你還堅持在舞台上,很不容易。

  林依輪:一是我自己很熱愛這個職業,但最關鍵的,是因為我有個特別溫暖的家庭,有個避風港能夠收納我,有個強大的精神後盾能夠支持我。說實話我有個好老婆,準確地說有個好老板。我的事兒都是我老婆說了算。尤其是在2004年以後,我所做的工作,全是她和她的團隊一手操辦和策劃的。奧運係列活動都是她一手做出來的,像《奧運在我家》就是她接的邀請,她跟我說這個節目你要去參加;像《天天飲食》,雖然節目組兩三年前就找過我,但最後辦成這件事的還是她;像這次奧運火炬手填寫申請表格什麽的都是她一手操辦。當時我還跟她說,算了吧,那麽多人申請,難度太大了,她說,你有這個資格,你有這個能力,你就應該去試試。

  羊城晚報:在家庭生活中你也非常省心?

  林依輪:非常省心,我現在事業上的事兒完全不用操心了。我老婆比我還忙還累。我隻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她要兼顧我的事業還有我們的家庭。包括孩子小的時候我想抱抱、管管我的孩子,但她都說不要,因為怕影響我的心態,她不希望我一出來就像個奶爸一樣,一會兒說這個牌子的奶粉好,一會兒說那個牌子的尿布不錯。兩個兒子,老大上四年級,老二上一年級,經常是有人問我,孩子多大了,我還要掐著手指頭算一算。

  羊城晚報:你妻子是怎樣一個人?

  林依輪:典型的廣東好女孩的代表。出得廳堂入得廚房,識大體有文化。她在我心中的地位就是———精神領袖,而且,不僅僅是我老婆,更是我老板。

  羊城晚報:她這麽優秀,你怎麽追到她的?

  林依輪:1994年我在青歌賽上拿了獎之後,就給自己定了一個五年規劃,說五年內我不找女朋友。後來在一次酒會上碰到西華,我說完了,這個計劃得重新定了,接著我就又定了個五年計劃,花五年時間追到她。其實我這人情商很低,喜歡一個人就會直接走過去告訴她我喜歡你。一般人會覺得特傻,剛見麵你就說喜歡我,你喜歡我什麽呀?然後就慢慢解釋,解釋無數次人家才開始慢慢理解。不過還好,她讓我提前完成了任務。

  羊城晚報:你們在圈內也算得上是模範夫妻了,這麽多年怎麽做到的?

  林依輪:我們結婚13年了,奉行的一句話是“相敬如賓”。1992年她就自己辦公司了,1996年初她關了自己的公司,跟我白手起家,拎著兩個箱子就到北京了,這麽多年風風雨雨靠的就是這四個字。兩夫妻在一塊,懷有感恩的心才能懂得互相尊重,有了這種尊重才能衍生出愛情和親情。本報記者 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