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壇七大“色”女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ent.sg.com.cn/uploadfiles/2008/5/13/20085135AF37F127ADE4C8F83FA2E8D0EC1C065.jpg">


  紫色——莫妮卡-貝魯奇 西方人認為紫色是代表皇家的神秘顏色,而莫妮卡卻像是天生屬於這種顏色 她是西西裏的美麗傳說,沒有人能把紫色穿的像她那樣妖冶,她的身體,她的瞳孔,都像是暗暗的散發著一種淺紫色的光,這使得她身體的美一個部位都透著一種神秘的性感。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ent.sg.com.cn/uploadfiles/2008/5/13/2008513F3F2943FC2514069A08667B4FF56F192.jpg">


  花色——張曼玉 她是花色的旗袍,花色的旗袍就是她 2000年的東方因為張曼玉的旗袍而妖嬈,2000年的西方為張曼玉的旗袍而驚豔,2000年,我們由於張曼玉而發現一種新的時尚並為之瘋狂。張曼玉是獲得榮譽最多的華人女星,同時,她也是最有氣質的單身貴族,她象一隻色彩斑斕的蝴蝶翩飛於各種重大場合並閃閃發光,她麵對閃光燈仍舊神采奕奕——仿佛時光從來沒在她身上留下過任何傷痕。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ent.sg.com.cn/uploadfiles/2008/5/13/2008513470F5B8017804870888889D7751AB537.jpg">


  敦煌色——章子怡 很難用一種顏色來形容章子怡,她是如此的國際化,就像象征中國最開放時代的敦煌色一樣奔放 章子怡明顯具備了一切開放性的特征。她忽而身著唐代的水袖翩翩起舞,忽而又穿上高級時裝帶著一頭卷發出現在全世界的閃光等前,她在鏡頭前總是保持一成不變的笑容,把一種像敦煌一樣奔放的活力帶到世界上每一處有華人麵孔的地方。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ent.sg.com.cn/uploadfiles/2008/5/13/2008513B9E06F7F8661497DBA43F4B275039D81.jpg">


  紅色——瑪麗蓮-夢露 我們的生活中仍然無處沒有瑪麗蓮-夢露的影子,她是一朵過分鮮豔的紅玫瑰 她尚存於世間的原由在於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性感,在於她那些既像天使又像蕩婦的招牌動作,在於她的金發和無與倫比的鮮紅嘴唇;她說,我希望自己在變老的時候也不必整容,我必須對自己的麵容保持忠實。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ent.sg.com.cn/uploadfiles/2008/5/13/2008513A7007A683E084C55B6572F37D0F38042.jpg">


  黑白色——奧黛麗-赫本 每個人都說她是天使,她既使七老八十的時候長的還是像天使 每一個女人都曾經明裏暗裏羨慕過她精巧的劉海和黑亮的大眼睛。奧黛麗·赫本是黑白影片的代言人,《羅馬假日》是世界上最美的黑白童話,而奧黛麗?赫本則是世界上最美的黑白公主。出生於上流社會的家庭使她天生具有一種高貴的氣質,這種氣質讓她成為時尚結永久的寵兒。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ent.sg.com.cn/uploadfiles/2008/5/13/2008513ECF19754532E46369A01E4B8EF69AEF9.jpg">

夜色——王祖賢 王祖賢是長得最無可挑剔的華人女星之一。80年代的她是華語地區美的代名詞 在港片泛濫的時代她演過無數的電影,最深入人心的是《倩女幽魂》,她也由此順理成章的成為最深入人心的女鬼。天知道她曾經演過多少個女鬼,反正她在那個年代給人的印象便是總是在夜色中出現,眼神幽怨,容貌絕塵,讓人一看就丟了三魂七魄。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ent.sg.com.cn/uploadfiles/2008/5/13/2008513EBE1059D060D489F8199A8D5EA56741C.jpg">


  粉紅色——蘇菲-瑪索 她是被法國男人奉為“永遠至愛”的蘇菲-瑪索 人們都說世間最不能用“永遠”來形容的便是男人的心,而在這株法蘭西玫瑰身上卻出現了意外,她擁有世界上最完美的身材和臉龐,沒人能夠遺忘《芳芳》中那雙清澈的褐色大眼睛,它使蘇菲成為清純和性感的共同代名詞。一如粉紅這種複合的顏色般,它糅合了世間最熱烈和最純潔的象征,好像春天,溫暖而清新,單純而嫵媚,幽雅又性感,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拜倒在她驚鴻一般的眼波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