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時代》的李宇春是怎樣的英雄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05“超女”冠軍李宇春當選為“亞洲英雄”,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麵。這個消息被國內各媒體爭相報道,並在網絡上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有人額手相慶,認為春春當之無愧;有人痛心疾首,認為這樣的人當選為英雄是中國的恥辱;還有人火眼金睛,看出這是美國人的慣用伎倆——不高興中國強大起來,從而故意醜化中國,或者誤導輿論。


  登上《時代》周刊封麵可是個了不得的事情——國人的這個印象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當鄧小平登上這個雜誌的封麵、尤其是當選為該雜誌年度人物之後,出於對鄧小平的擁戴,國內媒體過分宣揚該雜誌的地位和影響力,儼然它是世界上最權威的評審機構。後來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在心裏把它放回到一個新聞媒體的位置。


  並不是所有的新聞媒體都像CCTV的《新聞聯播》那樣,不是按事件或人物的新聞性,而是按新聞中人物的職務高低來排列順序的。明白了這一點,國人接受李宇春登上了鄧小平曾經登上過的雜誌封麵,才不會有那麽大的心理障礙。


  我們再來看看,在這個雜誌的評選結果中,李宇春是怎樣的英雄?


  和始於1927年“《時代》周刊年度人物”評選標準的重大、嚴肅、影響力(因此很多當選者都是國際政治風雲人物)相比,該雜誌亞洲版從2002年開始的“亞洲英雄”評選顯然更注重亞洲新生力量和民間性,因此傾向於年輕人、演藝界、體育界等。這4屆評選的封麵人物都是演藝明星,前3屆分別為張惠妹、周星馳、譚元元(中國年輕芭蕾舞演員),這回輪到李宇春,並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


  每屆“亞洲英雄”當選者共20餘人(包括團體當選者),分為“模範人物”、“叛逆偶像”、“社會活動分子”、“教育工作者”、“娛樂明星”、“運動員”等等類別,團體當選者往往會單獨給一個類別名稱,比如前年的“SARS抗擊者”,今年的“海嘯救亡者”。


  張靜初當選為“娛樂明星(ENTERTAINERS)”中的英雄,而李宇春成為“叛逆偶像(ICONOCLASTS)”之一——另一位為台灣搞現代舞的林懷民。


  ICONOCLAST也可以譯為“顛覆傳統觀念的人”。該雜誌的評論文章認為,中國電視舞台上的傳統形象,都是人民藝術家的樣子,而李宇春則挑戰了這個傳統。這個21歲的女學生,歌唱得不夠好,舞也跳得不夠好,但是個性鮮明:衣著、相貌和聲音都是假小子,甚至盡挑劉文正等男歌手的歌曲來唱,我行我素。此外,她得以奪冠的具有民主性質的評選程序,也是對傳統方式的一個挑戰。


  了解了這些分類和評介,以及這個評選活動本身,我們就既不會誇大這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麵”的意義,也不會簡單地認為《時代》周刊是在瞎搞胡鬧,更不是在陰謀破壞了。


  有些網友憤憤不平:為什麽《時代》周刊隻看見我們的演員和運動員(去年劉翔當選)?——從以上分類可以看出,這個評選活動雖然重視演藝界和體育界,但畢竟也涵蓋了全社會各行業。盡管今年的當選者中還有作家夫婦陳桂棣、吳春桃,但是為什麽不能更多?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是應該換一個角度提出:為什麽我們中間隻有演員、運動員能夠脫穎而出,而其他方麵則很薄弱呢?在一些更嚴肅的評選活動,比如該雜誌的年度人物、諾貝爾獎評選中,我們中間更是很少有人問津呢?


  這反映了我們的社會現實:娛樂和體育相對體製開放、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教育、科研、文學、社會活動等方麵則退居其後,甚至還很落後。


  而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並不是不讓李宇春出頭,不搞“超級女聲”,而是把其他方麵也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