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英雄四十年默默無聞做普通修鞋匠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張立春和魏巍) (魏巍為張立春題的字) [千龍網特約記者王輝3月10日報道] 張立春,現年79歲,他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書中,被魏巍稱作“小老虎”;他是電影《上甘嶺》裏英雄連長張忠發的原型之一;他一個人孤身爬到敵人的背後,打死4名近2米高的美國兵,俘虜12名美國兵。有人說:“他就是活著的黃繼光、董存瑞。”   “他是立過五次大功的戰鬥英雄。這次,當他撲到敵人陣地上的時候,他看到四個美國兵都把下半截身子裝在睡袋裏。他急了眼,來不及等後麵的同誌,先打死了一個,接著就撲上去,用腳踏住一個。兩隻手抓住另外兩個家夥的頭發,摁了個嘴啃泥,一邊狠狠地說:‘中國人過去總是在你們腳底下,今天,你們該低低頭了’兩個家夥又不懂他的話,隻是翻著白眼……你看看咱們的同誌,哪個不像個小老虎呢?”這是著名作家魏巍的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一段。   “合上功勞簿,我就是普通勞動者!”的確,在戰場上,張立春是英雄。離開戰場40餘載,那雙拿槍的大手,拿起了鐵錘,默默地做起了修鞋匠人。40多個春秋,他從未向黨和政府索取過什麽。因此,有人讚揚道:“他走下戰場還是英雄!”   20分鍾攻占7個山頭:他是孤膽英雄   回憶是從那硝煙滾滾、戰火紛飛的年代開始的。接受采訪前,張立春老人特意點燃了一支“吉慶牌”香煙,狠狠地吸了一口——   1945年,他參軍,成為了東北民主聯軍某部三團二營四連的戰士。“槍,發槍了!”這一刻,是他多年的夢想!張立春拿到槍樂壞了,一天一宿沒睡覺,白天唱著歌,晚上摟著槍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1947年3月,張立春參加了第一次大規模戰鬥——喬家窩鋪戰鬥。在這次戰鬥中,他活捉了敵人,打下一個暗堡,繳獲加拿大機槍一挺,美式步槍3支,在他的戰鬥生涯中,初嚐勝利的喜悅。此後,他又參加了攻打四平的戰鬥。在戰場上,他親手俘獲了國民黨13軍一名團長,同時又繳獲了兩麻袋美鈔。屢立戰功,張立春成了戰士心目中的偶像。   1950年10月25日,張立春入朝作戰。1951年大年初一,晚上10點多鍾,在一座高山上,滿天的星空,夜格外地靜。作為突擊排的代排長的張立春,率領著10餘名戰士,悄悄地出發了。突然,炮火連天,炮彈聲打破了夜的寂靜。敵人的火力非常猛烈,麵對著敵人的突襲,張立春沒有退縮,沉著冷靜應戰,艱難地向敵人火力點靠近。然而,敵人占據了8個地理位置優越重要的山頭,且人員數量多,彈藥充足。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眼看著戰友們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人越來越少了。突擊班的班長向他報告:“前方山頭發現一根電線……”沒等話說完,一個戰士不小心絆到了電線,“砰”的一聲巨響,戰士被炸得粉碎。“絆到地雷了!”突擊班長羅萬友立即匐倒在地。   此時,張立春看到眼前的山礦砬子,沒有動靜,斷定敵人肯定藏在背後,於是,他偷偷地繞過石砬子,看見四個美國兵。這時,他掏出手榴彈,拉開環,猛地投了過去。當場炸死一人,隨後,他跳了過去,一隻腳踩住一個,一手摁住一個,夾在腋下。   這時,他喊了一聲:“快上來呀,我抓住了。”突擊班長羅萬友奮力地爬了起來,“我來了……”“突突……”夾在張立春腋下的美國兵奮力地反抗,抱著機槍狂射,直接擊中了正前方的羅萬友。   “排長,我不行了,把槍給你……”麵對著眼前的兄弟慘死在身旁,張立春發了瘋似的,一邊接槍,一邊與兩名奮力反抗的美國兵廝打。他的左手虎口處被敵人的刺刀挑斷了,肚皮也被刺刀橫穿。然而,他沒有倒下,忍著巨痛,接過羅萬友的槍,連續扣動板擊,將其全部擊斃。   在餘下的20分鍾裏,他一口氣將剩下的7個山頭全部攻下,俘虜12名美國大兵。這一場戰鬥,令張立春永生難忘,他看到了最慘烈的一幕。這一幕後來被作家魏巍所記錄,而且還被搬上了銀幕。   40年修鞋匠生涯:他依然是最可愛的人   而這樣戰功赫赫的一位英難,怎麽會到街頭修鞋呢?張立春說,戰爭結束了,他和戰友一同到幹部學校進修學習。畢業時分配時,大家夥都想選擇一個理想的歸宿。有人要去沿海城市、有人要去政府機關、有人要去工資高的單位,可他卻站了起來,喊了一嗓子:“哪個地方兔子不拉屎,我就去哪兒。”話音剛落,引起哄堂大笑。“哪裏窮,哪裏掙錢少,我就到哪兒!”笑聲停了。   老校長說:“這500多人中,就你這麽一個戰鬥英雄,應該去個好地方。”接下來的日子,老校長多次找到他,想給他安排一個好地方。“我應該說話算數!”他婉言謝絕了校長的好意。   於是,張立春來到了朝陽。新的戰場,新的考驗,張立春雄風依舊,不減當年。從朝陽縣棉麻公司副股長到煤建公司貨場主任,他幹一行愛一行,21次被評為縣、區、市先進工作者和省市勞模。   文革期間,張立春受到迫害,被關進牢裏達5年。直到1979年10月12日,才得到平反。組織部門問他有啥要求,他說:“我文化低,不符合當前工作的需要,給我辦個營業執照,讓我在街頭修鞋吧。俗話說,百事兩行,缺爹少娘才鑽鞋行。”張立春的要求,著實令人感動。就這樣,張立春在朝陽街頭擺起了修鞋攤。   40餘個春秋過去了,張立春從一個“小老虎”變成了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歲月在老人臉上刻畫了一道道皺紋,滿嘴裏隻剩下四顆已經發黃了的老牙。說起話來,憨態可掬的樣子,令人備感和藹可親。   那雙舞槍弄炮、英勇殺敵的大手,如今卻擺弄起鐵錘和破鞋。老人的左手虎口處依稀可見那道被美國兵挑破的傷疤,兩隻手黑黑的,幹幹的,而且布滿了道道裂痕。老人說:“這是被凍的!”有人憤憤不平地說,這雙手完全可以不必握錘子!   然而,這麽多年過去了,老人卻幹得津津有味。前不久的一個早晨,張立春像往常一樣,拎起那個陪伴他多年的破舊不堪的塑料筐,裏麵裝滿了修鞋的工具,拄著拐棍,步履蹣跚地向鞋攤走去。通往鞋攤的路,對於張立春來說,有多少步,路旁有多少家飯店,他都能記得清清楚楚,因為這條路已經走了40多年了。   40多年,他每天都要重複一樣的事情。修鞋,在別人眼裏可能是枯燥、乏味、下等的活計,然而,張立春卻對修鞋情有獨鍾。無論是誰來修鞋,能修則修,快快當當、精精細細地修,不能修,會告訴你為啥修不了,從不賺取黑心錢。對軍人、老人、孩子隻收半價。如果沒有錢呢,也就算啦!張立春說,現在他修鞋,不圖賺錢,隻圖一樂。不少老人都願意到他的鞋攤前嘮嗑、敘舊,彼此之間找點樂子。   鞋攤的樂子真不少,就連乞丐都願意與老人交朋友。去年中秋節過後,一位50多歲的乞丐,好不容易討要到5塊月餅,自己不舍得吃,拿到鞋攤找到張立春,非要與老人一同分享這份快樂。還有一個啞巴,每個月都會到老人的鞋攤一次,不修鞋,不辦事兒,隻是來看看張立春,見麵後,一定要抱抱老人,一個勁兒地貼臉兒,然後,豎起大拇指。   老人的鞋攤前,有一位中年的婦女,她就是老人收的第十個徒弟——章國雁。老人到了鞋攤之後,她首先把圍裙給老人係上,然後扶老人坐下。她每天都要這樣做。   章國雁說,她是一個農村婦女,為了供養在城裏讀大學的兒子,才來到城裏的。剛開始來拜師學藝時,吃了不少苦頭,先後拜了三個師傅,第一個師傅光讓幹活兒,啥也不教。第二個師傅,收了300塊錢,也啥也不教。當她找到張立春時,老人了解到她的難處之後,果斷答應收她為徒,並保證當天就可賺到錢。果不其然,第一天下來,章國雁就賺到了17.5元錢。   “因為我沒有任何工具,用的材料都是他的,所以我把錢塞給他,可是他說啥也沒要。當時,拿著錢,我很激動,同樣是師傅……”這種真情讓章國雁體味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中午,一個饅頭就是老人的午餐,冬天冷,饅頭凍硬了,老人就用鐵鉗子把饅頭剪碎,然後,泡著開水吃。章國雁看見了,十分心疼,於是花錢給老人買來酥軟的麵包,可是老人卻說:“省點錢,孩子上學還要用錢呢!”   俗話說:“教出徒弟,餓死師傅”。“難道你不怕徒弟搶你的飯碗嗎?”記者問道。可是,他卻微微一笑:“有飯大家吃呀!”   當年張立春的戰友,有的當上了局長、處長、最次也是科長,留在部隊的戰友有的當上了團長、營長、師長……隻有張立春這位英雄,在街頭擺攤修鞋。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是索取,這一點在張立春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半個世紀後,老人的事跡再次傳到了著名的軍旅作家魏巍的耳中。2000年10月24日,丹東市舉行抗美援朝50周年紀念活動,兩位老人在跨越了半個世紀的風雨之後,緊緊相擁,魏巍對張立春說:“你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下崗兒女沒沾上任何光:他是一麵鏡子  其實老人修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照料10餘年臥床不起的老伴。老伴有病,長年在家臥床不起,每年都要花費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醫療費,為了多掙點錢,給老伴看病,就是拄著拐棍也要去修鞋。在老伴眼裏,張立春是一個不合格老頭兒,因為他沒有每天陪伴在她身旁,但是老伴理解他。   張立春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和兒媳紛紛下崗,隻有女兒和女婿工作不錯。大兒子下崗了,家裏條件不太好,由於與老人合住在一起,這樣一來,老人可以接濟一下。   然而, 張立春在兒女眼裏,卻是一個倔老頭兒。大兒子曾讓張立春出麵,找有關領導疏通一下關係,再找個單位。可是老人卻一口否定:“下崗,也不是咱自己家的事兒,這是全國的政策,咱應該理解呀!”女兒張群雁說:“盡管家裏條件不算好,可是也用不著整天地修鞋呀。”女兒曾多次勸父親回家呆著,可是老人說啥也不同意。她認為,父親就是那種離開修鞋就不能活了的人。   張群雁說,去年在老人過生日的那天,兒女們特意為爸爸在飯店安排了一桌酒席。張群雁的大哥,唱了一首《父親》,“父親就是那拉車的牛,父親就是那兒登山的梯……”全家人都流淚了,“爸爸這輩子遭了太多的罪,戰場上死裏逃生,走下戰場卻修了一輩子鞋!兒女也沒借著一點光兒……”愛恨交融的情感,在女兒張群雁的言語中流露出來。   一位在法院工作的法官曾問老人的徒弟:“他真的像人們說的那樣好嗎?”“不信,你可以當他的徒弟,來試一試。”徒弟說。一位在土地局工作官員說:“我認為他是一個怪老頭兒,為啥不找政府要待遇呢?在這遭哪份兒罪呀!”還有人說:“你打江山,豈能讓他們享福!”   麵對著這些風言風語,張立春老人不以為然地說:“合上功勞簿,我就是普通的勞動者!”樸實的話,道出了英難本色。寒風中,張立春低著頭,默默地擺弄著破鞋,誰也不會把功勳卓著的英難與這位修鞋的匠人聯想在一起。朝陽市一位退休的老領導說:“張立春是一麵鏡子,朝陽人都應該照照!”朝陽市宋勇市長評價他說:“你永遠是朝陽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