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 LULLABY 的關於兒子的文章,也勾起了我的很多關於母親的回憶。也不是什麽母親節,我也從來沒有給她過過母親節,她不喜歡這種洋玩意兒,就是不知怎麽大晚上的突然一下子想起了。
我生長在一個小村子裏。我們那裏管媽媽叫娘。我出生時是陰曆八月,出生的那天早上,娘正在喂豬。她突然覺得事情不妙,把盆子往地上一扔,豬也不管了,拿起件衣服就往奶奶家跑。我們住在姥姥家,和奶奶家是一個村子,離奶奶家有大約一裏地的樣子。娘說家裏人讓她生孩子一定要生在婆婆家,所以她得往奶奶家趕。她走在路上,街坊看她的樣子,心裏大概也明白是怎麽回事,她也顧不得跟人打招呼了。慌慌張張地連走帶跑到了奶奶家,我們在那裏還有一間房子,娘推門進去,不大一會兒,我就出來了,娘把我放到一個墊著衣服的盆裏,接生什麽都沒有,因為我是第二胎,所以倒還順利,之後她就在那裏疲憊地笑著看著我,等別人來。
小時候很多東西記不得了,但是很多印象仍然很深。大概我四歲的一天晚上,爸爸用一輛自行車帶著娘,姐姐和我去臨村看越劇電影 “ 紅樓夢 ” 。我的腦子裏隻有一副畫麵,就是回來的時候月亮很皎潔,我們行使在鄉村路上,對話我記得很清楚。我問爸爸林黛玉有多少歲,記不得爸爸的回答了,然後我問娘多大,娘說她 29 。這一幕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印象之一。
6 歲我開始上一年級。那年冬天,有一天下午放學回來,我有些困,就上床躺了一會,娘正好進來,給我蓋了一下被子,突然說:我也來跟你躺一會兒吧,好久沒有抱你了,然後就側躺在床上摟著我,記得她還說:你再大就更不能抱你了。我從記事起就跟姥爺睡,這是我記得的唯一一次娘抱我,我倒也沒有覺得缺少母愛。我猜娘雖然沒有太多文化,忙著照顧老人孩子,幹農活做飯等等,但她其實也是很想跟我親昵的。
娘有些重男輕女思想。我稍大一些時,有幾次我跟妹妹吵架,娘向著我,氣得妹妹老是抱怨說她疼兒子。我也跟娘說不要老是向著我,娘很抱歉地笑著說:俺就是疼兒子,沒辦法。讓妹妹哭笑不得。
我從 11 歲開始離開家到 10 多公裏外的縣城去上中學,有很多鄉村路,單程騎車要一個小時。那時候我剛比自行車高一點,第一年是從車的大梁下麵側身騎車上學,第二年開始就騎在大梁上麵但是還夠不著座子。冬天的時候,早上 6 點天黑黑的就要從家走,娘 5 點就起來給我做飯,我說不用,她非要做我愛吃的蔥花嗆鍋的麵湯,幫我裝好一周的飯。出門前,我往往先上了自行車,一隻腳踩在一塊大石頭上,她用大衣把我裹嚴實了,從後麵推一下我就上路了。走了好久,還可以看到她在大門口的燈光下目送我。
幾年前讓爸爸和娘來美國小住,我想送爸爸和娘去旅遊團去玩。娘哪兒也不去,說就在家給我做飯。最後是爸爸一個人去的。他們在這裏待了兩個月,娘走之前給我做了很多蔥油餅和餃子,把冰箱上頭塞得滿滿的,我吃了好久。每吃一次都忍不住難受一番。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國。每次打電話,娘就問,今年能不能來?爸爸怕給我壓力,就在一邊訓斥說:不是說不要再問他這個了嗎?娘就說:奧,對了,忘了,好,好,說了很多了,要不我掛了,然後就掛了。
過去有個叫 “ 北美小富蓉 ” 的人說:父母在,不遠遊。對我來說,不遠遊是不可能了。娘上歲數了,希望以後能多回去看看她老人家。
在這裏送她一首 “ 燭光裏的媽媽 ” ,她一輩子不好意思提這種浪漫的東西,就當我自己安慰自己吧。。。
兄弟啊,這日子過得忒像了,連老人家說過的話,掛電話前的用詞都一樣
蔥油餅嗎,我吃了幾十年,沒做過但是肯定會做的,比法式糕點要好做吧
讀得有些眼淚汪汪, 這還正上著班呢, 真想給在北京的父母打個電話, 可實在是有點兒晚, 明天一定補打 ..
對了, 你也會做蔥油餅嗎?
有時,我真的很感激,現在我們活在由網絡的世界中,朋友們的經曆感慨,能和有共鳴的朋友們分享。回想我那些沉默的堆積一摞日子本的日子,我更喜歡現在的網絡文學。
謝謝,神劍,也謝謝所有有緣讀到我的留言的朋友們!
TO lanlanmao: 我就是想老人家了,不好意思在你生病時還讓你傷心。我會記著有空多回家。我的確想對媽媽說聲謝謝,我很久以前因為別的事情說過一次,讓她臉紅了好半天,我就不敢說了。
TO 雲林:每個人都是父母的驕傲。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照顧好,哪怕盡量做好紙上談孝。有時候也讓大人生氣,這裏就不提了,嗬嗬
老土:到底你有學問,攝影,外語,古文,生活,婚姻無所不通。這網絡真是一個大學校,學了無數。“關於對不起,俺查了幾本考據,從古代漢語流傳下來的謙詞裏,似乎沒有”,可見你在學問上的認真。佩服!
algebera: 沒錯,每個人在父母眼裏都是小孩子。父母之愛真是一種巨大的恩賜。因為自己覺得寫得不好,所以不敢亂貼。:)
lullaby_g:是看到你的文章後想到我娘的。我的小時候或許比你幸運一些,但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謝謝你的文章!
我不知道說什麽才好.我隻能默默的為你的母親,和天下所有的有愛心媽媽們祝福.祝她們幸福.有母親的孩子,永遠都是小孩子,永遠都可以想家,永遠都會在摔傷了地時候喊一聲媽.
我也想念著我的母親,小時候,每當我傷心的時候,母親總是安慰我:"大眼睛,又和誰生氣了?" 好就象昨天一樣.
再說最後一遍:為什麽不放到壇裏去那?!
“父母在,不遠遊”,這話是孔子說的。因為那個時代交通太不發達的緣故,倘若走得遠,會引起父母的牽掛,家中一旦有點兒事,一時半會兒回不了家。
今天的時代,交通的發達,人與人之間之間的距離幾乎被縮短到了零。咫尺天涯,便大可不必“父母在,不遠遊”了。但是交通的發達,縮短的不過是物理距離,人們的思想,卻似乎離父母愈來愈遠了,你能從心裏發出“希望以後能多回去看看她老人家”的聲音,不易呀!
俺說你是好孩子,今兒個證明了。雲林說你會氣死,看看你氣不氣。:-))
借某人的話說,生日其實是媽媽受難的日子,生日那天,不該是給自己慶祝,而應該對媽媽說聲謝謝。
我媽特別慶幸養了兩個女兒,女兒是媽的小棉襖呀,特別象我這號沒出息戀家的得空就往媽媽那兒跑。不過據我所知兒子呢都不愛回家。老人家不說,可不定有多想你呢。有空多回家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