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參加穆斯林齋月活動

(2025-03-20 14:26:13) 下一個

3月19日學校裏搞了個穆斯林齋月活動, 我按時來,好尷尬,幾乎空無一人。 電子郵件通知還讓在線上注冊,我以為會有多少人來,結果異邦人隻有我一個。別人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世界的,有的穿著民族服裝。還有像新疆人戴的那種小花帽。雖然我隻是唯一的中國人,不過我既來之則安之,坐等體驗一下阿拉伯文化。(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本院的伊斯蘭教牧師(應該叫阿訇吧)倡導的。 以往學校裏雖然會提齋月,但幾乎沒活動。

其實對於阿拉伯文化,我並不陌生。上中學的時候,就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國的曆史文化,和阿拉伯的曆史文化,也有交集。那時候還知道一些有名的阿拉伯曆史人物的名字。我學習世界曆史,是從兩河流域開始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所以今天置身於此,有點穿越回去的感覺。嗬嗬。

活動開始了, 先要去禱告。我越來越深入進去了, 這好像是一個total immersion of Muslim rituals。 在吃晚飯之前我們都進入 Bayview Room去祈禱。 進去之前都要脫鞋。 在此之前,一個年輕的印度尼西亞的老師主動跟我打招呼。 因為她跟我一樣,都不是阿拉伯人,我就到處跟著她走。 結果到了Bayview Room, 我看見女人們都坐在地板上, 我說我也要坐嗎。 她說你的地方是跟兄弟們在一起。我才想起來穆斯林文化裏是男女有別的。 然後禱告開始。 我就像個剛進入一個不熟悉文化中的人類學家,隻能看別人做什麽, 我就做什麽。我也不記得自己彎腰了幾次。但是我覺得像在鍛煉身體。剛到Bayview Room的時候,有人給每個人發了一瓶水和一個蜜棗。 我很喜歡吃那種蜜棗,就咬了一口,但是我馬上注意到沒有人吃,都拿在手裏。 我才想起來那個蜜棗是象征打破齋戒(break fast )得到時候才能吃。  

我對穆斯林文化不陌生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北京我長大的那條街的南邊,在我中學的附近,有一所回民中學。 回民,就是中國穆斯林。 在這個中學附近,有北京著名的牛街,是穆斯林居住的地方。 那裏的農貿市場,隻賣牛羊肉,不賣豬肉。 那裏的飯館,都是清真飯館。 清真就是穆斯林的意思。 那條街上,有曆史悠久的牛街禮拜寺。沿著牛街再往南走,有一個穆斯林風格的建築,樓頂上是一個綠色的洋蔥。我們都叫它大綠包。 那個建築是穆斯林事務委員會的辦公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大芬小蕙 回複 悄悄話 我美國穆斯林朋友說,齋月每天吃飯的時候,他們都吃狂多食物特別是甜食,齋月下來會長胖很多。
新中美 回複 悄悄話 阿拉伯和穆斯林應該是兩個概念,前者是地理位置後者是宗教信仰,應該區分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