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導演”1989羅馬尼亞政變內幕 (ZT)

(2006-06-04 09:25:38) 下一個
知道人民被精神操作後的力量嗎?
文章來源: 西遊2006-06-04 06:16:08 給 西遊 發送悄悄話 登陸我的個人帳號

還是那四句開篇詞:可欽可佩的熱情,可歌可泣的故事,可憎可惡的操作,可憐可悲的結局.為自己的理想而獻身的勇士們都是了不起的英雄,這是無可否認的,值得尊敬的.但要反思的是這種當時的理想是在試圖掙脫一種束縛的同時卻被另一種導向做了急功近利的精神操作而不自知,最終走向極端導致了悲慘的結果.我們過來人和後來人都該反思。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六四”對於反思和促進中國的現代民主化進程都具有不可否定的意義.這是一個時代的犧牲,他對後世的影響,隻能由後人評說了!

知道人民被精神操作後的力量嗎?文化大革命中人民被精神操作後所產生的巨大破壞力這裏就不再贅述了。看看當年羅馬尼亞發生的事,相信我們會明白另一種精神操作的力量。

美國“導演”1989羅馬尼亞政變內幕 (ZT)
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969

人們至今不會忘記1989年發生在羅馬尼亞權力更迭時的血腥鏡頭——被武力推翻的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和夫人在逃跑途中被擒,未經任何審判,就被射殺在農莊土牆邊。日前,德國電視台播放了一部由布蘭德什塔黛導演的紀錄片,首次披露是美國中情局策劃了羅馬尼亞政變,精心導演了推翻齊奧塞斯庫的進程。
導演采訪了參與推翻齊奧塞斯庫政權的當事人,包括當年的各國總統、總理、政府部長、情報局長,以及直接策劃這一事件的美國情報委員會主席哈奇遜。據他們披露,齊奧塞斯庫之所以被推翻,完全是在美國中情局直接插手下的一次西方情報部門大合作。直接領導行動的是中情局駐東歐情報站站長博爾登。
當時,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均發生了政權更迭,蘇聯也開始了民主化進程,齊奧塞斯庫領導下的羅馬尼亞卻對此無動於衷,甚至加強了全麵控製。中情局由此認為,必須像拿掉毒瘤一樣鏟掉齊奧塞斯庫。他們物色了一位能接替齊奧塞斯庫的人,就是戈爾巴喬夫當年的大學同學伊利埃斯庫。影片披露,美國人為此還偷偷征詢過戈爾巴喬夫的看法。據博爾登本人在片中證實,是美國政府親自批準了“鏟除喀爾巴阡山天才的行動計劃”。據行動計劃參與者們披露,鏟除齊奧塞斯庫政權的行動計劃分為三階段:
首先,惡意誹謗齊奧塞斯庫領導下的羅馬尼亞國家政權,破壞他的形象。參與這一階段行動的有幾十名情報人員,他們不斷向各國媒體傳播小道消息,揭露“齊奧塞斯庫政權的腐敗和邪惡”,描繪該政權的“醜惡嘴臉”和“累累罪行”。
第二個階段是宣傳炒作能接替“獨裁者”的最佳人選,不斷渲染和描繪齊奧塞斯庫對立麵的良好形象和政策主張,即有比齊奧塞斯庫更適合擔任羅馬尼亞領導人、能成為羅馬尼亞人民救星式人物。
第三個階段是計劃的全麵鋪開,當時選擇的主題是通過媒體拚命歪曲發生在羅馬尼亞基米紹爾的所謂“鎮壓血腥慘案”。據當時西方媒體說,當地民眾與羅馬尼亞秘密警察發生衝突,政權濫殺無辜,百姓死傷無數。在他們播放的電視片中,反複出現無辜平民“屍橫遍野,血肉橫飛”的鏡頭。據布蘭德什塔黛了解,鏡頭中出現的屍體,大都是從停屍房裏收集來的,根本不是在所謂“衝突”中死亡的無辜平民。
恰恰是基米紹爾邊境地區的“血腥事件”,成了推翻齊奧塞斯庫的導火索。自此之後,羅馬尼亞全國開始了向齊奧塞斯庫政權“討還血債”的民主浪潮,最終迫使齊奧塞斯庫夫婦倉皇出逃,喪命荒野。
對於為何在今天才破解15年前的內幕,此間分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權威分析人士稱,德國人之所以選擇此刻捅破這層神秘的窗戶紙,實際上是對美國越發囂張的單邊主義強權政治表示不滿。導演似乎希望用這樣一部影片暗示,在齊奧塞斯庫倒台問題上,在米洛舍維奇倒台問題上,在薩達姆倒台問題上,一定還有許多人們至今無法得知的秘密。
(報摘)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