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沙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
正文

期盼春天

(2006-08-02 16:41:17) 下一個

她從未如此地盼望過春天的到來。

然而,冬日的嚴寒卻綿綿不絕,盤踞在這個城市的上空,仿佛一隻年邁的老龜,爬到這個城市便再也爬不動了,索性住在了這裏。她住在城市中一座上了年紀的公寓中。呼嘯的冷風吹過窗子的縫隙,發出一陣陣“嗚 ~~ 嗚 ~~ ”的哨音,薄薄的四麵牆壁擋不住嚴寒,公寓在冷風中瑟瑟發抖。她將自己卷在被窩裏,卻仍然感覺身體冰冷,她詛咒著寒冷,期盼著溫暖能在身體內蘇醒並漸漸擴大。她正在讀著一本情節悲慘的書,這讓她感覺翠綠的生命和世界正在灰色的冰冷中消融。

也不知過了多久,風終於停了,天色開始蒙蒙發白。一夜無眠。她將身體從被窩中挪動出來,踢著厚厚的拖鞋來到窗口,從衣袖裏小心翼翼地伸出一隻手指挑起窗簾的一角,窺視外麵開始蘇醒的世界。路燈的璀璨讓她感覺一陣茫然,流螢般偶爾掠過的車燈更使她眩暈,霓虹燈仍舊在冷清的街道上方閃爍,一切都顯得如此陌生。

她輕輕合上窗簾,打開頭頂的大燈,頓時一股明黃色的亮光從上傾瀉下來,這讓她感覺到了一絲絲的溫暖與生氣。她為自己煮上一壺咖啡,開始清理雜亂的書架。她緩緩拿起一本書,抹去上麵的灰塵,再緩緩將書重新擺回到書架上,可是一張照片卻從書頁裏擠了出來,在她麵前以極為誇張的姿勢飄落到腳下。

照片上是她,和她的他站在一起,青春和笑容在兩人的臉上蕩漾。她拂去照片上的灰塵,感歎照片上的自己是那麽年輕、陽光而陌生,仿佛是幾個世紀沒見麵的老朋友,此時,耳邊卻響起那句曾令她傷心欲絕的話:“我們之間完了”。

完了,完了。。。她好像聽見這兩個字不斷地從曾經被她依戀、愛慕、甘願付出青春、甚至天真地以為會相伴一生的他嘴中說出來,如同重錘不斷敲打在她心上。她聽朋友說過,漢語中最有力量的字不是別的,就是這個“了”,它代表著一種宣告、一種終結、一種毫無通融毫無餘地的絕望。完了,這個“了”斷卻了她一切的夢想與希望,曾經對自己如山一般的依靠,如今帶著另一個女孩遠走高飛。她如同一隻斷翅的雁,看著同伴們往南方的湖泊飛去,自己卻無論怎樣哭叫、怎樣奔跑,都隻能留在冰天雪地的北方,無法再飛翔。

她將照片丟在垃圾桶裏,呆呆立了半晌,卻又突然將照片拾起,重新塞回書架中。她突然開始害怕現在的寂靜,慌亂中她打開了 CD 機,一段悲傷的音樂頓時充滿了四麵牆壁中的空間。

習慣每天早上,看見你寫給我的信在信箱。

一邊吃早餐,一邊看,三年來重未間斷。

習慣每天晚上,在書房一個人靜靜地回想,

一字一句地,寫給你,生活點滴片斷。

收信人是我,靠著你的感受活,

很像紙放進火,讓愛多燃燒一些時候。

寄信人也是我,想象你可能關心我,

仿佛船飄向海,就算不停搖擺,都覺得是愛。

。。。。。。。。。。。。。。。。。。。。。。

這歌聲使她的心情更加灰暗,卻再也無力去碰觸那放出音樂的匣子。她跌坐在床頭,仍隨紛亂的思緒在腦中翻騰。

“爸爸在哪裏?”,她仿佛看見一個臉蛋紅撲撲的小女孩從床頭睜開眼睛,仰起頭問坐在床邊緊緊摟著她的媽媽。媽媽的眼睛像火炭一樣通紅,眼神卻像漆黑的夜一般茫然而冰涼。

“爸爸走了,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媽媽臉上帶著淚痕,卻努力擠出一點微笑來回答女兒。

“那,爸爸還回來嗎?”,沒有回答,隻有一陣沉默,小女孩認真地盯著媽媽的臉,不敢眨一下眼睛,生怕錯過了媽媽的回答。

“爸爸走了,不會再回來了”,好久,媽媽終於擠出這句回答,小女孩突然撲入媽媽的懷中大哭起來。。。

她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又是這個“了”字,這個絕望的“了”字。走了,就意味著走了,同時也帶走了一切的希望,它無情地奪去了小女孩童年的歡樂與盼望,就像媽媽說的,爸爸重未回來過,直到今天。雖然她早已知道,爸爸去的地方,是另一個世界,但她多麽希望這個“了”能有一次差錯、一次意外,讓那已經在記憶中模模糊糊的笑臉,能突然在夢中出現。她企盼著再感受一次溫熱的大手和硬硬的胡渣,可這個夢,卻從未出現。因為,爸爸走了。

音樂已經停止,房間中再次一片寂靜。

她眼前又出現了一張滿是油膩的笑臉,這張笑臉屬於一個禿頂、挺著啤酒肚的中年男人,笑臉正對著她說:“你被解雇了”。她沒有問為什麽,隻是轉身默默地開始收拾桌上的檔案和文具。這張笑臉,就在三天前的傍晚加班時,悄悄擠進她的辦公室,將手放在她的肩頭上下滑動,不懷好意地笑著。她如同一隻受驚的野兔一樣跳起來,衝出了辦公室,她感到背後的笑容迅速地收起。

“你被解雇了”,笑臉開始狂笑,臉上的皮肉在笑聲中紛紛一片一片落下,露出一片猙獰的凶惡,她知道這個“了”字意味著什麽,她什麽也不必說,真實的原因隻有一個,不真實的原因卻有千百個。我們生活在一個語言空前發達的世代,人類的一切其他東西都退化了,唯有玩弄語言與文字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她頭也不回地走進電梯,又走出電梯,電梯門在背後砰然關上,她感覺世界的喧囂和人們的笑聲都在她背後將門砰然關起,隻留給她一片寂靜。

屋子裏靜的可怕,窗外卻隱隱傳來了人們忙碌的各種聲音。又是一個陰冷的天氣,厚厚的雲層遮住了陽光企圖穿透的一切努力。她雖不信神,可她的心卻在大喊:“神啊,你為什麽離棄我?”,耳邊此時仿佛傳來以色列人的竊竊私語,“這人在呼叫以利亞呢”。

終於,她決定逃離這片寂寞,去街上走走。她認真地收拾著鏡子中略顯蒼白的臉,仔細地係好圍巾,開始走出這四麵牆壁包圍的牢籠,走到了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可是,她不知道自己應該往哪裏去,於是漫無目的地向街道另一頭踱去。她的緩慢而優雅,與身邊的忙碌和浮躁相比,是那樣的不和諧,又是那樣的和諧。這世界本來就由和諧與不和諧矛盾地組成,因此沒有人注意她。

她慢慢走過一座石頭的房子,裏麵隱隱傳來悠揚的歌聲,這吸引了她。她停下腳步,試圖聽得更清楚,可是歌聲仿佛風中漂浮的花瓣一樣無法捕捉。她輕輕推開石屋的小門,歌聲於是突然迎麵撲了過來:

The blood that Jesus shed for me
Way back on Calvary
The blood that gives me strength
From day to day
It will never lose its power.

It reaches to the highest mountain
And it flows to the lowest valley
The blood that gives me strength
From day to day
It will never lose its power.

It soothes my doubts and calms my fears
And it dries all my tears
The blood that gives me strength
From day to day
It will never lose its power.
……

這是一座教堂,裏麵坐著許多人,每個人都沉浸在音樂裏,每個人都在開口歌唱,唱這首她重未聽過的歌。旋律,仿佛一股溫暖的南風,輕輕地拂過冰麵,冰麵漸漸地破裂了,消融了,她看到冰麵下露出碧綠色的湖水,水波隨著風的腳步蕩漾。她甚至感到音符隨著風吹進她的心裏、靈魂裏,好像有什麽東西咯噔一下破了,使她感到乏力、心中卻充滿溫暖與安慰。教堂牆壁上燃燒的蠟燭,驅走了她身上最後一點嚴寒,也複蘇了她的靈魂。這裏沒有人注意她,每個人都沉浸在音樂裏,她悄悄地在最後一排坐下,閉上眼睛,跟隨著旋律輕輕哼唱。

那天,她不知自己坐了多久、唱了多久,隻記得閉上眼睛的時候,身後的世界就不再存在了,隻剩下一片虛空。她躺在虛空裏,身下的雲仿佛一隻溫暖有力的手托著她,她心中充滿安詳,已沒有焦慮、沒有害怕,閉上眼睛忘情享受這一切,似乎有一個溫柔的聲音隱隱從遙遠的雲端傳來:“我的孩子,我一直在等你,你終於來了。”

當所有音樂都停止的時候,她才緩緩睜開眼睛,偌大的教堂裏已經空空蕩蕩。她發現自己身邊站著一個頭發銀白、卻梳得一絲不苟的老人,老人和藹地微笑著,遞給她一本厚厚的書,“孩子,上帝是信實的,信靠他的人必不會失望,他在尋找你,而你,將在這本書裏找到他。”

她茫然地坐著,似懂非懂,當她終於明白老人是要送給她這本書的時候,她小心翼翼地接過,站起來對著老人鞠了一躬,輕輕說出“謝謝”,然後帶著些許輕鬆,離開了這座石頭教堂。

晚上的時候,她不再覺得自己寒冷而淒涼。她的身心與靈魂,已經完全融入到了那本厚厚的書的文字中。她看的是“約翰福音”,每句話、每個字,她都認真地咀嚼,她感到這文字中仿佛充滿了生命,每當她看完一個字,這個字就成為了一星亮光,在她的心中點燃,將她的靈魂照亮。她被耶穌口中的話一句一句地震撼,每句話撼動的都是過去所經曆的一切在她心頭所蒙的那一層厚厚的殼。她感到裂紋在心頭的硬殼上漸漸蔓延,那層驕傲的殼、那層悲傷的殼、那層堅硬的殼,正在土崩瓦解,露出的,是裏麵一顆柔軟的心。有什麽東西,似乎正在進到心裏來,她努力捕捉著,對,是平安、是愛,她感覺到愛與感動在她心中堆積著、翻滾著,一切的淚水、悲傷、哀歎,都被遺忘。

她看到耶穌被鞭打、被釘上十字架,她的心一陣陣發緊,仿佛一隻手揪住她的心,讓她幾乎無法呼吸。當她看到耶穌低下頭,說“成了!”,她才注意到自己,早已淚流滿麵。

是嗬,她的朋友說得沒錯,這個“了”字的確飽含著力量,這個“了”字不是一種絕望的宣告,它是一個莊嚴的宣告,一個生命的宣告,它沒有為過去的一切畫上句號,它帶來的更是蓬勃的希望與夢想。完了,完了有什麽可怕的呢?舊的完了,說明新的一切正在孕育,心中有盼望,夢想就決不會中斷。成了,是的,成了,她現在已完全明白這兩個字的含義,耶穌的一聲“成了”,從此為人類帶來了無窮的希望。她突然覺得過去的自己是多麽可笑,將自己捆鎖在親手編製的牢籠裏,而現在,她知道自己的心已經完全的解脫,自己的靈魂已經徹底的自由。

第二天的清晨,她帶著微笑走在路上,不管別人詫異的目光,與擦肩而過的每個人打招呼。她突然發現,自己過去一直低著頭,居然沒有發現路邊的梧桐樹已經開始長出嫩芽。天空已經不那麽陰沉,厚厚的雲層終於打開了一條縫,一縷陽光撕裂著縫隙,肆無忌憚地傾瀉下來,照得身邊的一切都金燦燦的。

她從未如此地盼望過春天的到來。然而,春天真的悄悄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春風吹過了
光禿的林蔭路
在它吹拂時
有種種奇遇 ......
----- 霍夫曼斯塔爾"早春"節錄

嘿嘿, 別問我, 我也不知他是誰, 第一次讀到他的詩, 順手抄下一段.
來問候一下, 祝順利, 祝好!
ZK 回複 悄悄話 謝謝QQ的評論,你說的很make sense,浪漫就是應該基於現實的,不基於現實浮在空中的浪漫就是瞎浪漫。看愛情小說看的淚眼淋漓,轉過頭就搞婚外情的,上台發言滿口仁義道德,鞠躬盡粹,下台就貪汙受賄的,這樣的人都不是沒看過,還不少。而神是要我們人歸正,一個真正愛神的人,一定也是一個愛人的人;願意舍己背十字架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有大慈悲的人。靠著信仰,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就完全融合了。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頂ZK的文章和clear 的評論.
有關你的浪漫主義一文, 你真的寫的很好, 有自己的真實體驗, 富於啟發性. 它啟發我去思考. 我想, 信仰絕不僅僅是浪漫主義的, 她也是現實主義的. 這兩者分不出哪個更重要, 也分不清她們的界線在哪裏. 不管讀舊約還是新約, 我都能感受到她裏頭有股現實主義的力量. 沒有現實主義的力量, 我們的信就很單薄, 就失去了地球上的意義. 這個現實主義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意思, 而是說 --- 怎麽講, 非常難解釋 ---- 我們的信, 她是真實的, 她和我們的生活,人生息息相關, 她使我們的人生變得真實, 變得有意義. 信, 和生, 難分難解.
謝謝, 再敘.
clear 回複 悄悄話 好象很久沒這麽感動了。
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謝謝ZK.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