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到哪兒,說哪兒吧。

世界上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衝突也是促進了解的一個必然階段》

(2010-01-03 04:25:16) 下一個
文化或文明的差異在冷戰期間其實也是衝突的根本原因,隻不過被意識形態蓋過了。冷戰的格局是在二次大戰後凸顯得很清楚的,戰爭作為一種衝突的終極手段,野蠻而迅速地以摧枯拉朽之勢先達到解決表麵問題的結果,而文明或文化的衝突基本上沒有戰爭這樣廣泛而顯而易見的衝突平台。

九一一的恐怖襲擊和隨後的伊拉克戰爭,前者是把文明衝突,用極端的,類似戰爭的方法表現出來,一改穆斯林伊斯蘭的形象。顯然,西方根本就沒興趣檢討自己的文明或文化過失,而以出師無名的伊拉克戰爭來還擊。由此可見,文明或文化的對話,也不是一定能通過衝突而達成的。不過,不免讓我們對這種現下的悲觀表象給與足夠的耐心,俺認為,經濟領域裏的全球化和地球麵臨的環境問題,能夠給不同的文化或文明提供一個交流互解的平台,是對政治和宗教差異的平衡力量。

這次由西藏問題引起的風波,其實是比較複雜的。西方對西藏問題的同情態度是有曆史原因的,從對西藏的一貫政策上也有一致性。老實講,俺壓根就沒希望西方的哪個政要或媒體能有什麽突然轉向的表現。換句話說,俺覺得這次西方政要和媒體隻是延續了他們的一貫立場,要是再細心分析的話,這次是雷聲大雨點小,怕是他們自顧不暇。我們覺得是件事,主要因為我們的民族意識和自覺性提高了。

提到現在強調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是否“徹底拋棄了毛澤東時代的鬥爭哲學”,俺暫且存疑。俺的看法是:這是個撥亂反正的調整舉措(對鬥爭哲學的撥亂,鄧公在黑白貓時就低調做了),是對鄧公“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的調整。中國的國情不同,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讓一部分人富起來,那另一部分呢?不能窮著吧?先富起來的這部分人幹了什麽呢?要俺說,他們向世界要尊嚴去了(江澤民時期主要幹了這件事)。於是,我們要到了奧運、世博等等。。。然後,他們討論了什麽呢?《大國崛起》、《複興之路》,於是,我們聽到不少國人抱怨持有的中國護照能夠免簽的國家太少。。。誰看到了那些還不富、弱勢的人群呢?

其實,有關無為和諧的治國之策,古人的智慧早就講過。比如,《老子。道德經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從人性出發而言,鼓勵對欲望的無限追求隻能造成浮華無序,自己都張慌不定,怎能跟其它的文明或文化對話?話說回來,大一統的世界也沒什麽令人向往的。


==================
附:《世界正在被危險地推向杭廷頓預言的方向》來源: 哈佛老師

 差不多十年前,我校教授杭廷頓發表了大作《文明的衝突》,大意是說冷戰結束以後,不同文明的衝突將取代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意識形態對抗。最後的對抗將以基督教文明為一方,儒學和穆斯林為另外一方。
著作發表之初,很多人都認為這種看法十分荒唐。但是後來的恐怖襲擊和最近的發展似乎使他的預言成為現實的可能性增加了。
西方媒體的骨子裏的偏見激發了世界範圍華人的反擊,中國經濟的發展也讓西方的不少普通民眾心裏不是滋味。別有用心的政客非要把中國和伊朗往一塊兒推。理性和冷靜越來越少,平心靜氣的對話越來越不可能。
中國人在曆史上一直比較務實,鮮有宗教狂熱,但在西方不斷的挑釁下,難免會出現義和團。
中國領導人在多年來一直強調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徹底拋棄了毛澤東時代的鬥爭哲學,卻沒有得到西方的善意回應。西方領導人明顯缺乏高瞻遠矚跳出狹隘思維模式的政治智慧。冷戰結束本來可以是人類永久和平的黃金時代的開始,可惜卻出現了現在這種危險的情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