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我中華

中華民族得振興不應該隻是經濟上得振興;更應該是精神上得振興
個人資料
正文

廣州日報 韓國“去漢字化”導致屢鬧笑話(轉)

(2009-01-15 06:02:17) 下一個
近日有兩條這樣的新聞——

  一是:韓國網民抗議日本某動畫片中的韓國人,“不僅依賴日本人,還叫中國人哥哥”,據說已經發動一萬人在網上簽名。

  另一條是:多位韓國前總理聯合簽署建議書,以“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的名義,敦促現任總理李明博盡早在小學實現正規的漢字教育,不能再把漢語當作外語,而應當作同韓文一樣的“國文”。因為由於自1980年以來的有意“去漢字化”,已經導致了韓國出現諸多文化危機。一般網民乃至一般學者,在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的催激下,容易頭腦發昏,以至於把許多文物文化都說成發源於韓國,製造出世界笑話。但是,韓國政治家們的理智和冷靜,使他們發出了理性的聲音。

  這真是讓人感慨之餘又哭笑不得的事兒。站在韓國人的角度,“去漢字化”的心願當然是無可非議的,為了增強本國文化的主體性,為了以自己的方式和角度去看曆史,為了提升自己祖先的血統,以激勵後人等等,這都可以理解、無可非議。如果韓國人能按照他的意願完成他的理想,讓韓國的文化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並鶴立雞群,我們應當為韓國道賀並向它學習。葛建雄教授不久前認為韓國人頻頻地單方麵宣布這是他的、那也是他的等等,這種搶奪文化遺產和曆史文物的天真行為,對中國人有好處,能提醒中國人珍重自己的文化遺產,認真對待自己的曆史。

  韓國人沒有研究越南早於韓國實行“去漢字化”,已經給越南的曆史研究、文化教育乃至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麵都造成了許多問題,一些越南學者正努力試圖扭轉解決這個問題。韓國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曆史研究遭遇斷裂、文化溝通出現問題等等。這才有了上述多位前總理聯合簽署的建議書。

  其實,任何國家和民族,當代人與其曆史之間的關係,並非活著的人那麽自信地認為自己總是占據主動。曆史的慣性力量的延續,往往使得現代人不得不誠信地對待曆史,然後才能獲取曆史的文化營養和文化能量。說“曆史是任人打扮的新娘”,除了政治功利主義的庸俗理解以外,這句話不僅荒謬而且害人。

  中國人的集體性格,有很多問題,如大眾的不講究、不認真性格。正是這種不講究、不認真的性格,使中國人自然就帶有包容的習慣,有人把這解釋為大氣,這是拔高了,讓一般人不好理解。其實這跟大氣不大氣沒關係,就是不死強、不講究、不認真,什麽順手順嘴都能接受。漢語的發展曆程中,有許多內容就是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吸收了不少外來的東西,吸收歸吸收,但最終化成了漢語,豐富了漢語、發展了漢語、壯大了漢語。比如中國是中國文化的原生地,日本、韓國是次生地,但是,現代漢語裏有許多接受了中國文化次生地尤其是來自日本的詞兒,中國人吸收了日本的許多東西,很自然地化成了中國現代漢語的東西。

  文字當然有文化血統的象征意義,但過分地將文字的實用價值從象征價值中剝離,在象征寓意價值上鑽牛角尖,隻有對自己不利。韓國人“去漢字化”遭遇的文化尷尬,問題可能出在這裏。其實,由於曾經極端地“去漢字化”,導致了旅遊、商務等等問題的不斷出現,韓國近些年已經放緩了“去漢字化”的步子,民族文化的主體意識讓位於現實利益,現實利益對狂熱的文化情緒進行了冷靜的規勸和糾錯。(作者 許石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