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我中華

中華民族得振興不應該隻是經濟上得振興;更應該是精神上得振興
個人資料
正文

韓國媒體:盼中國從“大國小民”走向“富國強民”

(2007-08-09 03:53:19) 下一個
據悉,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有望在今年超過德國,還有預測稱5年後將超過日本。更令人矚目的是,中國去年的財政收入已經大大超過了日本。雖然GDP還不到日本的一半,但今年中國的財政收入預計為5萬億美元,大大超過日本的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也同樣如此,中國今年上半年的外匯儲備達13326億美元,估計年末可達1.5萬億美元。讓我們看看下列數字。去年進入世界500大企業的中國企業有19家,而這些企業不是國有企業就是由政府持有大部分股份。不僅如此,中國的人均GDP隻有2000美元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在整個GDP中,老百姓的工資所占的比例隻有12~15%。比較發達國家的25%低很多。30年來的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人民可以享受相當多的經濟自由。這些變化成為造就“中國奇跡”的背景。但國家富了人民卻沒有跟著富起來。也就是說,“大國小民”的曆史還沒有完結。在中國政治上,“大國小民”的曆史淵遠流長。國家強大,但因資源和權益的大部分由帝王或政府掌握,從而人民不能參加資源和權益的分配,這種情況很多。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陽後,春秋戰國時代便開始了。當時孟子曾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但這個原則未能實現。自秦孝公起用商鞅實行變法,平六國得天下之後,“大國小民”一直延續了2000年。對此,黃宗羲曾說:“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權至高無上,百姓一無所有,這種“大國小民”的曆史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孫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義”,但因帝國主義和軍伐的戰爭以及蔣介石的專製統治,人民又陷進入水深火熱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年來,雖然國家進入世界列強,但人民的生活沒有發生質的變化。直到去年,中國政府才首次強調“民生”,要加強社會分配功能。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在北京舉行。本次大會對中國未來的政治和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2008北京奧運會也將在明年舉行,以奧運會為契機,中國開始考慮人民生計與國家利益的關係。很多人相信,此次十七大和明年的奧運會將終結“大國小民”,開辟“強民富國”時代。總而言之,中國正在與全國人民一起準備真正跨進現代化社會的大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