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解放日報》日前高調報道“臥槽泥馬”

(2009-03-11 21:23:02) 下一個
《解放日報》日前高調報道“臥槽泥馬”,編輯、記者、受訪者均是糊塗蛋,竟將後人杜撰的“臥槽泥馬”典故當真。該報同誌的人文素質看來急需提高啊,不能被《故事會》比下去了。

“臥槽泥馬”出自戰國策一說,起於網絡,撰者不詳,其辭曰:

“《戰國策.楚策四》——伯樂多良馬,其有鄰亞犁,曾與人言:‘我亦善識馬,有一駿馬,伯樂不及’。人皆疑,欲觀之。亞犁恐,乃以草泥置一臥馬於槽中。眾人視之笑其蠢,皆曰:‘此何良駒,臥槽泥馬爾’。”

察其文字,顯非《戰國策》之古樸味道,而“楚四”一節,也沒有任何與“臥槽泥馬”相關的語句。惟一談到馬的,是“汗血鹽車”之典,其辭曰:

“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據我猜測,杜撰“臥槽泥馬”典故的今人,很可能是因為戰國策楚四中有這麽一段言馬的,遂將杜撰之典安排於此而出。《解放日報》是我國大報之一,犯此低級、低俗錯誤,應當麵壁反省,長跪負荊。

相關鏈接:解放日報:“臥槽”是怎麽回事

主持人:百科小子

提問者:丁瑩(上海南京西路)

解答者:段凡(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

問:日前有一項調查顯示,26.3%的人表示因為金融危機推遲了跳槽計劃;近七成白領決定做好手頭工作,老老實實地“臥槽”。請問,臥槽具體是什麽意思?如何做一個不虛有其表的“臥槽者”?

答:良禽擇木而棲、“良馬擇槽而臥”,是社會流動的必然趨勢,也是職場人士依據市場規律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的方式。不過,如何“跳”,怎麽“臥”,能否“一馬當先”抑或“馬失前蹄”,值得細細思量。

跳槽,本是舊上海的一句俗話,曾頻繁出現在清末小說《海上花列傳》中。現在,它的引申義是指職員自願主動地請求辭職。臥槽一詞,本為中國象棋裏的一殺招,指的是進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馬,既可將軍,又可抽車,極其凶狠。但在職場語境中,它顯然與“跳槽”相對應,指的是把握市場走向,司職分內工作,拒絕輕率跳槽,精於韜光養晦的行為。

不過,臥槽與跳槽並非完全對立,否則就可能變成一匹“臥槽泥馬”。臥槽泥馬出自《戰國策》,形容虛有其表、竊居名位者,即使有相應的地位,其能力也不足以勝任,等同於爛泥扶不上牆。所以說,臥槽者不應成為“臥槽泥馬”,臥槽也並非“臥以待斃”。職場人士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而要變被動為主動,視臥槽為蓄勢待發、開創工作新局麵的機會。

要不虛有其表地臥槽,有必要牢記以下兩點準則:一是遵守職場規則,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而應在本職崗位上更加勤奮努力,以此來避免被動失業;二是找準定位,厘清自身職業目標和規劃,在沉下心來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補充和更新知識和技能,以便在經濟複蘇和職場回暖後成為一匹“駿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