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867)
2008 (589)
2009 (390)
能引進佛家,為何拒絕心靈?
胡祈
華人社會的主要思想是孔子的人間仁愛忠恕倫理道德綱常,也就是人活著的價值思想,就連老子自然道的思想也是人活著的價值,華夏祖先的傳統文化缺少人死之後的價值思想,也就是心靈價值思想。
孔子人間價值和老子自然思想都屬於華人的活著的準繩,華人死後的事情是什麽樣呢?孔子說過遠鬼神,老子也可能有天人合一的意思,所以華人就不大關注死後引發的心靈世界吧?
但是華夏中國在曆史上還是引進了佛學的心靈價值思想,雖然佛教的心靈價值思想比較被動消極空無,佛教甚至不得不心甘情願地當了儒家統治思想的附庸哈巴,形成了華夏傳統完整的儒佛道的價值體係。
佛家心靈沒有獨立分離,佛家心靈傳到華夏之後,逐漸融合入儒家人間和道家自然價值思想體係,這可能是佛教心靈在華夏和華人的局限性和弊病之一吧?
佛家的心靈以空無為主,信奉佛教的人也缺乏強大的自我心理世界吧?起碼佛教信徒的獨立心靈空間沒有積極主動在人世間競爭的動機,雖然佛家心靈價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華人死後的心靈空缺,但佛家心靈思想還是難以積極主動競爭開放開明吧?
華夏曆史上可以引進佛家心靈思想,為什麽就不可以發展積極主動開明開放的心靈價值思想呢?讓每一個華人都發展獨立存在的心理空間和獨立存在的神靈世界,讓華人都來積極主動開明開放自由生活在心靈世界裏,這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好出路吧?
孔子人間價值和老子自然思想缺乏個人心靈,佛家心靈與世無爭,華人需要發展獨立自主的心靈世界來積極主動開明開放走向全球與世界競爭,這就是筆者一直鼓吹的獨立自由自主積極的心靈世界。
華人曆史上可以引進佛家心靈,為什麽還要拒絕積極主動開明開放的自由競爭的心靈世界呢?
我雖然不懂儒、道,卻知道佛家從沒有“空無”的說法,
唉,又一個被“空”這個字誤導的年輕人。
佛教非但不被動不消極,反倒唯物的很,
“色”指物質,“空”指運動,兩者的辯證關係即: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反過來又是客觀的。
(不過許多和尚喜歡用“無常”這個詞來指代“運動”“變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