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香港--咬文嚼字篇
(2005-10-08 21:26:31)
下一個
粵語是香港的大眾語言。
我想在日常用語中“唔該”應該是用的最頻繁的一個詞,意思是“謝謝”,其實“唔該”的直接意思是“不該”,就是本來不應該是別人做的事情,別人幫你做了,你當然要說聲謝謝拉。然而,粵語中還有“多謝”這個詞,其實是有區別的。一般別人送給了你什麽東西的時候,才會用到“多謝”。感覺上,“唔該”更象是一種口頭禪,香港人帶著它到處說,不論是說話之前,或是句子結束之後,都可以用到它。禮多人不怪嘛!就好比在英語中的“Excuse me”,"cheers"差不多了。但有時候它也有貶義的意味隱藏在句子裏,比如“唔該你看清紅綠燈過馬路”,句子中就帶有諷刺,責備的含義了。
表達時間的方式也有很大不同,以5分鍾為一個“字”,7點3個字,就是7點15分;10點7的意思就是10點35分。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表達呢?想了很久,被我理解為因為以前看的都是羅馬數字的鍾表,上麵寫的就是1-12個羅馬數字,所以簡單的照念,就成了今天表達時間的一種方式。嗬嗬,隻是一家之言,沒有任何考證。
最為驚訝的一個詞就是粵語中“角落”一詞的發音居然和上海話的發音是一樣的,都讀“郭落頭”。發音的類似程度達到90%以上。這又不得不讓我反複地去思考其中的原由,但是這次真的是想不到為什麽,唯一的解釋就是我們都是中國人,說的都是漢語,稍稍的雷同不可避免。
其實香港人說的是粵語,寫的是英語,看的卻是繁體中文。當你符合了這樣的語言結構要求時,方可成為一個典型的香港人。當然97後,努力的香港人開始努力地學習普通話,他們對自己普通話的評價一般都是“非常普通”。在他們的眼中,普通話也許就是繼粵語,英語之後的第3種“母語”。你不會說,至少也要會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