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今朝依雲

2001年來到這裏的時候,除了父母的牽掛,我一無所有,如今我有了筆下這些故事,且讓我寫吧。。。。。。
個人資料
正文

金剛經說什麽(十一)南懷瑾

(2008-07-12 16:19:09) 下一個
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有教無類

  金剛經快要作整部的結論了,化無所化,什麽叫‘化’?在唐以前,多半的佛經用這個‘化’字。唐宋以後用‘度人’。度也好,化也好,反正度也度不了,化也很難化。到元明時代,幹脆兩個字合起來,叫做度化。這個度化,實際上就是教育了。化也就是感化人,變化人。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這也是佛自己講,告訴須菩提,你認為怎麽樣?‘汝等勿謂’,你們千萬不要講佛說過這個話,說過什麽話呢?‘我當度眾生’,認為佛說過,要度一切眾生。
  你看佛是很妙的,你仔細把金剛經研究,他的一生許多事情,在金剛經裏通通否認完了。說法四十九年,他在金剛經裏卻說沒有說過一句話!這是他講的啊!這個金剛經擺在我們麵前。他本來發願要度眾生,現在又否認了,嘿!你不要搞錯了,你們不要那麽想啊!你們千萬不要那麽想,認為我要度一切眾生。這是文字的解釋。

  【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 須菩提,莫作是念’,千萬不可以有這個觀念,上麵已經講了,下麵還要很肯定的重複,莫作是念,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好了,我們現在記住他的話,你不要磕頭說佛啊,你來度我。他老人家不承認,他現在很忙,在那裏入涅槃,你也莫作是念,不要這樣想。什麽理由呢?‘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這個話嚴重了,剛才我們還用笑話的辦法來說,佛一切否認了,下麵進一步告訴我們理由,聽得我們都有一點五裏霧中了。什麽理由啊?世界上實實在在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你注意啊!沒有一個人須要佛來度的,這是佛自己說的。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拿禪宗裏的話說,這叫做一個棺材兩個死漢,一個說你是被我度的,一個說我需要佛來度。大禪師們會說,這兩個都是沒有悟道的。佛也講嘛!第一,我沒有度過一個人,你不要有這個觀念。什麽理由呢?世界上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這個文字擺在這裏,對不對?我們自己研究。還有,佛說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這個佛就不是佛了,而是個非常普通的人,因為這個佛已經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人了。
  所以,我經常告訴大家,不要什麽頂禮啦!磕頭啦!好麻煩。我一生最怕這個事,碰到人家合掌,我現在都有點馬上出汗,很麻煩,還要答禮,幹脆像現在人眼睛一瞪,注目禮,很好嘛!意思到了就行了。如果說磕個頭,認為我是老師,該受這一拜的話,十八層地獄都不夠。不過不要緊,據說現在地獄裏頭還有地下室,那就該要下地獄的地下室去了。一個人如果自覺有道,足以為人師,如果有這一念的存在,他再有道也不值錢了。真正足以為人之師,真正足以度人,他必定已經證到空的境界了,何以會有自我崇高的觀念呢?絕對不會!因為他自己已經沒有這個觀念了;而是一切眾生,人我平等。
  所以佛說,佛如果有這樣一個觀念,也就不叫做佛了,他處處著相,覺得我是佛,我是老師,你們通通是我的子民,你們都是我的信徒,那他就絕對不是佛了。
  說到‘信徒’這個名辭,是很難聽的,佛教裏從來沒有這個名辭,隻有信眾。用個‘徒’字,那隻能夠牧師用。牧師翻譯的‘牧’字,就是指趕牛的,趕羊的,趕人的,看這一些子民都是他下麵的徒眾。徒眾都在下麵,佛法不可以這樣。
  曾經聽到佛教界有人用‘徒眾’這兩個字,聽得我一個頭八個大,連信眾這種說法,都算是很嚴重的了。過去大陸隨便那一個廟子,對信眾都是稱居士的。我在峨嵋山時,老和尚看到猴子出來,就說猴居士出來了。蛇來了,蛇居士來了。從沒有說猴眾,猴徒,蛇徒,沒有這樣說的!老和尚的聲音使人一聽肅然起敬,看一切眾生平等,猴居士,蛇居士,這個是佛法的精神。佛法如果還有統治性,那怎麽會是佛的精神呢?希望修正修正,不要犯這個錯誤。
  佛現在講,假定他有一個觀念,認為眾生是受他的教化而得道的,這些人是他的徒弟,應該對他如此如彼的恭敬……假如他有這樣觀念的話,完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那不算成佛!
  好,佛啊!我們了解啦!你老人家謙虛,不承認自己在度人,實際上我們是受你度的。你謙虛,那是你的嘛!我恭敬我的,各走各的路,沒有錯。但是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你說世界上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這是個問題啊!不過,這個大問題,佛在下麵解答。


自己的解脫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他說,所謂人,有眾生就有人,真正的佛法教我們一件事,八萬四千法門隻教我們一件事,就是如何證到自己真正無我,那就成功了。這很簡單,修行隻修行一件事,修到真正的無我。既然無我了,我當然不須要佛度呀,我本來就是佛嘛!佛有這個度人之相,佛就著了人相,我相。我如果真正能夠悟道,就是無我,就沒有被你可度之處。
  所以,佛說的沒有錯,沒有一個眾生須要我度。再徹底的講,佛說了八萬四千法門,把他老人家修道,證道的法門,通通告訴我們了,你依照這個樣子做,你一樣可以成佛。他沒有辦法幫你成佛,要自性自度,他沒有辦法替你修啊!修要自己修,修成功自度了,是你自修自度,自性自度。所以佛說的是老實話,他說沒有一個眾生是需要我度的!我也不能度呀!必須他自己有信心,自修自度,自性自度。
  所以他的話,一點都沒有錯。不過他表達的方法是語出驚人,每一句話說出來都很難解;其實道理很簡單,人人都要自求解脫,自性自度,自我得救,誰都救不了你。
  求上天的保佑,菩薩保佑,保佑不了的,不要迷信啦!隻有自助天助,自求多福。你要想菩薩保佑,你要先保佑自己,怎麽保佑自己呢?行一切善法,那麽自助就天助了,佛菩薩與你中間的電線、電波就接得上了。你一天到晚去殺人放火,然後說,菩薩保佑我,你自己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告訴我們,沒有一個眾生他可以度的,眾生都是自性自度。他說,什麽叫做我呢?一切眾生本來無我,這是佛法;佛法三藏十二部經典,總歸起來就是告訴我們這句話。本來無我啊!就是我們做不到,做到了個個成佛。
  佛又說,‘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凡夫就是一般人,是佛經翻譯的名辭,現在我們一聽到凡夫,好像在罵人。如果我們隨便對朋友說,你是凡夫,他肚子裏頭一定不高興,你好看不起我!一般人,你告訴他無我,他就害怕,因為人都要貪著「我’。究竟那個是我呢?佛經告訴我們,人體是三十六樣東西湊攏來,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
  拿現在來講更嚴重了,人體上許多的細胞都是我,每一個細胞都不是我,你說我在那裏?身體上沒有我,死了以後,我到那裏去了?說靈魂是我,你看到靈魂了嗎?一聲青磬萬緣醒,就是這個境界。這一聲敲了以後,無我,本來就是什麽都無我,沒有一樣是我。這個無我的境界,佛隻好分析給‘我’聽,所以我們學禪啊,打坐啊,求證一個什麽東西呢?就是求證到一個無我,就成佛了。結果大家打起坐來,在裏頭嘀咕,都在玩‘我’,不然就玩呼吸來呀,去呀,好像在那裏數錢!一二三四,又數息又觀。第一口呼吸早就跑掉了,你後麵數到一千,一口呼吸也留不住呀!在那裏幹什麽呢?所以都在玩‘我’,作不到無我,不能證得佛法!


無我以後

  佛剛才提出一個問題,凡夫之人,以為真有一個我的存在,等到肉體死亡了,抓不住了,還要抓個靈魂。其實那個靈魂也是自己意識境界偶然的存在,還不是真的我,還不是這個。但是凡夫之人,總歸要抓一個有相的我,都抓錯了。真做到四大相皆空,就是人我眾生壽者皆空的時候,可以找到生命本來的自我了。那個自我是假稱的,叫他自我也不對,叫他是佛也不對,叫他菩提也不對,各種名稱都不對。
  現在講到這個地方,佛又加以解說,他提出來: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為什麽他要加這個尾巴呢?因為他說了一個尾巴怕大家又抓住它。我們也看到過很多學佛的,他也不敢承認自己是聖人,那你就當凡夫好了,他肚子裏又不服氣,不肯做凡夫。
  所以一般學佛學道的人很可憐,在聖人凡夫之間,就像公園裏小孩子玩秋千,湯過來湯過去,永遠下不了台,掛在空中甩。
  佛告訴我們,所謂凡夫者,本來是個假名,沒有真正什麽凡夫,假名叫做凡夫而已。換句話說,嚴重的講,一切眾生都是佛,隻是眾生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找到了就不是凡夫,個個是佛,眾生平等。所以後世禪宗經典,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悟道了,此心即是佛;沒有悟道,佛也是凡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三樣平等。
  那麽這一品說完了嗎?沒有完!還有個重大的問題在裏頭,我們現在再回過頭來看這一品開頭的話。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重點在這個‘我’字上,佛說:我,沒有度眾生。文字是那麽解釋,佛為什麽那麽講呢?全篇的意思告訴我們,人,悟到了真正的無我,修持證到了真正的無我,就是佛了。這個佛,無我,自然無眾生,無壽者,這就是佛境界。所以做到了無我就是佛境界,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接著一切觀念的執著,都是因為有我而來,那麽真正無我就是佛境界。
  但是,無我以後叫什麽呢?注意啊!一般研究佛學的人,聽到無我,下意識給它下一個注解,空的。佛沒有這樣說,他隻說無我而已,這個空的是你加的。如果真能把凡夫境界有我的觀念通通放棄了,所謂放下,放下放到無可放處,找到生命本來,勉強才可以叫那個是我們生命的真我,那就是佛境界。但是在本經上,佛不說出一個真我的名字,那麽你就要看全部的佛經了。全部佛經,總歸起來三藏十二部,實際上有些真的,有些假的。所謂假的並不是什麽假的,是後來佛弟子們自己修持到了,所寫的經典,假托也是佛說的,這很有可能。這些籠統的算進去,佛經大概有五千多部。
  過去有些人念經,為了自己念,為了父母念,要念一藏經,一藏經就是五千卷。大藏經佛的這一部分是五千卷。後世弟子們作的論,乃至佛經的注解,未算在內,如果通通把它算在內,連後世的也都加進去,現在一共有一萬三四千卷了,越來越多。
  佛說法四十九年,這麽多的經典中,他的幾個要點是,世間一切無常,都靠不住,都要變去,都不屬於我的。人世間一切皆苦,沒有究竟的快樂,沒有究竟的幸福。一切皆空,一切都無法把握,都要變去了,變去了都抓不住,抓不住的那個情況,那個境界定個名辭叫做空,所以無常、苦、空、無我,本來無我,這是所有佛說的都是這樣。
  佛在世的時候,許多佛的弟子們,依他所教示的方法修持,都證到了無我的境界,脫離了苦、空、無我的束縛。但是也因此之故,都落於偏空之果,這是我們後世佛學給它加上的,就是偏向於消極的空。
  佛到了八十歲,他老人家要請假走路了,請長假了,懶得再教了,快涅槃了,這個時候,他告訴我們相反的四個字,常、樂、我、淨,與他平常所講的完全相反。最後他又告訴我們,真做到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持到一切放下了,連空也空了,空到了最徹底,你找到生命的本源,這個生命的本源永恒不變。
  但是這不是像人世間有個不變的東西一樣,那樣了解又錯了,那是屬於真常唯心論,屬於外道的說法。佛說的這個常,是對無常而言,金剛經後麵就給我們解釋了。樂,不是苦的,得道的人離苦了;一般認為得了道的人,一天到晚都是快樂,那會把你樂死的。譬如我們頭痛,當然很難過了,但是痛個六七天也痛不死,你說頭不痛了,我的頭好快樂啊!快樂的不得了,真這樣快樂的話,這個人不到三天一定發了瘋。苦樂是相對的現象,著了相就會發瘋。所以什麽是樂?無苦即是樂,清淨之樂。清淨沒有境界,所以這個樂不是世間看的樂,是常樂。這個時候是真正的我了,不生不滅,這是不生不滅之我,並沒有像我們現在世俗的觀念,有個我相的存在,所以這個我是幹幹淨淨的。
  所謂淨土,沒有一個淨的境界,你說我們的地下很幹淨呀!這不算淨,你說虛空很幹淨,虛空才不幹淨呢!物理科學家都知道虛空裏有很多東西。真正的虛空是看不見的,那個是無善亦無惡,無苦亦無樂,那是真正的樂,那個是佛境界。
  本篇所講化無所化,是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了解了這樣一個道理,給它作一個結論偈語:


第二十五品偈頌

  同為物化到娑婆  憂樂無端且放歌
  鍾鼓歇時魔舞散  悠然一曲定風波

  ‘ 同為物化到娑婆’,我們一切眾生都是物化,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老莊的觀念,宇宙是一個大化學爐,我們是其中的化學物質而已。草木、螞蟻、螻蟲,都是宇宙大鍋爐裏所化的一點點,所以叫做物化。中國固有的文化,人死了叫做物化了,就是物質走了。這個身體生命死了而變化,骨頭變成灰呀,肉變成水呀,質能互變,它的能量還是存在的,不過形象變化而已,所以叫做物化。一切眾生都到這個娑婆世界來,都在物化,都在唱戲。
  ‘憂樂無端且放歌’,可是大家忘記了自己是在唱戲,而且更不會自己欣賞,自導自演,結果唱啊唱啊,自己還真掉起眼淚來了。唱到高興的時候,自己把肚子笑痛了,被自己騙了,騙了幾十年。一切憂愁煩惱,一切的痛苦、快樂,都是莫名其妙的事。無端,沒有理由,你看通了這個道理就要逍遙一點,愛跳舞就跳舞,愛唱歌就唱歌,就是解脫了人世間的一切。廟子上打鍾打鼓敲引磬、念經,我們在這個十一樓念金剛經,清清淨淨,隔幾條街有人家還在那裏跳舞蹦擦蹦擦呢!他們同我們也差不多,各有各的境界。我們鍾鼓打完了,他們的歌舞也打烊了,最後大家都回去進入那個黑洞洞的地方去。

  ‘鍾鼓歇時魔舞散’,最後清淨與不清淨,善與惡都了不可得。

  ‘悠然一曲定風波’,你懂得一切了不可得,一切不著相就到家了。定風波本來是古代一首歌曲的名稱,現在我們不講這個歌曲的本身,借這個歌曲的名稱來說明這個意義。一切風波隱定,鍾鼓也不敲,魔舞也不跳,歌舞皆散。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見佛與觀佛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金剛經的重點中心來了,這裏佛又提這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佛已經提出來好幾次了。須菩提被佛這麽一搞,又昏起頭來了,我們如果把佛經當作佛的教育法研究,你看這一位大老師大教授,當時的教育法真夠厲害,須菩提明明答對,佛又東教西教,須菩提失去自信,答案也錯了。他本來答錯的,佛東教西教,他的答案又變對了,此所謂佛的弟子都叫聲聞眾,跟著佛的聲音受佛的教化。禪宗罵人的話,鼻子被人牽著走,罵人罵的很巧妙,禪宗祖師都有罵人的藝術,他並沒有罵你笨,他隻是罵你鼻子牽在人家手裏,隻有牛才被人牽著鼻子,其笨如牛的意思。
  你看金剛經佛的教授法多有意思啊!前麵佛也問過須菩提,如來可以實相見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不是的啊,不可以拿形象來見啊。須菩提不是講過嗎?正講到好的時候,佛又問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能不能用三十二相來觀佛啊?注意這個‘觀’字!‘須菩提言。如是如是。’是這樣,是這樣。佛本來成了佛,有三十二種相好,所以三十二相來看如來是對的呀!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佛大概在鼻孔裏‘哼’了一下,佛經不好意思記錄出來,你真是糊塗,假使用三十二相來看佛的話,這些轉輪王,這些帝王們,就是佛了。你看須菩提,好可憐啊!被佛搞昏了頭,馬上轉彎立刻就說,佛啊,我講錯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那我懂了,我剛才講錯了,如果照我理解你的意思,不應該以三十二相來看佛。你看,這個須菩提好慘,把這個金剛經,讀通了很有意思,越看越有意思,而且這個文章的寫法,越寫越妙,所以我們把很好的文學,拿木魚一敲,把自己敲昏了頭。


聲色與邪道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須菩提話剛說完,佛就岔進來說很重要的話: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這比那一顆廣島的原子彈還厲害,崩咚就炸下來,所以這個裏頭要加那個‘爾時’,把握時機,曉得須菩提快要悟道了,就把他東搞一下西搞一下。等於拿個香板晃,這裏晃一下,那裏晃一下,把他晃頭昏了,站住!就是這個!須菩提悟道了。不過他沒有講須菩提悟道了,講出來就不叫金剛經了。
  現在我們來研究這四句話,一般人學佛都以色見佛,就是‘以色見我’。佛代表自己的我,也代表我們的我,兩重意義。一般人學佛都想見到佛在前麵,用觀想法門的,拜佛的,都有人抱怨沒有見到佛。佛不現前呀!如果真有的話,第一你神經已經有問題了,第二血壓已經很高了,心髒也出問題,那是幻相,佛那裏可以以色相見呢?心經大家都會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有色相出現,那就是魔,不是佛了。佛在很多經典上都告訴你,不能著這個相,所以以色見佛是錯了。
  還有些人是‘以音聲求我’,打起坐來念咒子,五千塊錢傳你一個咒子。但據我統計起來,大概有一千四百多個咒子,如果一個咒子賣五千塊錢的話,我相當有錢了。咒子念一念說,喔唷,得定了,然後有些人念久了以後說:唉唷,我另外聽到一個聲音了。勸你趕快去看醫生吧!佛經告訴你,不能以音聲求我,因為音聲是耳根的幻化,屬於意識境界,是下意識的幻化,是最糟糕的事,人體裏頭本來就有音聲。
  你要聽人體的音聲很簡單,用手把你的耳朵蒙起來就聽見了嘛!兩邊都蒙起來,心髒裏頭的血液咚咚的流行,再配合下意識作用,裏頭也聽到念咒子嗡啊嗡啊,□啊□啊,啊啊啊啊,就念出來了嘛!這都是幻覺,一般人不懂,以為音聲是有道,是另外一個音聲在念佛,都著相了,不得了。所以佛說,有人到了聲色這種境界,認為是學佛有進步得道了,佛說那‘是人行邪道’,這個人走的邪路,著魔了,‘不能見如來’,永遠不能見真正的佛境界。何況一天到晚去研究靈魂啊,還說為了研究才去看鬼,念念咒子就跳起來。好好一個人不去做,為什麽要去發抖,人真是奇怪。佛現在明白的告訴你,聲色兩樣都不是。
  但是要注意啊!這是拿佛境界來講,如拿‘我’境界來講,很多人都是以色見‘我’,打坐坐的好的,忽然自己看到自己,坐在那裏頭歪歪的,都看得見。另外,好像‘我’出來了,看到自己身體坐在這裏,許多人就認為自己可以出陰神了,千萬注意啊!若以色見我,這個身體本來已經是個假我,那個出來的是第二個假我,那個就是楞嚴經裏所謂精神飛越。因為你打坐坐久了,身體上的血液循環,呼吸往來,生理作用並沒有停止,也就是說這個動力沒有停止。心念在靜,生理上的活動沒有停止,兩個一磨擦產生幻相,就成為另外一個投影,是凡夫之人貪著有‘我’的這個意識的投影。所以,另外一個自己看到自己睡,看到自己在打呼,蠻好玩的,自己睡的姿勢不好,不過一動念就回去了,兩個又變成一個。
  如果認為這樣是道的話,就是‘以色見我’,錯了。
  還有些人念佛念咒子,念著念著,虛空中也有個聲音在念,聲音大得很,甚至於很多聲音念。有人以為自己有功夫了,這個是道,這是以音聲求我,佛說的,注意!你們‘是人行邪道’,走入魔道了,現在社會上很流行,一般人受這個迷惑蠻厲害的。
  平常我們不在研究佛法的時候,有人問到我,我也隻好一笑,為什麽不講呢?我有一個觀念,世界上的人都要吃飯,我為什麽說話妨礙人家吃飯呢?所以你問我對不對?我說不知道就好了嘛!因為我也要吃飯,人家也要吃飯,人家正把飯拿上來吃,我說那是不對的,這多缺德啊!那豈但沒有福德,還是缺德!所以不能講。
  現在講到佛法的正念,要把重點告訴大家,這一篇問題多得很,我們先回過來看,從這一品的開始再來研究。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我剛才首先向大家報告,這一篇重點在‘觀’字。‘觀’是什麽?佛法的修法叫做止觀,修止觀,尤其修密宗,更須要修觀想,修觀修想。真能夠觀得起來,止得住,就可以得定了。要修佛法,先要能夠觀得起來,想得起來,止得住,定得住,入佛之門就快了。
  大家學佛,幾個人能夠觀得起來?能夠把念頭止得住啊?大家打坐,不管你用那一種法門,能夠止嗎?更不要說定,定更談不上。此一心念能夠止於一樣東西上,或者止在空上,或者止在清淨上,誰能做得到?沒有人做得到!形式上好像在用功,根本都沒有上路;要止而後能觀,止觀雙運是正三昧,真正的定境界,所以叫做止觀雙運。佛告訴我們止觀的方法,如果拿止觀來講,八萬四千個方法都是止觀。譬如念佛,心裏念,嘴裏也念,你能不能雜念不起,隻有一句佛,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做到了,就是念佛法門的止。
  止以後,並不是死亡,也並不是萬事不知道,而是清淨到了極點,智慧大開,所有佛法的道理都懂,也都知道,這叫做觀,就是淨土的一種。還有一種觀,譬如佛經上叫我們觀一個月亮,太陽,就是想,觀想。大家都看過月亮太陽,我們用意識起一個形象,觀在心窩裏也好,胃這裏也好,是觀想的,假的啊!一個月亮,太陽,開著眼睛也好,閉著眼睛也好,前麵假想一個月亮,設法把這個假想止住它。或者假想一個佛像停在這裏不動,止得住,人就傻掉了一樣,不是瘋掉了,瘋掉了就有問題了,是傻裏傻氣的那麽想。等於人想鈔票啊,男同學們想女朋友啊,或者女孩子們想男朋友啊,好久不來信了,想得傻了!也就是西廂記上講的,茶裏也是他,飯裏也是他,就是那麽想著,止住,這就是觀。
  密宗有很多的方法修止觀,但是告訴你,那隻是方法,不是真正的佛法。方法是方便,叫我們把非常混亂的思想,先拿一個東西把它釘住,這就叫止觀的初步。如果說不用佛像好不好呢?當然可以!我們一念清淨,前一個念頭過去,後一個念頭不起來,當念即空,你永遠止在這兒,旁邊一切境界都知道,一切聲音都知道,一切動靜都知道,但是,與我毫不相幹,清清淨淨,這也是止觀,並且是正止觀。
  做到做不到?做不到!當然,所謂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那當然是做不到,當然叫凡夫嘛!做到了,凡夫那個‘凡’字,中間一點可以拿掉,叫做‘幾夫’,就是‘幾乎’了,進入佛法就差不多了。佛進一步告訴我們,連最後觀起來的觀像都要舍掉,所以說不要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他這個問題,不是須菩提被他搞迷糊了,金剛經的前麵,佛問須菩提,‘可以具足色身見不’是講見,明心見性,見地的‘見’。這裏是講做工夫的‘觀’字的觀。所以讀書、讀經、做學問都要留意,不然,剛才我給大家也耍了一點花樣,把你帶領迷糊一下,過去這個問題講過的呀,須菩提答的對呀,現在怎麽又答錯了?須菩提沒有錯,由於同樣一個問題,上一次是問一個物理學家,下一次問一個化學家,回答當然不同,因為觀點不同。如果碰到一個數學家就又不同了;所以佛法的問題,我們讀經要非常小心,一字不能錯,錯了一字,你錯的問題就太大太大了,可能就完全搞錯了。
  現在他問須菩提,能不能以三十二相觀佛。這個佛有三十二相,眉毛中間鼓出來一點亮光放光,這是有成就的人。印度沒有成就的凡夫怎麽辦?女孩子們從小在兩眉之間挖個洞,拿個亮玻璃嵌進去,因為東方人認為,那裏有顆明珠,是智慧的成就,是福報的成就,相法上那是不得了的。可是佛的特殊相,不但眉間有一點珠子樣的亮光,同時還有根白毛,拉起來很長,收攏來剛剛貼在那裏,是一種特殊的相好相貌;這一根白毛還會放光,所以佛經上說白毫宛轉五須彌,這是講阿彌陀佛;這些都是三十二相之一,相好莊嚴。
  金剛經講了半天叫大家不要著相,學觀想的人,把這個佛像的莊嚴抓得牢牢的,他問須菩提照這個方法觀,可不可以?須菩提說,當然啦!學佛觀佛的修法,應該是這個樣子去觀如來。這話,須菩提答的沒有錯!佛也是那麽教的呀!佛親口教我們觀阿彌陀佛,就是這樣觀的。
  今天佛教經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我真替佛打抱不平,念阿彌陀佛之前,應該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才是;因為釋迦牟尼佛是介紹人嘛!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介紹來的,現在你隻念阿彌陀佛,自己的老師本師釋迦牟尼佛都不管,豈不是白給你介紹了嗎?這等於講一句難聽話,新娘一進房,媒人拋過牆。這怎麽可以啊!這是不對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有阿彌陀佛,是佛說出來的,教你這樣修。因此,你想修成功,不拜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話,我告訴你,那是修不成就的。要成就,人不可以忘本,更何況修佛法!
  但是,佛為什麽隻介紹你修阿彌陀佛就行了?有個道理,十方三世同一體性,如果你理上明白了同一體性,你念南無阿彌陀佛,等於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等於南無觀世音菩薩,此理通了,是可以的;不通此理就是迷信。我講話要負責的,用佛法的立場來講,這個話隨便講要下地獄的,而且下地獄還要下地獄的地下室!我是隨時準備下去的,沒有關係,有電梯快得很。(眾笑)現在這是講觀如來的觀法,重點在這裏,非常重要。


轉輪聖王

  ‘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大家要注意,佛法裏有個大問題,很多研究佛法的都忽略了,現在我特別借講金剛經的機會講出來,就是什麽叫轉輪聖王。
  佛經裏提出來,太平盛世,全世界唯一的太平帝王,就叫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分金輪聖王、銀輪聖王、銅輪聖王、鐵輪聖王四種。轉輪聖王具有七寶莊嚴,如有有德、有賢的皇後,有很好的財政大臣,有很好的交通工具等。像周朝的周穆王,是最好的帝王,等於鐵輪聖王。周朝曆史描寫周穆王曾到西方,見過瑤池金母,見過王母娘娘。為什麽他能夠跑到西方去見他們呢?因為他有最好的八匹神馬,就是畫馬畫的八駿圖。所謂‘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時不重來。’唐人的詩就是描寫這個。轉輪聖王時代,是人民個個幸福、富裕、安樂的太平盛世。這種明王在最盛的盛世才會出來,他的相貌與佛一樣,有三十二相,跟佛的相貌一樣好。所以釋迦牟尼佛生下來的時候,他的父親找來的看相師就講,這位太子三十二相,不出家就是一代的轉輪聖王;如果出家,就是萬世的佛。
  佛再三讚歎轉輪聖王的福德是與佛一樣的,你查查每本佛經就會發現。佛法是注重世間法的,世間法要怎麽樣修成轉輪聖王呢?太平盛世又怎麽樣才到來呢?一切眾生修一切善法,才產生一個太平盛世,才出一個轉輪聖王。所以中國曆史上孔子經常提堯舜禹三代,等於是轉輪聖王的時代。佛在華嚴經及各種大經中說,什麽人夠資格投胎做轉輪聖王呢?十地菩薩中再來,才能做轉輪聖王。佛讚歎十王之功德是同佛一樣的。
  十王是那十王呢?就是世界上的轉輪聖王,欲界天的四天王,欲界天中間三十三天的天主帝釋,就是我們講的玉皇大帝,色界天的大梵天王等,佛經講十大王的功德,都是與佛一樣的,隻差一點,就是沒有悟道。但是他的福德、善行、智慧,同佛幾乎是平等一樣的。所以研究佛經大家不要搞錯了,以我看這一節很多人都錯了。佛經重點在教育,教育眾生修一切善法,我們不要說沒有轉輪聖王那樣的福德,我們轉泥巴聖王都做不到啊!摸泥巴都沒有資格,還談什麽轉輪聖王!
  說到轉輪,什麽叫轉輪啊?把一個時代曆史扭轉過來,扭轉到太平世界。能有這麽大的道德和力量,所救的豈止千萬人而已!所以說,要有與佛一樣的功德,才能為轉輪聖王。換句話說,有轉輪聖王那樣大的福報,才能夠得智慧的成就大徹大悟。我們不要以為六祖不識字而能悟道,自己因此也不要研究佛經了。我說對不起!六祖隻有一個,可惜你不是六祖,你是六祖半。六祖可以不讀佛經而悟道,但是前無六祖,後無六祖,你隻是六祖半,不要作此想了。
  佛經告訴我們轉輪聖王有三十二相,同佛的功德一樣;換句話說,轉輪聖王是大徹大悟的肉身佛,故意人世作轉輪聖王。但是為什麽不稱他是佛呢?關於這個,我從前年輕的時候很狂妄,人家問我為什麽不出家,我就有一首詩最後兩句:‘此身不上如來座,收拾河山亦要人。’這個世界上那麽髒,也要有人來掃地啊,清理清理,弄幹淨一點。所以轉輪聖王本身,事實上已經到達佛的境界了。


十地菩薩與轉輪聖王

  我們上次講到法身非相這一品還沒有作結論,現在我們再反複的作一個研究。中國的佛教與佛法,到了唐代禪宗的興起,提倡以金剛經為標準。金剛經同禪宗的關係,從這一品可以發現,是教授法的特別,這種教授是引導性的,啟發性的,而且是正反幾麵一起來的。像第二十六品講到見佛的問題,佛問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對不對?須菩提答覆說應該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卻把他批駁了。佛說假使以三十二相來看佛,以有形象的佛來看佛的話,那麽轉輪聖王的色相和威德興佛一樣的相好莊嚴,也可以算是佛了。這是一個問題。於是須菩提就講,照這樣一說,我理解了,懂得不應該以三十二相看如來,不應該以色相來看佛。
  色相看佛的事情,我們上次也討論過,學佛做工夫,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著色相的。譬如我們用功的人說,你今天氣色好,你精神很飽滿,還老返童了,這些都是著色相的觀念。因為色相不實在,色相不久長,是暫時的,隻是法身本體的暫時起用,不是真實的。色相不是果,不是種性,所以用這個道理而加以說明,並且用偈子做結論,特別告誡我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個道理我們上次提到過,包括的意義很多了,凡是我們學佛的人,都要深深的思考一下。
  第二個問題,這一品裏提到轉輪聖王的問題,我們上次也提到過。一般研究佛法,往往把佛法完全解釋成出世的思想;其實在佛經上再三提到轉輪聖王的功德。佛在華嚴經上也提到,隻有十地的菩薩,才能轉身為轉輪聖王,才能使天下太平。轉輪聖王是曠代一人,曆史上經過上千年,或者幾百年才會出現;等於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人類社會的太平是很不容易的,必須要轉輪聖王莫大的功德,才能夠造成一個時代的太平;所以,佛再三讚歎轉輪聖王的威德。一個人要想成佛不容易,成就轉輪聖王也不容易,要許多的善行,許多的功德修成。世間法與佛的功德之間,隻差了一點,就是般若智慧。轉輪聖王之所以不是佛,是因為沒有明心見性;轉輪聖王如果明心見性了,也可以成在家佛。
  華嚴經裏所標榜的,好幾位帝王都是佛,本身已經悟道了。我們上次也提起過,佛經上所說十王之功德。十王的意義包括很多,佛說地獄有十王,雖然都是鬼王,但是我們還不容易當到鬼王呢!鬼王有他的功德,就是說在惡道中現身而教化眾生,也就是功德成就的菩薩境界。天人境界裏,欲界天四天王,也是功德成就才能升為天王,換句話說,在人中做一個領導,使天下太平的,都是同佛一樣的困難。其中的不同就是見地方麵,也就是見道的問題。
  這一品所講的是色、聲都不能見道,也就是整個金剛經上所講的不能著相。學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見得法身。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四大原則,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見得法身,所以說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都錯了。
  他為什麽不說以色見如來,以音聲見如來呢?是故意把這個‘如來’用作‘我’嗎?這個決不是翻譯的手法。所謂明心見性,最後就是宇宙同體,萬物同源的這個‘我’的問題,是找到生命本來的‘我’的問題。這一個離開聲色一切都不著,一切不住,就是大乘的心印,‘無住、無相、無願。’金剛經大部分所說的就是這三個要點。到達了這個境界,離開了這個聲色,才能見道,真見到佛,也真見到‘我’。
  但是這個見又是什麽見呢?是見‘根本智’,就是實相般若法身之體,是見到根本智法身之體。當一切都無著,一切都不住,就是見法身之體根本智。但沒有大徹大悟,還沒有見‘後得智’。拿禪宗來講,所謂破三關,到這個境界可以說是破掉了初關;這也就是後世講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當然見人不是人,見鬼不是鬼,什麽都不是,一切都不是,一切都不著。
  我們用世間的現象來給它一個偈語的結論:


第二十六品偈頌

  粉墨登場笙管濃  誰知檻外雪花重
  推窗窺見清涼界  明月蘆花不定蹤

  ‘ 粉墨登場笙管濃’,人活在這個世間,乃至一切萬有活在這個世間,都是在唱戲。宇宙本來是個大舞台,我們不過是大舞台裏跑龍套,搖旗呐喊的一批人。大家打扮一下粉墨上場,音樂也很鬧熱。但是這個戲台也分內外兩層,前台很熱鬧,一回到後台,把臉一洗衣服一脫,我還是我。除了前後台,還有個外台。
  ‘誰知檻外雪花重’,這是我當時在峨嵋山實在的境界,如果我們自己了解了,就知道一切都在演戲。像峨嵋山那個地方,到了冬天是白茫茫一片雪的世界,那個也是在演戲。當我們覺得戲的人生沒有意思,去修道打坐,一切皆空,清清淨淨的那個境界,認為比人生高明得多,認為已經悟道了,你不要忘記,你那個還是在演戲。你那個時候在演什麽戲?說一句笑話,你是在演和尚戲,出家的戲。心境已經出家了嘛!一切皆空,現在隻有這個最好!這個還是戲。不過這個戲不同,窗檻外一片清涼,雪花萬朵的一個戲。你不要被這個色相迷住了,假使被這個清淨色相迷住了,永遠不能成道。
  所以明代禪宗憨山大師就講:‘荊棘叢中下腳易,月明廉下轉身難。’一個人學佛處處都是障礙,等於滿地荊棘,都是刺人的。普通人的看法,荊棘叢中下腳非常困難,但是一個決心修道的人,並不覺得太困難,充其量滿身被刺破而已!最難的是什麽呢?月明廉下轉身難。到了完全忘我、忘身,證得了空的一麵,清清淨淨的時候,叫你不要入定,不要入清淨的境界,而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進入這個苦海茫茫中來救世救人,那可是最難的,做不到的。所以小乘的大阿羅漢果證得了,清淨境界證得了,淨土的境界到達了,在大乘戒律上是犯戒的,那是耽著禪定,功德不能圓滿。憨山大師這兩句話就是警告,到那個時候再想回轉來就很難了,也許一墮落就是八萬四千大劫。因為在這個清淨境界進入羅漢大定,要很長的劫數裏都不肯出定。
  ‘推窗窺見清涼界’,不肯出定不是究竟,菩提後得智根本還沒有影子,還沒有看見,自己隻見到清淨法身一麵,沒有見到法身起用的一麵。如果我們在清淨的境界裏再轉一下,打開窗子看看這個天地,‘明月蘆花不定蹤’,世界上沒有那一處不清涼,到處都是淨土,地獄裏頭都是淨土。真了解了法身,此身真到達了徹底的無住、無相、無願、空的境界,無往而不利,在煩惱中即是菩提。假使貪著了清淨的一麵,菩提也即成煩惱,就是那麽簡單的一件事。


懸崖撒手

  上一次二十六品批駁不能著相觀的道理,我們提到為什麽後世禪宗采用金剛經作為禪宗的藍本,就因為它教育方法的原故。你看佛的教育方法,反正你這樣說不對,那樣說不對,正說不對,反說也不對,你說不對的更不對,你說對的還是不對,最後怎麽樣對?你的才是對,不是佛的才是對。所以全部的金剛經,是教我們所謂祖師們四個字,‘自悟自肯’。要真正悟到般若的體相,自己肯定;所謂禪宗祖師的話,‘懸崖撤手,自肯承當’,這是說參禪的。
  現在一般學禪學的特別要小心啊!禪宗為什麽特別叫做‘禪’字,它同禪定兩個配起來,不可以分離,沒有禪定做基礎不談禪宗。要戒定慧到達了最高處,等於普通人在萬丈懸崖頂上站著,撒手跳下去,這個跳下去你還有命嗎?懸崖撤手,你要自肯承當跳下來,最高明處到達了最平凡處。
  要怎麽樣到達這個境界呢?不是理解到了就行,‘絕後再蘇’,要大死一番,當然不是吃安眠藥的大死,是要你下一番功夫,大死一番再醒過來。所謂大徹大悟 ‘欺君不得’,這個東西不是嘴巴上講理論,不能騙人的。假使說騙人騙自己說悟了,今天悟了明天靠不住的,那不是解脫的究竟;所以必須要切實下一番功夫。金剛經的教育手法,就是這個路線,佛對於須菩提的教育,四麵八方圍過來打,你講這樣也不對,講那樣也不對,把他圍得頭都昏了,就是要他絕後再蘇,欺君不得。
  成佛見道不能依賴他力,隻有自己站起來,要你自己真是絕後再蘇,然後才成佛。當然其中先要經過懸崖撤手,懸崖撒手是什麽都丟光,不但人世間的一切都丟掉,連佛法也丟掉。一個人在高空撒手跳下來,什麽都沒有,一切都丟得幹幹淨淨,然後才能見到法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