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今朝依雲

2001年來到這裏的時候,除了父母的牽掛,我一無所有,如今我有了筆下這些故事,且讓我寫吧。。。。。。
個人資料
正文

金剛經說什麽(九)南懷瑾

(2008-07-12 16:16:58) 下一個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眼者心之機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這是佛學裏佛法的五眼,五種眼睛的分類,文字都差不多。是佛先提出來問,‘須菩提,於意雲何’,你的意思怎麽樣?佛有沒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佛經的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經作十二種的分類,其中一種是‘自說’,就是自己開始講,不是人家提出來問的。這一節就代表了十二分類的自說,是佛提出來的問題。
  這裏沒有講‘佛’字,而講‘如來’。如來這個名辭代表形而上的道體,一切眾生同於諸佛菩薩心性之體,就是生命的根源。他說這個裏頭有五種功能,所以叫做五眼。第一種是肉眼,就是與我們一樣的,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眼睛。肉眼能看見物質世界,我們一切的感覺、知覺,都經由它而來。
  這個肉眼跟心是連帶一起的,所以很多的經典,心與眼同論,在講到心的道理時,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個開關,所以心與眼關係非常密切。道家的陰符經就說:‘眼者心之機’,眼是心的開關,所以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心眼的關係;譬如孟子講到觀察人,特別要觀察眼睛。
  任何人都有眼睛,但是每一雙眼睛所看的都不同。就我們人來講,譬如這個牆壁,我們大家看都是白的,實際上每個人感受白的程度、白的形象,完全不同。因為有人是散光,有些是近視,有些是一隻眼睛近視,一隻眼睛散光,有些色盲,各種各樣不同。所以一切眾生的心不同,眼也不同。
  過去我們有句老話,人心不同各如其麵;每個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麵孔不同一樣。世界上的人類,沒有麵孔相同的,因此說明世界上的人,心裏想法也沒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沒有盡相同的。不要以為這個白色黃色大家看起來都差不多,實際上差得很遠,老花與不老花,老花度數又不同,因為每人的業力不同。
  所以我們這個肉體及頭腦思想健康與否,都因種性、業力不同而有差異。有人對氣候特別敏感,今天很熱,有些人不大怕熱,卻怕冷!因為每個人身體不同,健康不同,都是因為業力不同。
  所謂一切病由業而生,善有善業,惡有惡業,業由心造,是絕對唯心的道理。
  現在佛問,一個成了佛的人,有沒有普通的肉眼?那當然有,肉眼就是看物理世界這些現象的。


天眼是什麽

  第二種是天眼,我們普通人幾乎是沒有的。天眼的能力是超乎物質世界,譬如說看到鬼魂,看到天神,甚至於看到其他的世界。現在人講的千裏眼,是根據道家的傳說而翻譯的。天眼能夠看到欲界係統裏麵的東西,包括太陽、月亮,其他星球等的人事;也可以看到銀河係統外麵的東西,這是屬於真正的天眼。有些人打起坐來看到些影子啊,星光點點啊,認為是天眼,那個不是的。那個隻能說是,我們無法名之,叫做眼天吧!眼啊,天啊,不曉得什麽東西!(眾笑)
  宗教裏形容天眼,是把塑的佛像多塑一隻眼睛,以代表天眼,也代表了慧眼。有些人和有些生物,不但有三隻眼睛,有的還有四隻眼。所以佛法裏有修天眼的,也有修十隻眼的方法,前麵、後麵、頭頂、心裏頭、喉嚨裏頭,都有眼睛。當然,這與普通眼睛不一樣,而是像攝影機、錄影機一樣,能夠照射東西罷了!
  天眼有兩種,一種是報得,是多生多世修持,修定,才有這一生的天眼業報;是與生俱來的,自然有這個能力,因為善行的報應所得的結果。另一種是修得,是這一生修來的,因為修戒、定、慧的成就,這一生成就了天眼。
  天眼不是多長出一隻眼睛來,是肉眼的本身,起了另一種功能。得天眼通的人,也與我們普通人一樣,但他自然會看到多重的世界。
  修持作功夫的人,氣脈到了後腦,視覺神經受到刺激,眼睛裏經常出現許多幻象,那可不是天眼通!不要弄錯。真正有了天眼通的時候,此人目光清澈如電,看得非常透徹;換句話說,物質東西不能障礙他,他的眼睛自然有透視的能力。
  春秋戰國時候有一個醫生名叫扁鵲,據說他有一次碰到一個神仙,給他一個能透視的寶貝,他的眼睛就變得比X光還要厲害,可以看到人的五髒六腑,所以他的診斷就不會有錯。還有許多唐代以後的記載,有人的眼睛天生就會看風水,能看地下幾丈深,不須要探測器,地下的水脈,他看得很清楚。
  像這一類的眼還不算是天眼,隻能算是報通的鬼眼,所以真正的天眼,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父母所生眼,必須修持定力到了,這雙肉眼就能夠看見十方世界一切東西。
  肉眼是觀看物質世界通常的現象,天眼則能夠透視到肉眼所不能見到的世界;所以天眼是定力所生,是定中所得的神通力量。當人的生命功能充沛到極點時,可以穿過一切物理的障礙,就是所謂的神通。神通必須要定力夠了,所謂精、氣、神充沛了,才能作到。


慧眼法眼佛眼

  再進一步是慧眼,慧眼也離不開肉眼,也是通過父母所生的肉眼而起作用的。所謂慧眼就是智眼,是戒、定、慧的功力顯現;因為修定而發慧。這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慧變成了力量,成了慧力,才有這個智眼。
  智慧怎麽變成力量呢?我們普通聰明人,想一個道理想通了,譬如說抽煙對肺不好,應該改,道理上通了,但習氣上不行,慧沒有力量,改不過來。又譬如脾氣壞,貪、嗔、癡,道理上都曉得,就是扭轉不過來。盡管研究佛法,道理上講的很通,碰到事扭轉不過來,這是慧的力量不夠,也就是不能證果,不能成道的原因。
  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夠了才能成的。
  法眼又是什麽眼呢?慧眼觀空。而能夠真正認識自性空、空性的體,就是法眼。法眼觀一切眾生平等,非空非有。光落在空,還是小乘果的一邊,要能夠真正觀空裏的妙有才行。在凡夫的境界來說,是性空緣起;在悟道智慧境界裏來說,是真空起妙有,這是法眼的道理,是平等而觀。
  第五種是佛眼,佛眼不隻是平等,而是觀一切眾生隻有慈悲,隻有慈愛。慈悲是兩個觀念組合起來的佛學名辭,慈是父性,代表男性的愛,至善的愛;悲代表了母性至善的愛,慈悲是父母所共性的仁德。是至善,無條件,平等,所以叫大慈大悲。佛眼看來,一切眾生皆值得憐憫,所以要布施眾生,救眾生,這也就是佛眼的慈悲平等。
  真正學佛依法修持而有所成就者,本身一定具備了這五眼。如果說,世界上有人頓悟而成佛,立地就轉而具有這五種功能的話,那麽他所證的佛法,大致就是對的;如果在理論上認為自己悟了,而這個五眼功能沒有發起,那是自欺欺人之談。
  所以我們曉得佛說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所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法門。這也是每一個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隻是我們因為沒有經過修持,所以發不起來。假使經過修持,我們生命的本能中,自然就發起五眼的功能,這是第一層問題。
  第二層問題,金剛經講到這裏,佛為什麽突然提起來五眼的問題呢?他自己問,下麵又沒有作結論,至少對於五眼這一段,他隻提出來問題。接著又講別的去了,其中的道理在什麽地方?釋迦牟尼佛今天好像當眼科醫生一樣,把你的眼睛翻開檢查檢查,而且他是自動的,他又不要你掛號,什麽道理呢?
  這代表見處,所謂明心見性的見。真正達到了有所悟證,明心見性,這一見之下,真的現量境呈現,它自然具備了五眼的功能;所以見處即真,就是所謂明心見性之見。在金剛經這一品中,沒有把這個奧秘說出來,但是我們真研究佛法,看佛經的經典,這種地方不能放過去,它的問題就在這裏。接著佛又說了:

  無量數的宇宙世界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佛又提出來第二個問題,把眼睛檢查完了,又來檢查沙子;再問須菩提,像恒河裏頭所有的沙子,依你看,在佛的眼睛看來,是不是沙子?
  我們假使先不看金剛經,照現在一般年輕研究佛學禪宗的人問起來,很多人一定說,佛眼看到這些不是沙啦!再不然,花啦,什麽啦,神裏神經,這樣都是不老實。你看!須菩提答的很老實,當然看到的是沙子,難道佛的眼睛有什麽不同嗎?是沙子就是沙子,非常平實。你說佛看到人家哭了,而說笑了,那不叫做佛,那叫做神經!他看到哭就是哭,非常平實。這裏要注意!
  你如果說,佛的眼睛看這個世界是空的,請問是誰說的?佛看到恒河裏的沙子就是沙子,看到這個世界,水泥就是水泥,牆壁就是牆壁,同我們一樣,沒有兩樣。要特別注意這種地方!不然學佛的人就流入一種毛病,叫作高推聖境。講好聽一點,把佛的境界推測得太高遠,假想得與人完全兩樣,那是不平實的。
  高推聖境的結果,往往變成一種不正觀。不正觀就是不正的思惟,不正的思想,變成神經了。所以,金剛經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把你一切的妄念都切斷了,真正的佛法平常就是道。
  所以佛問須菩提,佛眼看這個世界,恒河裏的沙子是不是沙呢?須菩提說當然是呀!佛的眼睛同我們的眼睛看的一樣,沙就是沙。如果你問佛怕熱否?那麽假設佛在這裏的話,我們的答話,佛!你在這裏一樣的怕熱,還是要我們開冷氣才可以,除非他是化身來。化身就是另外一件事,隻要他肉身報身在,冷暖饑寒一樣的存在,一樣的感受。在這些地方要特別注意,所以聖人都是人做的,佛也是眾生修成的。
  講到這裏,使我想到一首詩,據我所知,這一首詩是一兩百年前,一位大陸的讀書人所作。這個人是到台灣訪神仙的,訪到宜蘭一個山上,就在崖上題了一首詩: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雲裏麵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隻怕凡人心不堅

  為什麽講到這一首詩呢?就是說,佛也是凡人修的,所以他也是非常平凡的;佛看恒河裏的沙,一顆一顆看得很清楚。下麵佛的第三個問題又來了。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問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像我們印度這一條恒河裏的沙,你看數目多不多?假如每一顆沙子代表一個世界,如是沙,等,這個‘等’字是單獨的一句;每一顆沙代表了一個世界,而每個世界裏像恒河沙那麽多的恒河,每一條恒河裏又有很多的沙子,而每一顆沙子又代表了一個世界,世界之多,多到不可現量,不可數說。用這個比方形容恒河有多少條,已經數不清它究竟有多少了。他說,你說這個數位多不多?須菩提說,當然很多羅!世尊。
  佛在這裏是說明,虛空之中佛世界多得無數,釋迦牟尼佛同時表達一個觀念,站在這個娑婆世界,師道教化的立場上告訴我們,在他方世界,像他一樣智慧成就的佛,也一樣多得很;十方三世一切不可數的,無量諸佛。他不但把眾生看成平等,把成就的眾生也拉下來與大家一樣平等。一切平凡得很,並不是說隻有我成佛了,了不起,你們都不能成佛,都要聽我的。沒有這回事,那不是佛法了,佛法一切眾生平等,一切諸佛也平等。每一個佛教化一個世界,虛空中有無量數的世界,也有無量數的佛,他說:‘寧為多不’?這是他問的話。你說多不多呀!‘甚多。世尊。’這一句是須菩提答話。這是佛對須菩提第三次的接引。


無數量的心

  現在又一個問題來了,佛的眼睛代表了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因此他可以知道這個世界上,這個虛空中,有那麽多不同的世界。當然現在科學昌明了,由天文學到太空學的發展,已經可以相信宇宙中有數不清的世界。這些到今天為止,還隻能說姑且相信它,因為月亮裏到底有沒有生命,還不敢確定。
  現在對於了解宇宙太空容易多了,可是我們要知道,佛說這個話是兩千多年以前的事啊!他用什麽儀器,什麽方法,能夠知道宇宙中有這麽多的世界和眾生呢?這個,就是所謂如來具備五眼,具備了智慧、神通等等力量,具備了不可思議的功能,但又拉到了最平凡的水平,與眾生平等。他看到的世界,沙是沙,水是水,沒有什麽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那是神經病!當然,一個人被後麵打一棍,那就迷迷糊糊,見人不是人,見鬼不是鬼了!那是不正常的人,一個正常的人,看什麽是什麽。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

  這一節他又提出來好幾個問題,在文字上,沒有給我們作結論,但是你要自己曉得結論在那裏。所以後來的禪宗提倡金剛經,也都是這個原因,因為金剛經裏許多都是話頭。話頭就是問題,看起來很容易懂,實際上樣樣都不懂。這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一眼看了以為自己都懂,結果統統不懂。我經常發現青年人這個毛病,某一本書你看過沒有?看過了。真的嗎?我當麵再問問他,他就不懂了。
  同時我發現作人也一樣,許多人把人生看得太容易,作了許多錯誤的事。世界上沒有一件簡單的事!這些都是話頭。你看我們現在隨便指出來,很多都是沒有結論的,要你自己去發掘,去參,這個也是話頭。但是他也有答案給你呀!這個答案不是理解的,不是思想的,是要你在定慧之中,真正修持上去體驗得到的。佛法不是虛玄的,而是一個修證的事實。
  現在佛又提出來第四重問題,對須菩提說,‘爾所國土中’,你所認為的國土中,國土不是世界啊!佛學裏的觀念世界是世界,叫做世間;有所謂四世間,五世間等等的說法。國土在世間的觀念裏叫做國土世間,國土世間是四世間的器世間,就是物理世界;器世間的一切眾生都有生命。國土世間指中國、美國、日本國、印度等國的這些國土;我們世界上稱為國家的有一百多個,這就是國土世間。
  現在佛問須菩提,你認為所有國土上的一切眾生,有多少種心?這是個大問題,現在心理學很發達,電腦也很發達,如果要把人類的心理統計一下共有多少種,恐怕電腦也辦不了。佛說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眾生一切的心,‘如來悉知’,他說我啊!統統知道。在這個地方,他作了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同上麵這幾個有沒有關聯,他也沒有說明,隻讓我們猜。而且他這個答案作得非常高明,可是我們幾千年來的佛法,都被他老人家這個答案,打得暈過去了,很多人都解釋錯誤了。現在我們看他自說自答。


你的心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他說以佛的眼睛看來,所有眾生這些心啊,‘皆為非心’。換句話說,佛在罵人,這些眾生心裏都不是東西,也沒有心,心到那裏去了?心掉了,‘非心’根本不是心。既然不是心,佛大概又怕我們問他,那又是什麽?他趕快又說了:我的眼睛看你們啊!不是心,不是心,所以叫做心。他說世界上一切眾生的心我都知道,須菩提還來不及問,他就又說了: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並沒有說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眾生的心還不隻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螞蟻啊,小昆蟲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叫它是心。
  金剛經一開頭就講,我們一切眾生,有一個‘我執’,認為這是我,有個我,把我的現象,執著的很厲害。認為我還有個心呢!把自己所有的妄念,意識分別,煩惱,一切不實在的這些觀念、往來思想當成是真實的。人,一切眾生,犯了根本上的錯誤。我們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識的變化,都是那個真正心所起的一種現象變化而已,不是真正的心。可是一切眾生把現象變化抓得很牢,看成是心。學佛的晚課上,每天都念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今天已經過完了,這個壽命又少了一點,今天過去,今天不會再來。年輕的過去了,衰老也沒有多久的停留,所以非常的悲哀。
  其實都被現象騙了,人生永遠不斷的有明天,何必看過去呢?明天不斷的來,真正的虛空是沒有窮盡的,它也沒有分斷昨天、今天、明天,也沒有分斷過去、現在、未來,永遠是這麽一個虛空。天黑又天亮,昨天,今天,明天是現象的變化,與這個虛空本身沒有關係。天亮了把黑暗蓋住,黑暗真的被光亮蓋住了嗎?天黑了又把光明蓋住,互相輪替,黑暗光明,光明黑暗,在變化中不增不減;所以一切的用是虛妄不實的,而虛空之體卻是不增不減的;所以一切眾生,不要被變化不實的現象所騙。佛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眾生不知道,佛說是名為心,眾生自己都把虛妄不實的這個感受,執著的作用,當成為心。


永遠得不到的心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前麵這一節的結論,是佛自己提出來心的問題,由眼見到心。他的結論一切都不是心,眾生一切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像物理世界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所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這個現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覺、知覺,都是如此。可是一切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拚命想在一個不可得的三心中,過去現在未來,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因此,在座許多學佛的同學們要特別注意,你要想打坐把心定住,那還是犯這個錯誤。
  當你盤腿上坐的時候,想定住的那一個心,跟著你的腿一盤已經跑掉了,那裏可以保留啊!說我這一坐坐得很清淨,唉呀!下坐就沒有了!告訴你過去不可得,現在不可得,未來不可得嘛!誰要你保持清淨?清淨也不可得嘛!煩惱也不可得,不可得的也不可得。那怎麽得啊?不可得的當中就是這麽得,就是那麽平實。
  有一般人解釋金剛經,說般若是講空,因此不可得,就把它看得很悲觀。空,因為不可得,所以不是空,它非空,它不斷的來呀!所以佛說世界上一切都是有為法,有為法都不實在。但是有為法,體是無為,用是有為。所以我們想在有為法中,求無為之道,是背道而馳;因此一切修持都是無用。並不是把有為法切斷了以後,才能證道;有為法,本來都在無為中,所以無為之道,就在有為現象中觀察,觀察清楚才能見道。
  有為法生生不已,所以有為不可限,生滅不可滅。如果認為把生滅心斷滅了就可以證道,那都是邪見,不是真正的佛法。所謂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道理,就在這個地方。這是金剛經中心的中心,也是一切人要悟道中心的中心;這一點搞不清楚,往往把整個的佛法變成邪見,變成了斷見的空,就與唯物哲學的思想一樣,把空當成了沒有,那可不是佛法!
  佛講過去心不可得,並沒有說過去心沒有了,佛沒有這樣講吧?對不對?佛說過去心不可得,‘不可’是一種方法上的推斷,他並沒有說過去心不‘能’得,現在心不能得,未來心不能得。這一字之差,差得很遠,可是我們後世研究佛學,把不可得觀念認為是不能得,真是大錯而特錯。所以啊,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是叫你不要在這個現象界裏,去求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求無上的道心,因為現象三心都在變化。
  高明的法師們、大師們,接引眾生往往用三心切斷的方法,使你了解初步的空性,把不可得的過去心去掉,把沒有來的未來心擋住,就在現在心,當下即是。當下即是又是一個什麽?可不是空啊!也不是有!你要認清楚才行;要先認清自己的心,才好修道。
  第十八品是一體同觀,同觀是什麽?同觀是見道之見,明心見性之見。所謂了不可得,可也不是空啊!也非有,即空即有之間,就是那麽一個真現量,當你有的時候就是有,空的時候就是空,非常平實。你在感情上悲哀的時候就是悲哀,悲哀過了也是空,空了就是說這個現象不可得,並不是沒有,是悲哀過去了,後麵一定來個歡喜。歡喜的時候也是不可得,也會過去,也是空。空不是沒有,空是一個方便的說法,一個名辭而已。不要把‘空’當作佛法的究竟,這樣就落到悲觀,那不但證不到小乘之果──空,那還是個邪見,也就是邊見。所以見、思惑不清楚,是不能證果的,也不能成道的。學佛法就有這樣的嚴謹,一定要注意。
  現在有許多著作,我認為危險極了,那些佛法的著作,比殺人的毒藥還厲害,是有毒的思想,希望諸位要用真正的佛法眼光甄選,用智慧來辨別,不要走入邪見和錯誤的思想。這一品我們給它的偈子如下:


第十八品偈頌

  形形色色不同觀  手眼分明一道看
  宇宙浮漚心起滅  虛空無著為誰安

  ‘形形色色不同觀’,形形色色,物理世界各種現象是不同的,如人有胖的、瘦的、高的、矮的、黑的、白的,都是現象差別,無法相同。
  ‘手眼分明一道看’,但是以佛眼、慧眼、法眼看來,是一樣的。手眼是什麽?我們大家都看到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千隻手,每一隻手中有一隻眼睛。我常說,我們坐在這裏,外麵進來一個千手千眼的人,我們的電燈都沒用了,大概每一個人都嚇得把臉蒙起來。千手千眼代表他的智慧,無所不照,也就是代表他具有各種接引人的教育法。幫助你的手,護持你的手,救助你的手,以及觀察清楚的眼睛,千千萬萬的手,千千萬萬的眼,也隻有一個手,隻有一個眼,平等平等。
  ‘宇宙浮漚心起滅’,每一個宇宙,每一個世界,像大海裏的水泡一樣,所以宇宙不過是自性心裏起的作用。每一個思想、每一個情緒、每一個感覺,都是自性的性海上所浮起的一個水泡,生滅變化不停,自心起滅。
  ‘虛空無著為誰安’,一切法用之則有不用即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本無所住。二祖來求達摩祖師,說此心不能安,請師父替我安心。達摩祖師說你拿心來,我給你安。二祖說,覓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啊!達摩祖師說那好了,替你安好了。其實用不著他替他安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還安個什麽啊?所以說,虛空無著為誰安。那裏去安心呢?此心不須要安,處處都是蓮花世界,處處都可以安心。在平實中間,處處都是淨土,處處都是安心的自宅,因為處處是虛空,無著無住。這一品的道理,精要就在此。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福德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講到這裏,又另起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非常有趣,金剛經始終在這兩個問題裏頭轉,一個是當講到最高智慧成就的時候,馬上來一個最高潮,說要多大的福報。福、智二嚴,是佛學的名辭,一個人要從凡夫成佛,必須要有智慧的莊嚴,福德的莊嚴。有真正的福德,才能得真正的智慧。有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很不聰明,讀書沒有記憶力,領悟力也不行;這是因為福德不夠!大家都是媽媽生的,為什麽我的腦筋不行?難道投胎的時候把倉庫裏發黴的腦筋帶來了嗎?其實功能都是一樣,隻因為自己福德不夠,真正的福德,心理的健康,頭腦的健康,是要自己修持來的。
  佛問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假使有人用金剛鑽啊,金銀啊,瑪瑙啊,這些世界上最寶貴的七寶去布施,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去布施,你認為這個行為所得的福報大不大?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這是須菩提的答話。他說是啊,佛啊,假使有人這樣來布施的話,那還得了啊!將來的福報大得很咧!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佛說,你要知道,人世間認為的大福報,就是錢多,壽命長,兒女多,兒女好,樣樣都好,好得沒有再好了。可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都沒有用。所以說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現實世界拚命抓住。尤其是壽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學仙學道,長生不死。福報是有窮盡的,每個人的光榮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電筒,每個人那個電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輩子發亮是不可能的。世間的福報是不實在的,福德無實啊!所以佛說,世間的福德再多,也不過彈指之間的空花就過去了,‘以福德無故’。


無人希罕的福

  真正的福報是什麽呢?清淨無為。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清福每個人都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清閑的時候,可是一天到晚無事,閑在家裏,你閑不了啊!自己會掉眼淚,好像被社會上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沒有一個人遞一張名片來看我,都沒有人發個請帖來,也沒有人打個電話問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會享!學佛的人要先能明了這一點。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實在的東西當成實在,真的清淨來了,他也不會去享受。學佛證到了空性,自性的清淨無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報。真福報那麽難求嗎?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這個福報的時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煩惱。
  這一節為什麽插在這個地方呢?因為是指著三心不可得來的,要了解到三心不可得這個境界很難;要想修證到這個境界,一定要有真正的福報才行。佛學的基本第一步,講到人生要修行則暇滿之身難得。開始時我們已經講過,暇滿之身就是健康有閑,可是世界上的人有清閑不肯享受,有好身體,他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閑暇滿,他自己反而悲哀起來。所以說,‘顛倒眾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下麵是我們給它的結論偈子:


第十九品偈頌

  浮圖樓閣立中天點滴功勳豈自然
  倒卻刹竿回首望繁華散盡夢如煙

  ‘浮圖樓閣立中天’,浮圖是塔,造一個佛塔,七層的叫七級浮屠。中國人有一句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做了一件好事,救了別人一命,等於獨資蓋了一個廟一樣。事實上這話是佛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有為功德。
  ‘點滴功勳豈自然’,有為功德要慢慢一點一點做,今天做一點好事,每天做一點好事,累積起來,等於人獨資蓋一個廟子。蓋這個廟子也是一天一天把它蓋成功的。但是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到現在都沒有了。
  ‘倒卻刹竿回首望,繁華散盡夢如煙’。梁武帝一生造了幾百個廟子,武則天一生又造了幾百個廟子,都沒有了;所以迦葉尊者有一天跟阿難講,怎麽樣能夠見道?把門口的刹竿先倒下來,就能夠見道。
  我們每個人門麵都有個自我貢高的刹竿,把這一念打掉以後,大福報就來了,就見到空性。人世間這一切的福報,甚至當皇帝的大福報,都是繁華散盡夢如煙,一切繁華,過目雲煙就散了;散了以後,你說留一點影像好不好?一切是夢,連夢都沒有,夢都像煙一樣的過去了。所以佛說,‘以福德無故’,他說真正得一個大福報,得到什麽?大福報是你證到了空性,悟道而成佛,這才是大福報,大成就。
  但是要想悟道成佛的話,就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一切福德,來培養這個智慧。智慧不是光靠讀書,或靠兩個腿子在那裏咬緊牙根熬得出來的!那個持戒修定,咬緊牙關熬腿子,不過是修福德,修有為福德的一種而已。無為福德,處處都是,而你自己智慧不能到達,修不成。所以學佛果然是真智慧,這個培養智慧的福德,又是一切善行的功德所完成的。
  這一點千萬要注意!不要聽到佛法是智慧之學,然後嘛,好事不做一件,那就不是真的智慧;換句話說,如果有真的智慧,自然要作好事了,智慧與善法是不二而一的。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大丈夫相

  【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金剛經的上半部,都是須菩提編出來的問題,及佛的答覆。到了下半部,佛自動的說了,怕他不懂,一步步的說。金剛經開始,佛吃飽了飯以後,想打坐,想休息,碰到須菩提不懂事,拚命問問題。他慈悲來了,幹脆不打坐,一點一點給你講吧!我們仔細看看,金剛經就是這樣一本書嘛!前麵已經一層一層講過,三十二相都不是如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下麵他又婆婆媽媽的,很慈悲的,就怕你不懂,再說的又是這個。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佛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你注意啊,這裏用‘佛’,不用如來了。有些地方,他用如來如去的,有些地方他用佛呀佛的,每一個字都要注意,不然金剛經是白念了。
  這裏的佛,代表佛的報身、肉身。佛的報身很漂亮啊!盡管餓了十二年,仍是很漂亮。佛是一個美男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阿難就是因為看到佛那麽漂亮,才跟隨佛出家的;結果被佛罵了一頓,罵阿難出家是為了好色。佛就是具足色身,大丈夫相,與一切常人不同;不但有三十二相,還有隨之而來的八十種好,是普通人所沒有的特點,這個叫做‘具足色身’。
  當人成佛的時候,就要具備大丈夫相,佛經上很多地方讚歎大丈夫相之重要,等於佛經上很多地方說,女性要成佛的時候,必須先要轉男身,轉大丈夫相,才能成佛。但是有幾本大乘經典,佛都吃癟了,碰到河上女,碰到勝蔓夫人,都是結過婚,而且生過孩子,但卻即身成佛。她們把佛當麵說了一頓,佛說:‘如是如是 ’,夫人啊,對的,沒有什麽分別相,女性也可立地成佛,也不須要轉男身。所以不要落在小乘知見上。現在這個金剛經,佛又把女性不能成佛的說法推翻了。佛,可不可以具足色身而見呢?你看到三十二相,那個相貌堂堂的,叫做佛嗎?須菩提說:‘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大家天天想見佛,如果你打坐看到佛來,那個絕對是魔,不是佛。佛吃飽了飯在那裏打坐,他不想來看你,隻有你去看他差不多。所以,千萬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觀念來看佛。佛接著說:
  ‘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這是真正告訴你佛法的奧秘。他說一個真正得道的人,佛經上講,一得了道,他就現出來大丈夫相,就有特別的相,這個叫做具足色身。色就是肉體的四大,地水火風,平常我是這樣告訴你,但是真正的道理,‘即非具足’,是不可以著相的,有形有像都不是啊,因此叫做‘具足色身’。


世上的肉身菩薩

  什麽道理呢?得道的人,自然有一股道相,那個道相不是在這個形象上見的。譬如我經常告訴年輕的朋友們,當年在大陸的時候,看見過幾位有成就的老師,有成就的和尚。有個師父,人家都曉得他是肉身菩薩,有人叫他肉身羅漢;那個樣子難看到極點,兩個眼睛比銅鈴還要大,露光的,他還戴起近視眼鏡,怪裏怪氣;鼻子有大蒜那麽大,兩個大眼睛,配了個大蒜鼻,嘴吧快彎到耳朵邊了,牙齒細得像玉米,小小的。反正啊,五官分析起來一無是處,可是長在他臉上,愈看愈可愛,愈看愈莊嚴。走路搖搖擺擺的,但是覺得很莊嚴。他的衣服幾十年也不換洗,一身都是□子,養起來就那麽抓,有徒弟看到□子爬出來了,他還說不可以殺生,就是這麽一個怪人。
  還有一個和尚,幾十年不洗澡不洗臉,不洗腳的,他睡覺的地方有一個帳子,大概也幾十年沒有洗了,連眼洞都沒有了,隻有灰塵。他睡覺也在裏頭,打坐也在裏頭。有一天我要離開了,向他告辭,他正在帳子裏打坐。他說:我也懶得出來送你,你過來我有話給你說。這下要我的命!非要把頭伸進他帳子裏去不可,我也是個有潔癖愛幹淨的人,可是師父之命,隻好硬著頭皮把頭伸進去。結果發現這個帳子裏清香,是什麽花香,也講不出來,一股清香,頭伸進去就不想出來了,心裏有個感受,有道的人確實不同。
  另外我當年在西藏看到一個活佛喇嘛,他喜歡喝我們中國茶,漢人賣到邊疆的茶,都是最粗的茶,加上牛油、酥油叫做酥油茶,一半油一半茶,喝慣了的很好喝,你們沒有喝慣的,一定第一口就吐掉了。他隻有一個缽盂,吃飯喝茶都是這一個,招待客人也是這一個,幾十年也不洗,其髒無比。有時候我們去看他,因為他有神通,他覺得與你有緣,看得起你,他就把自己喝的那個茶盂,給你喝一口。有些人是怕髒,有些人是恭敬,不敢喝。你怕髒也好,恭敬也好,他都知道。你恭敬的,叫你勉強喝一口,據說喝了這一口,消滅了好多的罪業。有些人怕髒,他就罵了,你的嘴也是肉做的,我的嘴也是肉做的,你為什麽不用我這個碗啊?這一類的人,仔細一看他,非常莊嚴,那個莊嚴不在鼻子上,不在眼睛上,五官上看不出來,他有一股道氣,也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真正成佛的人,不應該以具足色身見;在他的身體上找他的道,那是找不到的。當然,一個得了道的人,氣質一定起了變化,肉身一定也起了變化,自有道氣,色相莊嚴。但是‘即非具足色身’,你不要著相,這個肉體的身還是有生滅的,‘是名具足色身’,所以叫做具足色身。這個具足色身,要注意,就是肉體之身。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第一個具足色身是實質的,肉體的這個身體叫做具足色身,所謂的報身。但是第二個問題來了,可不可以著相來看?譬如說,眼睛裏忽然看見佛站在你前麵,這是相,現象。他問須菩提,可不可以著相呢?須菩提當然說不可以,這個問題,金剛經前麵已經說過了,不應該落在宗教偶像的觀念,不應該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什麽理由?

  【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真正的佛,是見到法身,才是見到真正的佛。什麽是法身?了不可得,一切無相,法身無相,也沒有境界。如果你在一個境界上,就已經有所住,有所著,就不能明心見性。一切相皆空,才能明心見性,才能見到佛。我們這一節的結論如下:


第二十品偈頌

  形象由來不是真  都依心色起閑因
  可堪舉世疑狂客  偏向枯樁境裏尋

  ‘ 形象由來不是真’,這個形象是一切虛妄偶然的存在,不是真的。但是物質世界與形象是那裏來的呢?‘都依心色起閑因’,唯心是道,心物一元,是心的力量生成了這個形象。‘可堪舉世疑狂客’,佛法本來叫你不要著相,不要執著物質世界的東西,可憐這個世界上,這一班沒有智慧的凡夫眾生們,‘偏向枯樁境裏尋’,偏偏都向那個枯了的樹樁裏頭去找。我們打起坐來,一念不起,等於是個枯樁,這個枯樁有個典故,就是雪竇禪師的一首詩:

  一兔橫身當古路  蒼鷹一見便生擒
  可憐獵犬無靈性  隻向枯樁境裏尋

  一隻兔子橫躺在一條路上,打獵的時候,老鷹在空中一看,大路中間躺著一隻兔子,這個老鷹衝下來就把兔子叼走了。可憐獵犬無靈性,打獵的時候,那個獵狗靠鼻子聞,跑過來聞了半天,到處找兔子。隻向枯樁境裏尋,隻好向枯樹根的空洞裏拚命找。雪竇禪師是禪宗的大師,罵世上這一班學禪宗的人,參公案啊,參話頭啊,都像這個獵犬一樣,隻向枯樁境裏尋。
  如果是大智慧的人,會像那個老鷹一樣,空中一亮,就把兔子叼上去了,這個境界就空了。我們後麵的獵狗勤快得拚命跑,轉啊轉啊,跑啊跑啊,就在那裏找這個境界,找一個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