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腰的園子

種花種菜做園子的手記,當然了,要看我有沒有時間記下來。。。
正文

常見室內觀葉植物 2

(2006-03-23 09:44:06) 下一個
(九)垂枝榕 (Ficus)

  垂枝榕又稱垂葉榕、小葉榕、細葉榕,為桑科榕屬木本觀葉植物。 

  垂枝榕在原產地為喬木,盆栽高度一般為0.5-0.3米。其莖幼時為淡綠色,成熟時為灰白色或棕褐色;枝條細而下垂,莖枝上度有氣生須根;葉革質,光亮,卵圓形,長510厘米、寬35厘米。其園藝品種很多,如斑葉小葉榕、斑葉垂榕、銀邊垂榕、金葉垂榕等。這些品種在綠葉上有的有金黃白色斑塊,有的有銀色鑲邊,有的有金黃色斑塊等,色彩極其豐富。 

  垂枝榕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為典型的熱帶觀葉植物,在我國引種栽培廣泛。其生態習性是喜溫濕潤及光亮環境。 

  垂枝榕通常用扡插和高壓繁殖。扡插一般於春末夏初及秋季氣溫較高時進行。扡插時選擇12年生木質化枝條,剪取515厘米作為插條,上部保留34片葉片,並剪去葉片的一半;為防止樹液流出,可將切口浸於水中或沾上木炭粉;將插條1/3-1/2插入已備好的河沙或珍珠岩培成的插床中,保持插床濕潤,並注意噴霧。在2530℃溫度及半陰條件下,一個月左右可以生根盆栽。對於斑葉品種,其扡插生根較難,可用低濃度的生長素(如50×10¯5 吲哚乙酸、吲哚丁酸或生根粉)處理插條下部,以促進其生根。高壓繁殖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一般選擇兩年生枝條,先在枝條上做環狀剝皮(寬11.5厘米);稍晾幹後再用潮濕苔蘚、泥炭土等包在傷口,並用塑料薄膜包紮上下兩端;約經12個月,生根完好後剪下枝條上盆種植。與扡插繁殖相比,高壓繁殖苗成型快,但繁殖係數較低。 

盆栽垂枝榕用土以普通園土為主,摻和1/5的腐葉土及少量河沙,同時配以少量農家肥作基肥。垂枝榕生長速度較快,一般生長季每月施12次液肥,以促進枝葉繁茂。但斑葉品種施肥時應減少肥料中的氮 素含量,以免氮肥過多使斑紋變淺或消失,影響觀賞效果。秋末及冬季可少施肥或不施肥。生長期中必須以常澆水,夏季需水量更多,更須經常向葉麵噴水;春秋季保持盆土濕潤;冬季待盆土幹燥時再澆水,盆土過濕容易爛根。垂枝榕喜光,平時應盡量使其接受充分的陽光,以保證正常生長及葉麵濃綠,尤其斑葉品種,若光線太弱容易使斑紋不清晰,甚至造成落葉。垂枝榕因品種不同,其耐寒能力也不一樣:一般青葉品種耐寒力強,越冬溫度為35 ;斑葉品種耐寒力差,越冬溫度要稍高,要求78℃左右,溫度太低容易引起落葉。

垂枝榕葉片較小,葉色濃綠,枝條下垂且茂密,樹姿優美,是著名的喜陽但較耐陰觀賞植物。常作喬木狀盆栽,用作大堂、會議室、門廳等處美化布置。一般在室內觀賞12個月後移至光線較強的地方,待其恢複一段時間再用。也可較長時間地放在明亮室內栽培欣賞。

(十)琴葉榕 (Ficus lyrata)

  琴葉榕為桑科榕屬木本觀葉植物。

  琴葉榕為灌木或小喬木,莖幹直立,分枝少,尤其幼年時很少分枝(摘心處理可分叉)。高可達12米。葉互生,紙質,呈提琴狀,故名琴葉榕;葉長可達4050厘米、寬2030厘米,淺綠或深綠色;葉緣稍呈波浪狀,有光澤,葉柄及背灰白色茸毛。

  琴葉榕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性喜高溫濕潤,喜陽也耐陰。

  琴葉榕一般用扡插或高壓繁殖。扡插時選12年生枝幹,在其離盆土麵2030厘米處剪下,將條切為34節莖段,作為插穗,每段插穗留一片葉,並將葉片剪去2/3-3/4,以減少水分蒸發;先將插穗傷口浸於水中或用草木灰等沾傷口,以免樹液流出;插穗插於以河沙或珍珠岩培成的插床,並注意保持播床溫度及周圍較高的空氣濕度。在2530℃溫度下一個月左右可以生根。經過截幹後的植株,在由於破壞了其頂端優勢,莖幹節位隱芽可萌發新梢,並可形成分叉樹形;待新梢老化後可再行剪取扡插。高壓繁殖法也是琴葉榕繁殖的常用方法,具體操作方法參見垂枝榕。

 琴葉榕盆栽常用泥炭土1份、園土1份、河沙1份混合作為基,同時加少量腐熟基肥。由於其葉片寬大,需肥量較大,所以生長和季一般12周須施液肥或顆粒複合肥,以促進植株生長和葉片濃綠;秋末及冬季一般不施肥。春夏季琴葉榕生長量較大,所需的水份較多,須給予充足水分,同時增加葉麵噴水。琴葉榕適於半陰環境下生長,夏季要避免陽光直射,以免灼傷葉片,使葉片失去光澤。但光線太弱,植株生長細弱,所以必須給其較明亮的光線,以利生長健壯。生長季一般在50%遮陰度下生長較好。與其它榕屬植物相比,琴葉榕耐寒力相對較弱,越冬溫度為8℃。為了提高其耐寒力,除了秋末及冬季控製澆水量外,可於冬季來臨前一個月左右增施磷鉀肥。

 琴葉榕葉片寬大、奇特,且株形生長 規則,級人以大方莊重之美感,同時富有熱帶情調。它常作中小盆栽培,是近年來從國外新引進的優良室內盆栽觀葉植物,很受歡迎。它耐陰性很強,特別適合家庭室內及賓館等光線較弱的環境綠化裝飾。

(十一)橡皮樹 (Ficus elastica, rubber tree)

  橡皮樹又稱印度榕、印度橡膠,為桑科榕屬常綠木本觀葉植物。 

  橡皮樹葉片較大,厚革質,有光澤,圓形至長橢圓形;葉麵暗綠色,葉背淡綠色,初期包於頂芽外,新葉伸展後托葉脫落,並在枝條上留下托葉痕。其花葉品種在綠色葉片上有黃白色的斑塊,更為美麗悅目。

  橡皮樹原產印度及馬來西亞等地,現我國各地多有栽培。其性喜高溫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也能耐陰但不耐寒。

  橡皮樹常用扡插和高壓繁殖。扡插繁殖比較簡單,極易成活且生長快。一般於春末夏初結合修剪進行。選擇一年生木質化的中部枝條作插穗,插穗以保留三個芽為準,剪去下麵的一個葉片,將上麵兩個葉子合攏,並用塑料綁好,或將上麵葉片剪去半葉,以減少水分蒸發;為了防止剪口乳汁流失過多而影響成活,應及時用草木灰塗抹傷口;將處理好的插穗扡插於河砂或蛭石為基質的插床;插後保持插床有較高的濕度,並經常向地麵灑水(但不能積水),以提高空氣濕度。在1825℃溫度、半陰條件下,約經23周即可生根。家庭中使用高壓也比較方便,成功率也高。高壓時選擇二年生枝條,先在枝條上環剝11.5厘米寬;再用潮濕苔蘚或泥炭土等包在傷口周圍最後用塑料薄膜包緊,並捆紮上下兩端;12個月後,即可將生根枝條剪下上盆。

  橡皮樹盆栽時宜用1份腐葉土、1份園土和1份河砂,並加少量基肥,配成培養土。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生長甚快,每510天可生出一片葉子,在這期間必需保證充足的肥料和水分。一般每月施12次液肥或複合肥,同時保持較高的土壤濕度。入秋後,逐漸減少施肥和澆水的次數,以促進植物生長充實,利於越冬。橡皮樹喜強陽光,春到秋季整個生長季應放在陽光下栽培,冬季亦應放在較強光線處;但它也能耐陰,在室內低光照下栽培,也較好。另外,為了使植株生長勻稱,保證良好的株形,在幼苗長到5080厘米高度時實行摘心,以促進側枝萌發;側枝長出後選35個枝條,以後每年對側枝短剪一次,23年後即可獲得株形完整、圓渾豐滿的較大型植株。

橡皮樹葉片肥厚而綺麗,葉片寬大美觀且有光澤,紅色的頂芽狀似伏雲,托葉裂開後恰似紅纓倒垂,頗具鳳韻。它觀賞價值較高,是著名的盆栽觀葉植物。橡皮樹雖喜陽但又耐陰,對光線的適應性強,所以極適合室內美化布置。中小型植株常用來美化客廳、書房;中大型植株適合布置在大型建築物的門廳兩側及大堂中央,顯得雄偉壯觀,,可體現熱帶鳳光。

(十二)冷水花 ( Pilea cadierei)                        

冷水花又稱透明草、花葉蕁麻、白雪覃,鋁葉草,為蕁麻科冷水花屬多年生常綠草本觀葉植物。

  冷水花植株高530厘米,莖葉稍多汁,莖膨大,節間生根,多分枝。葉卵圓狀橢圓形,先端尖,邊緣上部有淺齒、下部常全緣;葉長35厘米、寬23厘米,呈十字對生;掌狀三出脈,三條主脈之間有銀白色縱向寬條紋,條紋部分突起,脈稍凹陷,葉背淡綠色,聚傘花序腋生,單性同株,淡綠色,不明顯。

  冷水花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林下。在散射光下生長良好,耐寒性不強,怕霜。

  冷水花以扡插或分株繁殖。通常在春秋兩季剪取植株的頂枝或莖約23節作插穗,去掉下部葉片數枚,插於沙床,放陰濕處或用塑料薄膜保濕。在2025℃下兩周左右發根。長出新梢後注意摘心,促其分枝,使植株更豐滿。春秋季將生長茂密的盆栽進行分株亦可獲得新植株。

  冷水花盆栽培養土以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最好。一般可用園腐葉土、泥炭土、河沙等量混合配製作為基質。它生長快,一般每年至少在春天換盆一次。在生長季每月施12次液肥或顆粒花肥,但要注意不要將肥料觸及葉麵,最好在施肥後用水輕灑,以洗去葉麵上可能沾到有肥料。生長勢減弱的植株應及時扡插更新,否則會影響觀賞效果。它需要較強的散射光,避免強光照射。若光線太強,葉處易被灼傷,且葉色泛黃,葉上白色斑塊也不明顯,會降低觀賞價值;光線太暗則葉色變淡、斑紋變綠。所以,一般在光線稍強的環境中栽培。夏季應遮去70%陽光,冬季少遮光或不遮光。其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它喜濕潤,生長季節在經常保持盆土潮濕,空氣相對濕度保持60%左右,幹旱季節應經常向葉麵及周圍環境噴水。

冷水花是一種葉片花紋美麗的小型盆栽觀賞植物。其綠色葉片脈間銀白的條斑,似白雪飄落,甚為美觀。它十分耐陰,適於中小盆栽培,在較明亮的室內可常年栽培觀賞,是一種很容易栽培的觀葉植物。配上淡黃色或紫紅色的花盆,置於茶幾、案頭、花架以及懸吊於屋角、窗邊都很合適,且秀雅別致;同時它還是布置室內花園中不可多得的地被植物材料。

(十三)虎耳草 (Saxifrage,Creepinp Rockfoil)

  虎耳草又稱金錢吊芙蓉。為虎耳草科虎耳草屬多年生草本觀葉植物。

  虎耳草為中小型陰生觀葉植物,株高1540厘米,植株基節部有垂吊細長的匍匐莖,頂端生有小植株。全株密被短茸毛;葉片數枚,基生,近腎形;葉長36厘米,寬37厘米;葉緣淺裂,有鋸齒;葉表暗綠色,且具明顯的寬灰白色網狀脈紋,葉背紫紅色。圓錐花序,花稀疏,白色小花不整齊,花其45月。

    虎耳草主要原產於我國及日本、朝鮮,廣泛分布於台灣、華南、西南至河南南部等山區陰濕地。其性喜溫暖而稍涼冷、半陰的環境。

  虎耳草用分株繁殖。當植株生長至一定大小時,母株發出的匍匐莖的末端常會長出小植株;可在春末至秋季將小植株剪下,集中在一個較大的花盆中,加蓋玻璃或塑料薄膜,注意保持較高的濕度;待根係長好後再分栽到小盆中。也可將剪下的幼株直接種在小盆中,將小盆放在陰濕處,兩周左右可恢複生長。

  虎耳草盆栽以富含有機質且排水良好的非常複雜質壤土為最好,可用腐葉土 、泥炭土、河沙等量混合而成。除在種植時施少量腐熟基肥外,生長季每月施液肥12次。它喜溫暖,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但花葉品種耐寒力較差,越冬溫度為15℃。它喜陰濕,生長季需要較高的濕度,盆土須經常保持濕潤而不積水,夏季除適當澆水外,以噴霧提高空氣濕度;春夏季開花後有一短暫的休眠期,此時可適當少澆水,保持盆不幹即可,術濕易腐爛。虎耳草要求在半陰條件下栽培。光照太強,易使葉片灼傷;光線太弱,葉片色彩不鮮豔,所以光照強的春季一般遮陰50%60%,冬季給予較明亮的散射光。

虎耳草株型矮小,枝葉疏密有致,葉片淡雅美麗,是優良的室內觀葉植物。它極適合室內作小盆栽種植布置,亦可作吊盆種植,用以美化裝飾。

(十四)變葉木 (croton, garden croton, variegated laurel)

  變葉木又稱灑金榕,為大戟科變葉木屬觀葉植物。

  變葉木為常綠灌木,株高12米。單葉互生,全緣或分裂,厚革質;其葉形多變,自卵圓形至線形,有的扭曲微皺,有的呈螺旋狀,有的大葉頂端又生小葉,具有長葉、母子葉、角葉、螺旋葉、戟葉、闊葉、細葉等七種類型;葉色為深淡綠,有紅、黃、紫、褐、橙、青銅等不同深淺的斑點、斑紋或斑塊,變化大,鮮豔奪目。花小,不顯著,單性,黃白色,沒有觀賞價值;蒴果球形,白色,我國極少見到結果。目前栽培的絕大多數品種是由雜交培育出來的園藝品種,有120多種。

  變葉木原產於印度尼西亞、澳洲及印度等熱帶地區。其性喜高溫高濕,夏天可適應30℃以上高溫,對光照適應範圍較寬,不耐寒,怕幹旱。冬天氣溫要求保持15℃以上,低於10℃容易發生脫葉現象。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以稍粘質、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為佳。

  變葉木多用扡插繁殖,有時也用高壓繁殖。扡插多於59月氣溫較高時進行。剪取12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枝條810厘米,去掉下部葉片,用溫水洗去切口的乳汁;稍幹後插於粗沙或蛭石的插床上,用塑料薄膜遮蓋,並經常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一般25℃左右的溫度下23周左右可以生根。當新葉長出後即可上盆種植。對於難以生根的品種或為了矮正母株樹形,可采用高壓繁殖。一般在夏秋季在枝條上做環狀剝皮,然後包以水苔等,經一個月左右行生根後切下種植。

  變葉木盆栽可用園土3份、堆肥1份、河沙1份混合作為基質。510月生長期間應給予較充足的水分,每天向葉麵及地麵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和葉麵光潔。每兩周施一次腐熟液肥。施肥時注意氮肥不可太多,否則葉片變綠,暗淡,不豔麗。秋末及冬季逐漸減少澆水量,並且少施肥或不施肥,以免抽長新梢;否則,容易受凍。變葉木對光線適應範圍較寬,但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及獲得較高觀賞價值的性狀十分有利,所以除了炎熱烈下須適當遮陰外,春、夏、秋三季在露天光照條件下葉片的顏色變得更美麗;若長期缺光或光線不足,葉色缺少光澤、不豔麗,且容易落葉。變葉木喜溫暖,怕寒冷,葉色如保護不好極易以生凍害而引起落葉。在枝條上也會出現水漬狀或變色;第二年春季切開這些受害枝條,如有乳汁流出,表示該植株尚未枯死,還有抽芽再生的可能,對此可剪去枯枝,重新換土種植,加強管理,即可萌生新芽新枝。

變葉木是一種珍貴的熱帶觀葉植物。其奇特的形態、絢麗斑讕的色彩招人喜愛。在華南一帶可用於公園、綠地和庭園的美化與彩化;同時它也是良好的盆栽觀葉植物,可用以美化房間、過道、廳堂和會場,美化裝飾效果良好,可體現熱帶情調。但它不甚耐陰,一般在室內有較強散射光處擺設較宜,且時間不宜超過23周。

(十五)一品紅 (Common Poinsettia)

一品紅又稱聖花、猩猩木、象牙紅,為大戟科大戟屬熱帶觀葉植物。

一品紅為常綠灌木。莖直立,光滑,含有乳汁;嫩枝綠色,老枝淡褐色。單葉互生,橢圓形至披針形。生於下部葉卵狀橢圓形,綠色,全緣或具淺裂,背有柔毛;上部的苞葉較狹,生於花序下方,輪生,呈葉片狀披針形,開花時呈鮮紅色、白色、淡黃色和粉紅色,色彩鮮明,其中紅色最為常見,是觀賞的主要部分。花序頂生,花小,杯狀。除一品紅外,園藝栽培的還有其它變種與品種,如一品白、一品粉、美洲一品紅、重瓣一品紅等。

一品紅原產於墨西哥、中美洲及非洲熱帶地區,現我國各地都有栽培。  其性喜溫暖濕潤,喜光,不耐寒,生長 適溫為2530℃。對土壤的要求不嚴,適於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

一品紅繁殖以扡插為主。用老枝、嫩枝均可扡插,但枝條過嫩則難以成活。一般多在23月間選擇健壯的一年生枝條,剪去長812厘米作插穗。為了避免乳汁流出,剪後立即浸入水中或沾草木灰,待插穗稍晾幹後即可插入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或粗沙中,土麵留23個芽,保持濕潤並稍遮陰。在1825℃左右溫度下23周可生根,再經約兩周可上盆種植或移植。小苗上盆後要給予充足的水分,置於半陰處一周左右,然後移致早晚能見到陽光的地方鍛煉約半個月,再放到陽光充足處養護。

一品紅盆栽可用園土2份、腐葉土2份和堆肥1份混合作基質。它喜光,須置於陽光充足處,但夏季最好移至稍陰處。生長 期須充分澆水,使土壤經常保持濕潤,不宜過幹過濕。如土壤濕過大,常會引起根部發病腐爛;如土壤濕度不足,則導致落葉,故須注意均勻澆水。盛花時要減少澆水量,如澆水過量會導致落葉。生長旺季需大量養分,49月每周施液肥一次,追肥以清淡為宜,忌施濃肥;花蕾出現後在接近開花時宜增施磷鉀肥,以促進苞片生長及苞片色澤鮮豔。開花後將溫度降到1215℃左右可延長開花期。

一品紅植株生長較快,須行修剪整形。一般在基部留35節,其餘剪去,以促其抽發分枝;待分枝長15厘米時也可再行修剪一次。修剪至立秋前後結束,然後可進行整形、拿彎造型。拿彎一般在枝條上至18厘米左右時開始,每次拿彎前兩天就不要澆水,使其枝條略萎蔫,這樣不易折斷。操作時間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進行,因為這段時間枝條柔軟,容易彎曲。拿彎時,用細繩把枝條拉成弓形,並予以固定。可按不同的方向隔一段時間拿彎一次,把枝條扭綁成左右盤旋的螺旋狀,使植株變矮。最後一次拿彎應在開花前20天左右。拿彎造型時注意強枝應放在周圍、弱枝應放在中間,強枝向下彎曲程度要大些,同時要防止折斷枝條,以免造成死彎。通過拿彎造型可使植株枝葉分布均勻,高矮一致,開花整齊,整個株形豐滿美觀。此外,用生長矮壯素B9CCC進行葉麵處理或土壤澆灌,也可以達到縮短節間、矮化株型的目的。

一品紅為短日照植物,自然開花期在12月。如欲使其提前開花可用短日照處理。一般每天保持日照9小時,單瓣口吃品種遮光4555天即可開花。如要其在國慶節開花,須於8月上旬開始定時遮光處理,處理期須適當增加施肥量,尤其磷肥,這樣才能花大葉茂。

一品紅苞片色彩鮮豔,花期長,一般可長達34個月,且花期正值聖誕、元旦,所以它除了可在庭園中栽培種植外,最適宜盆栽種植,作為陽台、客廳、會議室等處綠化裝飾材料。

(十六) 馬拉巴粟 (Guyana Chestnut  Pachira aquatica, Money tree)

馬拉巴粟又稱瓜粟、中美木棉,俗稱發財樹,為木棉科瓜粟屬熱帶觀葉植物。 

馬拉巴粟為常綠喬木,自然狀態下高可達十餘米。莖的基部自然膨大如鼓槌,甚為奇特。掌狀複葉互生,吃葉柄長1028厘米;小葉47片,橢圓狀披針形,全緣,先端尖,長920厘米、寬27厘米,羽狀脈,小葉短柄;新葉淡綠色,成熟葉墨綠色並有革質。花單生葉腋,花期78月,小苞片23枚,花朵淡黃綠色;子房上位,蒴果長圓形,5瓣裂。從高大的果樹變為盆栽的室內綠化植物在國外也是十多年的事。

馬拉巴粟原產於墨西哥,我國台灣島現已批量種植生產,大陸近年來也已引種,且多以盆栽種植觀賞。其性喜高溫和半陰環境,膨大的莖能貯存養分和水分,因麵具有較強的抗逆性,耐旱、耐陰,對土壤要求不高,容易栽培。

馬拉巴粟多用播種繁殖,也可用扡插繁殖。播種宜用新鮮種子,其種子如板粟,秋天成熟後采摘,將殼去除即播下,在上麵覆蓋細土約2厘米厚,然後放置在半陰處保持一定的濕度。播後一周左右可發芽。種子發芽率高,且實生苗生長迅速,幹基部會自然肥大,十分美觀。春季也可利用植株截頂時剪下的枝條,扡插在蛭石或粗沙中,保持一定的溫濕度。約一個月左右,可生根成活,但扡插苗的基部不會膨大。

馬拉巴粟盆栽養護也較簡單。一般用疏鬆的園土加少量複合肥作為基質。小苗上盆或地栽種植後,由於它的頂端優勢明顯,如不摘心就會單杆直往上長;但隻要剪去頂芽,很快就會長出側枝,莖的基部也會明顯膨大起來。馬拉巴粟適應性強,喜光又能耐陰,入夏時予以遮陰,保持50%的光照即可。如在烈日下暴曬,則葉尖葉緣易枯焦、葉色泛黃。在室內栽培觀賞宜置於有一定散射光處。如光線過暗,則抽長的新梢及新葉不易老化,從而出現黃化或枯爛。其生長適溫為2030℃,溫度低至10℃也能適應。但溫度不宜低於5℃,否則容易 發生寒害,輕者造成落葉,重者可能造成一線希望死亡。生長期要保持盆土濕潤,不幹不澆。如水分過多或積水,則生長不良或根莖腐爛;但土壤已不宜太幹,尤其晴天空氣幹燥時還須適當噴水,以保證葉片油綠而有光澤。生長季每月施餅肥水或複合肥12次,同時追施適量磷鉀肥,以促進莖幹基部膨大。

盆栽馬拉巴粟多把樹幹編辮種植。具體做法是:待播種苗長高至2米左右時,約在1.5米處截去上部,使其成光杆,然後從地下掘起,在半陰條件下讓其自然晾幹12天,使樹幹彎得柔軟而易於彎曲。接著用繩子捆緊同樣粗細的幾植株的基部,並將其樹幹編成辮狀,放倒在地上,用重物壓住,使其形狀固定,這樣將來能直立向上。編好後可將植株繼續種於地上,讓它生長一段時間,使莖幹生長粗壯、辮狀充實整齊;也可直接上盆種植,讓它生長枝葉。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三龍五龍七龍等即是用3株、5株、7株馬拉巴粟植株經打編成辮狀後種植種植於盆中,使其身價倍增。這些產品目前大多從台灣整好型後直接運進大陸種植,大陸南方各省區開始開展這項工作。

馬拉巴粟樹形似傘狀,樹幹蒼勁古樸,莖基部膨大肥圓,其上車輪狀的綠葉輻射平展,枝葉瀟灑婆娑,極其自然美,觀賞價值很高。尤其用其打編後栽培利用,煞是好看,提高了觀賞價值,增強了裝飾效果。同時由於其對光的適應性強,較耐陰,栽培養護簡單,極適合室內栽培。盆栽種植用於家庭、商場、賓館、辦公室等 室內綠化美化裝飾,可取得較為理想的藝術效果,堪稱室內美化的植物新秀。用其美化廳、室,富有南國海濱鳳光,並且寓意發財給人以美好的祝願。

(十七)白汾藤 

白粉藤又稱菱葉粉藤、假提、葡葉吊蘭,為葡萄科白粉藤屬多年生藤本觀葉植物。

白粉藤蔓生,枝條柔軟下垂或呈爬藤狀。掌狀複葉,小葉3枚;每片葉長35厘米,兩邊2枚小葉相等,中間小葉較大,勞動保菱形,有短柄,中葉柄較長;新葉常被銀色的茸毛,成熟葉呈亮綠色或深綠色,葉背有棕色小茸毛。莖蔓節位上長有卷須,卷須末端分叉彎曲。

白粉藤原產美洲熱帶地區,廣泛分布於世界各熱帶至溫帶地區。同屬植物約200種,有少數幾個種作為觀賞植物栽培 。除白粉藤外,還有錦葉葡萄藤等。其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

白粉藤用於扡插繁殖。通常在春、夏、秋三季選擇一年生的半木質化頂梢或側枝作插穗。剪取長1015厘米,把下部葉片一半剪去,插於蛭石或泥炭土和粗沙混合的基質中,溫度保持2530℃。經10天左右即可生根。也可將插條插於水中(注意保持水的清潔),待生根後盆栽。 

白粉藤盆栽可用3份園土、2份腐葉土混合作為基質,也可用泥炭土、腐葉土加1/4河沙土和少量基肥作為為基質。栽培多年的老植株,可結合重修剪於早春新芽大量生長之前進行換盆。換盆時去掉部分老根和舊培養土,用新土重新盆栽。生長季節每12周施一次液肥。夏季澆水要間幹間濕,最好每天向葉麵噴霧,以利生長;冬季澆水應稍噴水,以防葉片卷曲和紅蜘蛛為害;其它季節也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白粉藤適於明亮光照環境,在較陰暗處也可適應;忌直射陽光,如強光直射則會出現燒褐斑。一般室溫下即可生長,在1016℃環境下仍可見其生長。但冬季溫度低於5℃,容易受寒,葉片變黃、失去光澤,甚至脫落。白粉藤的病害以白粉病常見,大部由於澆水過多、通風不良引起,在生產關係冬季尤其要注意。家庭栽培,每23周清洗一次葉麵,以去除煙塵,保持葉片光亮。該植物往往生長很快,枝條過長,要經常修剪零亂的枝條,引導枝條伸展,以保持良好的株形。

白粉藤枝葉繁茂,葉色濃綠光亮,嫩芽披銀白色柔毛,富有浪漫灑脫情調。適於中小盆種植懸吊栽培,用於美化書房、客廳及臥室等;亦可立支架,使其蔓繞支架上生長,極富有野趣,頗耐觀賞。對光線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可以有明亮散射光的室內長年欣賞,在陰暗的室內也可連續布置46周或更長時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