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所有資料及照片均轉自各個網站 ,僅供個人參考之用.------綠腰
(一)腎蕨 (Nehprolepis cordifolia) 腎蕨又稱蜈蚣草、圓羊齒、篦子草、石黃皮,是腎蕨屬多年生常綠草本觀葉植物。 腎蕨為中型地生或附生蕨,株高一般30-60厘米。地下具根狀莖.地 部(即從根莖上長的葉)呈簇生披針形,葉長30-70厘米、寬3-5厘米,一回羽狀複葉,羽片40-80對。孢子囊群生於小葉片各級側脈的上側小脈頂端,囊群腎形。 腎蕨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於溪邊林中或岩石縫內或附生於樹木上,野外多成片分布。其生態習性是喜溫暖濕潤,不耐強光。 腎蕨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可通過多種途徑繁殖,但最常用的是分株繁殖。分株一般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將生長茂密的老株從花盆中脫出來,除去大部分培養土;把鐵絲狀匍匐莖分切成幾份,使每份帶有一定數量的葉叢和不定根;將莖段分栽於裝有配製好培養土的盆中,添足培養土,並壓實;澆足水,放於陰濕處,以後保持盆土濕潤。腎蕨地下的球形塊莖也可以發育成幼小的植株。當小苗長至10厘米左右時也可分栽於盆中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即可成為新植株。此外,還可采用孢子繁殖。但注意孢子的采收時期,一般在腎形囊蓋還沒有脫落而孢子已變黑時采集孢子進行播種。 腎蕨適宜生長於富含腐殖質、滲透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疏鬆土壤,在培養土中加少量骨粉、蛋殼粉等鈣質養分,更有利於腎蕨生長。腎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較低的光照,可放置於室內北窗邊栽培。它喜溫暖,但對溫度的適應能力很強,從10-35 都能良好生長。它喜濕潤,要求較高的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在生長季,一般每月施腐熟液肥1-2次,以保證其正常的旺盛生長。
鳥巢蕨又稱巢蕨、山蘇花、王冠蕨,為鐵角蕨科巢蕨屬多年生陰生草本觀葉植物。
鳥巢蕨為中型附生蕨,株形呈漏鬥狀或鳥巢狀,株高60-12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柄粗壯而密生大團海綿狀須根,能吸收大量水分。葉簇生,輻射狀排列於根狀莖頂部,中空如巢形結構,能收集落葉及鳥糞;革質葉闊披針形,長100厘米左右,中部寬9-15厘米,兩麵滑潤,葉脈兩麵稍隆起。孢子囊群長條形,生於葉背側脈上側達葉片的1/2。
鳥巢蕨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常附生於雨林或季雨林內樹幹上或林下岩石上。團集成叢的鳥巢能承接大量枯枝落葉、飛鳥糞便和雨水,這些物質轉化為腐殖質,可作為自己的養分,同時還可為其它熱帶附生植物,如蘭花和其它 的熱 帶附生蕨,提供定居的條件。其生態習性是喜高溫濕潤,不耐強光。
鳥巢蕨可用孢子播種和分株繁殖。一般的可用分株繁殖。植株生長 較大時,往往會出現小型的分枝,可在春末夏初新芽生出前用利刀慢慢地把需要分出的植株部切離,再分別栽植即可。鳥巢蕨產生的分枝較少,少用常見的分離子株的辦法分株,通常將生長健壯的植株在春末從基部分切成2-4塊,並將葉片剪短1/3-1/2,使每塊帶有部分葉片和根莖,然後單獨盆栽成為新的植株;盆栽後放盆栽後放在溫度20 以上半陰和空氣濕度較高地方養護,以盡快使傷口愈合。盆中栽培基質稍濕潤,不可太濕,否則容易腐爛。待新葉生出後可逐漸恢複原來的形狀。
由於鳥巢蕨是附生型蕨類,所以栽培時一般不能用普通的培養土,而要用蕨根、樹皮塊、苔蘚、碎磚塊拌和碎木屑、椰子糠等用為盆栽基質,同時用透氣性較好的栽培容器,並在容器底部填充碎磚塊等較大顆粒材料,以利通氣排小。亦可將鳥巢蕨直接種於假樹或木段上,但須經常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鳥巢蕨喜溫暖、潮濕和較強散射光的半陰條件。在高溫多濕條件下終年可以生長,其生長最適溫度為20-22 。不耐寒,冬季越冬溫度為5 。春季和夏季的生長盛期需多澆水,並經常向葉麵噴水,以保持葉麵光潔。一般空氣濕度以保持70%-80較適宜。但澆水時也要注意盆中可積水,否則容易爛根致死。生長季每兩周施腐熟液肥一次,以保證植株生長及葉色濃綠。
鹿角蕨又稱蝙蝠蕨、鹿角山草,為鹿角蕨科鹿角蕨屬多年生常綠附生草本觀葉植物。
鹿角蕨是特異的蕨類植物,葉狀體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營養葉,呈圓形或盾形展於樹幹上,其主要功能除了抓住支承物之外,還收集從集從樹上掉下來的碎屑,把它分解成養分,並包裹在根周圍,保護蕨根,貯蓄水分,營養葉日久變成棕色;另一部分是孢子葉,從營養葉中心長出,能形成孢子,先端分裂成鹿角形叉狀,深綠色,上麵覆蓋著細致的白色氈質鱗片,成熟後在葉背近分叉頂端長出一簇簇稠密的棕色孢子囊群。
鹿角蕨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多附生於樹幹分叉處或樹皮開裂處,以吸收樹表麵的腐爛有機質,也可生於潮濕的薄被腐殖土的岩石上。其生態習性是喜高溫多濕與半日陰,但冬季也可在直射光下生長。
鹿角蕨以分株和孢子繁殖。成熟植株的營養葉上通常會有一些小萌蘖,能發育成幼小植株;待其長到一定大小時連同營養葉一起切開,重新栽植即可。
鹿角蕨為附生植物,栽培方法不同於常見的盆花,通常用少量的蕨根、苔蘚或腐葉土加少量腐熟幹牛糞作基質,綁紮在帶樹皮的木段上或栽植在帶孔的花盆木框中。它喜溫暖濕潤和明亮的散射光,光線不足時生長弱。其生長適溫為16-26 ,冬季越冬溫度為8-10 ;適合生長的空氣相對濕度為70%左右,50%-60%濕度的環境亦能正常生長。春夏兩季須充分澆水,休眠期內少澆水,隻要稍濕潤即可。作為懸掛式栽植的,可將根部浸入水中,使其充分吸水後放回原處。夏季一般每周浸水兩次,每次10分鍾左右;冬季每周一次,每次1-2分鍾即可。總之,必須根據季節變化,具體掌握澆水、浸水次數和時間,以免基質太濕,造成生長不良;或基質太幹,造成幼蕨收縮和枯萎。總的原則是不論生長活躍期或休眠期,都要待開始缺水時才澆水或浸水。
鹿角蕨一般不需要很多肥料,在生長季給成熟植株每月施一次液肥,以促使生長茂盛,其它季節每兩個月施一次液肥即可。施肥時用葉麵噴施或將蕨板浸入液肥中,切忌用固體肥料。因為固體肥料的顆粒會落入蕨葉中間,造成灼傷或感染。鹿角蕨怕直射陽光,在明亮的室內前窗附近生長良好;所以必須置於較強散射光環境中。
鐵線蕨又稱鐵絲草、鐵線草、水豬毛土,為鐵線蕨科鐵線蕨屬多年生草本觀葉植物。
鐵線蕨為中小型陸生蕨,株高10-40厘米。根狀莖橫生,密生棕色鱗毛,葉柄細長而堅硬,似鐵線,故名鐵線蕨。葉片卵狀三角形,2-4回羽狀複葉,細裂,葉脈扇狀分叉,葉長10-30厘米,小羽片斜扇形,深綠色。孢子囊群生於羽片的頂端。
鐵線蕨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長江以南省區、北到陝西、甘肅和河北均有分布,是我國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氣候區的鈣質土和石灰岩的指示植物。其生態習性是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
鐵線蕨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宜在春季新芽尚未萌發前結合換盆進行。將長滿盆的植株從盆中扣出來,支掉大部分舊培養土,切斷其根狀莖,分成二至數叢,分別盆栽,可成不新植株。另外,鐵線蕨的孢子成熟後散落在溫暖濕潤環境中自行繁殖生長,待其長到一定時盆栽也可。
鐵線蕨喜疏鬆透水、肥沃的石灰質土砂壤土,盆栽時培養土可用壤土、腐葉土和河砂等量混合而成。生長期每周施一次液肥,注意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在氣候幹燥的季節,可經常在植株周圍地麵灑水,以提高空氣濕度。鐵線蕨喜明亮的散射光,忌陽光直射。光線太強,葉片枯黃甚至死亡。它喜溫暖又耐寒,生長適溫為13-22 ,冬季越冬溫度為5 。
蘇鐵又稱鐵樹、鳳尾蕉、鳳尾鬆,為蘇鐵科蘇鐵屬常綠觀葉植物。
蘇鐵莖幹粗壯直立,色棕黑,極少分枝,一般高0.3米至數米。羽狀複葉叢生莖幹頂端,羽片可達100對以上;羽片長9-18厘米、寬0.5厘米,邊緣向下彎曲,質地堅硬,濃綠色,有光澤。花頂生 ,雌雄異株,雄花序圓柱形,雌花圓頭狀。種子成熟時朱紅色。
蘇鐵原產於我國南部、印度、日本等地,現各地多栽培。性喜溫暖濕潤,不耐嚴寒;喜陽,但半耐陰;喜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
蘇鐵通常用播種和分株繁殖。當其具有一定樹齡且有雌雄植株同時開花時,經人工輔助授粉得到成熟種子。將種子 播種於紅壤土中,一般4-6個月開始出苗,2-3年後分苗種植。生長健壯的多年生植株常在莖基部或莖幹上生出蘖芽。當芽體生出3-5片後挖取、切割下來,並涼幹傷口。若已生根可直接上盆種植。莖幹上生的無根芽體需用沙土催芽後種植。
盆栽蘇鐵培養土可用2份園土、1份泥炭土和1份河沙混合配製,基肥可用腐熟的豆餅等。蘇鐵喜微酸性土壤,且對缺鐵比較敏感,所以根據需要可在盆土中加入部分鏽鐵屑。蘇鐵忌盆土積水,所以上盆時特別注意盆底排水層,以免排水不良引起根係腐爛。上盆後澆透水並放陰涼處約一周,以後放置於背鳳向陽處養護;日常保持盆土濕潤,但不要過濕。一般春末及夏秋季蘇鐵生長較快,且氣溫高,蒸發量大,故澆水量要適當增加,除雨天外每1-2天澆水一次;秋末和冬季要適當控水,澆水掌握“見幹見濕”的原則。生長季每半個月追施一次腐熟液肥秋末冬季一般不施肥或少施肥。
蘇鐵喜陽光,最好四均放在陽光較強的地方,尤其在春秋季抽長新葉時應放在陽光直射處養護,待新葉長成老熟後再移入室內觀賞。在新葉長成期間,無論如何也不能放在陰蔽處,否則新葉變得細長,完全失去觀賞價值。蘇鐵抗寒力較強,但冬季氣溫0℃時應移入室內或溫暖處越冬。蘇鐵在生長過程中,當植株主幹高達30-50厘米,新葉長成時,應將下部弱黃葉割除一輪(至少兩年進行一次),以保持樹形整齊豐滿。
作為“植物活化石”的蘇鐵,以其莖幹粗壯直立、體形優美、葉片堅挺濃綠、四季常青,給人以莊嚴、剛毅、渾厚挺拔、欣欣向榮、長盛不衰之美感。它是我國傳統的觀賞植物,是優良的園林樹種,同時也是室內綠化裝飾的優良觀葉品種。用大盆或木桶栽植的大型植株多用於布置花壇、花台的中心,或擺放在大建築物前廣場及門廳兩側;在家庭中,中小盆栽植的蘇鐵擺入在書房、客廳,顯得優雅高貴、古樸典雅。它不論是露天還是室內陳設,均難人以莊嚴肅穆及熱帶鳳光的美感。此外,蘇鐵的羽狀葉片是現貨藝術插花最常用的配用材料,可保持長久不凋。
美洲鐵又稱墨西哥鐵、鱗秕澤米鐵、糠葉美洲蘇鐵、美葉鳳尾蕉,為蘇鐵科美洲蘇鐵屬木本觀葉植物。
美洲鐵為中型觀葉植物,主幹高15-30厘米,單幹或有分枝,有的為多頭型叢生狀,粗壯,幹表密被暗褐色一輪輪葉痕。多年生的老幹基部莖盤處的不定芽可萌發成幼小的萌蘖,稱為吸芽。地下部為肉質粗壯的須根係。葉為大型偶數羽狀複葉,生於莖幹頂端;葉革質硬,葉長30-60厘米,葉柄長15-20厘米。羽狀小葉7-12對,小葉長橢圓形,基部2/3處全緣,小葉緣上端密生堅硬鈍形鋸齒,葉背可鳳明顯的脈紋。雌雄異株,雄花序鬆球狀,度10-25厘米,雌花序似掌狀。
美洲鐵原產於墨西哥,我國近年新引進栽培。它喜陽,在溫暖濕潤和通風良好環境下生長良好。
美洲鐵可用播種、分割吸芽繁殖。播種繁殖,要經過人工輔助授粉方可獲得成熟種子。播種時用點播法,上蓋3-5厘米厚的疏鬆壤土。在30℃左右的較高溫度下才易發芽。分割吸芽宜於早春或秋季進行,將吸芽小心地從莖盤處切下,並用草木灰等抹傷口;待切口稍幹後插於幹淨河沙中,讓其長好根係後上盆種植。
美洲鐵喜微酸性土壤,盆栽時常用2份泥炭土、1份園土、和1份河沙混合作為基質。盆底多墊瓦片及粗
顆粒基質,以利排水,否則肉質根係容易腐爛。美洲鐵葉片革質厚,不易蒸發水分,所以比較耐旱,不必給盆土澆水過多。但夏秋季是其旺盛生長期,要多澆些水,同時注意葉麵噴水,以保持葉片光澤;秋後宜控製水分,保持土壤濕潤即可。生長季一般每月施液肥或複合肥1-2次,以保證抽長新葉及葉片翠綠。它喜陽,必需給予充足的光線,尤其抽長新葉時不宜置於陰蔽處,以免新葉抽長細弱,影響正常株形的形成;但炎熱夏天也不宜置於烈日下暴曬,否則會使葉片黃化,失去光澤。美洲鐵耐寒力較強,但與蘇鐵相比抗寒力稍差,冬季溫度降到5℃以下葉片易受凍泛黃且生長停頓,所以冬季須置於較溫暖處栽培養護。
美洲鐵為名貴稀有的觀葉植物。它株形優美,葉片排列有序,常年青翠,給人以剛毅堅強之感。它雖喜陽,但又不能較長時間地忍耐較低的光照條件,且生長速度較緩慢,株形穩定,極適合室內廳堂布置擺放。
南洋杉為南洋杉科南洋杉屬常綠喬木。
南洋杉在原產地可高達60-70米,幼樹大枝平展,樹冠尖塔形;老樹則成平頂狀,樹枝輪生下垂。主幹直立,側枝平展,分層清晰,成金字塔形。
南洋杉原產於大洋洲的諾福克島及澳大利亞東北部諸島,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廣,我國廣東、海南、福建和雲南南部等地,將其作為庭院觀賞樹種栽植,同時也作為室內盆栽觀賞;北方地區一般作為盆栽觀賞。它喜溫暖濕潤,喜光,忌烈日直射,畏寒,適宜生長在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質壤土。
南洋杉以播種或扡插繁殖。國內栽植植株較少結種子,目前播種用的種子大多是進口的。播種時最好用新鮮種子,以提高發芽率。用播種法繁育出的苗木挺拔強壯、生長旺盛。此法適合於作批量繁殖。少量繁殖均用扡插。扡插一般與6月份進行。用長約6-8厘米的當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梢作插穗,插於以粗砂或蛭石為基質的插床。插後蓋薄膜保濕,約兩個月左右可以生根。值得注意的是:插穗必須用頂芽,不能用側;側枝扡插的苗木不能直立,枝幹會傾斜生長,不能形成正常的株形。
盆栽南洋杉可用泥炭土或腐葉土3份加灑砂1份作為基質,並加少量腐熟基肥。盆栽時應根據苗的大小選擇相應的花盆,並注意在盆底墊好排水層,以防盆土積水。生長期一般每月施肥2-3次,以保證葉片濃綠。它喜陽,所以生長季必須給予充足的光照,但要防止烈日日刊暴曬;其它季節也必須給予明亮的散射光。作為室內觀賞要定期移至環境適宜處輪流養護,同時輪換擺放方位,以免光線不均,造成株形不整。高溫幹燥時要對植株及周圍環境噴水,以降低溫度,增濕。平時盆土保持濕潤即可。
南洋杉葉色濃綠,株形塔狀,層次分明,優美而莊重,瀟灑而簡潔,猶如少女亭亭玉立、楚楚動人。大型植株常用於布置會場、廳堂及大型建築物的門庭,也常被選作聖誕樹;小型植株適用於美化客廳、書房和居室、陽台。由於它栽培容易,粗放管理也可獲得較好的觀賞效果,所以在室內外綠化裝飾中得到較廣泛的應用。
椒草又稱豆瓣綠,為胡椒科椒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觀葉植物。
椒草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直立性的,從植株的基部分枝;另一種是叢生性的,即根出葉,沒有明顯的基部,從植株基部叢生葉片,大部分椒草屬於這一類。常見的栽培種有:
西瓜皮椒草:又稱西瓜皮。原產巴西。為根出葉,株高20-30厘米。葉近基生,倒卵形;葉長3-4厘米、寬2-4厘米;厚而有光澤、半革質;葉麵綠色,葉背紅色,在綠色葉麵的主脈間有鮮明的銀白色斑帶,狀似西瓜皮的斑紋,故名。花細小,白色。
皺葉椒草:又稱四棱椒草。莖極短,株高約20厘米。呈小型叢生狀。葉片心形多皺,葉長3-5 厘米、寬2-2.5厘米;葉麵暗褐綠色,帶有天鵝絨光澤,葉背灰綠色。肉穗花序,白綠色細長.
花葉椒草:又稱花葉豆瓣綠、乳紋椒草。原產巴西。為蔓生草木。莖茶褐色,肉質。葉寬卵形,長5-12厘米、寬3-5厘米;葉綠色,帶黃色的花斑。
椒草品種繁多,全世界約有1000多種。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尤其是美洲;我國的產的有9種。其性喜高溫高濕與半陰環境。光線太強會引起葉變色。耐寒性稍強,直立性的品種,一般5℃以上就可安全越冬;叢生性品種,耐寒力較直立性品種差,越冬溫度宜稍高,約10℃以上。椒草雖然喜濕,但它的厚葉可以貯藏水分,因而也能耐旱。
椒草繁殖可用莖插、葉插或分株,但不同類型品種所采用的方法有別。直立性椒草(如花葉椒草、玲瓏椒草、五彩椒草)都是用扡插法。扡插時期5-10月。剪取莖部先端3-4節為插穗,頂端保留1-2個葉片;剪下後稍晾幹,使切口幹燥,然後再插於河砂、珍珠岩或蛭石培成的苗床中。叢生性椒草(如西瓜皮椒草、皺葉椒草)可用分株或葉插法,時期也在5-10月,葉插繁殖即在植株上切取生長充實的葉片,保留葉柄2-3厘米;晾幹後斜插於苗床中,保持濕潤;待其發生不定根與不定芽後移植上盆。生長茂密的叢生性椒草亦可利用換盆時進行分株繁殖。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莖插或葉插,插床都不可過濕,以免肉質插穗發生腐爛。
椒草盆栽最好采用通氣排水良好的疏鬆土壤作為基質。一般以腐葉土或泥炭土為主摻和河砂及部分基肥,生長期應充分澆水,但每次澆水不宜太多,以免因水過多引起腐爛死亡;一般都隻要保持盆土均勻濕潤即可,同時注意葉機和周圍噴霧,以提高空氣濕度,秋末及冬季應減少澆水量,以增強植株耐寒能力。生長期間每個月施稀薄液肥1次,使其生長健壯、葉色鮮豔。椒草品種有綠葉和斑葉之分,且它們對光線的要求也有別。一般具有綠葉的椒草品種在微弱的光線下亦能生長良好;斑葉品種,在微弱的光線下往往會使斑紋消失,大大地降價低原有的觀賞價值,所以應給予明亮的散射光。
椒草作為世界著名的觀葉植物,其葉片肥厚、光亮翠綠、四季常青、株形美觀,給人以小巧玲瓏之感,它適合於小盆種植,是家庭和辦公場所理想的美化用觀葉植物,常用於布置窗台、書案、茶幾等處,其蔓性種類又為理想的懸吊植物。又因其在喬木或灌木等陰蔽下生長繁茂,故又為很好的地被和岩石園觀賞植物。它的觀賞價值高,管理簡單,適應性強,有較強的耐陰能力,在較明亮的室內可連續觀賞1-2個月,是一類很有推廣價值的室內觀葉植物。
收費不?
嘿嘿!
網上說變葉木對人體有害,你美看到嗎?
真慚愧,大多都是我不認識的,真是長知識!我養S了3棵變葉樹了,現在才知道原來是要有陽光的。真是太謝謝了!
祝早日完成你美麗花園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