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呷了一口茶,想了想,“還是不要用真名了吧。”
記者點了點頭。也對,老吳可能隻是全國9000多萬自然人投資者中最普通的一個,他沒有能力一呼百應,他的評論也並不完全是客觀的,他可能就是每一個普通投資者身邊的那個老王,或者老李,在中國股市他們有一個最簡單的稱呼——“股民”。
股民有股民的規矩,不談賬戶有多少錢——因為中國人的傳統是財不外露;不談現在手上拿著哪隻股票——因為一旦跌了有損麵子。避開這兩個禁忌,每一個股民都願意和他身邊的人分享政治、經濟、文化各色信息,在分享中,每一個股民也都有各自的“圈子”。
記者翻閱了手機裏儲存的所有通訊錄,最終放棄了那些談論股市更為專業的證券機構大佬,而是選定了老吳,不僅僅是因為他經曆過“老八股”、“5·19行情”、 “6124點”……更重要的是,他炒股用的是自己的錢,股票漲了他可能會四處炫耀,股票跌了他也不禁會罵娘,從上一次大盤衝上5000點到這一次5000 點,8年時間轉瞬即逝,老吳改變了很多,而中國股市的變化,更大。
信息爆炸
滬深兩市將近2800隻股票,買入哪隻與賣出哪隻,炒股的學問全在其中。
對於一個股民而言,手中擁有多少資金,並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而能夠讓圈子裏的人刮目相看的,是他手中曾買賣過多少隻牛股,那種追捧,猶如一眾“信徒”對“先知”的癡情。
作為一個經曆過20多年股市沉浮的老股民,老吳對於他身邊的這些剛剛進入股市的新股民也會不時地指點一下,在他推薦這隻股票的時候,可能隻有七成到八成的把握,或許連五成的把握也沒有。
這都不重要,因為任何一隻股票從客觀上來說漲跌的可能性都是各自50%,重要的是,那些聽到指點的新股民會怎麽辦?一種是二話不說,直接買入,接下來就是繼續打聽什麽時候賣出;另外一種會謹慎一些,花一些時間研究一下資料、分析一下估值,盡量降低風險。
相對於現在的新股民,老吳這一代股民對於所謂消息股的感受更加深切一些。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直到2000年之後的幾年,那個時候多數人還沒有個人電腦,也沒有互聯網,證券類報紙和證券營業部是獲取消息最主要的兩個渠道,“那個時候證券報紙都是很難買到的,去晚了就沒有了,上海還好一些,北京的報攤上很少能看見證券報。”
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短缺以及嚴重滯後,使得那個時代的股民沒有條件去研究和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和估值水平,因此,2000年前後的十多年時間也是券商證券營業部的黃金時代,每到交易時間,交易大廳裏麵總是人頭攢動,在竊竊私語的人群裏,含金量最高的一句話就是:“我有消息。”
這些消息,或許隻是剛剛從樓上的大戶室探聽到的,而這些所謂的內部消息,並非是關於哪家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多數都是最近哪個莊家正在做哪隻股票,這意味著該股的股價會急速拉升。
從2009年7月份3500點開始,A股經曆了長達5年的漫長熊市,在這樣的一個市場環境之下,越來越多的股民不再相信價值投資,轉而去四處打探那些“烏雞變鳳凰”的重組故事,“ST借殼重組”也是中國股市特有的時代標記,最終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大盤藍籌更加低迷。
中國股市的信息不對稱,成就了中國最早的一批莊家:幾個莊家獨自或者聯合抬升一隻股票,隨後通過一些渠道故意散布消息,散戶不明就裏,盲目跟進,等到股價拉高之後,伺機撤出,多數股民都會在高位被套。股民將這種遊戲稱之為“搶帽子”。
這是一個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在中國股市玩弄的遊戲,然而時至今日,仍未過時。像老吳這樣的老股民,基本都可以通過K線的走勢判斷出莊家的每一步動作,他們也會伺機“跟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種“技術分析”都是一個新股民成長的必修課。
信息的嚴重不對稱,成就了一大批莊家,一大批股評家,也成就了中國股市。隻有在一個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市場,才會成就創業板平均1500倍市盈率的神話,也隻有估值高懸才會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場融資,才能解決企業融資難,才能壯大中國資本[-0.22%]市場……
從台式電腦到筆記本電腦,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現如今,老吳開車的時候都可以隨手打開手機裏的交易軟件,看一眼股票。然而,信息傳播技術的更新並沒有改變中國股市中這個信息不對稱的遊戲,相反,股民每天都生存在一個信息爆炸的環境之中。以前,他們隻需要判斷一條消息的真與假,現在,他們要在每天幾百條信息中分辨那僅有的一兩條有價值信息。
老吳遞過來他的手機給記者看,是一條境外媒體爆出的時政新聞,似乎和他手中的股票沒有什麽關係,可是,他現在也說不準哪條消息明天就真的會影響到他的股票。
“這一輪就是人造牛市,你們媒體也有責任,連《人民日報》都說4000點是起點。”老吳抱怨道。
“大盤上了4500點之後我們也一直提示風險啊,可誰願意聽呢?”記者也覺得很無奈。
1400萬“韭菜”
在去采訪老吳出門之前,記者在中登公司的網站上查閱了一個統計數據,2007年那一輪牛市帶動了當年股市新開賬戶3830萬,平均到滬深兩市,大約有 1900多萬新增投資者;而在今年4月份到6月份僅三個月的時間,就新增了3770萬股票賬戶,新增投資者大約是1400萬左右。
對於這1400萬新入股市的投資者,有一個特別的稱呼,叫“韭菜”;對於很多老股民而言,他們的收益就來自於“割韭菜”,簡而言之,就是把之前50塊錢買來的股票以100塊錢的價格賣給這些新來的股民。
這是一個股市所必須遵循的遊戲規則,隻有源源不斷的新“韭菜”進入,割完一茬再來一茬,老股民才有的賺,這就是所謂股市的零和遊戲。
中國股市最為繁盛的“韭菜”生長期就是從2007年開始的,2006年底,A股總共有個人投資賬戶不到7500萬,經曆過2007年的那一輪上漲,就增加到了1.12億。從2009年之後,股市開始轉熊,這幾年每年新增的股票賬戶也就1000萬左右,到2013年最慘淡的時候,還不到500萬。
2009年之後的5年熊市,卻迎來了中國房地產價格的暴漲,大量的股市資金開始撤離轉而進入房地產市場。
在那之前的一年,老吳也轉行跳槽進入了一家房地產公司。
那一段時間,伴隨著貨幣寬鬆政策,通脹壓力加大,推動整個中國進入到一輪資產價格上漲通道,大到房產,小到一塊玉石、一枚郵票,甚至連大蒜、生薑都被資金連番炒作。
作為流動性最高的股票,也開始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鋰電池、石墨烯、太陽能、蘋果手機、生物疫苗,市場上總會有新花樣和新故事出來,一時間妖股橫行,消息滿天飛。
“中國的股市就是一個怪胎,從出生的時候就是帶著為國企解困的目的,衝著融資來的,後來那麽高的估值,誰上來都不願再下去了,就成了退市難。既然不能退市,那就得重新置入資產,就得講新故事。”老吳說道。
比資產重組的故事更加傳奇的是這一段時間的新股發行,從2009年7月IPO重啟到2012年9月再度關閉,3年多時間將近900家公司上市,新股發行融資超過1萬億元,同時期,已上市公司通過增發融資超過1.3萬億。
那幾年,不管是新股民還是老股民,都成了產業資本的“韭菜”,新股為上市獲得超額募資,所講述的故事越來越傳奇,發行機構和上市公司甚至是沆瀣一氣,造假上市屢屢爆出,二級市場的股民深受其傷。
如果從數據上來看,2010年A股上市公司當年實現的利潤增幅接近40%,這是繼2007年之後上市公司業績最好的一年,可是上證綜指始終就徘徊在2000點至3000點之間,一些大盤藍籌股已經跌破淨資產。
2013年,中國經濟開始轉向,中國股市也進入了黎明前最為黑暗的一段時期,當年的6月份一個月的時間,上證綜指就從2300多點一路下挫到1849點的熊市最低點。
轉機也出現在2013年,那一年,房地產市場受到宏觀調控開始熄火,然而,並沒有像此前外界猜測的那樣資金很快流向股市,原因是市場預期宏觀經濟將放緩,多數沉澱在房地產中的資金還在抵抗政府的調控政策,認為一旦調控失敗,房地產價格必然會迎來更為猛烈的一輪暴漲。
2014年7月底,股市開始緩慢複蘇,然而,當時已經冷卻了多年的股民情緒並沒有因為上證綜指上漲的那200多個點位而回過神來,一直到年底,包括老吳在內的多數股民都認為,這一輪行情就是一個藍籌股估值修複,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
市場最終被引爆是在今年1月份,創業板率先啟動,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一大批新興技術成為股市投資的熱點,隨後在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爆出“互聯網+”的概念,給市場的熱情添了一把火。
“互聯網+”已經不再是一個股市炒作的概念,而成為實實在在的影響到股市的力量,互聯網金融使得資金的流通成本更低,銀行體係外的民間資金以遠超出當年炒房資金的流通速度進入股市。
比新“韭菜”進入股市更為強大的力量來自於銀行,利率市場化的壓力讓銀行迫切地需要尋找到能夠承受高利率的資金需求方,相比於此前的房地產,股票的流動性顯然更高,也更易於控製風險。
場外配資,這個在中國股市已經存在了十多年的業務,忽然得到了銀行資金的助推;不肯放棄機會的券商也敞開了大門吸引股民參與兩融,整個市場也進入了一個杠杆時代。
政府救市
20多年來,股民給中國股市貼上很多標簽,除了“散戶市”、“融資市”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政策市”,監管層的每一個小舉動都會導致市場為之色變。
老吳已經沒有精力去給身邊的新股民詳細解釋什麽是“5·19行情”,什麽是“5·30大跌”,因為百度上麵的解釋比他的解釋更清楚,但是,隻有親身經曆過一場恐怖式的暴跌,才是一個新股民邁向老股民所必經的曆程。
2007 年,經過半年多的一路拉升,滬指從1500點漲到4300點,5月30日淩晨,財政部忽然上調印花稅,這一消息導致第二天大盤直接跳水,5個交易日大盤指數跌了800多點,兩市將近1000隻個股跌停,不少個股在這幾個交易日幾乎是連續跌停,懷揣著賺錢夢想的新股民遭到當頭一棒。
經曆過這一輪急漲暴跌之後,股民開始反思,A股仍舊不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股市,市場的漲與跌,除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麵和資金麵之外,還有一隻政策的有形之手。
而更為明顯的則是這一輪“國家牛市”,從今年3月份的3200點開始,“銀行的大量資金流入到股市,監管層不可能一點兒都不知道,但是涉及一個分業監管的問題,而且誰也不願意承擔一個破壞國家牛市的責任。”老吳分析說。
和老吳一樣,當大盤指數重上4500點的時候,很多老股民就已經意識到風險太大而主動減倉了,盡管此時外界還在篤信大盤一定會一口氣衝上6000點,年內8000點不是夢。
然而老吳沒有想到的是,股市是以一種如此劇烈的形式回調,證監會的一個嚴查配資的行動就像一把剪斷了風箏線的剪刀,股市的下跌已近失控狀態,其慘狀已經遠超當年的“5·30大跌”,兩市2800隻個股除了停牌的就是跌停的,隻有少數幾隻大盤藍籌股還在交易,但那已經和自己沒有關係了。
“還好,5000點的時候監管層開始意識到風險了,這個點位破掉總比大盤衝到10000點的時候再破要好。”老吳這話不知道算不算慶幸。
按照中登公司的數據,從6月中旬到7月中旬,兩市隻有不到5%的個人投資者清空了倉位,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沒來得及跑路。
很多還算精明的老股民成功地實現了逃頂,或者是及時割肉。然而,讓這些老股民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坑之後是另一個更大的坑。6月底到7月初,監管層出麵喊話穩定市場情緒,這讓仍舊篤信牛市尚未終結的老股民判斷,政府要救市了,4200點已經是政策底了。
結果,抄底反被套。股民開始遷怒於監管層,那段時間,老吳的手機裏也經常會收到消息,“上麵不滿意股市問題,要換人了。”盡管不辨真假,但是股民總是以“隨手轉發到朋友圈”這樣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而老吳在那段時間,也開始對政府救市的誠意產生懷疑。
“政府該不該出手救市?”這是那段時間最熱的一個話題,事實上等到大家爭論完之後才發現,隻要持倉的都認為該救,認為不該救的基本是空倉或者半倉的。
政府終究還是出手了,而且還是下了猛藥。畢竟,這一輪牛市承擔了太多股市之外的責任,要配合國有企業改革、配合產能過剩行業去杠杆、配合全民創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所以,牛市不能終止。
唯有不貪
但是,老吳打算撤退了。
“精力和能力都明顯跟不上了。”他對記者說,現在的股市已經遠比8年前的那個市場複雜得多,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參與其中,一些老股民僅憑借個人的經驗,已經無法對抗那些借助計算機的專業投資機構了,而且,層出不窮的新興行業讓他眼花繚亂,花費時間去分析這些科技型公司的基本麵,成本太高了。
時間成本變得比資金成本更重要,這也是老吳這一代股民的集體特征,他們中的多數人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相對財務自由,他們寧願花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所以,他們會將手中的資金交給自己信得過的私募機構代為操作,畢竟,他們要比自己更專業。
“這個市場終究是屬於專業投資者的。”老吳的這句話似乎和監管層這麽多年來的想法不謀而合。
之前的幾年裏,監管層總是在喊,要鼓勵投資者價值投資,要提高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比例;然而,幾年前一手扶持起來的公募基金並沒有完成其該有的使命,反而,一些公募基金的操作手法完全成了“大莊家”,成了股市動蕩的最大不穩定因素。
市場的變化不可能拔苗助長,需要時間,需要花費成本,要有越來越多的股民開始自我反思。
老吳的思想變化源自於過去5年的熊市,在這5年市場慘淡的情況下,老吳一直都沒有清倉,當然,投入到股市裏的資金少了很多,僅有的資金不可能像牛市那樣“撒胡椒麵”,隻能專注於一兩隻股票,這段時間也讓老吳漸漸地沉靜了下來,認真地研究起上市公司來,沒曾想,恰恰是這5年熊市,反而讓老吳賺了比當年牛市更多的錢,他手中的一隻股票在這不到5年的時間裏漲了10倍。
老吳一時間成了公司的“股神”,一些同事先是跑過來打探消息,看看老吳買的什麽股票,後來時間久了發現,老吳這麽多年來始終就盯著那一隻股票,老吳幾乎會研讀這家公司所有的公告,甚至把一些財報數據打印出來,一頁一頁地翻看,他甚至還會跑到外地去參加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
16年前,趕在“5·19”和網絡科技股那一輪行情,老吳也在股市上賺了很多錢,但是,當時的老吳是跟著“大哥”背後炒,人家買什麽他買什麽,人家什麽時候賣他也什麽時候賣,隨後,趕上4年熊市,“大哥”也撤出了股市,沒人指點的老吳在股市也沒少吃虧。
緊接著2006年到2007年,股權分置改革和整個上市公司業績大增推動了新的一輪牛市,上證綜指從1200多點一路躥至6124點,不到150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從5萬億暴漲到33萬億,那個時候,基本是閉著眼買股票都能賺,根本不需要去研究上市公司的業績。
那幾年,跟著大行情隨波逐流的老吳,也賺過,也賠過,時間久了,對於股市的那點兒漲漲跌跌已然麻木了。
個人終究無法對抗市場,甚至,無法克製的貪念總是會被他人利用,轉而將自己變成機構的獵物。
2011年的時候,恰逢股市低迷,那個時候被股民稱之為“空軍司令”的侯寧曾經給記者做過一個分析:“作為散戶,你沒有機構的資金優勢,沒有他們的信息優勢,連智力也比不過他們,想要在股市裏賺錢靠什麽?唯有不貪。”
控製欲望,成為了所有老股民除了賺錢之外,在股海沉浮中最大的收獲,他們也總是教誨後來的新股民:“在股市裏,隻有做到不賠錢,才能賺錢。”
“股市說簡單了,不過就是‘高拋低吸’四個字,可是實際操作起來,哪有那麽簡單。”大道至簡,可是,越是簡單的東西,越難。
附錄二: 大盤驅動股票
看看所有大藍籌的表現(全部小跌),就知道莊家們都在試探性套現 。 (注意,其中 56%是換手、倒騰,托市)
股票名稱 股票代碼 權重 貢獻點數 最新價 漲跌幅 成交額(億) 換手率 所屬板塊
中國人壽
601628 1.98% -2.62 31.05 -3.21% 12.03 0.18% 金融、保險業
農業銀行
601288 3.22% -1.80 3.65 -1.35% 23.57 0.22% 金融、保險業
工商銀行
601398 4.11% -1.65 5.10 -0.97% 22.41 0.16% 金融、保險業
中國中鐵
601390 0.86% -1.37 14.91 -3.87% 59.23 2.26% 建築業
中國中車
601766 1.24% -1.32 17.80 -2.57% 95.96 2.29% 機械、設備、儀表
中國平安
601318 1.32% -1.29 80.62 -2.36% 96.19 2.18% 金融、保險業
中國銀行
601988 3.16% -1.29 5.01 -0.99% 41.82 0.39% 金融、保險業
中國鐵建
601186 0.65% -1.03 18.35 -3.83% 31.60 1.64% 建築業
上汽集團
600104 0.72% -0.93 21.31 -3.14% 14.50 0.61% 機械、設備、儀表
中信銀行
601998 0.89% -0.82 9.21 -2.23% 20.31 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