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升格為南洋理工大學,該大學校長選擇新加坡"理大”為大學簡稱,而不敢稱謂“南洋理工”,為何?
該大學校長理直氣壯的說辭是,南大有不良的曆史包袱。這又是為什麽?借此,南洋理工大學官方,有意撇清和南洋大學有任何形式的曆史關係。理大稱號的選擇,就是要廣而告之天下,南洋理工大學是一所全新的大學。理大不是原來的南洋大學。
近日,當年的南洋理工大學首任校長還是一樣的看法:“南洋大學是走入曆史,而南洋理工大學的名稱若改變,是一個自然轉型的過程。我們的校園和教職員依舊,和南洋大學的情況截然不同。” 這清楚說明,即使南洋理工大學改名為南洋大學,這兩所同名的前後南洋大學,是截然不同的大學。新南洋大學不是舊南洋大學。
一個受過西方教育的大學校長,為何要談曆史割裂,而不是談曆史傳承?很是諷刺。
南洋理工大學的元年,是從官辦南洋理工學院的1981年開始。曆史上,1980年李光耀把南洋大學並入新加坡大學,成為國立新加坡大學。被終結的南洋大學失去了全部資產,包括雲南園的土地,建築物和珍貴的李光前文物館。次年,李光耀在雲南園的土地上另起爐灶,設立了南洋理工學院。
南洋大學的元年是1955年,終年是1980年,有生之年為25年。1980年8月16日,南洋大學舉行最後一次的第21屆畢業典禮,此後步入曆史。南洋大學是由東南亞華人社會,在極為惡劣的殖民政府反對浪潮中,群策群力,昂然創辦的一所華人大學。
30年之後的2009年7月,李光耀在接受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訪問時坦言,很後悔當年沒有早點關閉華文大學。另外,在李光耀自傳中,承認花了16年時間才解決南大的問題。可見,李光耀早在1964年,也就是,李光耀上台的5年時間之內,南洋大學開課9年之際,就已經有了消滅南洋大學的念頭,之後,進行了長期的,處心積慮的終結部署。
這一段曆史充分暴露了李光耀對南洋大學的深仇大恨,必定要把南洋大學置之死地的決心。
現實既然如此,那又何以會有南洋大學複名運動?何謂複名?所為何事?要了解這些事故的來龍去脈,就得先回顧一些鮮為人道的後南洋大學時期的曆史事跡。
從1980年到1995年之間的15個年頭,南洋大學之名,石沉大海,無聲無息,絕跡江湖。然而,在外界一無所知情況下,雲南園內正靜悄悄清算南大文物,執行去南大化。漫山遍野的原生植物相思樹悉數被砍伐,園內八角亭上特別燒製,刻印有南大印記的綠瓦全被砸碎。南洋大學牌坊也幾乎被摧毀,幸好沒有承包商膽敢承擔千古罪人之名,一個已經麵目全非的無名敗落牌坊才幸免於難。此後,文學院,商學院,建國堂和山上男生宿舍逐一拆毀,騰出土地重建其他建築。雲南園煥然一新。
南大牌坊的經曆和南洋大學師生的命運一樣淒慘。1980年結束南大後,牌坊上由書法家於佑任,手書的南洋大學四個大字和1955年誌立即被撤掉,淪為無名牌坊。理工學院成立時,改以南洋理工學院英文名取代。1986年學院更改校門,雲南園被高速公路分隔,英文校名卸除後二度淪為無名牌坊。大學招標拆毀。幸而皇天有眼,見證了南大無限滄桑之無價之寶的牌坊得以保存。
1995年,峰回路轉,南洋理工大學的簡稱由理大改為南大。此後,南大由劣質曆史包袱,升華為優質曆史資產。坊間認為,李光耀之所以如此,是有意倍數放大新加坡同文同種的華人文化色彩,以迎合中國大陸的經濟機遇,為中國官員到南大取經做好準備工作。甜頭是既可以賺中國人的美金,又同時享受中國官員帶來的好關係。當然,更是要消費鄧小平借鑒新加坡經驗的讚美好口碑,來提升自己的國際威望。
1995年5月,一座仿製的南洋大學牌坊在雲南園舉行落成典禮。山寨牌坊更改了原有南洋大學和1955的字體比例。特大號1955年誌分外醒目,為的是要通過聯想,誤導南洋理工大學是在1955年創辦。魚目混珠偽造訊息的不良意圖格外明顯。
1996年,南洋大學校友錄,從國立新加坡大學轉入南洋理工大學保存。南洋大學校友錄淪為戶口人質。此舉讓南大校友華麗大轉身,由李光耀口中的三流大學畢業生,榮升為國際一流大學的校友。這一技巧是轉移問題焦點,以虛假名譽交易政治支持。
李光前文物館沒有一道回歸雲南園。文化部長解釋說,因為沒有文物清單所以無法交出屬於南洋大學的文物。事實是,在一次國際拍賣會上,有一套甲骨文以過億元的天價成交,據報道,唯一的另一套有更多片的同類甲骨文是收藏在李光前文物館。
1998年3月,政府宣布南洋大學牌坊,南洋大學圖書館即行政摟,被列為新加坡國家保存古跡,並將修複南洋大學舊校門牌坊,回複原有南洋大學與1955的字樣。
2000年7月,南洋大學牌坊完成修複工程。如今,偏安一隅的大學牌坊就宛如一隻無主孤魂,和南大生一樣,在淒風苦雨中,默默的守護著所見證過的南洋大學曆史。
2003年,首任校長卸任,次任校長粉墨登場。複名南洋大學運動強勢推行,計劃在2005年,也就是,南洋大學創校五十周年之際,南洋理工大學複名南洋大學。
說白了,複名南洋大學的政治目的,是要為盜取南洋大學25年曆史的手段合理化。
從這一個層麵來看,南洋理工大學可以自由更名南洋大學,卻不可以複名南洋大學。這是因為更名和複名有著兩種完全不同和極大差異的政治意義。關鍵是,南洋理工大學要如何處置南洋大學的25年曆史,是排除在外?還是包含在內?
南洋理工大學如果更名南洋大學,其大學元年是1981年。南洋理工大學如果複名南洋大學,其大學元年是1955年。複名具有要傳承曆史的意圖,塑造一脈相承的具象。
顯而易見,複名就是要盜取南洋大學的25年曆史。這一個設定政治結果是,先模糊後抹去,李光耀多年來持續不斷詛咒,殘酷修理,和關閉南洋大學的一段醜惡曆史。
好事多磨,事與願違。2004年,正當大學緊鑼密鼓,積極籌備2005年6月複名南洋大學慶典的工作中,陳慶炎突然宣布暫緩複名。
坊間的說法是,之前,李光耀放話,不反對複名南洋大學,如果南大校友會同意複名之事。然而在商議過程中,李光耀對南大校友要求平反陳六使的條件,極為惱火,所以斷然終止複名南洋大學的計劃。
雖然複名南洋大學的慶典已經取消,複名南洋大學的意願卻沒有消減,動員南大校友支持複名南洋大學運動繼續進行。戰略上,李光耀改以慣用的溫水煮熟青蛙策略,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伐,不動聲色的去執行複名計劃。
2004年7月13日,南洋理工大學舉行第13屆畢業典禮。這是從1992年算起的第13次畢業典禮。這符合南洋理工大學是在1991年升格的正確曆史。
2004年11月27日,畢業典禮的四個月後,南洋理工大學宣布將於2005年慶祝建校五十周年。這是一個錯誤的反常決定,因為從南洋理工大學元年1981年算起,五十周年應該是2031年,不是2005年。
如果說,有大學要在2005年慶祝五十周年,那是南洋大學的喜慶,和南洋理工大學完全無關。南洋大學元年是1955年,五十周年是2005年。
明顯的,南洋理工大學要在2005年慶祝建校五十周年的計劃,是張冠李戴冒用了南洋大學的曆史身份。也就是說,南洋理工大學移花接木,把南洋大學的五十周年慶典,頂替冒認為自己的五十周年慶典。在此,南洋理工大學明目張膽,盜竊了南洋大學的25年曆史。
2005年8月29日,李顯龍在雲南園講話:“南大過去五十年的發展相當曲折。因為社會環境的變遷,南大也改變了方向和教學體製,先是改成南洋理工學院,後來升格為南洋理工大學”。
通過這一個講話,官方否定了原有曆史過程,進而提出全新的曆史詮譯。
其一,借南大五十年發展之說,官方重新界定南洋理工大學的元年為1955年。南洋大學的25年曆史,被算進了南洋理工大學的戶口。
其二,官方重新界定南洋大學被降格為南洋理工學院。在一脈相承的曆史上,南洋理工學院的前身是南洋大學,一所大學成為學院是一個降格的事實。
其三,官方徹底顛覆李光耀關閉南洋大學的原有曆史。新版本曆史的說法是,南洋大學沒有被關閉,而是被降格為南洋理工學院。
事情發展至此,何謂複名?所為何事?的提問已經有了答案。毫無疑問,複名運動是一個聲東擊西伎倆,為的是要盜竊南洋大學的25年曆史,其最終目的是篡改曆史,抹去李光耀消滅華人教育最高學府的史實。這一切做為隻是滿足李光耀的一己之私。
那麽,複名後果又是如何?事實上,李光耀是事件的唯一受益者,其他各方都是受害者,包括執行計劃的南洋理工大學。
首先,曆史上,李光耀洗脫了關閉南洋大學的罪名。而根據李光耀的曆史觀,南洋大學是因為和曆史潮流背道而馳,注定失敗,所以南洋大學的遭遇是外在環境的必然結果,和李光耀完全無關。為此,李光耀得以保存無瑕的崇高完人曆史地位。
其次,眾多的無辜者再次遭殃。南洋大學又再度的被鞭屍,創辦南大的東南亞華人群體,和南洋大學的師生又再次的受到淩辱。
其三,更名或者複名南洋大學,對南洋理工大學一所已經有國際聲譽的學府,毫無任何實質性的好處,相反的,盜竊曆史比起學術剽竊更是罪加一等。在後人撰寫的曆史裏,南洋理工大學必然會落得一個盜竊南洋大學曆史的罪名。這是一個遺臭萬年的罪狀。
從目前的種種跡象來看,原本是在2005年完成的複名南洋大學計劃,將會在2015年落實。這一年正好是南洋大學的六十周年。
回頭看看,李光耀確實是用心良苦,先花了16年時間去算計南洋大學,將之消滅後,又從1995年開始,直到2015年的共20年時間,去完成複名南洋大學的計劃。李光耀的反複折騰竟然耗費了一生中的36年寶貴光陰。值得嗎?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偉大事業。教師是社會大眾的品德模範。如此文明下,一所優秀的一流國際學府,何必背離公平正道?攪和到李光耀的曆史名譽地位的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