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79)
2007 (150)
2008 (104)
2009 (87)
2011 (165)
2013 (141)
2014 (167)
以下是賈康發言實錄:
中國在前麵改革開放有二十年左右的鋪墊之後,新年之交又鎖定了全麵開放格局,國外資金和相關投資和資金結合在一起越來越在中國大陸發生作用了,而中國這時候也已經有了要素跟市場對接的必備條件,所以在關係表現上一個新的階段上的特征是從不動產,從基本資源層麵從無價到有價,從低價到高價過程中加速度,再配上中國城鎮化的加速,這個角度我認為對於2000年以後中國房地產市場、不動產市場的價格往上衝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麵是繼承了亞洲金融危機衝擊的刺激政策,後來又結合了那名義上的四萬億,這是不得不采取的當時別無選擇,在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情況下,“四萬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的助力。
這樣一來,近十年左右雖然也有些波動,大家感受到房地產均價的表現是單邊式,雖然有人說政府打壓、調控,但誰也不認為有風險,誰進去以後回報都非常令人羨慕,越來越多人跟著他們一起,不光是本土,包括開放外麵的資金,這個角度應該值得在這個階段觀察,以後它的變化跟這個也有關,不動產從無價到有價、從低價到高價的演變過程中,把原來的空檔補的差不多的情況下自然往前走,原來泡沫的東西表現出來了,肆無忌憚炒作的力量有一種慣性,一直延續到現在這個狀態。
林毅夫:2008年,說的是4萬億,投的是30萬億
在博鼇亞洲論壇今日晚間舉行的“對話林毅夫:中國的奇跡”的分論壇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再次闡明出現經濟下滑、疲軟的時候,就是用基礎設施的投資作為緩周期措施的時候。他還認為世界銀行每年給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貸款5%不到,亞投行的成立可以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得到資金解決發展問題。
林毅夫稱,2008年2月份他就倡導在出現經濟下滑、疲軟的時候,用基礎設施的投資作為緩周期措施做好的時候。當時政府講的是四萬億,但是實際投資了30萬億。
林毅夫說,“當年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就是因為‘東亞經濟增長中大量的靠資本積累,沒有像美國那樣靠自己的技術研發帶來TFP生產力的增長’,所以,李光耀預見了東亞的金融危機。 因此,經濟持續發展還是隻能靠技術經濟的支持,就像美國。”
他同時也指出,而“我們投資的是什麽領域?絕大多數是基礎設施。基礎設施一般要三年、四年才能建成,所以你在算投資回報率的時候,它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當然回報率低,TFP低。”
但他仍認為基礎設施是一般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對於日前的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亞投行,曾在世界銀行供職的林毅夫援引數據說,“在2010年到2020年這十年,它的需求是8萬億美元,平均每年需要8千億。世界銀行每年給亞洲地區能提供多少基礎設施的貸款5%都不到。”
“世界銀行的目標是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亞投行的出現能夠讓更多亞洲地區的發展中國家能夠得到資金,來解決他們發展的問題,那世界銀行應該感到很高興,它自己做不了的事情,有別人幫著做。”林毅夫如是說。
他還認為目前國有企業如果已經符合比較優勢,政府給這些企業的保護補貼已經從過去的雪中送炭變成現在的錦上添花,這種扭曲帶來的是收入分配的差距,帶來的是腐敗,所以應該取消在雙軌製之下給它們的保護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