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於未來的“十三五”時期的經濟增長率,樊綱認為在7%左右。
2)。在“十三五”時期的產業轉型與產業政策問題上,樊綱直言: “十二五”期間,政府選擇一些產業加以扶持的政策是不成功的,是非常重要的教訓,“特別是一些新興戰略產業,最後都變成了過剩產業。這裏麵有機製問題,一旦我們列入了這種產業政策,各級政府都去資助,市場上也都在忽悠,一下子就變成了一種過剩產能”。建議,今後應更多實施普惠式的政策,鼓勵各行各業應用新技術,發明新技術,提升競爭力,提升產業生產能力。
3)。在人力資源建設方麵,建議從“十三五”時期開始推廣實施12年義務教育體製,為進入高收入階段打好人力資源的基礎。
樊鋼的演講實錄:
我爭取利用10分鍾左右的時間把我們去年受國家發改委委托做的關於“十三五”前期研究的主要內容給大家做一個匯報。去年有若幹個研究小組都在進行這方麵的研究,我們側重研究了一部分問題,在這裏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們研究了“十三五”期間中國的潛在增長率,基本的結論我們認為7%左右,甚至是7%到7.5%的潛在增長率應該是可以實現的。比起去年以前的一些組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匯豐銀行等等做的中國潛在增長率的估計還是低的,相對來講是比較保守的。主要是進行了要素分析,我們也做了一些模型分析,但是我們可以著重看看這幾個方麵的要素,增長著重就是這四個方麵的要素。
第一人力資本不僅僅是勞動力,而且不僅僅是勞動力的總量,有勞動力的轉移問題,有受教育的水平問題,還有“幹中學”的問題,人力資本是一個非常綜合的概念。勞動力的總量可以減少,但是人力資本要提高,我們的教育水平這些年有了顯著的提高。
第二資本投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從勞動力的角度可能比過去的貢獻小了一點,但是把各種因素都考慮進去,如果勞動力轉移能夠繼續,城鎮化的進程可以繼續,教育水平可以持續提高,如果各種機製能夠使得勞動力在一個領域裏麵長期發展,能夠有“幹中學”的機製,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一定比過去小多少。資本投入包含資源稟賦,包括儲蓄率的貢獻,包括了資源投資的技術含量,投資的結構等等。儲蓄率在中國還是相對過高的,資本投入不是問題,更重要的就是如何在結構上、含量上。相信資本這個概念在技術含量的意義上增長會比以前對經濟增長的總體貢獻要大。
第三知識和科技,這個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知識成為了增長的一個特殊源泉,它不僅僅體現在人力資本和物化的資本上,而且還有一個資本存量,取決於有多少資本的存量,取決於在這個存量上有多少資本的增量,這當中涉及到我們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投入。過去30年,應該說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大,但是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經過二三十年的學習、轉化、消化、吸收,逐步走到前沿,相信今後越來越多的企業、產業逐步具備創新能力,這個因素會比過去30年對增長的貢獻要更大。
第四體製改革,這個製度現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增長要素。這裏麵包括了製度的變遷,包括了體製的轉軌,包括了市場環境、法製條件等等。過去30年我們享受了很大的改革紅利,這一輪紅利還沒有用完,我們新的改革應該說創造出了新的效率的改進,對增長能夠做出貢獻。
總之,分析這些要素,我們看到潛力還是巨大的。而且要看到,中國在世界上相對而言的水平仍然還是比較低的。我們的追趕指數,就是用我們的人均GDP比美國的人均GDP,2013年底隻有13%多,2014年底估計不會超過14%,在世界上還是相當低的。我後麵有一些圖,可以看到韓國和台灣現在都是60%多。韓國在1979年就達到了13%的水平,在之後還有20年的高增長。這說明增長的潛力,根據發展經濟學的道理,根據趨同的原理,我們增長的潛力也是巨大的。
有了這些潛力,我們提出的一個觀點就是要用足這些潛力,還要有很大的發展,我們的問題還是落後,還是貧窮,還是收入差距很大。如何努力發展,實現全麵小康,仍然是我們的重要任務。
現在經濟增長速度確實比過去低了,但是想想過去,我們那些高的超過10%以上的增長其實是過熱增長。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因素是屬於波動性因素,過去我們按照濾波法計算潛在增長率,過去二三十年我們的潛在增長率也就是7%到9%之間,有的時候是7%到8%,有的時候是8%到9%,也就是這個水平。現在可能比過去低了一點,但是如果回歸正常的話,也還是有巨大的潛力,而並不是從一個高增長降到一個低增長。如果我們還要持續7%的增長,經過5年之後,2020年我們會初步邁向高等收入,初步跨越中等收入階段,也就是按照現在的算法,1.1萬多美元的水平,按照世行的標準,1.2萬就是高收入的國家了,如何用足潛力,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應該說仍然是我們“十三五”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有了這些潛力不等於能夠實現這樣的增長,如何實現這些增長是我們著重研究的主要問題,我把這些主要問題分了十個方麵,概括在下麵,是十一個方麵的任務和挑戰,以及“十三五”的任務,簡要的說一說。
一是全麵落實深化改革藍圖。“十三五”正好是按照十八大三中全會所設計的深化改革的規劃而完成的。而且對於中國的發展來講,改革至關重要,改革這個製度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們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更多的研究,是因為十八大剛剛開過,正在落實這個改革規劃的過程當中。因此我們可能側重的是另外一些問題,但是改革無論如何是規劃問題。
二是關於產業轉型與產業政策。“十二五”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就是過去以政府的選擇來扶持一些產業,加以發展的政策,應該說是不成功的。特別是我們的一些新興戰略產業,最後都變成了過剩產業。這裏麵有機製問題,一旦我們列入了這種產業政策,各級政府都去資助,市場上也都在忽悠,一下子就變成了一種過剩產能。
特別是我們過去的一些產業政策,扶持生產,扶持技術,扶持供給,往往忽視需求,結果造成了市場的嚴重不平衡。其他一些研究小組我聽說也有這方麵的建議,我們建議就是在今後要更多的實施普惠式的方式,鼓勵各行各業應用新技術,發明新技術,提升競爭力,提升產業生產能力的一些政策。具體的怎麽做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討論,但是政府不要再選擇列出幾個產業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大家去扶持,而是更多的鼓勵創新,鼓勵應用新的技術。比如像互聯網這樣的技術,在各行各業如果都運用的話,包括那些傳統產業,包括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都可以大大提高生產率,提高國際競爭力。
三是關於科技發展和創新驅動。這個大家都非常重視,“十二五”的一個教訓是投入了很多,但是好像效果不佳。在這兒我們就提出來,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我們往往對技術創新給予高度重視,但是對於製度創新,對於商業模式的創新,對於創新的各種製度條件,包括法製、產權保護、金融、資本市場這些方麵條件的創新,這是我們從經濟的角度,從發展的角度,從政府工作的角度能夠做的事情。至於科技能不能產生新的技術,這取決於企業,取決於技術專家能不能創造一個好的條件、好的環境和好的商業模式,使市場能夠更好的推廣,這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過去我們往往做出來一些東西,但是並沒有產生很大的效益,其中就在於我們忽視了其他方麵的創新。
四是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相輔相成的,城市化的重要性剛才也講了,非常重要。在這個階段勞動力的轉移,我們競爭力的保持,我們城鄉貧富差距的縮小等等,都是重要的問題。怎麽能夠在“十三五”期間增加對農民工公共服務的供給,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促進農民工的城市化,農民的城市化,這是決定我們能不能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麵。
五是增進人力資本,提高競爭力。人力資本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當然有著重要的關係,因此,我們建議是不是能從“十三五”開始推廣實施12年義務教育的體製,為進入高收入階段打好人力資源的基礎。
六是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十三五”能不能真正實現扭轉環境惡化,實現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關鍵時期,如何實現結構轉型,不僅僅是環保部門,而是各個部門,各個產業,都把環保,把生態平衡作為自己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采取各種經濟手段,而不僅僅是一些行政手段來減少汙染,是現在政府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麵。“十三五”規劃嚴格來說主要是規劃政府工作,而不是規劃市場上的人怎麽工作。因此我們著重的就是政府應該做什麽,這個裏麵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過去我們的環保往往落實到幾個部門,其他的對環境產生汙染的部門不承擔責任。如何改進這方麵的協調,這是我們實現生態平衡的重要途徑。
七是能源結構轉型。現在的汙染,包括大氣汙染,包括全球變暖等等都跟能源有關。而從發展的角度,能源本身也越來越成為一個資源的瓶頸。這一塊我想稍微多說兩句,最近看到一個資料,德國很有可能在2020年實現50%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而大部分是分布式,就是太陽能和風能分布式發電,就是各家各戶自己發電。如果他實現50%,真有可能在2050年實現百分之百的分布式發電。所以今後可能更重要的發展趨勢不是美國的頁岩氣,而真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的發展。而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商業模式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商業模式的問題,是市場模式的問題,是政策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作為一個資源稀缺國家,我們有生態的汙染,我們在承擔更大的低碳責任,我們在這一方麵如何實現突破,如何真正在商業模式,在市場需求,在引進和應用新技術,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問題上我們下更大的功夫,“十三五”至少應該在這方麵邁出比較大的步伐。
八是化解金融風險,避免經濟波動。剛才楊偉民也講到了這個問題,我們“十三五”還是繼續消化我們過去10年當中兩次經濟過熱產生的後遺症問題,我們需要認真的分析。
九是如何提高資源效率,突破資源約束。這是我們長期以來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是資源稀缺國家,但是我們從技術,從市場,從政策各個角度,迄今為止我們的技術效率,資源利用效率在世界上跟發達國家相比都是比較低的。
十是如何進一步推進中國的國際化,剛才說過了,就不多說了。
十一是我們提出了一個設想,就是關於如何改進國家發展規劃製定的方法。我們越來越多的碎片化、部門化的傾向,任務都是分解到各個部門了,各個部門在每次五年規劃的製定過程當中進行了很多遊說,變成了很多政策和既得利益產生的機會。同時對於今後的工作產生了部門化分割的問題,包括剛才所說的環保,很多重要的部門不管環保的問題,就業的問題隻有到了後麵社保部才會提到,環保的部門隻到環保部的工作上才提到,其實各個部門應該關心環保。
我們的建議是五年規劃分兩步走,第一步全國製定一些戰略性目標。製定完了之後,人大通過之後,各個部門拿回去不是分解,而是全麵落實這個規劃,製定出各個部門的工作規劃。不僅僅體現你那個部門有哪些,你是環保部,但是環保部也許要管,有些金融的風險你可能也要涉及。你可能也會涉及就業等於方麵的問題,大家共同來實現一些國家的戰略目標。當然這個問題提出來也引起了一些關注,今年規劃的辦法可能還是原來的辦法,希望引起各方麵的重視,我們如何製定一個好的規劃,真正能夠落實的規劃,真正能夠對政府的工作起到協調性的規劃,真正使全民能夠調動起來,共同朝著那些重要的戰略目標共同努力的規劃,對於中國的發展還是非常重要的。
我就講這些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