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 與 印度的“海潮紀計劃”

(2014-10-05 15:16:50) 下一個

中國提出了西部“陸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計劃。在習訪問印時,從聯合公報可見,印度沒有任何回應。很簡單,因為這條路,對巴基斯坦有利,對印度並非很有力。印度“不喜歡”,是在可預計的情理之中。不必深究。

同時,中國還提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計劃。在習訪問印時,印度也沒有回應。這也很簡單,因為這條路,完全 涉及到印度的海洋勢力範圍,所以印度“不喜歡”。

其實,對於海洋發展計劃,印度有一套比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又早、又實際、更全麵的“海潮紀計劃” (Mausam Plan)。它以印度眼為中心,一是向東到馬六甲,到中國南海,與日、越、菲、韓等交流,不用俾不用亢,因為對他來講是雙方的,不用“求”誰。二是,向西暢通無阻地隨時可以到達中東波斯灣或非洲任何一個港口。和你中國合作什麽?要你分我的一杯方便?這是印度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比中國“出海”要方便得多的先天優勢。所以我們計算出,印度若每年8%的發展速度,30年後和我們平起平坐,然後發展的國際路途(海洋通道,政體結構)比我們優越;印度若每年10%的發展速度,20年後和我們平起平坐,同樣是發展的國際路途(海洋通道,政體結構)比我們平坦。
 
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計劃是:發展東海/南海,過馬六甲,到印度洋,進入印度的勢力範圍;1)再往波斯灣抵達中東石油庫,2)再往好望角,抵達非洲資源庫。很明顯,我們的致命點就在馬六甲和印度眼兩處。

為解決馬六甲問題,中國是忍辱負重。在中國對南海的主權、資源分爭時,從來是拉馬來的,或對馬來的行為裝著看不見,就是為了確保馬六甲的暢通。其實,從長遠計,要徹底解決馬六甲問題,應該給泰國大力選導開發泰國運河的好處。一旦該運河通了,馬六甲的底功就卸了一半。習大平要是真要發展海上出路,就該不遺餘力地拿印度投資的一半到泰國,買下運河道上的農民土地,著力“搬遷”事宜,努力實現10年通水這個超級大計劃。再是發展貨火車到巴基斯擔港口,但路途太遠,不化算。

二是解決印度眼的問題。習大平一邊大力發展科倫坡半軍事港,這是正道。一邊又忍辱負重地到印度訪問,就是希望拉住印度,“共同開發印度洋”。可人家印度人不是傻子,不買帳。那可是人家的勢力範圍,怎麽要你中國插一手,讓你暢通無阻地通往波斯灣,通往好望角。人家根本不和習談“印度洋”這個詞 --- 就是說:門都沒有。還哥們呢,想都不用想。

看看莫迪在美國做了什麽,就一切真相大白。

印美的聯合公報講了三點跟中國有關:一是對到期的美印聯合防務,再續十年。美印聯合防務的其中一點就是,美國在喜馬拉雅山一線中印的邊防線上,有美國的兩個監聽站,這可是專門對付中國的。還有中印邊防線上美國無人偵查機的常規飛行。

印美的聯合公報中第二個跟中國有關的是,對南海的表態:要確保國際船隻的航行自由和航行安全。這顯然也是對付中國的南海主張的。印度在南海和越南的鑽油平台就在中國的主張範圍。

第三點,嚴格講不在印美的聯合公報中,而是奧巴馬的正式講話:美國支持印度入常。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就是有關日本入場的問題。跟中國的利益非常有關。

入常是日本提出來的。美國知道日本的宿敵中國不可能同意,所以設計了一個拉幫結派的做法:拉印、德、巴西、南非一起入,讓中國沒辦法否定--- 不能惹一大幫國家嗎。現在美國公開說支持印度入常,其實就是要表達的是:美國支持日本入常。萬一日本入不了常,印度等被否決,美國也作了好人。同時離間了中國與這些金磚的關係。美國一語多雕。

日本的DIAMOND計劃,印日的海洋共同發展和全球夥伴關係,美國的美印聯合防務,印度的海潮紀計劃,都是相互攪在一起的。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都是合道但不合作,就是常說的搶道走。所以,存在很高的擦撞出事的幾率。

印度的莫迪和國大黨不同,采取了在中、日、美、俄之間的耍蛇的周旋策略。在對待中國一麵上,他顯然是用了政經分開的兩麵手:經濟跟你中國熱略,要你的錢,你的技術,你的開發區,甚至你的高速、高鐵,但在政治上/海洋權益上卻跟你中國不沾邊,而是站在美日的大圍堵一方。麵對印度的這類兩麵派策略,中國必須發揮大智慧,千萬別再一相情願地向上貼。

結語:美國正在利用印度作為亞洲再平衡戰略的一個支點;印度正在利用美國的戰略意圖來滿足自己的國家利益;同時,印度希望搭上中國發展的便車。


----
(*)這個假設模型是:

1。印度按2.1萬億起算,每年的加速是8%。假定它是一帆風順的。再考慮他的基數低,發展指數就高。
2。中國按9萬起算,從現在的7.0算,每年的減速是0.5%。主要考慮的是發展基數已經很高,再加速很難。到了十年後,會達到一般發展國家的水準,發展水平在2%到3%
3。另外,還考慮到莫迪的個人特質:他的地方行政經驗,執著個性、商人背景,鐵腕鎮壓,在中美日間兩麵三刀,都很符合務實政治家的性格。
很多方麵很像老鄧的特質:
1/韌性,20年不跟老婆同居,超越了老釋。
2/幹勁,10年發展了古邦
3/殘忍,殺1千穆斯林手都不顫
4/遊戲,在中美日間兩麵三刀,遊刃有餘
5/技巧,他在古邦能搞好與甘地家族的互動,說明他的政治平衡技巧不在一般。

最大的問題,他沒有中央的執政背景,和各大利益集團的關係不夠深。甚至有可能遭遇印度部分保守的國內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抗,甚至狙殺,能不能團結足夠大的上層力量來消減執政阻力,就看他的手腕和能力了。好在,印度的軍隊相對國家化,這點對他來說減少了胡執政那類難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