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回顧:
--- 當習近平啟程南亞之旅前一周,印度總理訪問日本,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 當習近平啟程南亞之旅前三天,印度總統訪越,簽署共同開發南海協議。
--- 當習近平啟程南亞之旅前夕,巴基斯坦先紕漏中國拒絕現時訪巴。很多網友呼籲乘機取消訪印。
--- 當習近平啟程南亞之旅前夜,印外長高調宣揚藏南屬印度一部分,否則別談一個中國原則。
--- 當習近平從斯裏蘭卡進入印度前一天,中國外交部第一次回應,藏南屬於中國領土,維持管理現狀,高瞻全麵發展大局。
B 背後
--- 當習近平啟程南亞之旅前夜,印外長高調宣揚藏南屬印度一部分的時候,印度軍隊在南段實際前沿,加多了500名軍人;中國軍隊在南段實際前沿,增多200軍人,雙方各有一個團的兵力,有直升機支持。印度說,中國軍隊那幾天跨過實際控製線300米,兩軍對峙二十幾天。據《印度快報》27日報道,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吉周五在紐約表示,她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後決定,中印雙方周五開始從邊界撤軍,到下周二9月30日撤完,雙方軍隊將恢複到9月1日所在的位置。
--- 習近平原來攜帶的中印合作計劃約320億(美元),由於印外長的高調宣揚藏南屬印度一部分,由於雙方的軍隊在南段對峙,或者說雙方談判不掄,結果簽署的備忘錄隻有200億,占2/3。
--- 前天,習近平返國一周後,印度防長宣布,中印軍隊的南端對峙結束:中國軍隊回到了南段原實際線之後,印度軍人前進到南段原實際線前沿。中國對雙方的軍事局勢從來無以說明。
C 現狀
--- 習近平一路高調推銷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印聯合聲明》和會談中隻字不見,顯示印度對中國持有警惕,中國的出訪是“一頭過熱”。
--- 中印雙方的媒體喧鬧解說,尤其中國國媒的過度“美好”宣講,一切都結束了,歸於平靜,該幹啥幹啥。
--- 周四, 印度政府突然宣布取消下周在新德裏舉辦的“印度-中國媒體交流會”,這個消息時印度新德裏電視台宣告的:印度政府撤銷了中國記者/編輯的入場許可。印度方麵的活動組織方已經通知中國有關代表,結束活動準備。
--- 印度外長宣布, 陸軍和邊警會沿“實際控製線”加強巡邏。從北部的都拉奧裏地 到 喜瑪偕爾邦的久瑪爾,全天候加強監控。
D 結論:
---- 盡管莫迪給予中國領導人特別的熱情接待,兩國會在經貿、投資、文化、核能、地方交流、宗教等方麵協作,並會低調進行。兩國的合作具有強烈的實用主義色彩,各取所需。
--- 在諸多敏感領域,中印雙方並未取得任何突破。 中印在戰略領域的合作,除了在全球框架下之外,雙邊在領域/南海/南段邊界等都缺少任何實質性內容。沒有絲進展。
--- 對中國新近提出的新亞洲觀,印度隻是言不及義地泛泛而談,並未表示同意或者認可,對中國在東海、南海主權聲索也未予理解,這與莫迪在日本支持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的觀點以及對印日引領亞洲未來的期許,形成鮮明對比。莫迪在日本向安倍說,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亞洲的未來,取決於印日合作。他還稱,假如亞洲成為21世紀的領袖,那日本和印度將成為領頭羊。這些話語,已經鮮明地表達了莫迪聯合日本牽製中國,防止中國一家獨大,並期冀依靠兩國聯盟領導亞洲的的意圖。 在日本,莫迪大談兩國共同的民主價值觀,隱晦針對中國抨擊區域“擴張主義”,誇讚東京審判中的印度法官,並與日本建立了特別戰略性全球夥伴關係,加深在經濟、政治、文化、安保等領域的合作。尤其在安保領域,兩國首腦決定探討建立日印外長、防長“2+2”磋商機製。
--- 印度總理莫迪已做好準備訪問美國。在印度新政府外交議程上,周邊國家、日本、美國依序排在優先位置,從中可以看出莫迪的外交戰略思路。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兩個最高領導人都把印度放在首位的舉動,與印度相比,中國更渴望提升中印雙邊關係,期待為中國產品和投資開發更廣闊的市場,同時也希望從戰略上實質提升中印關係,渴盼雙方在國際和區域博弈中加強戰略合作,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全球政治和亞洲地緣形勢。習近平在訪問中所說,中印用一個聲音說話,全世界都會傾聽。但印中曆史心結、領土爭議以及各自的大國雄心為兩國關係發展增加了障礙,遠不是一時的經濟利益需求所能消除的。現實說明,中國值得反思。
一言以蔽之,為了在全球和地緣實現戰略平衡,中國呼應莫迪政府改善雙邊貿易結構,促進貿易平衡,縮小兩國貿易逆差,從而更有利於優化印度經濟,給印度的“利好”較多,而在中方關切的若幹重大問題上,兩國仍各說各話,印度在一些領域的保守態度,為兩國拉開了微妙但明顯的距離,而在亞洲觀上,莫迪政府與中國存在本質不同。毋寧說,中印合作建立在印方現實利益驅動基礎上,戰略性與中方期待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矛盾猶存,中印安全關係的改善仍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