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工程的成本核算基礎

(2014-09-20 11:03:20) 下一個
現在大數據很流行,是個大工程。很多人開連鎖,也是個不小的工程。還有人蓋獨立房,蓋Townhouse,都是不小的工程。我把自己的體驗胡謅一下,免得我自己有時候都犯糊塗。

I。 蓋一個1千尺的房子和蓋一個2千尺的房子,成本不是1:2。

 蓋一個1千尺的房子若1百萬,那蓋一個2千尺的房子,成本是不是兩百萬?

其實,若蓋一個1千尺的房子要100萬,在同一個區和同樣的地質條件下,蓋一個同類的2千尺的話,可能隻要120萬就行了。

每個工程的主要開支,是前期準備,是基礎建設,是合約費,是律師費,是保險。

每開一個地盤的前期,開支巨大。例如,每叫一次灌漿工的起價費,每來一次架構工的基本費,還有每個項目的“基本”好處費 .... 就類似坐TAXI的那種收費。

數學點:一個項目若有n個類種或階段,而每個類種的開支是Ai+Bi,這裏A是大頭(基本的),B是上調部分,B一般比A小很多很多。
那麽就有:一千尺的花費就是nA,而蓋2千尺的房子是n(Ai+Bi),(I〈= n),而不是簡單地 2nAi.
這裏n(Ai+Bi) 比 2nA要小很多。

II。 建一個1千台服務器的大數據中心,和建一個2千台服務器的大數據中心,成本也不是1:2。

這裏不說地段。因為地價差得太多了。市中心的商業地段,1千台服務器的大數據中心,連工作人員辦公室要6千尺,房子的負擔就是400萬;到工業區的話,就是150萬。問題在於外來鋪線,市中心的某些樓鋪了,你用就好了。工業區的話你要投資鋪設,大約是房價的一半,約70萬。所以大多數人都把大數據中心建在商業區,就是這個原因。還有,客戶就在周圍,你方便服務,人家也方便到你中心維護人家的那部分私有設備。這是其二。

蓋一個中心,前期的準備就不說了。基建,合約費,律師費,保險單就不講了,這些工作,1千台的中心和2千台的中心,成本就在1:1.2,或1:1.3。不細述。

現在來說內部普鋪線、備用電機、備用電池、開關、空調,管控、人員。1千台的中心,鋪線大概10萬,一部備用電機,管控設備約10萬,維護人員/記帳辦公等行政管理15個人。對2千台的中心,鋪線大概15萬,兩部備用電機,管控設備約15萬,維護人員/記帳辦公等行政管理20個人。可見成本比也是1:1.2,最多到1:1.5。

最後就是服務器設備部分,目前每一個U大概成本1千,1千台的話是100萬,2千台的話是200萬。隨著虛擬的普及,每一個U的成本一直在下降。成本比例約1:2。

可見,目前建一個1千台的中心,起步500萬,建一個2千台的話,起步不到700萬。這裏不談建好後每月的開支比例,我算過,1千台的中心和兩千台中心的費用比(含電費/空調/帶寬),大概是1:1.4。

所以說,目前大數據中心的設計都是2000台起步的規模, 有很多一設計,就按5000到一萬台的規模建。原因一是成本會低。二來中心都是“一勞永逸”而不搬的。要是空間不夠了,再去建一個,那成本幾乎翻番。

當然為了數據安全,都會再建在另一地方做個備份,那成本的上升就是倍數了。所以,同行間為了減少“基本重複”,就會在不同的地區選個同行,互相租“空間”。Google這類大家就不一樣了,一般自建中心。當然也會“外判”“外掛”一部分,例如 Verizon,在加拿大的三個點,在休斯敦的那個點,在英國倫敦King's區的這些點,都屬外掛。

好了,結論:建任何一個“大工程”,規模與成本成正比關係,但不是倍數,不是線性關係,連擬線性都不是。

歡迎搞別的大項目的人批評。沒有實際成本體驗,也可以發表看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