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到19日,習近平開始任內首次南亞之行:去塔吉克斯坦參加完上合峰會,就會訪問馬爾代夫、斯裏蘭卡、印度。
這馬上引出了幾個問題:
1。現階段的中巴官係是否玩完了?
本月5日,巴基斯坦總理謝裏夫對外公布,雙方同意推遲習近平的訪問。6日,外交發言人秦剛被記者逼問,不得不證實。中方理由是,最近一段時間巴基斯坦政局動蕩。是否牽強?
巴基斯坦作為中國的“全天候盟友”,與印度“宿敵”,按說中國官方更該重視中巴官係。但現實是:李克強當了總理,出訪的第一個國家是“印度”而不是巴基,讓謝裏夫很沒麵子。這次,本來習近平任內首訪南亞,第一站是巴基,要為巴拉回麵子,現在泡湯了。雙方的關係可謂冰上加霜。到底是什麽原因,讓中巴官方這麽“絕情”?
傳說:問題就出現在新疆的恐怖事件層出不斷。
今年以來,中國遭到的“暴恐襲擊”明顯增多。中方對“三股勢力”的打擊,已經不僅僅限於國內,對他們在中東和西亞山區的培訓基地早有不滿。中認為:巴境內隱藏著“隨時可能越境中國的激進分子”。為此,中國一直私下向伊斯蘭堡施壓,要求巴采取行動打擊盤踞在該國北瓦濟裏斯坦部落地區的激進分子。這些人不僅在巴受恐怖訓練,目前更重要是,他們從那裏不斷地向新疆散發獨立和恐怖襲擊的CD宣傳品。… 顯然,這嚴重危及到中國的國家統一和人民安全,因此,中向巴施加了很多壓力,要求巴方肅清這些組織。 雖然巴不時地向中移交一些低級別的激進分子,但對激進份子的核心領導層,從未觸及。這讓中方很不滿。並且,有事實證明,當中國對新疆激進分子采取行動前,有巴官方情報人員給這些激進分子通風報信。
這些說法,或許有“離間”中巴友誼的味道。但事實證明,巴在打擊恐怖主義的能力上,確實需要中方等國際社會的督促和“幫助”。然而, 習要是到訪,必然督促巴方加大打擊恐怖的力度,對新疆的恐怖有遏製作用。現在習推遲了訪問,定會使巴方減弱對恐怖分子的“製裁”,這對華反恐更不利。所以有了中方的說辭:
人民日報稱,2013年5月,謝裏夫領導的穆斯林聯盟在國民議會選舉中以明顯優勢獲勝,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成功組閣。而反對黨:正義運動黨和人民運動黨,近期指責穆斯林聯盟在去年操縱大選,要求謝裏夫辭職,重新選舉。謝裏夫拒絕。為此:從8月14日開始,正義運動黨和人民運動黨發動了數萬名支持者遊行,威脅占領總理府。巴形勢惡化。8月30日深夜,抗議者湧向總理府,與警察發生衝突,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約500人受傷。9月1日上午,多名示威者衝擊了國家電視台,正常播出一度中斷。即使如此,中方派出的協調習訪問巴的聯絡小組依然在緊張地工作,說明中方此前也沒想到巴政局會這般持續惡化。
巴官方當然不願意看到訪問被推遲,當然願意看到中國最高領導人訪問,一可以通過訪問對巴國內傳達出中國支持謝裏夫政府的信號,等於通過習的訪問來支持巴現政府的合法性,以鞏固其政權。二是習近平來訪,中巴將簽署多項文件,會成為謝裏夫政府的“政績”,為其統治繼續提供合法性尋求依據。 上個月謝裏夫曾透露,雙方將簽署的協議可能高達340億美元。而該國2013年的GDP僅為2300億美元,中方與其簽署的協議金額占該國GDP的1/7! 為此巴官方上下都在為訪問做準備。比如巴基斯坦經濟最發達的旁遮普省“一把手”沙巴茲最近高調讚揚中資公司在巴的投資活動,希望中國訪問團帶來大筆協議,加深雙方合作。此人正是總理謝裏夫的兄弟。
因此,可以說習推遲訪問的原因有四:一是巴局勢動蕩不明,中方此時到訪會讓中國外交陷入困惑和糾結。一旦謝裏夫政府大選舞弊罪名坐實,最終下台,不僅將讓中國很“沒麵子”,也會使得外交局麵更被動。 二是目前巴官方,已沒太多時間和能力來籌劃習的訪問,接待成為問題,安全成為問題。三是中巴將簽署眾多協議,謝裏夫一旦失勢,是否讓這些協議帶來經濟風險?此前中泰簽署“大米換高鐵”的協議,就因為泰國軍事政變延宕了甚久,差點出現大問題。此乃前車之鑒,羞尤在眼。四是在中方看來,中巴“全天候友誼”是巴各方共識,任何政黨上台執政都不會影響到中巴友誼的大局,中方對他們本質上都是“一視同仁”,所以,與其冒險前去,不如靜待其變,體現“不幹涉內政”的外交原則。
但現在不去了,會否惹惱謝裏夫,逼他走向他人?如同習堅持與南韓結約惹了金三?這就要看該國的局勢發展。需拭目以待。
2。現階段習去印度合適嗎?
首先,對巴的關係,去印度合適嗎?按習對朝韓的做法,他不在意。但別的“盟友”如何想呢?外交影響值得商榷。
現在就以印度本身的問題來看,要不要去?
首先是莫迪當了總理後,他第一次看望的軍隊,就是駐紮在中國藏南的部隊,明顯劍指中國。月初又繞過中國直訪日本,成為他當總理之後的第一個出訪國。並且,在他訪日期間的涉華言行,基本都是站在日本的核心利益一方,儼然挑釁中國所堅持的利益。
再是,印度外長斯瓦拉傑,8日明確向中國表明:你要印度支持“一個中國政策”,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那你中國領導人就該尊重“一個印度政策”,就要承認阿魯納恰爾邦(就是我們說的中國藏南地區),是印度的一部分。 接著,9日《印度時報》報導說:從2010年起,我們印度就拒絕支持“一個中國政策”。當時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到訪問我們印度,我們的辛格總理就堅決不同意把這個概念寫入聯合聲明。並且, 印外長斯瓦拉傑還明確表示:中國對我們印度談西藏問題,就如同美國跟你們中國談台灣問題一樣,印方感同身受。你們認為台灣是你們的內政,我們印度也希望你中方能理解並領會: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的藏南地區)是我們印度的內政。
中印東段邊界示意圖,紅色為實際控製線即“麥克馬洪線”,藍線為中國主張的中印邊界線,兩線中間為中國藏南地區(印度稱阿魯納恰爾幫)
從二戰結束,印度從英殖民地獨立後就占了中國的藏南,62年中國打過去了又回來了,就像打了老山/涼山又回來了一樣,前者是補給線太長,那時候不具備堅守。該地區處於西藏自治區6個縣的管轄範圍之內,我們一直不承認印度擁有該地區的主權。但人家8幾年建了阿魯納恰爾邦,中國除了喊幾嗓子一貫的“堅決抗議”之外,還有何能?--- 弱國無外交那!現在老說富了、強了,也沒見硬到哪去,說到底,還是不強。還得臥薪嚐膽,繼續圖強。
很明顯,在這種氣氛裏,中國沒必要訪問印度。然而,為什麽習近平還是要去?
印度的外長斯瓦拉傑是這麽說的:我們印度總理莫迪與習近平有著“平等的關係”;“我們與中國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在我們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但當莫迪總理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會麵時,他們相處融洽。”
中國的外交部9日下午在媒體吹風會上是這麽說的:從中方來講,印度是和我們有著數千年友好關係的國家,同時,在當今世界,也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中國家的夥伴,雙方關係的發展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互不幹涉內政、互不侵犯的重要基礎之上,中國從來沒有,今後也不會有所謂的以軍事或其他手段來包圍印度的這樣的意圖。
真是自己說的比大家想的好聽多了。行不行,信不信,全由你了。
習團隊執意要去印度,到底為了什麽?
李克強去,為了經濟。習近平去,還是為了經濟。為了那個GDP,為了執政的臉麵,沒治了。隻要能賺錢,什麽原則都成是GS的P。過去的政府,已經把低勞動力、土地買賣、不計環境代價、狂印貨幣 (-- 貨幣供給M2的平均增速幾乎是GDP增速的2倍),等等,都用到了極致 --- GDP總量突飛猛的結果,讓現政府無論如何再搞砸錢也砸不出7個點的GDP。沒辦法,沒了可炫耀的GDP,一貫吹捧的執政合理性就會被削弱,沒辦法,就看到了印度的基建和發展,要作為自己的“突圍”稻草。
本來,真如墨遊說的:中國打太極拳吧,慢慢磨,拉大中國與印度的差距,主動權就在中國手裏。中國不能再走援助越南,朝鮮,阿爾巴尼亞的老路了。要學美國,經濟援助的同時必須堅持附帶政治條件。但我們必須認識到殘酷的事實:幫莫迪上台的是他的家鄉古吉拉特邦的發展,讓他家鄉發展的是中國集團。現在,幫助印度規劃的“基礎建設3000億”,也是中國集團草擬的。不過人家莫迪不買賬,去了趟日本“招商引資“。最終,中國的”私化“國企大集團,都會多少地介入這些基建:不遺餘力地”幫“印度搞基礎建設。這就是從溫總,到李總,到習大,馬不停蹄地跑印度的目的。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怎麽可能拉大中印的距離?目前的
中國“私化”國企集團,那是哪裏有錢哪裏賺,不管黑貓白貓。周倒了,中石油在加拿大的投資亮出來了。誰能管他們?你能指望老溫管他媽他老婆他的子?---怎麽管?全是”組合拳“,“合理合法”的國際交易。
因此,對印度,除了經濟利益,本來就可去可不去。麵對現在這種氣氛,就更不必去了。要說習是出席峰會順道,那也真為難他了。要是這個不去,巴基也不能去,他老習也真憋屈。去印度,明顯是弊大於利:簽單吧,近幫了莫迪,遠幫了印度,對中國的長遠不利。 不簽吧,趁機讓給了日企,還讓人家說中國不幫忙,那人家莫迪上周撤出一個越南平台不是白“讓步了”?那不是逼人家再和越去合作更多平台。本來,人家莫迪先訪日本,就是要給習今日用的,就是要逼你中國讓步。說莫迪沒順著日本的要求說,但人家也沒說不答應那。人家隻是等老習的訪問開什麽訂單,再說。現在是中國左右為難,老習左右為難。這時候去,何苦來哉?
所以說:莫迪是左右逢源左右開弓;中國隻能口惠而實不至,見招拆招。
問題還在於:要是現在到門口了,又說下去,會否惹惱莫迪,讓他完全倒向美歐日,完全倒向南海的敵對方?這同樣要看國際的局勢發展,需拭目以待。
3。曆史的教訓值得注意:
先認識一下印度的莫迪。這個人奸詐、毒辣、言而無信,對老婆的態度幾十年不理不問,對權力的追逐臥薪嚐膽幾十年,可見一斑。此類小人,往往是無利不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西方說他是印度的小平,你說呢?
習和這個對手談判,談什麽?擺明了,他不會跟你談藏南(其實,習大概也沒打算談藏南),那習唯一能做的就是:談印度的基建和發展,和日本一起“壓價”,去爭奪”幫“印度發展的機會。
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是,9月底在紐約舉行氣候峰會,西方一直拿中印說事,這次習近平和莫迪都說不出席,不知是否習和莫迪的“默契”,是否算作針對西方用氣候問題打壓發展中國家的首次“合縱連橫”。
中國曆史上有很多“錯誤”訪問的後遺症。一個例子是:上世紀70年代末,最高領導人華國鋒,在外交部的錯誤安排下,在伊朗巴列維王朝搖搖欲墜之際到訪德黑蘭,雖然老國王對中方此時來訪表達支持,激動不已,但不久伊斯蘭革命政權上台,對中國很生氣。後果是:德黑蘭大街到處是:“打倒中國”的標語,和“打倒美國”、“打倒以色列”並列在一起。直到80年代,在美國壓製伊朗時,中國站在伊朗一邊,才又轉了回來,中伊關係才逐漸改善。
去年的泰國大米換高鐵也是一例,就不用說了。這次習到印度是否重蹈覆轍?
當然,中方也有過很多成功的外交投資、“雪中送炭”的例子。像今年5月李克強訪非洲,當時尼日利亞總統喬納森和尼政府麵臨恐怖襲擊威脅。李的到訪讓尼日利亞很感動。尼方讚稱,中國總理“毅然前來”,是對喬納森總統和尼政府的巨大支持。 現在平穩了,就買中國的東西,讓老美很眼紅,說中國在非洲摘桃子。
還有60年前周恩來首訪非洲10國,那時冒險訪加納也是如此。訪問前的1964年1月2日,加納發生未遂政變,時任總統恩克魯瑪遇刺受傷,加納形勢十分緊張。恩克魯瑪認為周恩來不會如約訪問。然而,周恩來堅決按原計劃到訪加納,他說:“我們不能因為人家遇到了暫時的困難就取消訪問,這是對人家的不尊重、不支持。”加納人深受感動,到現在還和中國很鐵。
習在這種情況下堅持訪印,不僅前途不明,且有點多此一舉的感覺。現實已經證明,美國的阻撓和敵對的中日關係,不僅沒有延緩中國的發展,而且促進了中國的多邊貿易。同樣,保持一個疏遠的中印關係,對中國未嚐不是好事。
說難聽點,老習去印度,有點不知所以然,甚至還多少有點自討無趣、自取其辱的勁頭。因此,這次老習的南亞之行,本來延遲了巴基,就該找個理由同時也推了印度。現在可好,他堅持要去,那最壞的結果就是:既惹了巴基斯坦,也惹了印度,一切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白忙,還倒貼了“官係”。
如果今年年底GDP增速不“理想”,中對巴基斯坦、印度的投資會加大。
最擔心的是“私有”國企放棄“戰略發展”原則,而無底線地投資印度。
所以我們要警告在先。
而忽略了弱小國家的需求。
幫助印度搞基礎設施建設是徹底的賣國行為!
中國的對印政策——永遠的賣國主義:《印度百億美元最大訂單討好中國》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7090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