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79)
2007 (150)
2008 (104)
2009 (87)
2011 (165)
2013 (141)
2014 (167)
所謂4K電視,就是分辨率達到3840x2160的電視。現在有的動輒上萬,有的隻是幾百,讓消費者不知如何選擇。其實,主要的差別就是麵板技術。傳統概念的4K電視,用的是達到分辨率3840x2160的傳統RGB三色版,很貴。變種的4K,用的是RGBW四色麵板,就是在RGB標準顯示屏上再加一個白色,達到4K的顯示效果,但分辨率還不能完全實現4K顯示標準 ---這就是所謂的偽4K。
4K顯示越來越叫座。伴隨著世界杯,市場最近出現叫價$500元的28寸4K電視。4K? 真的假的?
真假4K之爭升溫
所謂4K電視,就是“超高清”電視,屏幕的物理分辨率達3840×2160(QFHD),是“全高清”(FHD.1920×1080)的4倍,是“高清”(HD.1280×720)的9倍。通過4K電視,可以看清畫麵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特寫。
過去一年,4K電視的銷售量近億台,占全年電視銷量的20%。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彩電市場持續低迷,於是各大彩電企業紛紛切入4K電視領域,以求刺激市場達到提升業績。
隨著4K電視日趨火爆,真假4K麵板的界定也引發爭論。堅持RGB麵板的認為,所謂偽4K,就是在RGB顏色標準的顯示屏上多加一個白色,即RGBW麵板,這種技術具備4K顯示效果,但分辨率不能完全實現4K顯示屏標準。與傳統用來生產4K電視的RGB麵板相比,RGBW麵板由於在成像時借用旁邊本來不屬於那個位置的像素,偏差還是會存在,顯示不會太精細,圖像會模糊。實際顯示效果比真正的4K屏幕差不少。
而看好RGBW麵板的企業認為,RGBW麵板並非偽4K麵板。因為它增加了一個白色,色彩更好,提升了色彩的飽和度。很多4K電視裏都用這種麵板。有些4K電視采用的G+硬屏,就是采用RGBW四色靚彩技術的全新一代液晶屏幕,--- 在傳統RGB三基色基礎上添加了白色像素,整體色域表現更為豐富準確,同時,低能耗更能延長電視的使用壽命。
而評論認為:企業使用RGBW麵板,主要是該麵板具備成本優勢和供應鏈優勢。傳統的4K麵板要比同尺寸的2K麵板加白色的成本高出30%左右,因此RGB-4K電視的售價應當比RGBW-4K高出30%以上。所以,都是利益驅動的問題。有利益驅動,才有技術改造。
統一標準亟待出台
去年4月27日,中國廣電視質檢中心出台了《超高清顯示認證技術規範》,學外國,明確4K電視的14項顯示性能以及硬件基本配置指標,厘清4K與偽4K之間的界限,但不做強製性定義。西方從來都是隻定義行業性標準,而不是強製性定義產品,這樣才有利不同的企業對現有的技術進步改造,變種。這樣才會出現創新。這就是所謂的“科學研究環境的自由”,--- 隻有“失控”,才有機會創新。
當然,沒有統一的產品標準,市場也就沒了絕對的評判標準。然而,行業為了生存,會自覺不自覺地出現“互相兼容”的規範性,形成市場的需求標準。
其實,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片源稀缺、網絡帶寬不足等基建問題。
比如,在此次世界杯賽事中,隻有3場比賽使用4K格式拍攝,並將其製作成世界杯官方紀錄片。巴西Globo將在裏約熱內盧的室外4K顯示屏上轉播這3場比賽,但是這3場比賽的4K錄像不會實時發布到網上,或通過電視播放,就是說,4K電視機觀眾也隻能以720p的分辨率觀看世界杯賽事。
據2014年家電行情報告:至今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全日製4K電視頻道,就連一張4K光盤都沒有。除了大賣場炫耀4K電視的宣傳片,一向在新技術上走得最快的日本,預計也要到2020年才會實現商用4K超高清電視頻道。
造成4K內容匱乏的主要原因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內容商抱怨4K電視不成規模,電視廠商則受製於4K內容的極度匱乏。
最大的問題就是網絡寬帶。目前播放720P的高清節目,需要10M以上的帶寬;若播放1080P全高清,則需網速20M~30M;要是流暢地播放4K片源,至少需要50M甚至100M的網速。目前,家庭網絡的帶寬達到50M的實在太少,多在10M~30M之間。
4K的實現不光是電視機的事
現在大家關心4K電視機的標準,好像隻是電視機廠家的事。其實該呼籲的是:電視台該做什麽,電信運營商該怎麽做,這都是關鍵的大問題。目前來說,就算電視廠家把硬件做得再好也沒多大意義,既沒有4K的電視內容,也沒有傳輸4K的帶寬。
目前4K電視機廠都是預熱,為未來的4K時代作技術準備。預計未來3到5年,信號、帶寬、載體等都回加速提升,4K電視才會伴隨片源和通路而普及。
技術從來都是相互牽扯的。一枝獨秀不是春。早折騰說不定還得早死。生不逢時,說的就是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