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穀歌超越埃克森--科技在發展中的比例越來越大

(2014-02-09 14:55:31) 下一個
上周五,穀歌的市值超過埃克森美孚,使得科技公司在全球市值的前四位,雄占三席。再次表明,科技在現代經濟、現代社會發展中的比重越來越大。

蘋果 4635億美元; 穀歌 3957億美元, 埃克森美孚 3954億美元, 微軟 3035億美元, 。

1。核心技術的難堪

誰都想在發展的大潮中分點什麽。尤其搞技術的,天天鼓搗著想發財。然而,到了今天,核心技術沒有多大的變化,外圍概念卻圈了很多的錢。其實,市場就是順應社會的本質而發展的。人類的發展史向來揭示的就是這樣的規律。讀讀科技史就會恍然大悟。

遠的不說,看近的。IBM在半導體基礎技術上的投入可謂全球數一數二。然而,今天的IBM市值是什麽?1861億,不及穀歌的一半,也就蘋果的三分之一。關鍵是,IBM還撐不住了,如同要賣掉X86服務器一樣,現在IBM出言要賣掉它的半導體。至於誰會接手,天知道。問題在於這些基礎的技術,大同小異,很少變化。沒變化就沒有市場的追捧,沒有追捧就沒有驚人的效益。沒有效益股東的錢放在那就是死紙一片。現實那,就是這麽簡單而殘酷。

再看半導體設計技術和生產技術方麵的翹楚INTEL和AMD。十年前他們還是一統天下。如今呢?INTEL市值1200億,也就穀歌的三分之一,蘋果的四分之一。AMD更慘,想當年,光購買ATI一口氣就花了54億,而今天,它整個家當也就26億。再看以ARM結構起家的QCOM,隨著移動計算的迅猛發展,它在半導體設計技術這一支(它不作生產)的市值,達到1260億,已經連年超越了INTEL的全部(Intel既設計又生產)。

為什麽會這樣?

當搞技術的人,還在沉醉於核心價值和核心地位的時候,技術的外圍 ----市場,已經在悄悄地、不經意地發生著誰都意想不到的變化,直到龍頭們的業績明白地告訴你那一天,才忽然恍然大悟。不過,不是措手不及,就是完全暈了,甚至一下子被淘汰。這在IT過去的十年間,這種事發生了太多次的重複:先是INTEL一味追求內頻,不屑言它,結果沒想到AMD一夜間出來了雙核芯片。INTEL的X86服務器芯片業績,從市場的80%一下子跌到60%;桌式的芯片跌倒50%。打擊沉重那。以技術為主導的CEO決定下台,INTEL曆史以來第一次換上了以市場為導向的CEO。經過兩年的Core2Due,DualCore的折騰,才靠著財大氣粗板回一城。

不幸的是,也正是在這次決戰中,INTEL為了集中火力保住自己的CPU核心,放棄了研究經年的通訊芯片,從此與移動計算的大潮失之交臂。時至今日,他的市場占有率都不及ARM的零頭,不到市場的1%。悲劇吧。真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

同樣難堪的是AMD,一味發展多核,孤獨一擲把整個家當全放在高示頻,結果沒有財力去顧及低能耗芯片的發展,也是看著移動計算的列車從自己的身邊駛過而無緣登陸。

通訊業也一樣,最讓人不堪回首的有Lucent,北電,摩托;而移動終端的Palm,RIM,諾基亞,都是對市場大潮趕不上趟,悲劇連連再現。

這一切告訴我們,核心技術是很重要,重要得可以讓你一夜暴富,可以讓你一輩子不愁吃穿。然而,一味沉醉於核心技術而不顧及外圍發展的大鱷,也可以讓你背上承重的包袱起不來,甚至就此趴下。

2。大數據、雲計算是下一波市場壟斷的基礎

穀歌通過搜索引擎的先入為主,讓自己成了全球最大的網絡廣告公司。這類搜索的前提,就是你我他貢獻的那些似是而非、有關聯或沒關聯的各種各色的“數據"。當這些數據被合理“挖掘”出來以後,就成了有用的“數據",成了有用的知識。因為Google有了這些和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所有的亂七八糟的”大數據“,所以google有了“演繹”出“知識”的先機。為什麽BING用的人少,就是因為自己的“大數據”量不夠全麵。

有人會說,大數據是忽悠,“那不就是大容量的數據庫嗎”?是的,它首先是大容量的。但不是傳統的數據庫。它不是僅僅的、傳統的、結構化的數據的集合,而是結構化數據和越來越多的非結構化數據的並集。不僅是數字和符號串,而且有聲音、視頻、影像。還有很多殘缺不全的、傳統數據庫認為無用的“亂碼”。這就決定了“大”的“不一樣”。要在這些雜亂中得到有用的“數據”,那就是數據的質量問題。大數據作的,就是在雜亂無章的大數據中找到有質量的數據 --- 你要的數據。iOS平台讓蘋果有了自己的大數據,搜索讓google累計了自己的大數據。不管有意還是無意,他們已經占了先機。

舉個例子,未來的“自動駕駛”,不是取決於INTEL,也不是IBM,更不是奔馳寶馬豐田,而是GOOGLE、APPLE這些有了三維地圖自反饋係統的大數據公司。因為沒有他們的數據驅動,汽車根本不知道坡度是多大,坡有多長,到底該決定加油一點點,還是兩三點。

未來的世界,誰有大數據,誰就有控製權,指導權。這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是商業模式的改變,而是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

最近看到兩則消息。很有意思。一是APPLE把APP商店裏著名的BITCOIN交互APP給卸掉了。為什麽,APPLE要搞自己的支付係統。當然,最終應當用的是APPLE幣。再是小米,也搞自己的支付寶。

穀歌的市值超越愛克森,再次說明的是,數字平台發展強勁,增長速度多過人類的資源平台的擴展速度。這正提示我們:大數據的時代剛剛開始,隨著大數據的普及與壟斷,雲計算的業務會越來越多,不是你認不認可的問題,而是你趕不趕上趟的問題。很多很牛的大公司都會在大數據時代的衝擊下,被削弱,甚至被淘汰。應該說,大數據是信息時代的高級階段,它給人類的促進意義,不僅是科技史,而且是人類發展史的重要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楊子 回複 悄悄話 蘋果軟件業務收入已接近微軟Windows業務,

2月13日,蘋果和微軟兩家公司的財報顯示,2013年蘋果公司在iTunes、軟件與服務集團的營收已相當於微軟整個Windows授權業務。

2013年,iTunes、iBooks、App Store和Mac App Store等在線商店、AppleCare延保項目,以及iCloud等服務的營收為168億美元。同期,微軟設備與消費授權集團的營收為184億美元。該部門的主要業務包括向OEM廠商提供Windows和Windows Phone授權,麵向普通消費者銷售Office授權,以及專利授權。相差16億元。

隨著Appl的地圖等授權收入,2014蘋果僅軟部分(不含硬件的銷售)就可以超越微軟了。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大數據不是Apple所長,它擅長整合硬軟件新技術和時尚推銷。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高科技公司成功轉型的經典案例,軟件硬件兼施,google還有發展的前途。相比之下,微軟強弩之末、蘋果窮途末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