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79)
2007 (150)
2008 (104)
2009 (87)
2011 (165)
2013 (141)
2014 (167)
我可以做個大膽的假設,要是海爾並了浪潮,談談收購SONY電腦和手機倒很有意義。就是小米或TCL,能夠收購SONY電腦和手機的話,也一樣很有未來 --- 和聯想當年一樣,一下子就走出國門了。隻是他們有這個實力,有這種雄心和派頭嗎?當然,聯想為了阻止別人收購SONY形成跟自己對決的局麵,自己花錢把它滅了,也是價值。像當年的Seagate買下Maxtor,就是不想別人買了再跟自己搶飯碗。但若走上類似韓國的“國家高度”走向世界,就該力催海爾浪潮小米TCL去兼並SONY的電腦和手機。不含手機的電腦業務可以不要。
2。聯想宣布收購摩托手機的同時,也宣布了改變組織架構。自2014年4月1日起,聯想會由現有的兩大業務集團(Think業務集團 和 Lenovo業務集團),分成四個新的、相對獨立的的業務集團:PC業務集團、移動業務集團、企業級業務集團、雲服務業務集團。
其中,PC業務集團,包括了Lenovo品牌和Think品牌,顯然在PC業務方麵已經全麵覆蓋,不需要增加任何兼並(除了為滅掉對方而兼並的可能)。隻要在全球繼續拓展業務,保證好質量、供貨、服務,保證一定的盈利就行了。
而移動業務集團,有了Lenovo、Think原有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再加上摩托的手機和古歌的專利,有關消費和移動的目標顯然是聯想目前的熱點:必須在快速廣泛增長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成為具有盈利能力的全球性廠商。顯然,聯想具備了所有的硬條件,下麵就是如何運作的問題了。
對於企業級業務集團,有了IBM的服務器和存儲器 (原來Lenovo的那些型號根本可以忽略不計),聯想需要的是,不僅繼續經營IBM的原有業務,而且需要簡化和橫向擴充IBM的原有設計,尤其在新配置的型號上,要向SUPERMICRO的設計學習。顯然,聯想拿著IBM現有的雄厚紮實的企業級業務,加快建立新的、可操作的盈利引擎。聯想有了現成的一切,就是看它如何運作。上一個季度,惠普的服務器業績超好,是因為西方世界的政府、國防、大機構,習慣性地排除中國企業而放棄了IBM服務器合約的結果。這個問題還會發效,這是聯想必須麵對的困境。當然,這是任何一個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同時,必須麵對的“對抗性”原罪。這是一個“國家”的烙印。跟企業的經營沒有什麽關係的現實代價。
最後,就是雲服務業務集團。這個部門對目前的聯想來說,不倫不類,除了在Android和Windows軟件平台上開發一些大型管理,當然主要在漢語世界。別的實在沒有什麽優勢。雖說由聯想的首席技術官賀誌強負責這個部門,資源應當不是問題,但先天不足,沒有自己現有的大平台就是問題。HP當年花了100多億美元並購,Dell花了三十多億兼並,雖說企業級的軟件服務到位了,但雲服務的業務還是得麵對IBM,Amazon,Oracle,Google,Apple的泰山壓頂。所以,聯想要在雲計算上建立自己的生態係統,尤其全球的生態係統,可謂遠著呢。目前聯想還是零。零就表明是一張白紙,一切得從頭學起。當然,零也表明沒有包袱,可以隨便設計規劃、可以任意拓展增值。
雲服務的空白,對聯想來說,就預示著不僅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在國內它的頭號是阿裏,也表明聯想可以在海外大肆收購有關業務。空白,說明需要,有必要。目前的兩次大收購花掉了60個億美元,還有60個億,它可以再花30個億去兼並雲平台,這叫有可能。這就是我要說的,聯想的下一個大動作所在。
正如開頭說的,聯想到了這個份上,不進就是退。有了IBM服務器,光賣硬件未來五六年還行,久了沒有雲平台,就在對手的壓迫下賣不動了。所以未來一兩年,聯想收購雲平台的機會很大。不僅為了擴張,而且為了生存。
-----
聯想四大業務集團:由蘭奇領導的歐洲中東和非洲區(EMEA),負責聯想PC;Gerry Smith領導的美洲區兼顧企業服務器,(陳旭東,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負責中國區); 劉軍負責聯想移動業務;聯想的首席技術官賀誌強負責雲計算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