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看中國經濟的大腕們在達沃斯論壇都說了些什麽?(3)

(2013-10-08 22:30:02) 下一個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中國城鎮化的體製改革是勢在必行,要根據發展情況進一步推進,但不可能一年之內全部解決。中國人太急,急於改革,急於改善城市存在的問題。對城市的需求、改善、要求也著急。比方,希望一兩年內就能解決北京霧霾問題,實質上,倫敦用了30年時間,北京至少得花20年時間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改革不能著急,要放長眼光。 風物長宜放眼量,你不宜對一次全會寄望太高。 對於城鎮化問題,希望通過一次全會就能解決30年的城鎮化問題,這不現實。不過,我們還是寄望新政府能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進行改革。

我們要解決新城、空城的問題,需要土地製度和戶籍製度改革。很多城市都排斥農民工。

要想遏製房子投機,還是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中國房地產離泡沫還很遠,政府應該允許房價上漲。香港為什麽沒人投機房子?因為房價太高了,沒人炒得起。

德意誌銀行亞洲區投資銀行部主席蔡洪平:國企完全可以用30%來控製國民經濟命脈,隻要拿出20萬億就能解決社保體係。

國企裏麵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家,他們也盼望改革,隻有改革,他們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企業家價值。很多優秀的人都在國企之中,通過改革也會激發這些人的積極性。

所有行業都應該向民企提供牌照,提供民企的成長空間。

熙可集團總裁朱演銘:我們長期不看好中國市場,因為在不公平的市場上我們無法競爭。比如,你李正茂你中移動能做的,我就沒法做。

中移動副總裁李正茂:我們可以合作。大家總是給我們中移動扣“壟斷”的帽子,其實國內三大運營商的競爭非常激烈,在校園市場的爭奪簡直是白熱化。移動的市場份額大約是三分之二,確實比較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壟斷。現在誰不用微信,微信才是壟斷。

北大教授張維迎迎頭駁斥:什麽叫壟斷,壟斷是政府在某些行業不允許企業自由進入市場。幾大運營商之間不是競爭,而是混戰,你中國移動就是壟斷。人家微信是靠市場競爭做起來的,騰訊做出了你們沒做出的高科技產品,很了不起。不像你們中移動,你們是靠行政力量而存活的。

中國移動執行副總裁李正茂:微信是一種新的業務形態,中國移動完全沒有產生不安全感,我們更願意與它開展競爭與合作。

張維迎教授:要合作就必須先打破壟斷!

主持人芮成鋼:大家不要辯論與主題不合的議題。

李正茂很激動地補充了一句:我要對壟斷這個話題好好跟張教授好好說一說。張教授你說出這個觀點,我倒覺得可以跟你稍微討論一下這個問題,現在在電信行業裏麵,有許多人老是跟我們扣這頂帽子,說我們壟斷,其實我們身處電信行業的同仁都知道,現在中國有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其實我們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大家如果上過大學,或者是有小孩子現在在念大學的話,每年秋季新生入學的時候,在校園市場的爭奪,真是白熱化,世界其它市場都很少見,這是什麽呢?競爭是很厲害的,說它壟斷,我們的很多同事、很多員工都不理解,為什麽還說我們是壟斷。

當然,我還想進一步說一點,我們中國移動在移動用戶客戶的市場份額方麵確實是比較高,大概三分之二的客戶份額,三家運營商裏麵我們是超過一半,三分之二,所以今天在座的很多聽眾,與會者,我相信也有三分之二是用中國移動的手機,對此我們是非常感謝大家的,但是三分之二並不意味著我們壟斷,相反,騰訊微信目前是處在一個壟斷地位,在座的有多少人用微信啊?這個比例比我們三分之二的比例要高得多,因為其它產品沒有幾個能夠跟微信相比,目前來講,什麽叫壟斷?微信這種才能叫壟斷。

張維迎:李總,你說這個,我不能怪你,我要怪經濟學家對壟斷錯誤的定義,所謂壟斷是什麽?就是政府以某種行政命令法律的辦法讓一部分人做,不讓另一部分人做,這叫壟斷,而不是市場上有幾個企業,如果允許任何人都可以做電信,中國移動是其中一家,你就是競爭的,不是你把別人幹掉就是別人把你幹掉,所以騰訊不是壟斷的,而你是壟斷,你們那幾家叫混戰,不叫競爭。

中移動副總裁李正茂:中國正向消費型國家轉變。信息消費是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種消費。如果說衣食住行是身體層麵的實體性消費,那麽信息和通信類消費就是大腦結構的虛擬性消費。我們要為這類消費提供多種選擇。

信息消費是所有消費的實質,逐漸地形成:其他消費都是以信息消費為前提。沒有信息的傳達,就沒有現代的消費意念產生,所以信息消費將是未來開發潛力最大收益最高的消費。

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鋒:建議政府對於航空運輸市場進一步放開,這可使得航空空中管製資源配製更加充足。在放開航空運輸市場的同時,安全問題則要研究放到多少適度,這是國家民航局的責任,我想放開是要放開,安全還必須保證,兩條兼顧才行。

新政府要突出一個盡量能夠轉變為服務型的政府。能夠市場做的,盡量讓市場做,能夠企業做的,盡量讓企業做。我覺得,在30年改革開放的基礎上,現在對企業發展、社會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都是必然的。新的全會召開在即,期待全會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政策,給中國的經濟轉型、社會發展帶來更加有利的作用。

我們的業務覆蓋航空、實業、金融、旅遊、物流個方麵,至2012年底,總資產已接近3600 億元,年度總收入逾1200億元。海航以多種經濟混入的現代企業製度的股份製公司,有民營成分,但是也有國有成分,也有外資成分。這種企業製度跟傳統的民營企業是不太同的,我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吸收了現代企業製度的所有要素,既有非公經濟的靈活,又有現代企業製度的先進和嚴格管理,所以我認為在未來這個航空領域當中,隻要政策得當,政策有進一步適度放開的話,一定會取得更大的發展的這種前景。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我們同住一個“地球村”,沒有哪一個國家能變成離群索居的“魯賓遜”。我想很難找到現代“魯賓遜”了。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從對外開放中獲益匪淺。同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預計未來5年,中國進口將達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人數將超過4億人次。

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將對世界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願與世界共同分享這一巨大的商機,也希望各國能夠為中國發展提供更好的合作環境。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戶籍問題確實是中國麵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目前的情況就是所有農村人口他們都可以來到大城市,他們可以工作,他們可以居留在那裏居住,但是他們得不到一些關鍵的服務,比如他們孩子可能上不了學或者他們醫療的服務不到位,一方麵是戶籍製度,另一方麵是土地製度。假如我們能廢除戶口製度的話,我們要開始優先的給農民工提供服務,慢慢的把兩極化的服務體係,比如城鄉的兩極化慢慢的讓它成為一個統一的統籌的服務網絡,不要讓農村的社會服務綁定在一塊土地上,這在未來的二十年是一個很重要的改革課題。

我覺得,這不可能是一夜間能解決的一個問題,現在很多公共服務和支出都是跟戶口掛鉤的,你需要梳理他們的關係。我們對新政府有這方麵的期待。本屆政府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他們提出新型城鎮化,意味著我們會更多的照顧農民工,更高度的重視戶口的改革。

從根本上來講,中國的工資水平依然是非常低的。過去幾年,有很多人從傳統的農業產業轉移到了城鎮的各個行業當中。當農民離開農業,離開土地進入到城市,從事工業各個產業的發展,個人的收入就會翻一番或者增長三到四倍。但也隻是一半貧困的農村人口實現了城鎮化,走出了貧困,有70%、80%的人依然還陷於農村的貧困當中。

他們的收入隻相當於農民工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也就是說他們的工資水平總體來說是相對比較低。所以,盡管在最近幾年我們看到工資水平不斷上漲,但是根本上來講,中國的工資水平依然是非常低的。問題是,下一個階段,收入不均等有可能會進一步拉大。中國還需要至少二十年的時間才能真正的逆轉這個趨勢。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事實上,消費的增長速度已經快於GDP,並且所占比重仍在不斷上漲,這是中國經濟結構改善的重要方麵。

近日,8月宏觀經濟數據陸續發布,PMI、PPI、進出口、工業、投資、消費等多項數據表現強勁,超出市場預期。受此影響,市場信心明顯提振,股市和人民幣匯率大幅上揚。下半年經濟有一定的複蘇,能夠接近8%,以至於全能可以到達7.8%,一些投資項目的加快拉動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直接提高經濟增長。

事實上,消費的增長速度已經快於GDP,並且所占比重仍在不斷上漲,隻是官方的統計沒有顯現出來而已。國家統計局經常會把中國經濟圖像描繪的非常扭曲,很多公開數據並不完全符合實際,消費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的消費在恢複、增長,很多獨立研究表明,消費占GDP比重已經上升到將近42%,近幾年還會持續上漲,這個是大家沒有意識到的中國經濟結構改善的重要方麵。”

對於金融改革,我認為已經基本上定型了,爭議相對不是很大,利率市場化,資本賬戶逐步的開放,匯率進一步的開放,還有資產證券化,還有金融領域的整頓,不良資產整頓,金融的改革其實大勢已定。值得關注的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改革到底提到什麽高度,有什麽具體措施值得期待。

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中國企業在走向全球化,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失敗率比較高,2010年中國失敗率全球第一,並且效益極低。

中國企業走出去這是一個必然的大趨勢,現在也有一些國際上說中國企業都是為了掠奪資源,實際上我們調查的結果,尋求市場機會的遠遠大於資源性的去並購的。英國有一個經濟學家叫鄧寧,他說當人均GDP達到4750美元的時候,走出去就成了必然,好像歐美都經曆這個階段。所以,中國這幾年,過去十年還是挺快的,年均增長44.6%,即使去年全球下降18%,中國還增長了28%。

中國企業走出去也麵臨很多的困難、阻力,來自幾個方麵,一個是市場方麵的市場風險,一個叫做政治的這方麵的風險。剛才李若穀和桑切斯討論的基本屬於後者。

中國企業走出去現在第一是失敗率比較高,2010年中國失敗率全球第一,百分之十幾。第二是效益比較低,百分之二十幾還虧損。第三是我們的跨國經營叫跨國指數,我們才14%,發達國家美國百分之六十幾,新興市場還百分之三十幾呢。

在這個背後,第一我們這個企業走出去,我大了就要走出去,缺少一個清晰的戰略。所以,有的時候倉促出擊。大家知道有一年我們四川有一個民營公司要收購悍馬,最後失敗了,這個公司都沒有做過汽車,根本不知道汽車怎麽回事兒,李書福還是一個正麵例子,李書福人家做過汽車,人家把中國市場作為一個重大戰略,結果一收購今年轉虧為盈,戰略不一樣。

第二中國創新,低成本的並購,結果你一低當地很反感,低價原則有時候引起當地反感,可能桑切斯有同感。

主持人何剛:有傾銷之嫌了。

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人家很反感,說你沒有競爭力,就來胡攪。

第三就是文化的問題和對當地製度風險的認識問題,我們當初去美國建分行,我們搞了八年,我們把美國的製度搞的很清楚,跟聯儲都交了朋友了,美國建代表處都批,英國隨便建。所以,我們開始建代表處用了五年,升分行用了三年。

當時若穀是央行副行長,我們倆還共同有一個策略,今天不能說了,還得動點兒心眼,搞並購的時候對準入的問題也得有點兒智慧。總而言之,我覺得並購是個大勢所趨,中國現在確實加快了,有喜人的地方,覆蓋麵也多了,現在不光是亞洲,北美、非洲也占了不少。但是我們確實在新的形勢下應該研究走出去的策略,才能持久保持這個勢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