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79)
2007 (150)
2008 (104)
2009 (87)
2011 (165)
2013 (141)
2014 (167)
應劭曰:“沛,縣也;豐,其鄉也。”孟康曰:“後沛為郡而豐為縣。”師古曰:“沛者,本秦泗水郡之屬縣。豐者,沛之聚邑耳。方言高祖所生,故推其本稱以說之也。此下言‘縣鄉邑告喻之’,故知邑係於縣也。”
應劭、孟康、顏師古等,以為劉邦是秦沛縣豐邑人。其實,大謬不然!司馬遷說“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是按當時漢政治區劃說,是“以後稱前”,秦滅六國前,豐縣屬魏,不屬秦,也不屬楚之沛縣。劉邦是魏國遺民,有魏國情結,而現代學者皆誤以劉邦是楚國人,大錯。
秦泗水郡,戰國時為宋地。
《史記》宋微子世家說:“王偃立三十七年,齊湣王與魏、楚伐宋,三分其地。”
《史記》田完世家說:齊湣王“三十八年(按:實為齊湣王十五年,
286BC),伐宋……四十年(按:實為十七年,284BC),燕、秦、楚、三晉合謀,各出銳師,伐敗齊濟西。王解而卻。燕將樂毅遂入臨淄,盡取齊之寶藏器。湣王出亡……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相齊湣王。淖齒遂殺湣王而與燕共分齊之侵地鹵器。”
《史記》楚世家說:頃襄王“十五年,楚王與秦、三晉、燕共伐齊,取淮北。”
《史記》魏世家說:魏昭王“十二年,與秦、趙、韓、燕共伐齊,敗之濟西,湣王出亡。燕獨入臨淄。”
《史記》宋世家所謂“三分其地”,即三分齊所侵宋地,而楚“取淮北”。
後來,秦滅楚,以楚所分宋之淮北地為泗水和東海郡。
三分齊所侵宋地,魏有一份。
《史記》楚世家,楚人以弋說頃襄王,曰:“還射圉之東,解魏左肘而外擊定陶,則魏之東外棄,而大宋、方與二郡者舉矣。”大宋、方與皆故宋之郡,齊滅宋,楚、魏、秦三分故宋地,魏得“大宋、方與”二郡。“大宋”即今河南商丘及江蘇碭山一帶,而方與為今山東嘉祥及江蘇豐縣一帶。
《史記》高祖本紀說:“周市使人謂雍齒曰:‘豐,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
數十城。齒今下魏,魏以齒為侯守豐,不下,且屠豐。’雍齒雅不欲屬沛公,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
《漢書》高帝紀讚,引劉向雲:“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秦滅魏,遷大梁,都於豐。故周市說雍齒曰‘豐,故梁徙也’。是以頌高祖雲:‘漢帝本係,
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也。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
劉氏是否源出陶唐,劉季祖父是否魏人所獲秦軍俘虜,並不重要,這裏不討論。而劉季出生地豐,原屬魏,則很重要,它證明劉季的國籍是魏。劉季是魏人而非楚人,劉季有魏國情結,這是劉季反楚自立為帝的一個重要因素。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
《史記》魏世家說:魏王假“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溝而灌大梁,三月城壞,王請降,遂滅魏。”’”
秦始皇二十二年,引鴻溝水灌魏都大梁,“三月城壞”,魏王假被迫降秦。
而魏之流亡士大夫,又以豐為新都,組建了流亡政府,繼續抗秦。
《漢書》高帝紀,臣瓚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壽五十三。”
劉季生於248BC,即魏安厘王二十九年(秦莊襄王二年),至“秦滅魏,
遷大梁,都於豐”時,劉季已二十四歲。
史不記魏國在豐的流亡政府存活了多少年?但最晚不能存活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劉季曾親曆魏國亡國之痛。
劉季善楚歌,其作品有《大風歌》(《史記》高祖本紀)和《鴻鵠歌》(《史記》留侯世家)傳世。故《史記》讀者,皆誤劉季為楚人。
秦、楚、魏“三分”齊所侵故宋地,楚所得者,為“淮、泗之間”。
《戰國策》齊策六,齊明謂楚王曰:“王即欲以秦攻齊,淮、泗之間,亦可得也。”“淮、泗之間”,即今山東之濟寧、兗州,江蘇之沛縣、徐州、淮安,安徽之泗縣,等地。
秦滅六國,把原屬魏國之豐縣與原屬楚國之沛縣合並,組建了新的沛縣。
劉季之善楚歌、楚舞,是秦並六國後,豐縣並入沛縣,劉季做了秦沛縣泗上亭長,泗上是前楚國沛縣屬地,秦的沛縣縣治也是前楚國沛縣縣治,劉季為秦沛縣泗上亭長,其青年時期長期(十年?)生活居住在前楚地沛縣城鄉,漸染楚人風氣而有楚人風格,而劉季心靈深處仍是魏人,有魏人情結,劉季反楚自立,植根於此。
魏安厘王在位時間為276—243BC,而劉季生於248BC,劉季做了二十四年魏國臣民。一至六歲,劉季是魏安厘王治下臣民。人記事,始於四五歲,一個成年人對五歲及五歲前的記憶隻留下美好的一麵。因此,劉季對魏安厘王有好感,故予魏安厘王守塚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