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搞不懂,就是搞不懂
(2013-03-04 04:35:11)
下一個
官方報道當官的簡曆,用的方式很不一樣,讓人很難搞懂。
1。例如新華網說胡錦濤: 男,漢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績溪人。(連接1)。其實,從胡錦濤的曾祖父輩起,胡家就搬出了安徽績溪,在泰州薑堰一帶生活繁衍。不僅胡錦濤在泰州出生,他爸、他爺爺都在泰州出生。(連接2)。
然而到了習近平,新華網說:習近平,男,漢族,1953年6月生,陝西富平人。(連接3)。然而,習近平他爺爺還是在河南鄧縣習家莊出身的,民國逃難全家才到的陝西富平。(連接4)。
小左同事跟我說:你看我30來歲,出生在台灣,我爸也出生在台灣。我爺爺和祖輩出生在江西,48年到的台灣。在台灣填文件,祖籍全填“江西”。到了海外,人家問我們哪裏人,到底說台灣人,還是說江西人,很混淆。我們跟老外都說我們是“台灣人”,跟大陸來的又說我們是“祖籍江西”,而台灣的本土人又叫我們“外省人”。按新華社對習大大的說法,那我們也該全填祖籍為台灣人,而陝西人也該叫習近平外省人?茫然。
2。搞不懂的還有,為什麽名人的學籍老亂寫。例如官媒對徐向前元帥大公子的介紹是:"徐小岩1947年2月出生,21歲參加工作,197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係。2006年1月任任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現為中將軍銜。"
顯然,這學籍又造假,至少不嚴肅。在當時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大學中,清華是最後一個有計算機係的,那是1980年的事。不信問問清華77級78級,那時候清華有計算機係嗎?那徐小岩又是如何在1975年就能畢業於清華的“計算機係”?所以,總讓人覺得,清華的學位管理有問題,連學籍管理都有問題。老朱的管理學院太不稱職,連個學校的學籍管理都管不好,還能指望它認真地管好國家和幹部檔案?其實,文檔和曆史還是那些傳統的圖書/檔案科係更靠譜。(連接5)。
3。這最近搞不懂的多了:政協的發言人呂新華說,99%的國產奶粉都是合格的,隻是民眾不相信。麵對殘酷的現實,大人物可以隨便顛倒因果。申紀蘭80歲,該退休益享天年了,她說貪汙腐敗隻是混進黨內的極個別。大概她老人家還處在50、60、70年代的現實裏。記憶太錯位了。大導演馮小剛在兩會上大批“屌絲”一詞汙染語言環境,說在他的教育下張國立不敢講了,莫言也都不好意思寫了。其實,這和“屌行”、“乳滿”、“臀肥”、“奶奶的”、“他媽的”有什麽不等級?莫言用的不少,馮導的影片也很充斥。
連接1: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16/content_240483.htm連接2: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3/03/2263200.html連接3: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2/22/content_286763.htm連接4:習近平接待二月河的那段:代問南陽家鄉父老
連接5: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3/03/2262434.html
寫學曆的原則正相反-與時俱進。如果某位實誠人,說他是北京鋼鐵學院畢業的。除了古董級老幫菜,當今人一定一頭霧水,以為是剛從中專升級的某座新大專。盡管哪位老兄上大學時,北京科技大學還沒進娘胎,他一定得寫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
至於第三個看不懂,更好理解了。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老共的話,99%不靠譜。
你懂的。
工農兵學員,有的時候,應該也是有考試(所以有答不上來的白卷先生),也有應屆畢業生參加考試的,不過人數非常少,政審非常嚴格。
http://www.wengewang.org/read.php?tid=2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