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搞不懂,就是搞不懂

(2013-03-04 04:35:11) 下一個

官方報道當官的簡曆,用的方式很不一樣,讓人很難搞懂。

1。例如新華網說胡錦濤: 男,漢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績溪人。(連接1)。其實,從胡錦濤的曾祖父輩起,胡家就搬出了安徽績溪,在泰州薑堰一帶生活繁衍。不僅胡錦濤在泰州出生,他爸、他爺爺都在泰州出生。(連接2)。

然而到了習近平,新華網說:習近平,男,漢族,1953年6月生,陝西富平人。(連接3)。然而,習近平他爺爺還是在河南鄧縣習家莊出身的,民國逃難全家才到的陝西富平。(連接4)。
 
小左同事跟我說:你看我30來歲,出生在台灣,我爸也出生在台灣。我爺爺和祖輩出生在江西,48年到的台灣。在台灣填文件,祖籍全填“江西”。到了海外,人家問我們哪裏人,到底說台灣人,還是說江西人,很混淆。我們跟老外都說我們是“台灣人”,跟大陸來的又說我們是“祖籍江西”,而台灣的本土人又叫我們“外省人”。按新華社對習大大的說法,那我們也該全填祖籍為台灣人,而陝西人也該叫習近平外省人?茫然。

2。搞不懂的還有,為什麽名人的學籍老亂寫。例如官媒對徐向前元帥大公子的介紹是:"徐小岩1947年2月出生,21歲參加工作,197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係。2006年1月任任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現為中將軍銜。"

顯然,這學籍又造假,至少不嚴肅。在當時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大學中,清華是最後一個有計算機係的,那是1980年的事。不信問問清華77級78級,那時候清華有計算機係嗎?那徐小岩又是如何在1975年就能畢業於清華的“計算機係”?所以,總讓人覺得,清華的學位管理有問題,連學籍管理都有問題。老朱的管理學院太不稱職,連個學校的學籍管理都管不好,還能指望它認真地管好國家和幹部檔案?其實,文檔和曆史還是那些傳統的圖書/檔案科係更靠譜。(連接5)。

3。這最近搞不懂的多了:政協的發言人呂新華說,99%的國產奶粉都是合格的,隻是民眾不相信。麵對殘酷的現實,大人物可以隨便顛倒因果。申紀蘭80歲,該退休益享天年了,她說貪汙腐敗隻是混進黨內的極個別。大概她老人家還處在50、60、70年代的現實裏。記憶太錯位了。大導演馮小剛在兩會上大批“屌絲”一詞汙染語言環境,說在他的教育下張國立不敢講了,莫言也都不好意思寫了。其實,這和“屌行”、“乳滿”、“臀肥”、“奶奶的”、“他媽的”有什麽不等級?莫言用的不少,馮導的影片也很充斥。
 

連接1: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16/content_240483.htm
連接2: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3/03/2263200.html
連接3: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2/22/content_286763.htm
連接4:習近平接待二月河的那段:代問南陽家鄉父老
連接5: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3/03/2262434.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43碼半 回複 悄悄話 聽說,古月乃翁有叮囑:記住咱家是績溪人。不忘本的意思。另一家人沒丟這句話,就填了實際居住地。
824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籍貫是指祖籍-記得起的最古老的家鄉。確定祖籍的原則是‘認祖歸宗’。‘認祖’好說,姓趙的找姓趙的,姓張的找姓張的。‘歸宗’的學問就大了。一般的,姓孔的追到孔子,祖籍山東曲阜。姓嶽的追到嶽飛,祖籍河南湯陰。盡管孔丘和嶽飛也是爹媽生的,他們的家鄉在哪兒,那就不重要了。

寫學曆的原則正相反-與時俱進。如果某位實誠人,說他是北京鋼鐵學院畢業的。除了古董級老幫菜,當今人一定一頭霧水,以為是剛從中專升級的某座新大專。盡管哪位老兄上大學時,北京科技大學還沒進娘胎,他一定得寫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

至於第三個看不懂,更好理解了。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老共的話,99%不靠譜。

你懂的。
PROFESSOR3 回複 悄悄話 73年的入學考試才是文革後的第一次文化課考試,有數學、理化、作文3個項目,遼寧遼寧張鐵生交了白卷成了四人幫的‘’英雄dan73j屆的工農兵學員主要是按照考分錄取的,所以73屆工農兵學員普遍學業較憂,比未經考試的74、75屆學生強得多。
lidongmei 回複 悄悄話 祖籍沒有很嚴格的定義和要求,你認的就算數。
洋洋日記 回複 悄悄話 78年以前,清華有計算機專業,不過學生是工農兵學員。75年畢業的應該是有計算機專業畢業的。
工農兵學員,有的時候,應該也是有考試(所以有答不上來的白卷先生),也有應屆畢業生參加考試的,不過人數非常少,政審非常嚴格。

http://www.wengewang.org/read.php?tid=23755
登錄後才可評論.